×

上一组
读书月淘书团会场|满额送文创/限时满减
中图网>淘书团>艺术>团购详情

淘书团

“电影研究新思维书系”5册:《新兴电影:一次划时代的运动》《1977年以来中国喜剧电影研究》《电影城市:中国电影与城市文化(1990-2007年)》《儿童电影:儿童世界的影像表达》《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影像研究》,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副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等学者倾心撰写,电影研究专业著作,进阶电影发烧友的好伙伴,兼具广度与深度、通俗与准确。论述有序有据,言辞公正客观,给你全新视角审视电影。定166元,现团购价45元包邮!

×

关键字
艺术精选 电影
团购价¥45.0 ¥166.0 折扣2.7
已售14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 16开平装,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 《新兴电影:一次划时代的运动》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和电影艺术创作的变迁,鉴赏分析夏衍、田汉、洪深、郑正秋等著名电影剧作家、编导及导演,概括总结30年代电影理论、批评和争论

★ 《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影像研究》一书试图去超越“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等任一立场,去探究文本深处的“在场”与“缺席”、“喧嚣”与“沉默”,为当前的文化实践提供一张粗略的文化地图

★ 《1977年以来中国喜剧电影研究》对1977年以来中国喜剧电影与社会意识形态变迁之间的隐秘而复杂的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描述喜剧电影所呈现的文化图景

★ 《电影城市:中国电影与城市文化(1990-2007年)》以空间和身体为基本维度,研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对于城市的想象、建构和表达,在电影与城市的互动关系中建立观察,分析、研究中国电影的视角

★ 《儿童电影:儿童世界的影像表达》运用诗化的儿童观,通过对战争题材儿童片、中学校园片、儿童幻想电影的透视分析,研讨了新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实践与儿童世界本质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创作得失

编辑推荐

《新兴电影:一次划时代的运动》

3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负载了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历史使命: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爱义精神是此时期电影的基本主题。30年代中国电影的划时代意义,首先体现在国民党官方意识形态的权力意志和左翼电影在意识形态层面上的努力实现的对电影的占领。30年代中国电影划时代变革的又一意义,有声电影替代无声电影,极大地改变了电影的观念和美学性质。


作者简介:

高小健,1955年12月生于北京。电影学博士,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要专业方向是中国电影史研究,出版著作《中国戏曲电影史》《新兴电影:一次划时代的运动》等。在中国电影史、电影理论和文化、电影剧作理论和电影剧作家、电影导演、戏曲电影等研究方面撰写、发表论文数十篇,发表大量影视评论。主要论文有《西风东渐与20年代中国电影价值观》《30年代电影文化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费穆电影”与中国民族电影的美学风范》《电影剧作的演进》等。


《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影像研究》

关于视觉文化的研究正在逐步走向深入,各种观点和看法互为激荡,不免显得繁杂。作者对于当前中国影视文化界的描述和影视文本的症候式阅读是较中肯的,它使关于视觉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当前的文化实践描述统一了起来,一方面,是对很多文化学者发出的“告别纸面文学为中心的文艺学,建构网络背景下多媒体影视艺术时代的文艺学”呼声的呼应,另一方面,可以说找到了一个研究、观察当代影视文化现象的恰如其分的角度,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更为理性地观照当前的影视现象。


作者简介:

丁莉丽,毕业于人文学院,曾在《人民日报》《文艺争鸣》《浙江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数十篇论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及金鸡百花奖暨中国电影论坛录用,观点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主持了2007年浙江省哲社重点课题《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影视文化症候》。


《1977年以来中国喜剧电影研究》

喜剧是对于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比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结合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社会转型状况,对1977年以来中国喜剧电影与社会意识形态变迁之间的隐秘而复杂的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描述喜剧电影所呈现的文化图景,运用历史考古学方法,对喜剧电影在社会转型中所扮演的文化角色和发挥的意识形态建构作用进行探讨。21世纪,在“发展梦”与“富强梦”的感召下,中国喜剧性地进入了全球化进程,将民族自信重新确立,喜剧电影以中国式的“狂欢”与国际接轨、对话,并见证了社会与时代转型的历史回声。


作者简介:

张冲,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责任编辑、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学院学科群建设团队成员。


《电影城市:中国电影与城市文化(1990-2007年)》

电影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电影富有意味的话题之一。城市电影不仅记录和反映着城市生活,同时也影响和塑造着以现代城市为标志的新的文化空间和社会关系。以空间和身体为基本维度,研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对于城市的想象、建构和表达,在电影与城市的互动关系中建立观察,分析、研究中国电影的视角。理论研讨既是基于电影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体系的理性表述,同时又是作者生命感悟与生命体验的感性表达,而非单纯的教科书式的电影“解剖学”。


作者简介:

陈晓云,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影像研究中心主任、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博士,主要从事电影研究与教学及影视项目策划。先后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执教于浙江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学院、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入选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第一批)、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创新人才之学术创新人才。


《儿童电影:儿童世界的影像表达》

儿童电影,承载着用影像表达儿童世界的艺术使命。儿童世界与儿童电影本质之间的深层逻辑关系,是透视儿童电影基本精神/艺术本质的理论基点。

本书运用诗化的儿童观,通过对战争题材儿童片、中学校园片、儿童幻想电影的透视分析,研讨了新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实践与儿童世界本质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创作得失。对相关儿童电影类型自建国以来的演变过程,本书也作了清晰而富于理论思辨的勾勒,并且还揭示了演变背后思想的、历史的、艺术的、意识形态的诸方面制约因素。


作者简介:

郑欢欢,浙江浦江人。2000年获得浙江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儿童文学方向,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站博士后。在《当代电影》、《现代传播》、《浙江社会科学》、《中国大学教学》、《中国儿童文学》等刊物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新兴电影:一次划时代的运动》
作者:高小健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7106023841
出版时间:2005/9/1
开本:16开
页数:254
定价:38.0

目录:

新中国以来的中国电影历史研究(代序)

章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新兴电影运动的产生

 第三节新兴电影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章电影艺术创作的变迁

 第一节电影剧作形态和叙事的演变

 第二节各公司的电影创作

 第三节从无声到有声

 第四节 30年代电影的商业性特征

第三章大师风采——电影剧作家

 第一节夏衍

 第二节田汉

 第三节阳翰笙

 第四节洪深

第四章大师风采——编导及导演

 第一节郑正秋

 第二节蔡楚生

 第三节沈西苓

 第四节孙瑜

 第五节史东山

 第六节吴永刚

 第七节费穆

 第八节袁牧之

第五章 30年代电影理论、批评和论争

 第一节新兴电影的社会意识形态任务

 第二节电影与新文学的联姻

 第三节电影批评的展开与批评理论

 第四节电影理论与批评的窗口——舆论阵地的建立与掌握

 第五节官方电影理论和“软性电影”理论及其论战


《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影像研究》
作者:丁莉丽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9787106028954
出版时间:2007/12/1
开本:16开
页数:146
定价:24.0

目录:

导论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

上编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影视艺术

章文化的转型:从“语言文化'到“视觉文化”

节何谓“视觉文化”

第二节“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的不同文化范式

第三节“视觉文化”的理想空间

第四节“视觉转向”的当代观照

第二章影视:视觉文化时代的主流艺术

节影视:作为“视听”艺术

第二节影视:作为“大众艺术”

第三节影视:大众的“心灵秘史”

第三章视觉转向:视觉文化时代影视的典型症候

节从“影戏”走向“影像”:影视本体的内在转换

第二节从“看”到“被看”:影视主体的内在转换

第三节从“文学”到“视觉”:影视创作思维的内在转换

第四章“共谋”与“斗争”:视觉文化时代的影视话语格局

节视觉转向:影视格局嬗变的文化动因

第二节“共谋”与“斗争”:影视格局的基本形态

第三节异质同构:影视格局中的“三元合一”

下编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影像“症候”

第五章症候之一:被“大众叙事”所改造的“共享空间”

节主旋律题材:“主流叙事”和“大众叙事”的艰难融合

第二节历史题材:历史正剧/历史戏说剧的创作合流

第三节传统文化题材:文化的“在场”与“缺席”

第四节青春偶像题材:大众狂欢的“娱乐现场”

第六章“症候”之二:代际导演的殊途同归

节“第五代导演”的华丽转身

第二节第六代导演:“视觉转向”中的迷途知返

第七章“症候”之三:日益失衡的电影消费市场

节电影题材格局失衡:电影消费市场的外部表征

第二节电影定位失衡:当前电影生产、发行环节的深层症结

第三节文化失衡:当前电影市场的潜在危机

参考文献

后记


《1977年以来中国喜剧电影研究》
作者:张冲 著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7106022470
出版时间:2006/12/1
开本:16开
页数:226 页
定价:32.0

目录:

导论

一、序言

二、喜剧及喜剧电影

三、单一性、平面化:“十七年”时期喜剧电影状况

第一部分:喜剧性的成长:由单一到复杂的80年代

章融入: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

一、国家、集体和个人

二、现代化与知识

三、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

第二章荒诞:政治权力之身体表达

一、意识形态、身体欲望和身体符号

二、知识分子的“执着”和小丑

三、“民族”等于“民俗”

第三章对垒: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一、启蒙与救亡

二、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

三、“二子”的介入

第四章更迭:崇高与媚俗

一、崇高与媚俗

二、从纯情到矫情

三、性、语言和自我意识

第二部分

喜剧件的转型:90年代的背叛

第五章公共空间:情感、身体的认同

一、想象现代性的方法:中国与西方

二、90年代的都市与农村描绘

第六章深度模式消失:消费作为意识形态

一、知识分子的迷茫:文化等于生产

二、消费作为意识形态

第七章统一性消失:主旋律、精英和大众文化

一、“文革”之后的文化革命

二、多元并存的格局

第八章多元化的转变:从戴军帽到开奔驰

一、精神追求之物质转变:“阮大伟”们的追求

二、平民主义的追求

第三部分

喜剧性的得意:全球化中的中国新世纪

第九章新兴阶层:繁多与共存

一、中产阶级之梦想--“大腕”式的笑

二、打工者、下岗“底层”和农民们的美丽追求

三、“国家干部”和:“老顽主”在喜剧电中的

第十章自由的悖论:焦虑与孤独

一、欲望快乐的悖论:焦虑与痛苦

二、城市之自由交流:孤独

第十一章赛博空间的失重:历史感与情感

一、 历史感的失重

二、 情感的失重

第十二章盛世的狂欢:娱乐、时尚、噱头

一、 全球化的娱乐狂欢

二、 后现代主义时尚的狂欢

三、 出轨的噱头之狂欢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喜剧电影简要目录

后记


《1990-2007年-电影城市:中国电影与城市文化》
作者:陈晓云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9787106029449
出版时间:2008/6/1
开本:16开
页数:187
定价:32.0

目录:

导论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空间建构

第一节地理空间与文化再现

一、街道与漫游者:一种研究视角

二、妓女形象与想象的怀旧

三、“小姐”形象与现实的呈现

四、自行车少年与城市的秘密

五、地铁及其街道的延伸空间

六、回家:穿越街道的路径

第二节媒介空间与技术建构

一、电影院及其空间所指

二、电视、音响与空间的延展

三、网络与爱情的时尚拼贴

四、手机、演播室及媒介的反思

第三节跨国空间与全球想象

一、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国想象与身份焦虑

二、全球化想象与文化主体性

三、地域政治与跨地域想象

四、另一种想象城市/中国的方法

五、“世界”景观与空间装置

第二章身体生产

第一节身体创伤与意义符码

一、身体创伤作为政治/社会创伤的隐喻

二、毒品、欲念与身份危机

三、创伤记忆与父权的丧失

四、怀孕/生育恐惧与男性焦虑

五、身体创痛与爱情记忆

第二节身体迷失与身份焦虑

一、结构互指

二、分裂的假面

三、性别、机器与权力话语

第三节身体狂欢与规训策略

一、规训的力量

二、服装的修辞:规训与反叛

三、身体的缺失与欲望的限度

四、欲望与去欲望化

五、欲望的“无穷动”

第三章城市语境

第一节公共空间与文化仪式

一、电影公共空间的建构

二、影院观影作为一种文化仪式

三、作为公共话题的“电影事件”

四、媒介的力量:以封面照为例

第二节明星重构与自体反思

一、《阮玲玉》作为一个文本

二、“阮玲玉”作为一个符号

三、电影明星的双重建构

第三节电影表演与文化表演

一、明星的身体呈现与视觉政治

二、城市消费文化语境中的电影明星

三、明星组合与异域想象

结语

一、延伸的思考

二、并非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影片

谢辞

后记


《儿童电影:儿童世界的影像表达》
作者:郑欢欢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9787106030636
出版时间:2009/9/1
开本:16开
页数:236 页
定价:40.0

目录:

穿越儿童影像世界的诗心慧眼

绪论

一、儿童·电影·儿童电影

二、中国儿童电影呼唤理论研究

第一章人性建构

第一节战争题材儿童片概述

一、概念辨析

二、价值判断

三、发展历程

第二节战争题材儿童片的主导范式

一、“小英雄模式”的初步探索

二、“小英雄模式”的成熟之路

三、“小英雄模式”的新质呈现

第三节战争题材儿童片的模式转型

一、“人性关怀模式”:艺术突围的姿态

二、“人性关怀模式”:艺术探索的层面

第四节战争题材儿童片的价值取向

一、“小英雄模式”与“人性关怀模式”比较

二、“历史—人文”双重价值取向

第二章青春关怀

第一节中学校园片概述

一、概念辨析

二、发展历程

第二节中学校园片的主题指向

一、闯入成人世界

二、叩问人生价值

三、反思教育观念

四、青春期性意识

五、青春期忧郁症

第三节中学校园片的叙事形态

一、情绪模式主导银幕

二、情绪模式的运用

三、形式探索的意义

第四节中学校园片的期待视野

一、被提纯的人物形象

二、被引导的精神理想

三、形式探索与审美阻隔

第三章幻想张扬

第一节儿童幻想电影概述

一、概念辨析

二、本质特征

三、价值取向

四、发展历程

第二节儿童幻想电影的艺术表现

一、梦境历险的通道

二、时间和空间的游戏

三、推开双重世界之门

四、魔法绽放的法则

第三节儿童幻想电影的发展对策

一、弱势发展原因

二、现实发展策略

余论

参考文献

参考影片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