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全站满29即送新春福字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中国近现代历史纪实”6册:运用大量一手资料、档案和当事人的日记、回忆录、照片等叙述了筹建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及以前的艰难历程;详细介绍了农业合作化运动、邓小平1975年整顿、天安门事件、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始末;聚焦20世纪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民主人士的坎坷人生。本套书既具有宏观的历史高度,又不乏微观的历史细节,有助于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定价187元,现团购价49元包邮!

×

团购价¥49.0 ¥187.0 折扣2.6
已售67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 《新中国的由来》本书帮助年轻的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群体,通过学习党史、国史,了解党情、国情,弄清楚党领导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来龙去脉

★ 《民主的追求》讲述了协商建国过程中的故事,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主人士,如李济深、张澜、宋庆龄、郭沫若、黄炎培、沈钧儒、冯玉祥、杨杰、朱学范等作了专题介绍,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政坛秘闻

 《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作者采访多位当年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亲历者,获取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和照片,用真实的笔触还原了这一历史事件。叙述视角新颖,深入浅出,令人回味

《转折与新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为主题,选收论述1975年整顿、1976年四五运动到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的“主题报告”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等重大事件和重要问题的论文十七篇

《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者从独特的视角,对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之前的背景、会议期间的进展,以及会议文件的形成等三个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 《民主人士》大部分内容,是作者汪东林亲历、亲知、亲闻之作,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与众不同!记述的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民主人士的群像

友情提示:本套书部分白色封面不耐脏,但内页完好,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 2019/10/9 13:09:52
    增长见识的书,非常满意。
  • ztw*** 2019/7/18 19:44:33
    好书就在中图网。了解历史读书读书再读书!
  • ztw*** 2019/7/18 19:43:09
    好书就在中图网.了解学习在学习读书读书在读书!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新中国的由来》

叙述新中国成立及以前的历史,旨在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前历史脉络的梳理,特别是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外来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的情势下,顽强抗争和艰难探索,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新中国的历程的叙述,阐明历史和人民何以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历史渊源,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适合党政干部、党团员、大中学生及一般读者学习党史、国史的简明读本。

作者简介

田居俭,曾任《历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当代中国史研究》主编,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理事兼学术顾问。研究方向为中国历史和历史人物。主要著作有:《春泥集》(史学论文集,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当代人与当代史探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等。曾在国内主要报刊发表论文百多篇,其中《论学史》获“五个一工程奖”。先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序卷(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49年卷(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等。


《民主的追求(1948-1949):筹建新中国实录》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口号得到了全国各阶层人民和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民主的追求(1948-1949):筹建新中国实录》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档案和当事人的日记、回忆录等真实再现了“五一口号”之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排除万难、共赴解放区筹备“民主建国”的惊险历程,《民主的追求(1948-1949):筹建新中国实录》讲述了协商建国过程中的故事,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主人士,如李济深、张澜、宋庆龄、郭沫若、黄炎培、沈钧儒、冯玉祥、杨杰、朱学范等作了专题介绍,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政坛秘闻。

作者简介

秦立海,1972年生,山东蒙阴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与党建、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相继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党史研究与教学》、《历史教学》、《安徽史学》、《百年潮》等期刊发表文章五十多篇。专著《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1944-1949年的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2010年获得天津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百名亲历者口述实录》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全面推进土地改革,中国农村自下而上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百名亲历者口述实录(插图珍藏本)》首次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地方到中央关于农村发展途径的探索,深度剖析西沟、川底等典型农业社的民情民心,展示了毛泽东大力推行农业合作化的战略视野,彰显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上下结合不断发展的基本进程。

作者马社香采访多位当年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亲历者,获取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和照片,用真实的笔触还原了这一历史事件。《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百名亲历者口述实录(插图珍藏本)》视角新颖,深入浅出,令人回味。

作者简介

马社香,1955年出生,江汉大学特聘研究员,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出版《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庐山档案——毛泽东与名人在庐山》(人民出版社2006)、《韶山档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一个女革命者的历史见证》(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庐山旧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红色第一家族》(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明末十大疑案》(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中国货币文化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等个人著作,颇受关注和好评。


《转折与新路》

本书是一部较为系统地研究当代中国如何从“文化大革命”后期的困境中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的著作。

作者从邓小平领导的1975年整顿写起,叙述了从四五运动到粉碎“四人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伟大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新路的打开;具体阐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主题报告”的形成过程,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和通过过程;客观记述了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独特贡献;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和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这一理论的贡献。

作者简介

程中原,江苏无锡人。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2年参加工作。195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江海学刊》主编、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当代中国史研究》主编。为选集传记组成员、《胡乔木传》编写组副组长、高校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题组靠前首席专家。著有《传》《胡乔木传》《历史转折三部曲:前奏决战·新路》《毛洛合作与长征胜利》《转折年代:在1975—1982》等。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副总主编、第三卷《时期》主编。

夏杏珍,江苏常州人。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195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在涟水师范、淮安师范、江苏教育学院任教。著有《1957年文坛风暴纪实》《共和国重大文化事件纪程》《文坛寻踪录》《历史转折论》《与1975年整顿》等,主编《六十年国事纪要·文化卷》,参与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二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等。


《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本书作者1977-1980年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务院研究室主任胡乔木同志的秘书,由于工作原因,近距离地接触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一些高层决策过程。在本书中,作者从独特的视角,对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之前的背景、会议期间的进展,以及会议文件的形成等三个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重点叙述了会上关于若干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个别领导同志的错误问题、真理标准的问题、中央人事安排问题的讨论,特别是邓小平“主题报告”的形成情况。既具有宏观的历史高度,又不乏微观的历史细节,有助于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意义。

作者简介

朱佳木,研究员。江苏南通人。1946年6月生于黑龙江佳木斯。1970年夏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分配到河北保定农业研究所生产队劳动。同年底入伍,先后在连队当战士,在师宣传科当新闻报道员,在军宣传处当理论干事。1975年调入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理论组工作。1977年任胡乔木秘书。1980年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简报组工作。1981年任陈云秘书。1985年任天津港务局副局长。198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书记。1990年调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先后任综合组组长、室务委员兼秘书长、兼第四编研部主任。1999年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2000年12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目前兼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任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是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代表著作有《陈云年谱》(主编)、《陈云经济思想发展史》(副主编)、《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论文集)。


《民主人士》

本书记述的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民主人士的群像。这些人物的人生道路坎坷,经历复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作为政协人物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他们的所言所行,无论是对自身或现代历史的回顾,还是对国内外时事的述评,都不乏独到见解,颇有保存价值。所有这一切,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部分不可能见诸报端。

《民主人士》作者汪东林依据自己保存的参加政协民主人士活动的原始记录,再现了他们在政协内部活动范围内,谈思想改造、帮助别人、检讨自己过程中吐露的心声和真实思想历程。

作者简介

汪东林,祖籍安徽徽州,1937年12月出生于浙江江山。1955年毕业于浙江省江山中学,196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曾用笔名汪洋波、郑直淑、江郎山等,195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62年至1982年担任全国政协直属学习组小组秘书。1982年至1994年参与《人民政协报》筹办,并担任副总编辑、高级记者。1995年后,担任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巡视员,分管宗教工作。1992年后担任中国民主同盟第八届、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界),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的著作有:《李宗仁归来》、《宋希濂今昔录》、《梁漱溟问答录》、《梁漱溟与毛泽东》、《名人传记集粹》、《十年风暴中的爱国民主人士》、《远去的背影——政协人物记》、《江山儒商王寿昌》、《1949年后的梁漱溟》、《“反面教员”梁漱溟》等。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新中国的由来》
作者:田居俭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4691
出版时间:2014/8/1
开本:16开
页数:173
定价:26.0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辉煌灿烂的文明古国

一、广袤富饶的山川   

二、悠久的历史和绚丽的文化   

三、英雄的人民   

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二章 近代中国的落伍与中华民族的求索

一、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   

二、震撼清王朝的太平天国起义   

三、抗击外国侵略的义和团运动   

四、洋务运动与变法维新   

五、辛亥革命与资产阶级建国方案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诞生与“重建国家”的斗争

一、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二、中国人民新觉醒和中国革命新起点   

三、中国共产党诞生与“重建国家”的探索   

四、国共两党合作与大革命的兴起与失败   

 

第四章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严峻形势   

二、武装起义与开辟农村根据地   

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四、反对国民党军事“围剿”与红军长征   

 

第五章 抗日战争与人民政权建设

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累累罪行   

二、从局部抗战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抗日战争的两条路线和两个战场   

四、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雏形   

五、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斗争   

 

第六章 中国两种命运的历史性决战

一、重庆谈判与争取和平建国的斗争   

二、从自卫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   

三、战略防御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四、战略进攻与土地改革   

五、战略决战与国民党政府灭亡   


第七章 新中国的伟大诞生

一、毛泽东为新中国设计蓝图   

二、共商国是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三、创建新中国的三个纲领性文献   

四、走进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参考书目   

后 记   




《转折与新路》
作者:程中原,夏杏珍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801707079
出版时间:2008/8/1
开本:16开
页数:305
定价:38.0

目录:
一、历史转折的前奏——邓小平与1975年整顿
二、当代中国文艺史上特殊的一页——1975年文艺调整述论
三、周荣鑫与1975年教育整顿
四、两种中国之命运的决战——1976:从天安门事件到粉碎“四人帮”
五、历史的转折与新路的打开——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前后
六、邓小平与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七、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主题报告”的形成过程
八、理论工作务虚会的召开和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九、“二为”方向提出和贯彻的历史回顾
十、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和通过
十一、在历史转折过程中邓小平怎样坚持毛泽东思想
十二、陈云在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独特贡献
十三、1977—1982:胡乔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卓著贡献
十四、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伟大转折比较
十五、中国是怎样走上成功之路的?
十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的历史回顾
十七、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


《民主的追求:1948-1949筹建新中国实录》
作者:秦立海 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1171
出版时间:2012/6/1
开本:16开
页数:312页
定价:39.0

目录:
导言 路在何方:从“窑洞对"到“光明行”
上篇
一 香港避难:各民主党派的无奈选择
中国革命迎来了历史的转折点
中间势力成为政治协商会议的最大赢家
中国应该“恢复中间性的政协路线”?
民盟的解散宣告了中间路线的破产
香港成为民主党派的大本营
二 “五一口号”:吹响多党合作的号角
“五一口号”的历史缘起
毛泽东对“五一口号”的修改
“行宪”国大遭遇“对台戏”
毛泽东访苏前夕收到斯大林密电
三 历史之谜:香港与西柏坡的交通阻隔
出人意料的热烈响应
各民主党派与新政协运动
电报延迟事件的“真相”
“交通阻隔”的背后隐情
四 同舟共济:中共护送民主人士北上南下
安全成为护送工作的首要问题
“华润公司”的特殊政治生意
李家庄迎来平津沪的“特客”
各路民主人士殊途同归汇聚北平城
民主人士欢迎中共中央进驻北平
中篇
五 敢为人先:朱学范首先奔赴东北解放区
国统区工人运动的领袖
帮助解放区工会走向世界
与国民党政府的彻底决裂
取道苏联奔赴东北解放区
参与发起召开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
六 谁敢涉险:第一批海上冒险者
沈钧儒:“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
谭平山:国共两党的昔日风云人物
章伯钧:“为党尽力的心愿从未改变”
蔡廷锴:从“分共”投蒋到抗日反蒋
“波尔塔瓦”号台湾海峡遇险
七 一路放歌:郭沫若和马叙伦船上赋诗
郭沫若:“无党无派”的中共秘密党员
马叙伦:“我们只有跟着共产党走”
陈其尤:“只有中共路线才能救国”
“华中”轮被拒绝在大连靠岸
胡绳和沙千里的“怪招”之旅
八 焦点人物:李济深的政治考虑与现实抉择
国民党内的“反对派领袖”
各种政治势力争取的重要对象
李济深的联合政府构想
民革的军事策反活动
李济深应邀秘密北上解放区
李济深躲过毛人凤的暗杀阴谋
九 延安归来:黄炎培辗转香港赴北平
死里逃生的“革命党”
离开官场办教育
为抗日救亡而奔走
轰动一时的延安之行
双清别墅的第一位客人
黄竞武上海遇难
十 书生本色:“知北游"的兴奋与困惑
充满诗情和激情的旅途
会讯国民党俘虏和战犯
中共的盛情款待令人“受之不安”
难以适应的解放区文化教育政策
亲身体验解放区开会之苦
柳亚子的“牢骚”因何而来?
十一 壮志未酬:冯玉祥和杨杰的中途遇难
将军赴美“考察水利”
与蒋介石的彻底决裂
“胜利”号上的离奇火灾
远离战场的天才军事家
积极投身民主进步活动
香港湾仔轩尼诗道号的罪恶枪声
十二 虎口脱险:张澜和罗隆基的成功获救
追求民主的“川北圣人”
从书生论政到庙堂问政
拒绝李宗仁的“调解”要求
阎锦文奉杨虎之命冒险营救
“中央人民政府艰苦朴素第一老”
十三 女中豪杰:宋庆龄乘坐专列离沪赴平
李宗仁力邀宋庆龄“出山”
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发出邀请电
邓颖超专程赴沪迎请宋庆龄
宋庆龄与中共在上海解放之初的误会
宋庆龄北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毛泽东亲赴火车站迎接宋庆龄
十四 侨领情怀:陈嘉庚和司徒美堂返回祖国
“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民主非流血不易得”
洪门“大佬”的爱国深情
“我是一个道地的中国人”
下篇
十五 保持一致: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新发展
张申府与《呼吁和平》
《将革命进行到底》究竟针对谁?
民主党派公开接受中共的领导
中共明确对待民主党派的政策
十六 海纳百川: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筹备
新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协议的达成
新政协参加单位和代表名额的确定
被新政协拒之门外的党派团体
新政协代表人选的协商和确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名称的确定
十七 除旧布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准备
《共同纲领》的起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由来
国旗、国歌、国徽的拟定
十八 联合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
各界民主人士的政治安排
中共与党外人士的真诚合作
结语协商民主: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
参考书目


《民主人士》
作者:汪东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1133
出版时间:2012/5/1
开本:16开
页数:246
定价:32.0

目录:

我写民主人士的缘起(代序) 

1《李宗仁归来》一书起因 

2一瓢凉水浇不灭:作品在东北出版 

4作品涉嫌“泄密”受追查 

5在历史责任感的驱使下…… 

7一篇“专访”惹出的百般是非 

9梁漱溟出书受牵连 

1 1一波三折,《梁漱溟与毛泽东》艰难面世 

14风雨过后犹可深思…… 

十世班禅大师 

16政协会议期间,十世班禅做了一件让人颇感意外的事 

19十世班禅:我在“文革”中没有死掉,主要是周恩来总理的恩德 

21十世班禅的《七万言书》 

22“文化大革命”中第一次被监护 

24长达九年零八个月的第二次监护 

25盛年圆寂 

赵朴初居士 

27在赵朴初主持的全国政协宗教组的座谈会上,藏传佛教著名学者喜饶嘉措重重放了一“炮” 

30赵朴初与梁漱溟的特殊交往 

34面对追查天安门诗抄的重压,赵朴初公开讲:“关于周总理的诗词我是写得最多的一个” 

37政协报写诗的事,我先应承下来,以后交卷 

40口述“抗战一事” 

46晚年岁月 

50终生不卖墨宝 

程思远的沉默和困惑 

51在批判梁漱溟时保持沉默的程思远最后说了最不够“火力”的话,梁漱溟听了居然点头示意 

52在点名批邓前夕,程思远提出三个问题震惊四座 

54“天安门事件”后,程思远在学习会上郑重其事地讲了一段政治故事 

老资格的于树德先生 

57全国政协直属学习组云集众多风云人物 

58“老资格”于树德常有惊人之举,言别人所不敢言,行别人所不敢为 

60于树德:梁漱溟这个人什么场面没见过?什么风雨没经过?……我看算了…… 

61于树德的两条意见,立刻使会场安静下来 

62于树德三百块大洋供周恩来留学日本,几十年后周恩来提出还账 

64于树德说,当我发现毛主席没有出席周恩来追悼会时,脑子里“轰”了一下 

65“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位大‘左’派是鼎鼎大名的张国焘,我还真同他面对面地吵了一架!” 

66因与李大钊同是朋友,于树德与梁漱溟也成了朋友 

政协委员中的“右派”分子章乃器 

68三届政协常委会39次会议决定:撤销章乃器的全国政协委员资格 

69当年的“大右派”章乃器始终不承认自己是什么“资产阶级右派” 

71章乃器的“鸣放”言论摘要 

73周恩来约章乃器谈话。章乃器表示:撤我的职,倒没有什么,给我扣上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罪名,我宁死也不能承认 

74戴着“右派”帽子的章乃器仍然敢于在会上提出不同意见 

76这位知名人物又黑又胖,烟斗不离嘴,总是仰着脸,没有见他笑过 

宋希濂的前世今生 

77 1926年的一天,宋希濂在陈赓带领下进广州城见一位要人。推开房门,伏案写字的要人竟是周恩来 

79 1936年,周恩来看着站在面前的宋希濂和陈赓说:你们一个是红军师长,一个是国军师长,官阶一样,派头不一样,一土一洋 

80 1959年宋希濂被特赦之后,周恩来说:学生走错了路,老师多少也是有责任的啰! 

81为瞿秋白历史问题作证 

84作为蒋介石枪杀瞿秋白手令的执行人,宋希濂讲述了瞿秋白被捕、审问、关押、就义的细节 

95特赦后的宋希濂听到“同志”的称呼,感到新鲜和亲切 

96孤身生活的宋希濂没料到,他的黄埔一期老同学、原国民党起义将领侯镜如的夫人已悄悄为他牵红线了 

97给宋希濂介绍的对象,竟是失踪大“右派”储安平的夫人 

99“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都不愿意太细地去盘问对方 

100宋希濂和易吟先谈起了溥仪生活上闹的笑话 

102易吟先晚走早来,在宋希濂的住处做起小锅饭菜,文史专员每人赠送两张餐券 

103宋希濂、易吟先婚礼,老同学、老同事来了。没想到,他们重结良缘的一幕会这样激动心弦 

黄维:从国民党战犯到政协文史专员 

105最后一批被特赦的国民党将领 

106政协机关里旁若无人的文史专员 

108黄维经多次动员,拿着别人捉刀代笔的稿子批邓。粉碎“四人帮”后他吐出了这口闷气 

109黄维:我反对特务手段,只要知道是军统的人,一律不交往,但蒋介石喜欢他们,我也没有办法 

110黄维说,共产党坚持抗战流血流汗是事实,但国民党军队也是英勇抗日的。他坚持要重游“八一三”淞沪抗战旧址 

111黄维给我沏杯茶,轻声细语地谈起“怪人圣杰”严重师长 

114批判梁漱溟,固执的黄维一言不发,个别谈时,他沉重而缓慢地开讲 

117黄维以一种近乎顽固的不同凡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研究“永动机”。大科学家钱伟长等当面劝说、讲解,他不能接受 

118身患重病的黄维拒绝西医给自己开刀,改服中药。出人意料的是,他的病情竟一天天好转,81岁被评为“健康老人” 

119黄维:为了让台湾的老乡看到他们阔别几十年的故乡,看到我这个国民党老兵还活得很好,我心甘情愿充当这个“演员” 

沈醉“文革”自述 

120我把三个红卫兵打落水中,还记在日记本上,妻子立即抢去,把这页撕下来 

122我和他们谈话,一向是坐在凳子的一半上,一手抓着凳脚,随时防止他们人多向我进攻时,我腹背受敌 

124我代杜聿明他们领工资,一共领出近千元。有一次两个人跟进来试探,我把衣袖撩起,亮出手臂上隆起的肌肉 

124周总理听说政协扣了我们的工资,很不高兴,要他们马上停扣,扣了的还要补发 

125民警带我刚走出大门,妻子追上来,把一件厚棉衣给我披上。没想到特赦时发的棉衣又穿回监狱 

127我回答说,我是湘潭人。只听他们用力在桌子上一拍:“你怎么会是湘潭人,胡说!” 

128我如果说我在崔万秋家认识的江青和张春桥,就会被他们杀掉,我不能不说假话 

131在离地一丈左右的时候,我一下把一根横着的小树枝抓住,我飘飘落地,未伤毫发 

133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我认为只有周总理才称得上是“古今完人” 

135审判“四人帮”,我收到“旁听证”,座位是27排3号 

从“政治联姻”到恩爱夫妻的爱新觉罗·溥杰夫妇 

138吉冈安直命令说:“希望你与日本女子结婚,这是关东军的考虑……” 

139溥杰与日本皇族嵯峨胜侯爵的女儿嵯峨浩还在日本度蜜月,关东军便策划通过了一个“帝位继承法” 

140她得悉自己的丈夫没有死,便在新中国成立后,设法获得了与在中国抚顺战犯管理所的丈夫通信的自由 

142周总理见到溥杰一家时,把嵯峨浩比做京戏里的王宝钏。他允许孩子有中国日本两个家,溥杰家中难题也顺当解决了 

142重病中的周恩来嘱咐:鲜花收下表心意,屏风送回留自用。谢谢! 

143在她进入昏迷状态之前,拉着溥杰的手断断续续地用日语说:我要永远……离开您……了 

144溥杰说:在我今后所剩不多的日子里,要做好两桩事 

作家柯灵 

146个头不高却精神飒爽,言语轻声却词锋凌利,这就是柯灵 

148听到“文革”中红卫兵烧梁漱溟的书,柯灵禁不住苦笑:这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149《不夜城》本是“遵命文学”,却遭到批判 

…… 

从军统中起义:邓葆光四十年沉浮 

传奇女子董竹君 

张学良胞弟张学铭 

民主人士在“文革”初期 

民主人士在“五七”干校的岁月 

民主人士悼总理述往事 

呼吁为1976年天安门事件平反的波折 

后记



《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者:朱佳木 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801707505
出版时间:2008/9/1
开本:16开
页数:161
定价:24.0

目录:
一、引言
二、会议之前的若干情况
 (一)关于确定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
 (二)关于要求对经济体制进行认真的改革
 (三)关于解决重大历史遗留问题
 (四)关于肯定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提出健全民主与法制、加强党内民主集中制
三、会议中间的若干情况
 (一)关于会议的一般情况和特点
 (二)关于会议的大致过程
 (三)关于会议讨论最多的几个问题
四、会议文件形成的若干情况
 (一)关于农业发展问题的决定稿
 (二)关于邓小平在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稿
 (三)关于叶剑英在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稿
 (四)关于全会公报稿
 (五)关于华国锋在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稿
五、结束语


《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百名亲历者口述实录-插图珍藏本》
作者:马社香 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0280
出版时间:2012/1/1
开本:16开
页数:208页
定价:28.0

目录:

一 1951年全国首次“试办初级社”会议矛盾爆发

1.长治专区试办初级社会议在关键时刻召开

2.华北局调查组不同寻常的列席

3.李顺达别具一格宣讲毛泽东“建设新农村”主张

4.调查组强调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讲话


二 试办农业合作社党内争论升级

1.华北局调查组和长治地委不同调儿的会议报告

2.山西省委不同意调查组意见的前因

3.赖若愚起草“把老区互助组织提高一步”的报告

4.华北局再三请示刘少奇

5.吵翻了天的华北五省互助合作会议


三 山西省委与华北局“不同意见”的历史依据

1.华北局要山西省委检讨

2.山西省委向华北局申诉不同意见

3.昨天和今天的一根红线

4.刘少奇三次讲话批示支持华北局


四 毛泽东酝酿支持山西省委意见的战略高点

1.王谦等人给毛泽东寄了一封信

2.怎样继续引导农民——李顺达互助组的公开回答

3.毛泽东7月15日“能战然后能和”的回信


五 全国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召开

1.毛泽东说服刘少奇、薄一波、刘澜涛的武器

2.陈伯达具体组织和主持会议

3.赵树理会上讲的农业社故事

4.试办国营农场和山西干部履新


六 1952年全国典型农业社“试验田”

1.李顺达初级社挂牌之际

2.全国首批试办社——川底的“秘诀”

3.西沟人眼中的退社

4.反细菌战和东四义卫生村

5.李顺达随中国农民代表团访苏归来

6.刘少奇出席苏共十九大要闻

7.毛泽东、党中央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


七 1953年春毛泽东调研农业合作化

1.毛泽东调研河北地县合作社

2.把脉河南农业合作“气温表”

3.视察武汉三镇的重要讲话

4.农业合作化与水利化并举

5.沿江沿线农业调查座谈会


八 1953年农业合作化的双层推进

1.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2.邓子恢提出“四大自由”的真相

3.模范平顺县三大典型社的示范

4.全国财经会后毛泽东一次重要讲话的回忆

5.统购统销决策和防“左”旧闻

6.毛泽东指点中央农工部的关键词


九 1954年推进合作化的整合交锋

1.毛泽东微访浙江新登农业社

2.刘少奇七届四中全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3.高饶事件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双重影响

4.邓小平出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之时

5.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西沟代表感怀

6.赫鲁晓夫和毛泽东碰杯的要求


十 1955年加快农业合作化的政治视野

1.合作化加海陆空的连线

2.“收缩风”刮到西沟

3.毛泽东提出“停、缩、发”的原委

4.毛泽东单独接见陶鲁笳的深意


十一 农业合作化速掀高潮的组织推动

1.毛泽东合作化报告的“红色幽默”

2.省市委书记处和干部级别制的建立

3.七届六中全会撷英

4.毛泽东“按语”推荐的老典型——西沟

5.勤俭办社的新典型“穷棒子社”


十二 1956年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浪尖

1.《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反复调研

2.王谦出席社会主义阵营农业会议的汇报

3.多省争先恐后升级并社的症结

4.毛泽东新词余韵合作化的“磁场”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新憧憬

附录 主要受访者名单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