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古代文化高端学术成果四种:获优良学术奖著作《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以饕餮纹为中心》以饕餮纹为核心仔细研究探讨了青铜纹对中国商周社会的功用;《简帛文献与<管子>研究》以新出土简帛文献为中心,对先秦以齐国为中心的历史、思想、典章制度进行考察;《明清宫词与宫廷文化研究》通过阐释明清宫词作品,了解宫中人的生存际遇与心理状态,窥知东西方文化在紫禁城内的调适与会通;《宋代文人的易学与诗学》以欧阳修、苏轼、杨万里等人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他们的易学与诗学之间的关系。定价278元,现团购价66元包邮!

×

团购价¥66.0 ¥278.0 折扣2.4
已售90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方志出版社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作者均为知名高校教授

 《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以饕餮纹为中心》采用先破后立的解题方式,在充分讨论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论述,拓展并更新了学界对商周青铜器纹样研究的既定认知

 《简帛文献与<管子>研究》主要考察新出土简帛文献如《银雀山汉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与《管子》相关的内容

 《明清宫词与宫廷文化研究》探究宫词创作观念及嬗变历程,发掘了宫词这一诗体兼具史诗、诗史、史鉴的意义和价值

 《宋代文人的易学与诗学》对“文人之易”与“儒者之易”的差异作了辨析,探究了文学家“援《易》以为说”的现象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992*** 2020/1/14 23:14:52
    书值得拥有,内容好,物流包装很好,五星好评
  • 131*** 2019/11/22 16:47:10
    希望这本书有助于了解这个领域。
  • ztw*** 2019/6/28 14:10:33
    很喜欢!谢谢您!
  • ztw*** 2019/6/23 1:27:27
    书全新无损,不错!
  • hyl*** 2019/6/14 0:32:48
    《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以饕餮纹为中心》以饕餮纹为核心仔细研究探讨了青铜纹对中国商周社会的功用;《简帛文献与管子研究》以新出土简帛文献为中心,对先秦以齐国为中心的历史、思想、典章制度进行考察;《明清宫词与宫廷文化研究》通过阐释明清宫词作品,了解宫中人的生存际遇与心理状态,窥知东西方文化在紫禁城内的调适与会通;《宋代文人的易学与诗学》以欧阳修、苏轼、杨万里等人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他们的易学与诗学之间的关系。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以饕餮纹为中心》
中国的青铜器艺术,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其神秘、独特、璀璨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并营造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极浓厚的神秘氛围,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及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厚明所著的《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以饕餮纹为中心》就以饕餮纹为核心仔细研究探讨了青铜纹对中国商周社会的功能与作用。
商周青铜器纹样是中国古代“礼仪”美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商周艺术和思想的密码与钥匙。本书从学术史的立场回顾了商周青铜器纹样研究史。并以饕餮纹为中心,导引出商周青铜器纹样研究需要关注并加以解决的诸多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作者并不拘限于纹样本身的研究,而是首先借助于甲骨文—金文一先秦典籍构成的连续有序的“话语”。推绎和重建商周青铜礼器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与功能的变迁。作者转而又从图像研究的维度,梳理了商周青铜器主体纹样——饕餮纹的图式渊源及其风格变迁。在此基础上。作者将上述两个相对独立的分析系统放置在商周考古学文化语境中进行比照研究,以此探讨商周青铜器纹样制作者及使用者在不同历史形态下的表现形式和观念诉求。
黄厚明所著的《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以饕餮纹为中心》采用先破后立的解题方式,在充分讨论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论述。拓展并更新了学界对商周青铜器纹样研究的既定认知。


作者简介:
黄厚明,字一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史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特聘教授。教育部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早期艺术史及民国艺术史研究。曾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先后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五个一批”理论人才等荣誉称号。曾主持完成国家级、部省级课题近十项,目前正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简帛文献与<管子>研究》
郭丽编著的《简帛文献与管子研究》以新出土简帛文献为中心,将《管子》等诸多传世文献加以比较研究。如银雀山汉简是在齐地发现的西汉武帝时期的墓葬竹简,对齐国典籍文化的保存具有很大价值。简文《(守法><守令>等十三篇》,内容有取材于《周礼》《老子》《管子》《墨子》 《孟子》 《尉缭子》诸多文献者。在《十三篇》中,本书主要考察与《管子》相关的《王兵》 《市法》《李法》《王法》《田法》。简文《王兵》的内容与《管子》全同,经过数据排比,可以确定《王兵》是根据《管子》加工而成的。简文《市法》强调“市”对国家的影响;较之《管子》,《市法》更为微观与详细。简文《李法》是具体法规的实施,与《管子》内容互相补充,使我们对齐国职官中的“李”有清晰认识。简文《王法》主要论述王者之道,对于不能完成劳动任务的百姓,有详细而严格的惩罚措施,这在《管子》中没有出现。简文《田法》对于田地的种植、管理、处罚有详细规定,是一部具体法规。关于简文《<守法> <守令>等十三篇》,多数学者认为成书于商鞅变法之前,是战国时期齐国的法律。《十三篇》可为《管子》的成书时代提供重要参考,帮助考订《管子》,是《管子》研究的宝贵财富。
郭丽编著的《简帛文献与管子研究》以新出土简帛文献为中心,主要考察《银雀山汉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与《管子》相关的文献,结合其他传世典籍,对先秦以齐国为中心的历史、思想、典章制度进行考察。本书材料新、观点新、研究角度新,是对《管子》研究和先秦历史文化研究的推进,具有开拓意义。


作者简介:
郭丽,1968年生,山东淄博人。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2008年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出站,2013年至2014年在美国达慕思大学访学,现为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合著3部。主持省部级研究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明清宫词与宫廷文化研究》
宫词这一诗体自唐人王建首创联章组诗始,经五代、宋元的不断效仿和开拓,至明清已发展的相当成熟,而明清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统一王朝,先后盘踞紫禁城内五百余年,地域固定,历时久远。这客观上为宫词创作提供了绝佳的人文环境,多方原因共同促成此际规模宏大的作者群与上乘可观的作品数。当然,这也是历代积累与文体自身演进的共同结果。梳理此际庞大的创作群体可以发现作者身份有一个下移过程:由帝后到皇室成员,从嫔妃女史到诗人史官,乃至进一步泛化为江湖文人。也就是宫词不再垄断在宫中人作宫词的层面和阶段上,为数甚多的宫外人介入宫词的撰写中。由此,也造成了宫中人作者对宫外人作者的不屑和指摘。但无论作者的出身和创作目的为何,创作群体的壮大对宫词创作都不啻是一大贡献。也鉴于明清两朝屡有文字狱等文祸发生,宫词又是直接关乎若干宫闱秘事的,从而使得部分创作者畏惧祸患而多撰前朝历代古宫词。甚至专注于校勘、刊刻历代宫词合集,同时,他们还撰写了若干序跋,对历代宫词作者、作品以及宫词本体进行了品议评论和理论总结。这些撰写前朝和历代宫词的指向中不乏讽谏意识和风骚传统,使得宫词兼有史才、诗笔、议论的特征。还鉴于宫词作者起初多为宫中人的亲见亲闻,即使泛化后的作者也都依史据传,又使得宫词具有史诗、诗史、史鉴的意义和价值。这些也可以看出前人和时人的宫词创作观念并这一观念的嬗变历程。而阐释此际可观的宫词作品:以宫怨为主的基础上,宫内生活、行乐习俗、时俗风物、典制仪礼等作品也占据了的相当数量,解读这些宫词,不仅可以了解宫中人的生存际遇与心理状态,皇家特色的休闲娱乐文化和宫廷节令习俗文化等,并宫廷文化与世俗风尚间的联系,甚至还可以窥知若干或欧风东渐或渐染华风的东西方文化在紫禁城内的调适与会通。


作者简介:
高志忠,男。中山大学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博士后。现为深圳大学副研究员。已出版《明代宦官文学与宫廷文艺》专著一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与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中国作协国家重大文学创作出版工程项目、出站博士后来深(圳)科研资助项目等课题多个。

《宋代文人的易学与诗学》
由于《周易》“群经之首”的地位。以及中国文学一贯的尊经传统。无论是在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的建构还是文艺批评之中,引《易》以自重都有其必要性。此外,“《易》包众理,事事可通”,《周易》在六经之中具有最大的阐释弹性。所以,艺术家谈文论艺“援《易》以为说”也有了可能性。欧阳修、苏轼、杨万里除了文人身份之外,也是宋代著名的易学家,分别著有《易童子问》《东坡易传》和《诚斋易传》。
程教授编著的这本《宋代文人的易学与诗学》即以欧阳修、苏轼、杨万里等人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他们的易学与诗学之间的关系。本书还就朱熹所提出的“文人之经”‘懦者之经”的观点以及由此而来的“文人之易”与“儒者之易”的差异作一辨析。提出从解易方法上说,“文人之易”具有“以文解易”的特点;从易学思想角度来说。“文人之易”具有“形而下”的特点。


作者简介:
程刚,1976年生,安徽芜湖人,现为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200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进入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2013年进入暨南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工作。曾获2010年广东 省南粤优秀研究生奖 ,2012年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在《文艺理论研究》《孔子研究》《周易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中州学刊》《天府新论》《暨南学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中国诗学》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以饕餮纹为中心:focus on designs of Taotie》
作者:黄厚明著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ISBN:9787514414783
出版时间:2014/12/1
开本:16开
页数:203
定价:48.0

目录:
第一章 问题、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问题与分歧:商周青铜器纹样研究述评
第三节 方法与程序

第二章 商周青铜器制作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节 “中国青铜时代”和“礼器”:青铜器功能论的两个视角
第二节 商周青铜器在“权力”系统中的存在方式
一 商代青铜器的权力属性
二 周代青铜器的权力属性

第三章 饕餮纹的图式及渊源
第一节 饕餮纹的图式分析
第二节 饕餮纹的图式渊源
一 良渚玉器神像的原型及功能
二 从良渚玉器神像到青铜器饕餮纹

第四章 青铜器饕餮纹的内涵与功能
第一节 饕餮纹是纯粹的装饰图形吗?
第二节 讨论与争鸣:关于饕餮纹功能论的几种学说
一 “巫蹄说”
二 “萨满面具说”
三 “天帝说”与“地母说”
第三节 商族祖神像:饕餮纹功能论的一个假说
第四节 饕餮纹意义的转衍和射日神话的产生

附录 图片资料来源
索引
后记


《简帛文献与《管子》研究》
作者:郭丽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ISBN:9787514417234
出版时间:2015/9/1
开本:16开
页数:220
定价:68.0

目录:
绪论 简帛文献与《管子》研究总论
一、《管子》研究现状
二、简帛文献的发现与《管子》研究之关系
三、主要研究思路
四、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价值

第一章 银雀山汉简与《管子》研究
第一节 简文《王兵》与《管子》互证
一、银雀山汉简可订正通行本《管子》之讹误
二、《管子》可校汉简抄写讹误,推断漫灭不清之字
三、简文《王兵》与《管子》相关篇章的关系
四、《管子》主体部分成书当在春秋末期
第二节 简文《市法》与《管子》对读
一、市的特质
二、市的功用
三、市吏的职责及市的规模
四、市的税收标准及铺面安排
五、市官的种类
第三节 简文《李法》与《管子》对读
一、银雀山汉简中的李
二、《管子》中的李
第四节 简文《王法》与《管子》对读
一、简朴生活
二、重视农业
三、惩罚措施
四、土地与来民
五、为国之道
六、王霸之道
七、民之称谓
第五节 简文《田法》与《管子》对读
一、城建与治国
二、授田、赋役与农业
三、税收与岁收
四、乡里之制
五、藏富于民
六、民之财产与岁末
七、换田之制

第二章 马王堆帛书与《管子》研究
第一节 《鲁桓公与文姜会齐侯于乐章》与《管子》互证
一、《管子》可以校订帛书文字
二、帛书对于通行本《管子》的文字证明
第二节 帛书其他文字含义的解释
第三节 齐襄公考
一、齐襄公其人其行
二、齐襄公与文姜
三、齐襄公的历史意义
第四节 文姜考
一、文姜与齐僖公
二、文姜与鲁桓公
三、文姜与齐襄公
四、文姜与鲁庄公
五、文姜行为之渊源
第五节 帛书《齐桓公与蔡夫人乘舟章》的文献价值
一、帛书与传世文献的比勘
二、帛书对于史实的证明
三、侵蔡和伐楚的关系
第六节 《管子·大匡》的材料来源
一、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对于《管子·大匡》的证日
二、上博简对于《管子》的证明
三、《管子》成书之考察

第三章 上博简与《管子》研究(上)
第一节 《鲍叔牙与隰朋之谏》发生时间考
一、简文中日食发生时间
二、竖刁和易牙的地位及影响
三、鲍叔牙和隰朋的作用
第二节 齐桓公的改革
一、齐桓公早年的改革
二、齐桓公对治国的认识
三、齐桓公晚年的改革
四、齐桓公时期的治国理念和方针
五、小 结
第三节 齐桓公个人修养的问题
一、桓公在修养方面的问题
二、管仲对桓公修养问题的看法
三、桓公修养问题之启示
第四节 齐桓公所患疾病考及其他

第四章 上博简与《管子》研究(下)
第一节 鲍叔牙事迹考
一、早年与管仲的交往
二、为小白傅时期
三、为桓公臣时期
四、鲍叔牙的个性特征
第二节 隰朋事迹考
一、隰朋之才能
二、隰朋之德行
三、隰朋之作用和影响
第三节 竖刁、易牙考
一、竖 刁
二、易 牙
第四节 曹刿劫持了齐桓公吗

第五章 清华简与《管子》研究
第一节 清华简《系年》与《管子》研究
一、卫文公生平之考察
二、卫公子开方之考察
三、文公与开方不是一人
第二节 清华简《良臣》与齐桓公之良臣
一、齐桓公之主要卿大夫
二、齐桓公之良臣
第三节 宾胥无考
一、宾胥无的功绩
二、宾胥无的职责
三、宾胥无的为人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明清宫词与宫廷文化研究》
作者:高志忠著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ISBN:9787514414820
出版时间:2014/12/1
开本:16开
页数:333
定价:78.0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关注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价值

第一章 明清宫词作者与作品概述
第一节 明宫词作者与作品考述
一 宫嫔女史作者群
二 王族宗藩作者群
三 诗人史家作者群
四 其他作者
五 未被收入全集者
第二节 清宫词作者与作品述略
一 前明遗老作者
二 本朝作者群
三 前清遗老作者群

第二章 明清宫词创作与宫词观念
第一节 从序跋看明清宫词创作观念(上)
一 “实录”求真与“反串”代言
二 讽谏意识与风骚传统
第二节 从序跋看明清宫词创作观念(下)
一 宫词创作中的社会价值
二 宫词观念的演进与嬗变
第三节 宫词创作的模式化与文史价值
一 宫词命名形式上的模拟化
二 宫词内容书写上的程式化
三 宫词创作倾向上的组诗化
四 叙事中的时空穿越与格式化
五 诗史传统与史诗化思维
六 文学史意义与文学史料价值

第三章 明清宫词与宫廷生活习俗(上)
第一节 明清宫词与宫嫔群体
第二节 明清宫词与宦官群体
第三节 明清宫词与宫廷信仰
一 明宫中的宗教活动
二 清廷内的宗教信仰
第四节 明清宫词与宫廷性风俗(上)
一 春画启蒙与动物感触
二 春药秘术并其他性俗
三 对食与菜户
第五节 明清宫词与宫廷性风俗(下)——内廷的男风状况

第四章 明清宫词与宫廷生活习俗(下)
第一节 明清宫词与饮食服饰
一 饮食习俗
二 服饰装扮
第二节 明清宫词与婚丧嫁娶
一 婚姻习俗
二 丧葬习俗
第三节 明清宫词与西洋文化
一 绘画与照相
二 音乐与舞蹈
三 日常饮用品
四 欧风东渐中的“冲”与“融”

第五章 明清宫词与宫廷行乐文化
第一节 明清宫词与宫廷戏剧
一 帝王喜好与剧种变最
二 剧场变最与伶人举隅
余论
第二节 明清宫词与杂耍百戏
一 体育竞技类杂耍
二 游戏竞技类杂耍
第三节 明清宫词与宫廷宠物
一 走兽类
二 飞禽类
三 珍奇类

第六章 明清宫词与宫廷时俗风物
概述
第一节 明清宫词与节令时俗(上)——春、夏季
第二节 明清宫词与节令时俗(下)——秋、冬季
第三节 明清宫词与宫廷风物
一 珍玩
二 景观

余论
结语
附录明清宫词序跋辑录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宋代文人的易学与诗学》
作者:程刚著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ISBN:9787514414813
出版时间:2014/12/1
开本:16开
页数:356
定价:84.0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易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的两种范式——易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综述之一
一 自上而下的理论研究
二 平行类比的个案研究
第三节 《周易》影响文学的七个层次——易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综述之二
一 对《周易》语言典故的借用
二 对《周易》易象的借用
三 对《周易》易理的阐发
四 易学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五 易学对艺术思维方式的影响
六 易学对艺术结构的启发
七 易学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第一章 宋代“文人之易”的特点
第一节 宋代易学特点概述
一 经学中的显学
二 经学中的子学
三 经学中的义理之学
四 易学的生活化倾向
第二节 以文解易:宋代的“文人之易”的方法特点
一 文理文脉
二 解文释义
三 文势文风
四 以易为文
第三节 “形而下”的易学:宋代“文人之易”的思想特点
一 “情”与“性”
二 “异”与“同”
三 “器”与“道”
第二章 宋代易学与文学关系总论
第一 宋代的太极观与文学本原论
一 “理为太极”与朱熹的文学本原论
二 “气为太极”与杨万里的文学本原论
三 “心为太极”与杨简的文学本原论
第二节 易学辩证法与宋代文学批评
一 “物极必反”的辩证法与欧阳修的文艺批评
二 “通二为一”的辩证法与苏轼的文艺批评
三 “以有所不同为同”与苏轼的多元文艺观
四 “致一论”与王安石的一元文艺观
第三节 易象与宋代文学意象
一 卦象之象
二 物象之象
三 数象之象
四 读易之象
第三章 《易童子问》与欧阳修诗学
第一节 欧阳修易学与诗学概述
第二节 欧阳修易学学风转变与古文文风转变
一 疑经精神与文体选择
二 人情解经与平易文风
三 切于人事与实用文风
四 得大兼小与简而有法
第三节 欧阳修《诗本义》与《易童子问》经学阐释比较
一 “务明大本”的阐释目的
二 “人情相通”的阐释根据
三 “据文考义”的阐释方法
四 “是非自相攻”的阐释模式
第四节 宋代易学与朋党论
一 宋代的朋党之争
二 易学与朋党论交会的两种途径
三 易学与朋党论交会的两种方式
第四章 《东坡易传》与苏轼诗学
第一节 苏轼易学与诗学概述
第二节 健与随:苏轼易学影响下的人格理想与文艺理想
一 不息之健
二 随物赋形
三 健与随:苏轼执着与旷达人格的思想根源
四 刚健含婀娜:苏轼的文艺理想
第三节 “无所思”与“无邪思”——苏轼、朱熹对“思无邪”的不同阐释
一 对孔子“思无邪”含义的争论
二 苏轼对“思无邪”的独特理解
三 苏轼、朱熹对于“思无邪”的对立阐释
第四节 苏轼的易象与意象——以《东坡易传•井》卦释义与“井”象为中心
一 《井》卦卦意
二 《东坡易传》井卦释意
三 《井》象在诗文中的体现
第五章 《诚斋易传》与杨万里诗学
第一节 杨万里易学与诗学概述
第二节 杨万里活法诗的泛生命化特征及其易学渊源
一 诚斋体:江西体的“自赎”
二 活法诗:泛生命化的诗学
三 泛生命化与杨万里易学中的“气”论
第三节 “以史证易”与杨万里诗歌意象选择
一 “气本论”与“道器观”
二 “道措于物”与“以史证易”
三 “以史证易”的方法选择与诗歌意象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