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出版]《中俄文化交流史》精装全两卷,分为清代、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篇,运用翔实的中俄文献,初次对两国近四百年来在外交、政治、社会、文化、艺术、医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交流的历史与成就,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双向梳理,重点考察交流的背景和动因、内容及途径、中俄文化在对方语境中存在的状态与影响,并总结中俄文化交流中的鲜明特点,内容丰富、规模宏大、逻辑缜密,为了解和研究中俄文化交流的历史提供重要资料。定价310元,现团购价139元包邮!
★ 16开精装,2018年5月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 考察中俄文化交流的背景和动因:揭示实现中俄文化交流的各种历史动因,深入考察中俄文化交流的发生和发展与两国外交战略、地缘政治需求、社会历史变迁、民族文化特质,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
★ 考察文化交流的内容及途径:对中俄在各个文化领域的主要交流内容进行双向梳理,同时对交流赖以实现的人物、机构和组织进行深入研究
★ 考察中俄文化在对方语境中的存在状态与影响:对中俄文化在对方国家的传播、碰撞、交融、排斥、变异等现象进行考察,冣终揭示异质文化输人对本民族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探究文化交流对两国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发展以及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中俄两国人民分别创造了璀璨的中国文化和俄罗斯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俄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已持续了近四百年,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类型独特,影响深远。
本套书在全面总结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历史与成就的同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重点:一是考察中俄文化交流的背景和动因。中俄文化关系历史久远,就俄罗斯而言,历经帝俄、苏联和当代俄罗斯三个时期;就中国来说,跨越了清代、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阶段。其间两国各自都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双边关系史上既有过和平相处、友好往来的年代,也出现过弱肉强食、剑拔弩张的峥嶸岁月。两国从天各一方到比邻而居,成就了数百年的交往历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时而密切,时而疏远,时而包容,时而排斥。本套书试图揭示实现中俄文化交流的各种历史动因,深入考察中俄文化交流的发生和发展与两国外交战略、地缘政治需求、社会历史变迁、民族文化特质,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二是考察中俄文化交流的内容及途径。中俄文化交流内容非常丰富领域也相当广泛,既有民间文化交流,也有精英文化会通,既有物质文化交流,也有精神文化碰撞。无论是思想、宗教、教育、出版领域,还是文学美术、电影、戏剧、音乐、舞蹈、医学领域,几乎在所有的文化领域,两国均有密切交流。中俄文化交流的内容和途径不断发生着变化,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套书尝试对中俄在各个文化领域的主要交流内容进行双向梳理,同时对交流赖以实现的人物、机构和组织进行深入研究。三是考察中俄文化在对方语境中的存在状态与影响。无论是中国文化的俄传,还是俄罗斯文化的中传,都并非原封不动的文化移植,而是要与对方国家文化发生某种复杂的“反应”。这不仅是中俄文化交流中的必然现象,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基本规律。本套书力图对中俄文化在对方国家的传播、碰撞、交融、排斥、变异等现象进行考察,冣终揭示异质文化输人对本民族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探究文化交流对两国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发展以及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四是总结中俄文化交流的特点。中俄文化交流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如内容繁复、规模宏大、态势失衡、政治色彩浓厚等。此外,中俄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容很容易使研究者陷人两个极端,要么面面俱到,要么挂一漏万。因而,必须在研究中突出对两国文化交流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人物和思想,对不同历史时期各领域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进行重点考察。这些目标尽管宏大高远,却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本套书由清代民国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卷组成,由肖玉秋、阎国栋岳巍和陈金鹏等共同执笔。
《中俄文化交流史清代民国卷》撰写分工如下
第一章 阎国栋
第二章 阎国栋
第三章 阎国栋
第四章 肖玉秋
第五章 第一节肖玉秋,第二节阎国栋、肖玉秋
第六章 第一节肖玉秋,第二节阎国栋
第七章 第一、二、三节肖玉秋,第四节阎国栋
第八章 第一节阎国栋,第二节肖玉秋,第三节阎国栋、肖玉秋
第九章 第一、二节肖玉秋,第三节阎国栋
第十章 肖玉秋
第十一章 阎国栋
第十二章 第一、二、三、四、五节肖玉秋,第六节阎国栋
第十三章 陈金鹏
第十四章 第一节佘晓玲、陈金鹏,第二节陈金鹏
第十五章 陈金鹏
第十六章 陈金鹏
第十七章 第一节 陈金鹏,第二节阎国栋
第十八章 陈金鹏
第十九章 阎国栋
第二十章 第一、三节 陈金鹏,第二节 陈金鹏、阎国栋
《中俄文化交流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由岳巍撰写。
肖玉秋,南开大学教授,生于1963年11月,天津市人。198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主讲世界现代史、俄罗斯历史、二十世纪国际关系概论等课程。为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和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会员。曾参加天津市七·五科研项目《苏联东欧各国问题研究》和国家社科十·五科研项目《俄国汉学的历史及成就》。
《中俄文化交流史 清代民国卷》
作者:肖玉秋 主编,肖玉秋、阎国栋、陈金鹏 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12145
出版时间:2018/5/1
开本:16开
页数:566
定价:172.0
目录:
清代篇
第一章 中俄文化交流的起源
第一节 中俄之间的最初接触
第二节 蒙古民族的中介作用
第二章 早期俄使来华的文化意义
第一节 早期俄国来华使节
第二节 俄国使节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
第三节 中俄外交礼仪之争
第三章 18世纪俄国的“中国风
第一节 欧洲中国题材著作在俄国
第二节 俄国皇家宫殿园林的中国风格
第三节 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与北京耶稣会士的学术联系
第四节 俄国文化精英的中国文化观
第四章 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
第一节 俄国东正教传人北京
第二节 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的文化功能
第五章 中俄宗教交流
第一节 俄国东正教在中国
第二节 中国宗教在俄国
第六章 中俄语言交流
第一节 中国的俄语教育
第二节 俄国的汉语教育
第七章 中俄教育交流
第一节 俄国来华留学生
第二节 中国人留学俄国
第三节 俄罗斯文馆的俄人教习
第四节 圣彼得堡大学的中国教习
第八章 中俄图书交流
第一节 康雍乾时期的图书交流
第二节 道光年间的中俄图书互赠
第三节 俄国的汉籍收藏机构
第九章 中俄美术交流
第一节 俄国美术在中国
第二节 俄国对中国美术的认识
第三节 中国木版年画在俄国
第十章 中俄医学交流
第一节 俄国医生来华
第二节 中国医学在俄国
第十一章 俄国汉学
第一节 俄国汉学的发端
第二节 俄国汉学的崛起
第三节 俄国汉学的发展
第十二章 中国人旅俄行纪中的俄国文化
第一节 图理琛及其《异域录》
第二节 张德彝及其《航海述奇》和《四述奇》
第三节 缪祐孙及其《俄游汇编》
第四节 王之春及其《使俄草》
第五节 戴鸿慈及其《出使九国日记》
第六节 张庆桐及其《俄游述感》
民国篇
第十三章 马列主义从苏联到中国的早期传播
第一节 毛泽东与马列主义
第二节 李大钊与马列主义的传播
第三节 瞿秋白与马列主义的传播
第四节 鲁迅与马列主义的传播
第五节 周扬与马列主义的传播
第六节 苏联哲学教科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十四章 中苏文学交流
第一节 中国的俄苏文学译介者
第二节 俄苏经典作家作品在中国的传播
第十五章 中苏艺术交流
第一节 中苏美术交流
第二节 中苏电影交流
第三节 中苏戏剧交流
第四节 中苏音乐交流
第十六章 中国的俄语教学
第一节 国民党统治下的俄语教学
第二节 共产党领导下的俄语教学
第十七章 中苏教育交流
第一节 苏联的中国留学生
第二节 中国大学里的俄苏教师
第十八章 中国文化名人访苏
第一节 瞿秋白访苏
第二节 徐志摩访苏
第三节 胡适访苏
第四节 胡愈之访苏
第五节 戈公振访苏
第六节 邹韬奋访苏
第七节 郭沫若访苏
第八节 华罗庚访苏
第九节 茅盾访苏
第十九章 民国时期的苏联汉学
第一节 阿理克与苏联汉学
第二节 苏联汉学的主要成就
第二十章 中苏文化交流机构
第一节 中苏文化协会
第二节 时代出版社
第三节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人名索引
后记
《中俄文化交流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作者:肖玉秋 主编,岳巍 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12138
出版时间:2018/5/1
开本:16开
页数:452
定价:138.0
目录:
第一章 中苏(俄)文化交流的动因
第一节 两国关系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两国高层领导人的作用
第三节 中苏(俄)文化交流的机构和团体
第二章 中苏(俄)思想交流
第一节 苏(俄)领导人著作在中国
第二节 中国领导人著作在苏(俄)
第三章 中苏(俄)教育交流
第一节 中国与苏联的教育交流
第二节 中国与俄罗斯联邦的教育交流
第三节 中国的俄语教学和苏(俄)的汉语教学
第四章 中苏(俄)文学交流
第一节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
第二节 中国文学在苏(俄)
第五章 中苏(俄)电影交流
第一节 苏(俄)电影在中国
第二节 中国向苏联学习电影艺术
第三节 中国电影在苏(俄)
第六章 中苏(俄)音乐交流
第一节 俄罗斯音乐在中国
第二节 中国音乐在苏(俄)
第七章 中苏(俄)美术交流
第一节 苏(俄)美术在中国
第二节 中国美术在苏(俄)
第三节 俄罗斯联邦的中国题材美术作品
第八章 中苏(俄)舞蹈交流
第一节 苏(俄)舞蹈在中国
第二节 中国舞蹈在苏(俄)
第九章 中苏(俄)戏剧交流
第一节 苏(俄)戏剧在中国
第二节 中国戏剧在苏(俄)
第十章 中苏(俄)医学交流
第一节 苏(俄)医学在中国
第二节 中医在苏(俄)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人名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