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篇巨著《增订中国史学史》全四册,商务印书馆出品。该书以中国史学自身的发展为基本线索,自“史”的产生起,叙史家、史书、史法、史法演进、修史制度等基本内容,分析发展演变趋势,贯通前后直至20世纪中期,既有教材式的介绍文字,又包含了作者数十年研究中国史学史的成果,体大思精,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书。现精装、平装两版任选,定价198-294元,现团购价135-199元包邮!
★ 32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精装、平装两版任选(两版内容相同)
★ 本书是中国早期史学发展的系统总结,是一部体大思精的完整的中国史学通史
★ 全书时间跨度和史书系列相结合,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部分,第壹部分为先秦至唐前期,第二部分为中唐至清中期,第三部分为晚清至民国
★ 史料翔实,论证严密,阐述全面,是中国史学史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书
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完整的中国史学通史,是中国早期史学发展的系统总结。其史料翔实,论证严密,阐述全面,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必读书目。
《增订中国史学史》以中国史学自身的发展为基本线索,自“史”的产生起,采取按时间跨度和史书系列相结合的框架,叙史家、史书、史法、史法演进、修史制度等基本内容,分析发展演变趋势,贯通前后,直至20世纪中期。全书体大思精,既有教材式的介绍文字,又包含了作者数十年研究中国史学史的成果结晶,是中国史学史教学、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分卷内容】
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共分三部分,第壹部分为先秦至唐前期,第二部分为中唐至清中期,第三部分为晚清至民国。
《增订中国史学史——先秦至唐前期》
本部分介绍了从先秦至唐前期中国史学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一时期为“史”从产生到第壹次系统总结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中国史学的起源和形成、汉初至唐前期史学地位得到巩固确立。原始历史意识产生,口述传说与成文记事并驾齐驱,“史”向“史官”、“史书”演变,自“诸侯史记”至《左传》诞生,为中国史学形成阶段。以《史记》、《汉书》为发端,经史学独立发展、第壹次系统总结,至《史通》问世,为中国史学确立阶段。该书从“史”的产生论起,扩至史学、史官、史书的演变及纪传与编年、通史与断代史的体例发展,对于研究唐朝以前史学发展有重要参考作用。
《增订中国史学史——中唐至清中期》(两册)
本部分是唐宋变革及元明清时期中国史学研究之集成,叙述中国史学发展阶段,主要标志是分支发展、各成系列、古典史学终结。以《通典》为发端的典志系列,以《资治通鉴》及影响形成的编年系列,连同程式化“正史”系列,构成中国史学三大主干,同时出现史部大宗——地理总志和方志系列。考异、金石、辨伪成为史学重要分支,各类反映社会风貌的专门之学应运而生,佛教史学、史学通俗化趋势,进一步扩大史学范围。清前中期全面总结传统史学,以《文史通义》预示古典史学终结。
《增订中国史学史——晚清至民国》
本部分截至20世纪中期,叙述中国史学变革阶段,主要特点是新旧、中外史学碰撞,包括增其新而不变旧、新史学兴起、史学更新新路向三小段。晚清史学开始突破昔日格局,跨出变革步履。20世纪初兴起发掘本土文化遗存、运用科学方法的潮流,推动中国史学迈开近代化步伐,以梁启超、王国维所代表的“新史学”两大基本路向,至40年代末形成两大史学主干——马克思主义史学团队和历史语言研究所为代表的群体,展示出随后本走势。
谢保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隋唐五代史、20世纪学术文化。代表作有《隋唐五代史学》、《贞观政要集校》、《民国史学述论稿(1912—1949)》、《龙虎斗与马牛风——论中国现代史学与史家》、《郭沫若学术思想评传》。
《增订中国史学史》精装版
《增订中国史学史》平装版
《增订中国史学史》全四册—平装版
作者:谢保成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5710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开本:32开
页数:2170
定价:198元
《增订中国史学史》全四册—精装版
作者:谢保成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5680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开本:32开
页数:2170
定价:294元
目录(精装版、平装版目录相同)
从“史”的产生到第一次系统总结(先秦至唐前期) / 1
第一编 史学的起源
第一章 神话传说与历史意识 / 4
第二章 “史”向“史官”、“史书”的演变 / 21
第三章 口述传说与成文记事 / 48
第四章 历史编纂兴起与第一部完备编年史《左传》 / 61
第五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认识 / 98
第六章 战国时期的其他历史编纂 / 120
第二编 中国史学的划时代之作—《史记》
第一章 司马迁的时代与经历 / 154
第二章 《 史记》的编纂特点 / 173
第三章 《史记》的思想构成 / 204
第三编 逐渐成长的汉唐之际史学
第一章 《史》、《汉》之际的思想变异 / 230
第二章 断代为史的开篇—《汉书》 / 263
第三章 官私竞修,二体角力 / 291
第四章 史官建置与皇家修史 / 379
第五章 史独立为学,范围空前拓展 / 440
第四编 承前启后的唐前期史学
第一章 “正史”独尊与唐初“八史” / 520
第二章 皇家修史制度化 / 576
第三章 史学形成期的总结—《史通》 / 605
分支系列发展,古典史学终结(中唐至清中期) / 629
第五编 《通典》展示的史学新趋势
第一章 “纲领宏大,考订该洽”的《通典》 / 636
第二章 会要、会典的兴起与变异 / 665
第三章 “融会错综,原始要终”的《文献通考》 / 690
第六编 修史制度演变与国史纂修
第一章 宋代修史制度与国史纂修 / 715
第二章 少数民族政权的修史制度与国史纂修 / 730
第三章 明代修史制度与国史纂修 / 745
第七编 纂修日趋程式化的纪传史
第一章 唐、五代四史的纂修与改写 / 764
第二章 “各与正统”的辽、金、宋史 / 817
第三章 “国可灭,史不可灭”的元史 / 840
第八编 编年史中兴与《通鉴》系列
第一章 《资治通鉴》的编著与特点 / 854
第二章 《资治通鉴》的续编 / 896
第三章 《资治通鉴纲目》与纲目系列 / 912
第四章 《通鉴纪事本末》与纪事本末系列 / 925
第九编 三大系列之外的史书编纂
第一章 私家修史的成就 / 944
第二章 “总天下学术”的《通志》与宋明的私纂通史 / 999
第三章 方域史系列的形成与范围拓展 / 1032
第十编 史学领域进一步拓展
第一章 考史、金石、辨伪、史评兴起 / 1082
第二章 “文之将史”的趋势 / 1157
第三章 史学的通俗化走势 / 1179
第四章 佛教史学的形成与发展 / 1214
第十一编 全面总结古典史学的清前中期史学
第一章 清初“以史经世”的三位代表 / 1246
第二章 修史制度与皇家修史 / 1295
第三章 三大系列史书的续修与改编 / 1327
第四章 顺康雍三朝私史成就 / 1374
第五章 “稽古右文”下的“乾嘉史学” / 1415
第六章 预示古典史学终结的《文史通义》 / 1482
社会格局屡变,史学不断更新(晚清至民国) / 1509
第十二编 “ 增其新而不变旧”的晚清史学
第一章 由盛转衰引起的思想震荡 / 1514
第二章 史学格局的变革 / 1529
第十三编 “新史学”的兴起与变异
第一章 “新史学”兴起 / 1579
第二章 近代考古学传入与本土文化遗存被发见 / 1618
第三章 “国学”与“国粹”、“国故”的两次论辩及差异 / 1638
第四章 打破上古史系统的“古史辨” / 1667
第五章 “寻伪之所出,通类例所在”的“古史新证” / 1698
第六章 流派纷呈的史学论与史学方法论 / 1727
第七章 旧体史书编纂 / 1769
第八章 新体史书涌现 / 1809
第十四编 史学更新的新路向
第一章 社会史论战及其对史学的影响 / 1855
第二章 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就与功绩 / 1897
第三章 上古、中古史研究 / 1932
第四章 几种“历史哲学”与历史观 / 1974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骨干队伍与基本框架 / 2012
第六章 史书撰著与史料整理研究 / 2054
附 录
三大系列史书成书时间表 / 2122
二十六史篇卷及表、志、类传篇目表 / 2130
基本史书书目(300 种) / 2145
后 记 / 2159
一校校后记 / 2169
补 记 / 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