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碧山”系列杂志书3册,集结两岸三地文学、历史、艺术等各领域众多学者,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国人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为源头,集中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处境、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的批评。三册分别以“去国还乡”、“结社与雅集”、“文庙:儒家的先贤祠”为主题,探讨了乡村建设、文人雅聚诗文社和历史上围绕文庙的种种争论等。定价147元,现团购价39元包邮!

×

团购价¥39.0 ¥147.0 折扣2.7
已售90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金城出版社出版
“碧山”并无确切地名指向,她是一个象征,象征哺育我们的自然和中华文化原乡,青碧的山峦和村庄将永远是我们来自于斯、并心归于斯的所在。
《碧山》从内容到品位都足够专业和深度,配有多幅彩色插图和照片,且充满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追思。人文精神在这里具体而不抽象,完美但不矫情,皆因用心二字。
3册分别为《碧山02:去国还乡》《碧山04:结社与雅集》《碧山05:文庙:儒家的先贤祠》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漫画大集结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109*** 2020/2/10 14:13:29
    很有独特性的一套书,非常好。
  • 201*** 2018/12/19 15:24:31
    碧山的主题策划,都是心仪的那种;而且现在似乎丢失得差不多了,正好珍藏!
  • 兔yu*** 2018/11/13 12:30:56
    团购买的,非常合算,系列书,收藏用。
  • ztw*** 2018/11/10 12:11:41
    编排思路新颖,独特,可讀性强。
  • vst*** 2018/11/6 19:39:02
    在众多图书里面,这类的书,是少见的严谨。值得一段段读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碧山”并无确切地名指向,她是一个象征,象征哺育我们的自然和中华文化原乡,青碧的山峦和村庄将永远是我们来自于斯、并心归于斯的所在。“碧山”系列以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为主旨,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为源头探讨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它集中于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处境、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的批评。

《碧山02:去国还乡》
本书为《碧山》第二辑,主题为“去国还乡”。
对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风起云涌的乡村建设,有人说,“在现在这种农村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时髦的时候,我愿意诚恳地指出,就是中国农民的生计问题,不是现在各地的农村运动所能解决的。假如现在还有人迷信农村运动,可以解决中国农民的生计问题,将来一定会失望,会悲观”。
回顾自上个世纪初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农村去的历史,不难看出,从早期的山西村制改革,到定县、邹平、徐公桥、无锡等地的实验,再到后来“伟大领袖”号召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直到国内环境出现突变,或是政治人物、政策性导向发生变化而使“运动”戛然而止,整体来说,似乎除了留下一些可资推崇的精神遗产外,所谓的『到农村去』运动实于改变农村本身并无多少建树,有的甚至还给整整一代人带来了灾难。这是否意味着当代乡村建设运动仍会重蹈先行者的覆辙?
有意思的是,知识分子对当下农村的描述,已经从过去的“农村破产”变为“乡村凋敝”。在城乡关系仍旧如此紧张的今天,乡村建设在一边倒的利益诉求下究竟还有多少改良的空间?乡村建设难道只是中国知识分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道德心结吗?
本辑《碧山》探讨了这个问题。认识脚下的土地,与认识自己一样重要。成为一位改良主义者的同时,也并不妨碍你成为一位个人主义者。救活乡村,其实就是救活自己。去国还乡,正是走在寻找我们传统家园的路上。我们的家园在哪里?zui重要的还是在每个有着传统文化精神且富有创造力的人身上。去国还乡,实际是在寻找我们自己,只要前仆后继的人还在,家园就不会消亡。

《碧山04:结社与雅集》
本书为《碧山》第四辑,主题为“结社与雅集”。
结社,有时又称之结会。会,也有雅集的意思。本辑即指的是文人的雅聚——诗文社。昆曲名家张卫东的文章《从依附权贵到傲慢权贵:中国的文人雅集》从雅集的参与者与权贵的关系角度,勾勒出中国文人雅集的历史画面。陈方山《园林,雅集的参与者》则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出发,在引入“游戏”和“节日”这两个概念之后,抛出了一个看起来颇为奇怪却又独特的论点,即“对园林依赖越大,游戏性越强,也越能被称为真正的雅集”。相比之下,艺术家洪磊的《十八学士图》持有一种强烈的质疑态度。通过对唐代阎立本《十八学士图》及后代“摹本”的解读,揭示这些画家们的意图、画面的呈现及其与历史现实的背离。卢敦基《李慈铭早年的日常文学生活》通过对大名士李慈铭参与“言社”、“益社”和“龙树寺觞咏大会”等结社出游活动的叙述,描绘出晚清文人的日常文学生活画卷。周言《王国维与清遗民的交往》则基本上是对王国维与罗振玉往来书信的钩沉,披露出王国维与清遗民的交往细节。诗人陈东东的《三月三诗会•十年雅集小记》则是对当代诗人雅集的记叙。王志亮《画会、群体与小组:1980年代以来美术圈的结社》把近30年来美术圈的“自我组织”(结社的当代名字)分为画会、群体和小组,除了说明名称上的不同,还分析了它们在作品旨趣和意义生产上呈现出的巨大差异。祝凤鸣的《诗与群:1980、90年代中国诗人交往一瞥》以作者在那个漫游时代的漫游为线索,勾画出一幅幅“跨州越省”与全国各地诗人交游的画面。

《碧山05:文庙:儒家的先贤祠》
本书为《碧山》第五辑,主题为“文庙:儒家的先贤祠”。
本辑探讨了建造在国立各级学校奉祀孔子的庙宇,其正式名称为文庙。历史上围绕文庙的种种曾发生过很多故事,或因学术悖谬,或因思想牴牾。而先儒则是对儒学有所贡献的历代大儒。这些先圣、先哲、先贤和先儒在本辑的主题名称中被通称为先贤。奉祀这些人物,进行的不仅是成圣成贤的教育,同时还是社会伦理的教育,这是中国文庙社会教化功能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zui为独特的部分之一。

主编简介

左靖,1970年生,《碧山》杂志书主编,出版人,策展人。2002年参与创办中国第壹个三年展——中国艺术三年展(后更名为南京三年展)。2006年底创办《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2011年和欧宁发起碧山共同体计划,开始致力于乡村建设。他曾担任南视觉美术馆(南京)执行馆长、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艺术总监。他的工作领域包括乡村建设、独立电影和当代艺术。作为艺术教育者,他在安徽大学教授纪录片和当代艺术课程;作为独立电影的推广者,他曾担任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和中国纪录片交流周的策展人,并发起、创办“艺术空间放映联盟”(ISAAS)和“中国独立影像档案馆”(CIFA);他曾经策划过很多当代艺术展览,其中包括“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诗意现实:对江南的再解读”、“趣味的共同体”、“在瓦伦西亚55天:中国当代艺术展”、“我的大学:刘大鸿与双百工作室”等,并为艺术家颜磊、王音、董文胜、高世强等策划过个展。他曾应邀在奥地利、西班牙、智利、日本、巴西和挪威的一些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策划展览。他还曾主编《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另类的表述者:他们的行为、舞蹈和录像》、《纪录何为:对大师与他们作品的凝视》等等。

媒体评论

由于Mook这种形式它是介于书跟杂志之间的,所以它的制作周期可能比杂志还要长,那么里面可以容纳的文字量更大,也会有很多人开始想在形式上设计上为它付出更多的心血,做出来的成品非常的精美非常的好看,比方说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这本《碧山》。
——梁文道(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2013年6月25日)
所有作者和他们所从事的项目以及撰写的文章都令我们深深感受到:我们正处在传统和现代交界的断裂带上,时时面临“文化地震”导致“心理坍塌”的风险。类似一个系统工程,它筑垒起一座桥,让我们可以远离这个断裂带,并且勇敢地跨过去,从过去的岁月宝库中努力寻找,似乎能发现一把金钥匙,帮我们找到解决文化认 同与自我认同等问题的答案。
——新浪安徽
在看到《碧山》这本小书的时候,就是此种感觉。只看它的封面设计和它的栏目设置,就自有一种旧文人的雅致趣味。
——新疆网原创
今天,我们的教育还有在古代书院中曾经存在的独立精神吗?《碧山》尝试描述在中国书院传统的绝对影响下,东亚的书院的办学特点、学术旨趣和社会影响。更以一个地域(闽地)乃至一个更小的地理单位(安徽徽州)为例,讨论唐宋至明清书院的类型、功能;学派学风形成、消长;学术师承、流布;“官学化”及其与科举的关系,等等。
——惠州日报
前述钱理群先生的讲话稿,被收入了最新出版的《碧山02:去国还乡》一书。这本书明白无误的点明了“还乡”的主题。都市人的乡村田园梦想,在乡村普遍衰败化的当下,无异于可笑可叹的幻想。但这并不意味着让这样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可能性。由此提出的第二个重要问题在于,发生这种转变的乡村,究竟是为了满足都市人“逃出围城”愿望,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发展“农家乐”等低产值附属产业,让农民变得更富裕一些;还是根据每个地方乡村的历史沿革、文化基因等具体情况,尊重农民意愿并争取其最大限度的参与,文化理念上则致力于“复旧”?《碧山02:去国还乡》书中《郝堂素描》、《精神返乡:渠岩与许村的故事》等案例文章给出了后一种选择的实践说明。
——郑渝川(书评《去国还乡,该要一个怎么样的乡村》,新华网2013年6月17日》
家园之说,这两年似乎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多,谈论的人也在增加,但与此相反的是,家园变成越来越稀缺的词语,精神的栖息地,变成了垃圾场。这种反讽看上去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但也正因这样,艺术家左靖所主编的《碧山02:去国还乡》成了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注脚。
——朱晓剑(书评《走在寻找传统家园的路上》,《春城晚报》2013年6月23日)
zui具人文范儿代表:《碧山》《汉品》
zui近新出的杂志书越来越倾向于专业化,但从内容到品位上都足够专业和深度,且充满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追思。比如以探寻传统建筑为主的《汉品》,以及以书院为主体的《碧山》。人文精神在这些杂志里具体而不抽象,完美但不矫情,皆因用心二字。
——《那些有范的杂志书》(《城市快报》2012年12月30日)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碧山02:去国还乡》
作者:左靖 主编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07323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16开
页数:232
定价:49元

目录
碧山02:去国还乡 卷首语
左靖
卷一 专题 去国还乡
1 我们需要农村,农村需要我们—中国知识分子“到农村去”运动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
2 失败是不算数的——2012碧山计划杂记
3 郝堂素描
4 精神返乡:渠岩与许村的故事
5 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
6 作为社会的一面镜——美浓黄蝶祭的时代脉络
7 重尝大地的醍醐味——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纪行
碧山刻记
卷二 行动民艺
黟县百工(二)
卷三 传承与表现
1 关于《芥子园山水卷》
2 二十四节气?时与地
卷四 乡土建筑与保护
1 从一个血缘村落看宗族制度在宗祠建筑上的体现(上)
2 家庭式实践——庆兴楼保护发展的循序渐进之道
卷五 故土残调
谁的钟鼓楼
卷六 读影
镜头敲开记忆之门
卷七 品书
《这个世界会好吗》如何完成的

《碧山04:结社与雅集》
作者:左靖 主编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09051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开本:16开
页数:243
定价:49元

目录
卷首语 小谈结社与雅集 左靖
卷一 专题
从依附权贵到傲视权贵:中国的文人雅集 张卫东
园林,雅集的参与者 陈方山
十八学士图 洪磊
李慈铭早年的日常文学生活 卢敦基
王国维与清遗民的交往 周言
三月三诗会:十年雅集小记 陈东东
诗与群:1980、90年代中国诗人交往一瞥 祝凤鸣
画会、群体与小组:1980年代以来美术圈的结社 王志亮
老栗夜宴图 王庆松
卷二 行动民艺
黟县百工(四)钱金月
寻访建窑:因茶而盛,因茶而衰 澄怀格物
卷三 传承与表现
二十四节气之秋季篇 邱志杰
缅怀俞师探俞学(上)薛正康
卷四 乡土建筑民保护
梁村积福寺笔记 曹琳
卷五 故土残调193
家乡的注脚 秦潘安
卷六 读影
杨福东谈《竹林七贤》 张亚璇
卷七 品书 237
戏说历史不如说历史如戏 江弱水


《碧山05:文庙:儒家的先贤祠》
作者:左靖 主编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10729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开本:16开
页数:243
定价:49元

目录
碧山05:文庙:儒家的先贤祠
卷首语 左靖
卷一 专题
1、垂教于世:中国古代地方城市的孔庙沈暘
2、台北孔庙的九二八释奠典礼与春季典礼 高振宏
3、消隐于日本社会的儒学  傅舒兰
4、文德意象的寄寓之地:以安徽省旌德文庙为例 方光华
5、天下文枢 叶兆言
6、论孟子的儒学异端及其被驱文庙 罗祖基
7、一刀截断了一个时代——清初哭庙案随想 王学斌
8、再思评法批儒运动——以重返七十年代的方式丁雄飞/罗岗
卷二 行动民艺
1、黟县百工(五)郭晨
2、苏州风物保护的汉声实验 翟明磊
卷三 传承与表现
1、二十四节气时与地冬季篇 邱志杰
2、缅怀俞师探俞学(中)薛正康
卷四 去国还乡
梭罗,巴勒斯和霍尔——美国早期返土归田运动中的文化即兴者孙云帆
卷五 故土残调
哭庙(诗十首)+苦山水(水墨二幅)杨键
卷六 读影
乱世微光——费穆电影《孔夫子》张泠
卷七 品书
1、未济——井上靖的小说《孔子》 王佳月
2、知识分子的宿命 苏七七
卷八 闻艺
整一性态度——四重创作后的《孔子哭了!》 王志亮
睡庙——付晓东对梁硕的访谈  付晓东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把博物馆开到家里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