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艺术?美存在于何处?文明的标致外衣下又有着怎样的混乱与危机?“美学与哲学经典”6册,精选世界美学与哲学发展历程中具有影响力的经典名作,囊括《席勒美学信简》、《弗洛伊德论美》、《托尔斯泰论文艺》、《波德莱尔谈德拉克洛瓦》、罗斯金《艺术与道德》、卡莱尔《文明的忧思》,作者均为思想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师级人物,既可一览西方现代美学理论的多个流派,亦能引起对文明、人之为人的尊严与价值的深深思考,堪称一场世界思想经典的阅读盛宴!定价190.4元,现团购价48元包邮!
★ 16开平装,金城出版社出版
★ 《席勒美学信简》27封书信展示思辨之美,48幅艺术史不朽画作梳理美的历史,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浪漫结晶,人文主义美学的奠基之作,人类历史上初次将艺术之美与人的自由发展相结合
★ 《艺术与道德》深入论述艺术与宗教、道德及效用的关系,立体论证基督教艺术与油画史的重要史料,全方位呈现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罗斯金壮丽唯美的艺术美学思想
★ 《浪漫丰碑:波德莱尔谈德拉克洛瓦》汇集所有波德莱尔论德拉克洛瓦的文章,是读者了解或研究德拉克洛瓦作品、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一手资料
★ 《托尔斯泰论文艺》是列夫·托尔斯泰论述关于文艺领域的思想结晶,他在书中深刻阐述了自己的文艺创作理念以及对艺术创作服务社会和大众的看法
★ 《弗洛伊德论美》俄狄浦斯王与哈姆雷特、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陀氏……精神分析首开艺评先河,剖析文艺创作之原动力
★ 《文明的忧思》作者卡莱尔是英国19世纪文坛巨擘,本书原名直译为“过去与现在”,以辛辣尖锐的笔触剖析了英国当时的重重社会问题,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声。
友情提示:本套书为特价书,封面不耐脏,部分内页泛黄,但内页完好,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席勒美学信简》
席勒的功劳就在于克服了康德所了解的思想的主观性与抽象性,敢于设法跨越这些界限,在思想上把统一与和解作为真实来了解,并且在艺术里实现这种统一与和解。
——歌德
包含席勒的27封美学书信和4篇比较重要的美学论文。在这些书信中,作者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美学理论与艺术思想,并在美学思想上头一次将审美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相联系。更可贵的是,在他的优美文笔之下,娓娓道来的审美艺术理念对读者而言,应该会是一种独特而富有收获的阅读享受。书附48幅插画,生动直观地展现了人类历史的艺术美与人文精神的变迁。
个人发展与文明进步、用艺术来战胜时代、美的双重表现、审美赋予人真实与自由、美是人的第二造物主、培养理性的光芒、人格的双重力量、社会生活与美的追求……
美在表现之中是否存在,又在哪儿?它一定在每个美好和谐的心灵之中。
德国古典哲学的浪漫结晶,人类历史上初次将艺术之美与人的自由发展相结合。
约翰·克里斯托弗·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席勒的代表作有《欢乐颂》、《美学信简》、《阴谋与爱情》等。为纪念其为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德国政府将2005年定为“席勒年”。
《艺术与道德》
以这本书来了解玛丽娜的作品是一种极好的方式。不仅仅能够了解它们崇高/不朽的一面,更是将这一面与其精神和情绪联系在一起。行为艺术是很难记载下来的,这是本极好的文献。
——比约克(歌手)
韦斯考特先生在这本书中回顾了这位独特的艺术家的一生,极为深刻地追溯了她的个人经验如何反映在她的艺术中,以及她所坚持的艺术如何反过头来改变她的生活。这本书赞誉了这位狂热且无畏的艺术家的传奇事业,同时也颂扬了这位热情且慷慨的人,以及与她有关的各种传言(不少传言都起源于她自嘲式的幽默)。
——罗伯特·威尔逊(美国前卫戏剧导演和剧作家)
在浪漫主义诗学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启示下,罗斯金的美学思想逐步走向深入。他认为美的理想就是道德的目的,对美的感受能力,不是智力和感官,而是“道德知觉”。他认为道德感是与生俱来的,美是本能性的和非概念性的,道德与审美彼此互动,任何审美情感都是道德意义上的评价结果。
比如他习惯于从道德和宗教的角度来审视人类之美,他不欣赏裸体画,反对感官享乐,尤其鄙视热衷表现色欲的女性裸体绘画,而极力提倡表现平静、富于想象力的姿态、高贵的情感与崇高的主题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展示出人类的尊严、灵性、快乐与活力美。罗斯金一生,都强调艺术对人类的重要意义,认为视觉艺术凝聚了古代人类的智慧,视觉艺术品可以引起人类的情感共鸣,使人的道德情操得到洗礼。
深入论述艺术与宗教、道德及效用的关系,立体论证基督教艺术与油画史的重要史料,全方位呈现罗斯金壮丽唯美的艺术美学思。
对罗斯金艺术思想的研究从未停止,伴随哲学史、美学史、美术史、设计史、建筑史的发展不停转向,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的变换使新问题层出不穷,研究者对罗斯金褒贬不一,但罗斯金始终是研究19世纪美学史无法绕过的人物。他在英国美学史上的地位,与丁尼生、白朗宁、狄更斯等人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
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英国著名作家、艺术批评家。代表作有《现代画家》《建筑的七盏明灯》《威尼斯之石》《芝麻与百合》等。因其作品语言优美,内容深刻,被视为道德领路人或预言家。甘地、托尔斯泰等都曾受到罗斯金作品的影响。
《弗洛伊德论美》
显然,想象的王国实在是一个避难所。这个避难所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放弃某些本能要求,而痛苦地从“快乐原则”退缩到“现实原则”。这个避难所就是在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艺术家就像一个患有神经病的人那样,从一个他所不满意的现实中退缩下来,钻进了他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的世界中。但艺术家不同于精神病患者,因为艺术家知道如何去寻找那条回去的路,而再度把握现实。他的创作,即艺术作品,正像梦一样,是无意识的愿望获得二种假想的满足。而且它在本质上也和梦一样具有妥协性,因为它们也不得不避免跟压抑的力量发生正面冲突。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创始人。著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等。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性冲动”等概念,认为人类男性天生具有弑父娶母的欲望和恋母情结,女性天生具有弑母嫁父的欲望和恋父情结,以及儿童性行为等理论。其成就对哲学、心理学、美学甚至社会学、文学等都有深刻影响,后人誉之为“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对整个20世纪的哲学、宗教、伦理、文学、艺术、医学、心理学等许多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托尔斯泰论文艺》
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不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定制的,因为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是对一个在艺术家心灵中产生的对生命意义的重新诠释的揭示,而当它被表达的时候,它就会照亮人性发展的道路。
——列夫·托尔斯泰
切中现代美学核心问题深入分析艺术发展本质在古往今来的一切作家、艺术家中,最伟大的就是托尔斯泰。只要有他一个,就足以使俄国人在别人数说欧洲为人类做出的一切贡献时不至低下头来。
——柴可夫斯基
不认识托尔斯泰,不能认识俄罗斯,不能认为自己是个文明人。托尔斯泰,就是整个世界。
——高尔基
本书是列夫·托尔斯泰论述关于文艺领域的思想结晶。他在书中深刻阐述了自己的文艺创作理念以及对艺术创作服务社会和大众的看法。他围绕核心问题“什么是艺术?”分析了艺术和美、感觉、社会阶层等各方面的联系,以及艺术创造的规律和未来艺术的发展,建立艺术美的判断标准,并揭示了未来艺术中科学的地位。
列夫·托尔斯泰,他既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他曾经长时间地、反复地思考艺术问题。初进文坛受别林斯基现实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认为文艺创作要如实地“再现生活”,“表现心灵的真实”。他的创作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试图阐明应当怎样理解真正的艺术,分析人类历史个别阶段艺术的作用。在剖析各种不同的艺术定义的同时,坚决反对当时流行的认为艺术是上帝的思想、精神和意志的表现的唯心主义观点。托尔斯泰对艺术是什么、艺术的作者、艺术应该写什么、为什么人服务、如何服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文艺思想具有自己的体系和鲜明的特色。
《浪漫丰碑:波德莱尔谈德拉克洛瓦》
画家的作品成了诗人创作的一个跳板,诗人在其上表现自己最内心的信念,通过它来发展自己关于艺术和美的思想。波德莱尔通过描述德拉克洛瓦,在字里行间为我们竖起了一幅自己的肖像。
——贝尔纳代特·迪布瓦
通过波德莱尔,而且仅仅通过波德莱尔,我们才能大步走进德拉克洛瓦准备的新时代,而波德莱尔又以令其伟大长兄不安和畏惧的天性,把这个新时代引向了他最果断大胆的设想。
——勒内·于热
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文章,是波德莱尔著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他爱慕的艺术家,他那敏锐的洞察力正源于他与艺术家的那种意气相投和心照不宣,从而使他能够洞察艺术家作品的秘密。
本书汇集所有波德莱尔论德拉克洛瓦的文章。波德莱尔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文艺批评家,他毕生深挚而忠贞不渝地赞赏他“冣喜爱的画家”德拉克洛瓦。这位杰出的浪漫派画家被波德莱尔视为第一位现代艺术家,更视为自己的楷模和先驱,波德莱尔从他那里汲取一切现代艺术的精髓。
本书以欧仁·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和生平为中心、以穿越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灵活方式,重新加以组织,是波德莱尔对德拉克洛瓦深刻而全面的论述,也是编者有意雕琢的一面精美华贵而又足以照见波德莱尔批评之心的镜子,成为读者了解或研究德拉克洛瓦作品、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第壹手资料。
波德莱尔,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
《文明的忧思》
去问一个世纪以后是否还有人去读卡莱尔的著作是毫无意义的;如果说这些著作是作为最崇高的殉葬物连同殉道者一并焚毁了,那么它们就如同一棵被伐倒的老橡树,它所播下的种子早已茂密成林。这一代几乎没有一颗高贵而活跃的心灵不曾受过卡莱尔的陶冶,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卡莱尔,在最近的十到二十年里,英国所有的作品都只能是大同小异。
——(英)乔治·艾略特于1855年
18世纪末德国精神革命观念引到英国的重要传播者
19世纪思想最开放最敏感的一代人的良心和代言人
为后代而活着的先知,中国文化的一个知音——
卡莱尔既不是一个哲学家,也不是一个主要的思想家,但他的社会批评极富成果地刻画了由于工业化的成就及其相应的畸形发展所造成的道德与实践、奇迹与恐怖之间的巨大的多方面的社会冲突,在这一点上,19世纪的任何一个社会批评家都无法与之相比。
托马斯·卡莱尔:为后代而活着的先知,中国文化的一个知音,卡莱尔既不是一个哲学家,也不是一个主要的思想家,但他的社会批评极富成果地刻画了由于工业化的成就及其相应的畸形发展所造成的道德与实践、奇迹与恐怖之间的巨大的多方面的社会冲突,在这一点上,19世纪的任何一个社会批评家都无法与之相比。
托马斯·卡莱尔,英国19世纪文坛巨擘,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席勒传》《旧衣新裁》《法国大革命》《英雄与英雄崇拜》等。他存19世纪振聋发聩的正义之声不仅是为英国民族的振兴而发,更是为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他对人类文明的忧思、对人类终极幸福的预示,显示了他下仅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智者,站在未来之世界看,更是一位跨时代的思想启迪者。
《席勒美学信简》
作者:约翰·克里斯托弗·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802515550
出版时间:2010/9/1
开本:16开
页数:137页
定价:29.8
目录:
第一章 席勒美学信简
第一封信 通过认知而非感觉来研究美
第二封信 社会生活与美的追求
第三封信 调和自然道德与理性法则
第四封信 个人与国家
第五封信 时代精神的堕落
第六封信 个人发展与文明进步
第七封信 时代特征必须脱离道德堕落
第八封信 培养理性的光芒
第九封信 用艺术来战胜时代
第十封信 用美来超越现实
第十一封信 人格的双重力量
第十二封信 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
第十三封信 两种冲动的对立与限制
第十四封信 游戏冲动的协调与统一
第十五封信 游戏冲动与美的理想
第十六封信 美的对立
第十七封信 美的双重表现
第十八封信 结合美的对立
第十九封信 感觉与思维
第二十封信 从感觉到思维、的转化
第二十一封信 美是人的第二造物主
第二十二封信 审美的艺术形式
第二十三封信 根据审美法则改造人
第二十四封信 审美解放人的束缚
第二十五封信 审美使人统治世界
第二二十六封信 审美赋予人真实与自由
第二十七封信 个人和民族在审美中实现理想
第二章 席勒美学文集
论崇高
美的界限
审美习俗
美学断想
附录 席勒美学体系介绍
导言
美学的哲学体系
席勒的美学理论
《艺术与道德》
作者:[英]约翰·罗斯金 著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04926
出版时间:2012/10/1
开本:16开
页数:156页
定价:29.8
目录:
开篇讲座
一个国家的艺术,或者说生产和发展的能量,是对该国家伦理生活的正确诠释。你只能从一个高贵的人那里得到高贵的艺术,根据与当时的境况相适应的规则生成。
艺术与宗教
所有伟大艺术的目的,不是为了给人类生活提供支持,就是为了使其愉悦——通常两者兼具。
艺术与道德
你必须首先具有正确的精神状态,否则就无法拥有艺术。但是,一旦获得了艺术,它所带来的影响就会加强并完善它所产生的精神状态,最重要的是,会将喜悦之情传达给其他已经具有同样精神状态的人。
艺术与效用
所有的绘画艺术都始于我们喜欢的阴影轮廓,而最终成为展现生活的各种面貌的艺术;所有的建筑艺术都始于杯盘制作,而成型于装饰华丽的屋顶。
基督教艺术史
对于提香和其他所有人体绘画大师来说,色彩是用来救赎和庇护的元素;对于宗教画家来说,它是火的洗礼,是神圣连祷的伴歌。
油画史
这个说法在瓦萨里那个时代里,在意大利就已经非常流行了,那就是艾克兄弟不仅将油画技术提高了,也将油画技术引入一个新的时代
《弗洛伊德论美》
作者:[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邵迎生/张恒 译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802516717
出版时间:2010/11/1
开本:16开
页数:185
定价:35.0
目录:
弗洛伊德生平及精神分析学之影响(代序)
一 生平
二 精神分析学在美学领域之影响
《俄狄浦斯王》与《哈姆雷特》
戏剧中的变态人物
詹森《格拉迪娃》中的幻觉与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刨造性作家与白日梦
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米开朗琪罗的摩西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行为
附录:弗洛伊德年表
《托尔斯泰论文艺》
作者:托尔斯泰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802518223
出版时间:2011/2/1
开本:16开
页数:181
定价:28.0
目录:
关于艺术
一、艺术的界定
二、三种艺术理论
三、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
四、艺术作品的定义
五、评价艺术作品的三个条件
六、艺术家的任务
七、结论
艺术论
前言
一、艺术是什么
二、艺术和美
三、美学的演化
四、当代的艺术定义
五、艺术与感觉
六、艺术与宗教意识
七、美的科学理论
八、艺术与社会阶层
九、艺术与信仰丧失
十、新时代的艺术发展
十一、艺术赝品的制造
十一、艺术赝品的成因
十三、仿冒的瓦格纳歌剧
十四、真正的艺术作品
十五、艺术的感染力
十六、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
十七、艺术歪曲的后果
十八、真实艺术的创作
十九、未来的艺术
二十、结论
男孩 艺术
最后的晚餐
艺术的真相
阿米尔“日记”简介
莫泊桑作品简介
《浪漫丰碑:波德莱尔谈德拉克洛瓦》
作者:波德莱尔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06371
出版时间:2013/3/1
开本:16开
页数:167
定价:38.0
目录:
画家学派的诗人(序)
前言
灯塔
1859年沙龙(节选)
德拉克洛瓦致信波德莱尔
1846年沙龙
一批评有什么用?
二什么是浪漫主义?
三论色彩
四欧仁·德拉克洛瓦
1855年世界博览会——美术部分
一批评方法
论应用于美术的现代进步观
活力的移动
二安格尔
三欧仁·德拉克洛瓦
欧仁·德拉克洛瓦
他的作品、观念、品行
欧仁·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和生平画
1845年沙龙——历史画
圣绪尔比斯教堂中欧仁·德拉克洛瓦的壁画
《沙尔丹纳帕勒之死》画展
记欧仁·德拉克洛瓦《狱中塔索》
关于校正原文的按语
出版后记
《文明的忧思-美学经典》
作者:[英]托马斯·卡莱尔 著,郭凤彩 译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802517882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页数:234
定价:29.8
目录:
第一篇 文明人的素养
第一章 被遗忘的上帝
第二章 拯救拜金主义者的灵魂
第三章 滥竽充数者
第四章 幸福的实质在于完成工作
第五章 狗的狂吠与战马的沉默
第六章 不知挣钱的地狱
第七章 荒谬的控诉
第八章 土地应属于辛勤劳作之人
第九章 时代的悲剧
第十章 真正的骑士精神
第十一章 崇高而神圣的劳动
第十二章 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第十三章 自由与民主的土壤
第十四章 欺世盗名者戒
第十五章 伟大的静谧
第二篇 大英帝国的衰落
第一章 不祥的预兆
第二章 大自然之永恒真理
第三章 无能的革命
第四章 伪英雄的骗子魔术
第五章 更为明智者
第六章 对英雄的崇拜
第三篇 英雄之歌
第一章 乔伊斯的《编年史》
第二章 圣埃德蒙镇
第三章 地主埃德蒙之死
第四章 昏庸的修道院老院长
第五章 没有院长的日子
第六章 贫穷人家的孩子
第七章 喋喋不休的修道士
第八章 所谓“自由”之选举
第九章 啤酒桶里的诗人
第十章 领头羊愤怒了
第十一章 朋友与敌人
第十二章 隐忍的愤怒
第十三章 议会内部的阴谋
第十四章 可怕的报复
第十五章 展示真我风采
第十六章 不求甚解的英雄崇拜
第十七章 创新——历史发展之动力
第四篇 开创未来
第一章 精英统治
第二章 对选举中贿赂行为的监察
第三章 提高社会机构的工作效率
第四章 人头皮与金钱袋
第五章 专制下的自由
第六章 闲散人生
第七章 天赋被误导
第八章 伪善的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