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中共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是怎样转变的?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实行何种经济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怎样形成的?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执政历程》两卷,以时间为序,从执政的视角对1921年到1976年包括局部执政在内的中共执政史做了专题式的回顾与研究,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探寻执政的历史规律,对于了解党的发展、学习中共党史具有一定的参考研究价值。定价150元,现团购价36元包邮!

×

关键字
历史
团购价¥36.0 ¥150.0 折扣2.4
已售126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长期执政历史的政党,其别开生面的执政成就独具中国特色,而重视和善于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点和传统优势
第一卷59万字,第二卷53万字,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各种复杂环境的历练中成长起来的经验、成就与教训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出品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漫画大集结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201*** 2019/8/26 20:25:10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程2卷,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
  • ztw*** 2019/4/25 10:00:40
    宝贝不错,期待第三卷。活动给力,希望中图不要傲娇,做好你自己喔!
  • 红飞鱼*** 2018/6/27 18:12:20
    比较详细,不错。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程:第一卷(1921-1949)》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过程,也是在局部范围执政的过程。在革命根据地的局部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蕞终取得了在全国范围的执政地位。本书分为三个时期:第壹个时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在当时的中国,同国民党政权根本对立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新型人民政权。 第二个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通过民主选举,建立了实行以“三三制”为特点的新型抗日民主政权。这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一次成功尝试。第三个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党在领导全国解放战争的过程中,召开了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执政作了政治上、组织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程:第二卷(1949-1976)》
新中国和中央人民政府宣告诞生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各级人民政权,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和社会变革,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标志着在全国范围执政地位的确立和执政历程的开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为开创适合中国特点的执政道路和执政党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辛探索,经历了严重曲折,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也留下了沉痛的历史教训。经过三年国民经济调整和新民主主义建设实践,1956年党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在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八大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集中表现在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和许多正确的决策。但由于当时国际国内、党内党外各方面主客观原因,这些正确的路线和决策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左”倾错误开始出现并愈益发展,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党在执政道路上经历了重大挫折。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程:第一卷(1921-1949)》
作者:李东朗 等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99705
出版时间:2011年6月1版1印
开本:16开
页数:586
定价:80元

目录
总序 深入研究党的执政历史,科学把握党的执政规律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政权思想
一、“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的思想
二、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政权的思想
三、“平民主义”的政权思想
四、共产党人早期建立政权的尝试

第二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一、各地武装起义蜂起
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三、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筹建
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第三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建设
一、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
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
三、法律、司法体系建设
四、勤政、廉政建设
五、“左”倾教条主义对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危害

第四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政策
二、农业生产和互助合作运动
三、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
四、财政金融
五、“左”的政策对经济建设的危害
六、教育事业的初兴
七、革命根据地的新闻报刊
八、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

第五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党的建设
一、重视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
二、形成共产党人的良好作风
三、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总体评价

第六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军事建设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军事机构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军事力量
三、苏维埃建军路线和军事理论

第七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局部执政的经验和教训
一、局部执政的成就
二、局部执政的经验
三、局部执政的教训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思想的飞跃
一、长征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二、党的政治路线和策略的转变
三、富农政策及一系列政策的重大改变
四、抗日民主政权思想的形成

第九章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一、陕甘宁边区政府
二、晋察冀边区政府
三、晋西北行政公署
四、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五、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
六、华中抗日民主政权的创建
七、华南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第十章 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实行广泛的民主选举
二、建立“三三制”政权
三、保障人权
四、勤政、廉政
五、重视法制建设

第十一章 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一、休养民力,恢复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经济
二、生产自给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经济方针的制定
三、战胜严重经济困难的重大举措
四、发展根据地农业的一些主要措施
五、根据地的工业建设
六、根据地的商业建设
七、根据地的金融和货币

第十二章 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一、党在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方针和政策
二、蓬勃发展的文艺工作
三、抗日根据地的教育事业发生历史性变化

第十三章 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建设
一、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救济工作
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救济工作
三、军人优恤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救助工作中占有突出地位
四、战时救助的特点
五、陕甘宁边区婚俗变革
六、开展破除迷信的科学宣传活动

第十四章 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外交活动
一、积极开展多方位的外交活动
二、党与苏联、共产国际的关系
三、党对英、美外交政策的演变和与美国官方的关系
四、党在抗战时期外交活动的意义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权思想的深化
一、国共在政治思想战线的论战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二、新民主主义理论关于民主政权建设的论述
三、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发展和丰富
四、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意义
五、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在解放区的实施

第十六章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
三、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内涵与影响

第十七章 大行政区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华北人民政府的建立与影响
二、东北、中原、西北地区的人民民主政权
三、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建立

第十八章 波澜壮阔的土地制度改革运动
一、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二、制定和落实《中国土地法大纲》
三、翻身农民发展生产,支援前线

第十九章 接管城市和解放区的经济建设
一、恢复城市秩序与生产
二、沈阳、北平、天津、上海的接管经验
三、努力发展城市经济

第二十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对全国政权的筹建
一、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二、筹建新中国
三、从局部执政到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
后记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程:第二卷(1949-1976)》
作者:罗平汉 等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99910
出版时间:2011年6月1版1印
开本:16开
页数:518
定价:70元

目录
总序 深入研究党的执政历史,科学把握党的执政规律
第一章 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转变
一、形成人民共和国方案
二、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三、制定代行宪法职能的《共同纲领》
四、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第二章 经受执政之初的严峻考验
一、肃清国民党残余军队
二、建立各级人民政权
三、稳定经济秩序与统一财经
四、剿匪反霸与镇压反革命
五、打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

第三章 着力建设一个新社会
一、实现农民的翻身解放
二、全力恢复国民经济
三、改造旧有文化教育事业
四、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改造
五、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

第四章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二、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三、引导个体经济走向集体化道路
四、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

第五章 新中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和确立
一、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二、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
三、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四、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六章 领导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一、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出台统购统销制度
三、领导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第七章 走中国自己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号召广大知识分子向科学进军
二、《论十大关系》与一系列新方针的提出
三、党的八大对执政党建设经验的初步总结
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五、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八章 全党整风与反右派运动
一、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二、以整顿“三风”为主题的整风运动
三、从整风到反右派的转折
四、反右派运动扩大化及其影响

第九章 快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尝试
一、急于求成思想的形成
二、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三、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四、初步纠“左”及其中断

第十章 领导国民经济的调整
一、执政历史上的一次严峻考验
二、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三、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教训
四、开展全方位的大调整

第十一章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探索
一、领导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
二、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观点
三、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四、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第十二章 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
一、重提阶级斗争问题
二、中苏两党大论战
三、开展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四、思想文化领域的过火批判

第十三章 政治路线和思想理论的严重错位
一、党的政治路线出现重大曲折
二、两次中央全会对“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三、党的思想理论偏向“左”的轨道

第十四章 领导体制和组织原则遭到严重破坏
一、党政领导机构被夺权与改组
二、全国性动乱局面的形成
三、“全面夺权”与各地建立革命委员会
四、党内健康力量对“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抵制

第十五章 “左”的建党理论与实践进一步合法化
一、“抓叛徒”严重损害党的组织
二、党的九大对党的建设的消极影响
三、党的九大后各项工作的“斗、批、改”
四、“左”倾方针指导下的“整党建党”运动

第十六章 林彪集团覆灭与执政党建设的转机
一、“九一三”事件与粉碎林彪集团的斗争
二、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初见成效
三、纠“左”工作被迫中断

第十七章 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与外交工作新局面的打开
一、经济工作的起伏
二、经济建设的进展
三、经济建设的不良后果与教训
四、外交工作受到的干扰和新局面的打开

第十八章 四届全国人大的召开与江青集团“组阁”梦的破灭
一、继续党的九大“左”倾错误的党的十大
二、“批林批孔”运动中的“突击入党”、“突击提干”
三、四届全国人大重申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

第十九章 全面整顿与“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终结
一、1975年整顿成效显著
二、捍卫党的正确领导的四五运动
三、依靠党和人民自身力量粉碎“四人帮”
四、执政党建设的历史教训与启示

第二十章 对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基本认识
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历史的简要回顾
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几个重要问题
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基本经验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把博物馆开到家里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