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出版社文史小书6册:《文博丛谈》讲述文化遗产的保管、出土文物的移交、文物安全等文博事业相关内容;《艺苑疑年丛谈》以人名为条目,考证了元、明、清三代书画家的生卒年;《清代宫史论丛》对清代帝后活动、丧葬、陵寝等宫廷典制进行了深入论述;《珍珠史话》介绍了我国珍珠、湖珠、养珠的采捞经营情况;《清代院画》是我国di一部详细阐述清代画院、院画的重要著作;《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续编)》收录以“玉礼”“玉殓”“玉德”为主题的玉器文化相关论文。总定价140元,现团购价54元包邮!
★ 32开平装,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 《文博丛谈》:2005年9月一版一印,曾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马自树讲述追索流失文物的经验、文物的收藏与内销、文物资源的安全等文博事业相关话题
★ 《艺苑疑年丛谈》:2002年6月一版一印,是明清艺术史学者汪世清生前十多年来于香港大公报艺林之“艺苑疑年偶得”专栏文字结集
★ 《清代宫史论丛》:2001年9月一版一印,清代宫史研究会出品,论述了乾隆的士人化倾向、孝庄的历史功绩、康熙皇帝的国丧大礼、关内外清陵建筑对比等清代宫廷史研究问题
★ 《珍珠史话》:1994年3月一版一印,定价仅5元,共72页,共介绍了我国的珍珠、湖珠、养珠三种“珠”,书前有4页铜版纸彩页,展示了银镀金嵌宝石葫芦簪、金镶珠翠耳环、银金镀嵌珠双龙点翠等数幅照片
★ 《清代院画》:1993年6月一版一印,我国di一部阐述清代画院及院画的重要著作。书前8页铜版纸彩页所展示的均为清代院画珍品。书中对重要院画作品作了细致的分析研究,有的还根据清宫档案文献对作品背景、画中人作了详实考证
★ 《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续编)》:2004年4月一版一印,是《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的续集,收录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20篇,阐述了西汉殓玉的相关问题、毫州曹操宗族墓地出土玉器研究、青海齐家文化玉器研究等课题
《文博丛谈》
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
出土文物的移交问题
追索流失文物的经验
文物的收藏与内销
纪念物的修建
文物资源的安全问题
西部大开发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
本书主要讲述了文博事业的相关内容,这与作者的工作经历有关。作者在文物局工作十几年,分管过博物馆、流散文物、文物安全、外事、计划财务、办公室、机关党委、机关服务等业务和行政工作,还曾任鲁迅博物馆馆长。这些工作在脑子里积淀下来,遇到类似情况,就会本能地反应出来。有朋友言,文物界专家学者多多,研究领域广泛,以学术研究为指归,而对于这类政策性、时评性的小文章,则无暇顾及。本书绝大部分谈的是文博圈内的事情,凝聚了作者长期的管理和实践经验,所以书名为《文博丛谈》。
作者马自树,安徽安庆人。1981年后曾在中央机关和故宫博物院任职,1989年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分管博物馆工作。历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现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中国文物定级图典》《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文物集萃》《文博余话》《文博丛谈》等。
《艺苑疑年丛谈》
“疑年”,指寻求、推算古人的年岁。人生只有一生一死,生于何年?卒于何年?疑年的研究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缜密的科学方法。本书是明清艺术史学者汪世清生前十多年来于香港大公报艺林之“艺苑疑年偶得”专栏文字所集结而成。共107篇,以人名为条目,内容全为元、明、清三代书画家的生卒年考证,对于美术史方面相关阙疑,无不补证之功用,同时也是解开艺术史上诸多疑难的重要关键。
作者汪世清(1916—2003),明清艺术史知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承著名画家汪采白的熏陶培育与黄宾虹的影响,开启明清书画史的研究。一生致力物理学研究与教学、美术史研究,1999年更以八十高龄应美国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Freer Gallery)邀请前往汇整王方宇先生遗赠的八大山人资料。汪先生治学严谨,态度认真,注重史料,讲求实证,不仅对明清艺术史的研究贡献良多,在物理学史、徽州学方面也饶有成就。一生著作等身,发表论文数百篇,编有《渐江资料集》(1964、1984再版)、《艺苑疑年丛谈》(2002)、《石涛诗录》(2006)、《卷怀天地自有真》(2006)等书。
《清代宫史论丛》
孝庄文皇后的历史功绩
孝庄与福临母子间的矛盾和斗争
典制乐器的制造
康熙皇帝的国丧大礼
帝陵地宫棺椁位置初探
……
皇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核心。同样,以皇帝为核心的宫廷是国家的中心,封建帝王靠这个中心号令天下,宫廷史的研究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而宫廷典制又是宫廷史的核心,是皇权的表征。
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论述,包括人物评论(如乾隆帝治理宫廷的功绩、乾隆的士人化倾向、孝庄文皇后的历史功绩、孝庄与福临母子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咸丰帝在避暑山庄活动综述等)、文化科技(如典制乐器的制造、清官年节花灯的使用与制造、宗人府教养工厂创办概况、钦天监与西洋传教士等)、丧葬祭祀(如宫廷丧葬礼仪、康熙皇帝的国丧大礼等)、陵寝研究(如关内外清陵建筑对比、乾隆皇帝建陵的奢侈之风、东西两太后陵寝的兴修、帝陵地宫棺椁位置初探、陵寝档案研究等)。
本书由清代宫史研究会出品,清代宫史研究会是研究清代宫廷历史的学术性组织,常设机构在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89年,会员单位有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承德市文物局(包括避暑山庄博物馆、避暑山庄研究所、避暑山庄管理处、外八庙文物管理处)、清东陵管理处、清西陵管理处。2008年增加了新的会员单位: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天坛管理处、颐和园管理处。
《珍珠史话》
珍珠的采捞与加工
南海的产珠禁区
历代珍珠的消费方式
野蛮的湖珠采珠制度
……
本书是1994年3月出版的老书,一版一印,定价仅5元,共72页,介绍了我国珍珠和湖珠的产地、采捞、加工、经营情况、消费方式及鉴别与收藏方法等,并简介了“养珠”的发展情况及中日养珠事业。书前有4页铜版纸彩页,展示了银镀金嵌宝石葫芦簪、金镶珠翠耳环、银金镀嵌珠双龙点翠等数幅照片。
《清代院画》
清乾隆朝画院改革
塞北题材院画初探
乾隆皇帝与木兰围场
《万树园赐宴图》考析
……
本书是我国di一部阐述清代画院及院画的重要著作。书前8页铜版纸彩页,所展示的均为清代院画珍品。清代院画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成就。作者杨伯达先生长期潜心研究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院画,发表过许多论文,有的还在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宣读过。本书收录了其中部分论文。作者不只对重要院画作品作了细致的分析研究,有的还根据清宫档案文献对作品背景、画中人作了详实考证,有助于读者对画院画家的活动及成长加深认识。
作者杨伯达,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1927年生于辽宁旅顺,祖籍山东蓬莱。1948年华北大学美术系毕业,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大学考古系玉器硕士研究生导师。十余年来专攻艺术文物及美术史。研究领域较宽,侧重玉器、金银器、玻璃器、珐琅器、清代院画等专项研究。
《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续编)》
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国玉器文化与学术的文集,同时也是《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的续集,收录了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20篇,以“玉礼”、“玉殓”、“玉德”三个新课题为中心内容进行学术探讨。与前册文集的课题相比,本集所探讨的课题更具实践性、功能性、伦理性和规范性。全书共分五部分:玉文化玉学专论、玉礼、玉殓、玉德、出土玉器综论。阐述了西汉殓玉的相关问题、毫州曹操宗族墓地出土玉器研究、青海齐家文化玉器研究等课题,适合玉器研究者,爱好者和喜爱中国玉文化的读者阅读。
本书主编同为杨伯达。
《文博丛谈》
作者:马自树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ISBN:7800475352
出版时间:2005年9月
开本:32开
页数:495
定价:33元
目录
敬畏文物
保持文物的原始生态
“以德治文”
科学发展观与文博事业
科学论证要尊重科学
“文物”与”文博”的语义解读
“建设性保护”两例
遗址公园好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对革命旧址、名人故居不能搞现代化改造
节约型社会与文物保护
要关注基层
面对挑战,文物体制改革应有所动作
谈谈出土文物移交问题
“予所不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
公益性文化场所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抢救文物是改革开放的需要
保护文化遗产,打击文物犯罪
“三孔”事件与政府形象
追索流失文物:向埃及人学点什么
一处古建的命运
“捡漏”
旅游区(点)质量评定应以遗产资源的价值评估为核心
平遥的忧虑
作法自毙的尴尬
规范文物外展的重要举措
“救救孩子们吧!”
让鸭子返回家园
剪不断.理还乱
关于“窃钩”与“窃国”的议论
如此“树碑”为哪般?
咬文嚼字说文物
战争,威胁着伊拉克文化遗产的安全
走出国门天地宽
文物由谁收藏好
谈谈文物收藏与内销
“寓藏文物于世界”质疑
收藏家的品格塑造
修建纪念物要勤俭节约
关于建立文物保护事业新体制的思考
西部大开发中文物保护工作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简论文物资源的安全问题
艺术品市场应该打假
《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文物集萃》序言
《中国名胜古迹大观》序
一通碑·一段历史传奇·一本书
解读尼雅之迷
加强博物馆的精品意识
博物馆要关注现实历史的脚步
世纪期待:呼唤国家民族博物馆
对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的建议
博物馆陈列的新变化
博物馆的社会化服务
抓住机遇,推进博物馆的社会化与大众化
博物馆经营管理的重要改革
落实中央精神,为博物馆免票开放作好充分准备
博物馆要融入社区,服务社会
……
《艺苑疑年丛谈》
作者:汪世清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ISBN:7800473732
出版时间:2002年6月
开本:32开
页数:236
定价:20元
目录
自序
张翥(1287-1328年)
朱璟(1298-1330年)
朱同(1338-1385年)
徐有贞(1407-1472年)
姚绶(1422-1495年)
张弼(1425-1487年)
林良(1426-1500年后)
李应祯(1431-1493年)
萧显(1432-1506年)
曹时中(1432-1521年)
王汶(1433-1489年)
林瀚(1434-1519年)
谢铎(1435-1510年)
傅瀚(1435-1502年)
吴宽(1436-1504年)
张泰(1436-1480年)
庄昶(1437-1499年)
刘大夏(1437-1516年)
陈璚(1440-1505年)
周经(1440-1510年)
徐源(1440-1515年)
陆釴(1440-1489年)
李杰(1443-1518年)
程敏政(1446-1499年)
谢迁(1450-1531年)
王鏊(1450-1524年)
林俊(1452-1527年)
杨一清(1456-1530年)
钱福(1461-1504年)
徐霖(1462-1538年)
费宏(1468-1535年)
唐皋(1469-1526年)
陈沂(1469-1538年)
刘麟(1474-1561年)
顾磷(1476-1545年)
周用(1476-1547年)
朱应登(1477-1527年)
陆深(1477-1544年)
蔡羽(1477或1478-1541年)
吴澈(1488-?年)
王问(1497-1576年)
陈鹤(1504-1560年)
彭年(1505-1567年)
王寅(1506-1588年)
……
《清代宫史论丛》
作者:清代宫史研究会 编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ISBN:7800473244
出版时间:2001年9月
开本:32开
页数:554
定价:45元
目录
宫廷典制是皇权的表征
——代序
人物评论
论乾隆皇帝治理宫廷的功绩
论乾隆皇帝的士人化倾向
乾隆皇帝宗教思想管窥
孝庄文皇后的历史功绩与昭西陵
试论孝庄与福临母子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孝庄文皇后的晚年生活与丧葬
庄妃与福临即位
多情天子与开国皇帝
——浅谈福临性格
从怡贤亲王允祥吞土说起
“深情赢得梦魂牵”
——读《御制诗》谈乾隆帝痛悼孝贤皇后
纪晓岚与避暑山庄
咸丰帝在避暑山庄活动综述
咸丰帝与杜受田
止水藏惊波
——慈安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慈禧为戊午巨狱翻案真相考
——揭开柏俊应否处斩之谜
文化科技
从天主堂到监国摄政王府
钦天监与西洋传教士
清乾隆时期宫廷掐丝珐琅器的制造与使用
乾隆朝典制乐器的制造
清官年节花灯的使用与制造
从《御制耕织图》谈康熙的农本思想
概述康熙朝大地测量
康、乾二帝对我国大地测绘学的贡献
避暑山庄的扩建与高宗晚年的自省
——读清高宗《御制避暑山庄后序》札记
诗抒孝诚母子情深
——试析乾隆写于热河的两首忆母诗
清官修史机构国史馆述略
武英殿修书处藏书考略
——兼探四库“存目”等书的存放地点
宗人府教养工厂创办概况
丧葬祭祀
清代宫廷丧葬礼仪奠献述略
清人关前后祭葬制度的演变
清帝丧制
关于清陵祭祀制度中的几个变化
康熙皇帝的国丧大礼及其特点
从乾隆恭谒景陵诗谈弘历对其祖父的眷念之情及昭穆制度的确立
端慧皇太子及清官皇子丧仪特殊事例综析
祭祀神帛
浅谈清朝对关帝的崇祀及其影响
陵寝研究
试论清东陵环境与建筑的关系
关内外清陵建筑对比谈
清东陵隆福寺及其行宫考略
论乾隆皇帝建陵的奢侈之风
从宝华峪陵寝的兴废看道光帝的性格
同治皇帝及其陵寝诸事探微
从两件奏折清单谈东西两太后及其陵寝的兴修
和硕怀亲王及其园寝被盗考
昌西陵的兴建及其特点
和硕端亲王园寝建筑考
裕陵楠木采办考略
清代帝陵地宫棺椁位置初探
清代东陵御路琐议
清代陵寝档案研究
《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续编)》
作者:杨伯达 主编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ISBN:7800474437
出版时间:2004年4月
开本:32开
页数:305
定价:25元
目录
前言
玉文化玉学专论
古玉功能摭辨——玉为神灵食品说
从荀子论玉看玉的人文化
玉神学、玉礼学与文明发端
说“宝”
从《诗经》《楚辞》看中国古代玉文化
玉礼
史前玉礼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玉器的几个问题——兼论石峁玉器的时代
侯马晋都新田时期玉石礼器初步研究
南京明墓出土组玉佩初考
关于明代玉礼器与玉佩饰的几个问题
玉殓
关于西汉殓玉的几个问题
徐州西汉墓出土玉面罩
毫州曹操宗族墓地出土玉器研究
玉德
玉德学说初探
出土玉器综论
我与石峁龙山文化玉器
青海齐家文化玉器研究
试论春秋吴国玉器
东周秦国玉器大观
巴彦汉山前辽墓出土的玉石、玛瑙马具装饰
《珍珠史话》
作者:牛秉钺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ISBN:9787800471704
出版时间:1994年3月
开本:32开
页数:72
定价:5元
目录
一 概论
二 珍珠
1.采捞与加工
2.品种的划分与计价方式
3.历代的经营情况
4.南海的产珠禁区与强迫采劳
5.历代的消费方式
(1)用于政治外交方面
(2)用于财政经济方面
(3)用于赏赐和贡献方面
(4)用于服饰、首饰、器物方面
(5)用于殉葬方面
三 湖珠
1.湖珠的各种名称和产地
2.帝王珍爱大走红运
3.野蛮的采珠制度
4.从无上贵重到一钱不值
四 养珠
1.养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
2.发展于日本的养珠事业
3.突飞猛进的中国养珠事业
五 鉴别与收藏方法
《清代院画》
作者:杨伯达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ISBN:780047156X
出版时间:1993年6月
开本:32开
页数:253
定价:12元
目录
前言
清代画院观
清乾隆朝画院改革
清代康、雍、乾院画艺术
清乾隆朝塞北题材院画初探
乾隆皇帝与木兰围场
——记故宫博物院所藏秋狝题材的院画
冷枚及其《避暑山庄图》
郎世宁在清内廷的创作活动及其艺术成就
《万树园赐宴图》考析
关于《马术图》题材的考订
《乾隆射箭油画挂屏》述考
清代回装嫔妃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