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年终盛宴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华夏边疆史地文化研究丛书”5册,由冯建勇、林恩显等资深边疆史地领域的专家共同编写,收录中国历代边疆治理与边疆政治、边疆民族发展与演进、边疆民族关系、南海诸岛等五部学术专著,计150余万字。总结历史上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各民族融合发展的经验教训,汇集建国以来的治边之策,提炼新时期中国应该采取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发展战略,对于研究边疆历史文化及国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现精装、平装任选,定价264元,现团购价75-85元包邮!

×

关键字
历史
团购价¥75.0-85.0 ¥264.0 折扣3.2

华夏边疆史地文化研究丛书:南海诸岛:地理、历史、主权+等(套装共5册)(精装)¥85.0

华夏边疆史地文化研究丛书:南海诸岛:地理、历史、主权+等(套装共5册)¥75.0

已售108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精装,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聚集杨茂盛、孙建民、林恩显、冯建勇等国内资深边疆史地领域的专家共同编写

完整刻画了边疆的历史发展及现状,立足历史、关照现实,对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意义重大

本套书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荆南布*** 2020/5/31 17:09:22
    专题论述中国对南海主权的历史。
  • nai*** 2020/5/26 12:19:20
    历史地理读本,纸张印刷也不错。
  • 328*** 2019/5/16 11:14:23
    关于南海诸岛的历史
  • mkm*** 2017/11/10 3:04:12
    不期而遇,慢慢学习吧。
  • 201*** 2017/9/21 22:04:12
    团购很合适,一套5册。81元到手。
查看下一条 >>

绪论

  历史上华夏大地特定的环境和条件,造就了中国边疆历史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也主导着中国边疆区域历史的发展与中国历史疆域伸缩变化。自秦汉统一中国以来至18世纪中期,在中国的绵延两千年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大一统”的疆域范围及治理方式,都随着国势的消长在一个规范的范围內不断变化。总的来讲,中国內部统一、国势强盛时(如汉、唐、元、清),疆域管理的范围就宽泛一些,边疆治理的力度也强一些;反之,则疆域管理有所收缩,治理也相对松弛。

  秦统一中国(中原)  以后,虽然中原长期处于历史上中国的发展重心,但“南有大汉,北有强胡”一直是历史上中国政治格局的基本模式;南北“兄弟阋于墙”、争相统一中国的博弈。形成了我国历史上“逐鹿中原”的英雄史诗与画卷;在中国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与割据交替循环。

  自先秦始,诸子百家多倡导王朝(国家)的“大一统”理念,主张实施君临天下的国家统一,“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史称:“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大一统理念一经确立,便成为历代王朝传承的权威性国家政治理念与国家治理方略,“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贯穿于数千年来中国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在历史上中华各民族“逐鹿中原”、追逐国家“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博弈进程中,统一多民族国家与多元一体中华民族也在同步地整合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无论哪一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都是多民族国家(王朝),越是强盛的王朝吸纳的民族就越多;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正统。”历史上中华“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秦汉雄风、盛唐气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自秦统一以来,边疆是历代王朝经略的重点战略区域,史称:“边境(疆)强则中国安,中国安则晏然无事。”历代王朝治理边疆的传统政策是“威德并行”,“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历代中原与边疆地区在民族分布、社会形态、经济发展、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与差别;相应,也给历代边疆治理提出了诸多“难题”。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历代王朝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举措是在边疆地区实施有别于內地的分权式“因地制宜”与“因俗而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治理理念上,既强调天下一统、五方之民共天下、四海之內皆兄弟,又强调因俗而治,“‘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这种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俗而治”的核心是“怀柔”与“羁縻”,在边疆治理的策略上把握“修文德以怀远人”,“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在边疆治理的法度上把握中央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几千年来,我国历代中央政权经略民族地区,大都是在实现政治统一的前提下,实行有别于內地的治理体制,秦汉的属邦属国、唐代的羁縻州府、元明清的土司都是这样设计的。但是。这些制度是老办法,其实质是怀柔羁縻。”从某种意义讲,正是历代王朝这种“大一统”之下宽松的“怀柔羁縻”传统政策,使历代中国边疆与中原內地在长期的相互包容中并存发展,造就了今天我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与多元一体中华民族。

  历史上,边疆是“多事”之地;步入近代,在境外周边纷纷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的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着侵略和宰割,传统的国家疆域领土主权横遭侵犯、大片边疆的土地被蚕食。与此同时,列强在中国边疆地区(主要是外蒙古、西藏、新疆)不断蛊惑“分离”意识,策动以“独立”为名的分裂活动,埋下了当代我国局部边疆“分裂问题”的隐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的“冷战”格局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与封堵政策,使中国的边疆领土主权问题与民族关系更加复杂。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从多方面制定了各项政策,在快速推动边疆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边疆各族人民当家做主,与全中国人民一道投入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国边疆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边疆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在总体上发展相对滞后了,而境外敌对势力与各种思潮也利用国家开放之便,加强了对我国边疆和边疆民族的渗透,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某些旧有的分裂主义意识死灰复燃,乘机制造事端,扰乱边疆社会,破坏国家统一,形成了当前诸多紧迫的边疆政治与社会稳定问题。

  当代中国绝大多数的陆路边界虽已划定,但仅有的中印边界至今仍在艰难的谈判中。台海问题与香港问题呈现复杂多变的局面。根据现代海洋法,我国可主张的管辖海疆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近年环绕我国海疆的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周边国家不断制造事端,侵犯或窃取我国在东海钓鱼岛、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形成当前严峻的“海疆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决策者需要对占国土面积2/3的我国边疆的历史与现状有更清晰的认知;国人对国家统一与领土主权、对边疆政治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对边疆区域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和进步、对边疆民族与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等边疆历史与现状的兴趣和关注度不断提升。面对复杂多变的边疆历史与现状,国民意识与社会传媒、公共舆情都急需边疆文化基础知识的滋养、培育和引导。

  今天的我国边疆是历史上中国边疆的继承。边疆有丰富的边疆历史文化遗产,又需要我们立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对这一传统文化给以珍视、传承与创新。研究和普及边疆历史文化知识,弘扬边疆文化历史遗产,不断提升我国各民族对国家边疆历史文化的认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单是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与大专院校的专业,也是全民族、全社会的事业;不只是专家学者的案头工作,也是每一个有志公民可以从事和参与的社会职责。

  “华夏文化交流促进会”是一个高端文化智库,大力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事业是本会的历史使命之一。为进一步传承我国边疆历史文化,加强我国边疆文化研究,“华夏文化交流促进会”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与我国边疆研究的优秀遗产,积聚国內边疆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立足学术前沿,构建学术合作体系,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中国博大精深、丰厚经典的边疆历史文化开展重点突出的系统研究;推出一批对国家边疆决策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能引导媒体传播与公共舆情的基础研究成果。与作为国內边疆史地出版重镇的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共同打造的《华夏边疆史地文化研究丛书》,正是我们在这方面的重要尝试。

作者简介

  吕一燃(1929—),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人。1956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著作:《中国北部边疆史研究》《中国近代边界史》(主编)、《沙俄侵华史》(合著)等书,分别获得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发表论文数十篇。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对社会科学有突出贡献特别津贴证书。


  杨茂盛,1938年生,哈尔滨市人,汉族,研究馆员,曾任北方文物杂志编辑部主任。曾担任中国辽金暨契丹女真史研究会和黑龙江省远东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和黑龙江省文博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北方民族史研究,先后撰写、翻译发表论(译)文50多篇,合作撰写出版专著两部。


  孙建民,1965年2月生,河南新安人。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军事科学院,获历史学学士、文学硕士、军事学博士学位。现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撰有《中华统一大略》(与黄朴民合著)、《中国传统治边理念研究》、《中国历代治边方略研究》、《孙子兵法解读》(与黄朴民合著)、《孙膑与<孙膑兵法>》、《世界大间谍》等著作,在《中国军事科学》、《军事历史》、《军事历史研究》、《学术月刊》等军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林恩显(1936—),台湾高雄人,台北政治大学边政学系法学学士,日本中央大学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历任台北政治大学教授兼民族社会学系系主任,边政研究所所长、训导长、学务长;高雄中山大学、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台北空中大学兼职教授;日本中央大学客座研究员、东洋文库外国研究员;中国边政协会、中国训育学会、中国民族学会理事长;台北市选举委员会委员、世界林氏宗亲总会顾问等。主要著作:《突厥研究》《清朝在新疆汉回隔离政策》《边政通论》《中国边疆研究理论与方法》《国父民族主义与民国以来的民族政策》《蒙元与夏金高昌的联姻研究》等专著及学术论文数十篇。


  冯建勇(1979—)。湖南永州人。200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从事中国近代疆域史及疆域理论研究,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生成与民族国家的构筑为研究重心,并将这一理论用于晚清民国时期的边疆政治变迁史研究。同时,还密切关注当前边疆地区社会现实问题。主持和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等重要科研项目多项。主要著作: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藏学学刊》《北方论丛》《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等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多篇。

图片展示

平装封面展示




精装封面展示




内页展示













本单详情

《华夏边疆史地文化研究丛书:南海诸岛:地理、历史、主权+等(套装共5册)》精装/平装
作者:吕一燃、杨茂盛、孙建民、林恩显、冯建勇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1667803
出版时间:2014/4/1
开本:16开
页数:全5册
定价:264.0

分册介绍:

《南海诸岛:地理、历史、主权》

内容简介
  所收入的是近些年来南海诸岛研究的新成果,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南海问题的认识。能够对当今及未来处理邻邦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近年来,南海诸岛主权纷争不断。南海问题成为影响当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重要因素。就南海诸岛主权纠纷的研究来说,近年来其成果主要散见于一些文章或专著的章节之中。

目录

中国南海环礁目录 

南海诸岛中几个地名考释 

埋葛镇、罢长沙今地考 

中国最早发现,经营和管辖南海诸岛的历史 

中国人民对西沙、南沙群岛物产开发的悠久历史 

南沙群岛史地问题的综合研究 

越南古籍中的“黄沙”“长沙”不是我国的西沙和南沙群岛 

——驳越南关于西沙、南沙群岛主权归属问题的“历史地理论据” 

《抚边杂录》与所谓“黄沙”“长沙”问题 

驳菲律宾“南沙群岛无主地”论 

古地图记载南海诸岛主权问题研究 

近代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南海诸岛主权概论 

从国际法看我国对南海诸岛无可争辩的主权 

——驳越南的所谓“法理根据” 

日商西泽吉次强占东沙群岛与中日交涉 

附图 

附录 

一、1935年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公布我国南海诸岛中英地名对照表 

二、1947年内政部公布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 

三、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 

四、《西沙岛东沙岛成案汇编》(摘录) 

五、《调查西沙群岛报告书》(摘录) 

后记



《中国北疆古代民族政权研究》
内容简介

  认为无论是中原还是北方民族,在氏族部落解体之后,都形成了众多的宗族部族组织;在宗族部族之间的矛盾与斗争的过程中,强大的宗族部族通过兼并战争,统一了本民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原生的中原政权如此,续生的北方民族政权亦如此。作者最终指出:中国北方民族政权积极主动地学习、应用、发展、普及了中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并扩大了中国的疆域,为各民族的融合,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宗族部族研究

第一章 宗族与氏族的含义及其联系与区别

一、氏族的概念及其矛盾

二、宗族的概念及其意义

三、宗族与氏族的联系

四、宗族与氏族的区别

第二章 部族与部落的含义及其联系与区别

一、部落的概念及其矛盾

二、部族的概念及其意义

三、部族与部落的相似处

四、部族与部落的区别

第三章 满一通古斯语各族“穆昆”研究

一、从赫哲族的“哈拉穆昆”谈起

二、由鄂温克族的毛哄看穆昆组织的内容与形式

三、明代女真的穆昆嬗变给人的启示

四、辽代生女真的谋克组织是宗族组织

第四章 从哈拉、穆昆一氏族、宗族一姓、氏的对应关系看北疆民族的社会发展状况

一、关于阿尔泰语系的哈拉、穆昆(谋克、莫贺、冒顿)

二、关于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姓、氏

三、哈拉、穆昆和姓、氏的联系与意义

第五章 辽代生女真人的宗族部族研究

一、女真人在建国前后的宗族部族组织

二、女真人的宗族文化活动

三、女真人的宗族文化机制

第二编 北疆民族政权形成研究

第六章 原生型华夏宗族部族政权的形成

一、五帝时期的综合生产力水平

二、炎、黄宗族部族制国家的形成

三、中原地区宗族部族制国家的主要特征

四、天子之国和诸侯之国的关系

五、宗族部族国家形成所需要的时间

第七章 某些北疆民族的宗族部族政权的形成

一、匈奴的第一个宗族部族制国家的形成

二、匈奴的续生型宗族部族政权——汉国(前赵)与夏国

三、巴氐的宗族部族政权——大成国

四、氐族的宗族部族政权——前秦和后凉

五、羌族的宗族部族政权——后秦

六、慕容鲜卑的宗族部族政权——前燕

七、陇西鲜卑的宗族部族政权——西秦

八、秃发鲜卑的宗族部族政权——南凉

九、卢水胡的宗族部族政权——北凉

十、羯族石勒在建立后赵过程中形成了宗族部族

十一、药罗葛氏的宗族部族政权——回鹘汗国

第八章 吐谷浑的宗族部族及其民族与汗国的形成

一、吐谷浑宗族部族汗国形成的过程

二、吐谷浑宗族部族汗国的主要标志

三、吐谷浑汗国长期存在的原因

第九章 东突厥宗族部族及其民族与汗国的形成

一、东突厥宗族部族及其民族与汗国形成的过程

二、东突厥宗族部族汗国的主要标志

三、关于东突厥汗国兴亡的根本原因

第十章 薛延陀宗族部族及其民族与汗国的形成

一、薛延陀汗国骤兴的原因

二、薛延陀汗国骤亡的原因

三、薛延陀汗国骤兴骤亡余论

第十一章 契丹人的宗族部族及其民族与国家的形成

一、从契丹社会发展过程看其社会发展的特点

二、从宗族-家族-家庭之间的斗争看契丹社会的发展变化

第十二章 党项人的宗族部族及其民族与国家的形成

一、党项人的宗族部族是其社会的基本社会组织

二、党项人的民族与国家的形成

第十三章 生女真人的宗族部族及其民族与国家的形成

一、完颜宗族是女真社会的领导核心

二、女真人的宗族民主制与君主专制的关系

第十四章 蒙古人的宗族部族及其民族与国家的形成

一、蒙古人的氏族解体与宗族形成

二、蒙古人的部落瓦解与部族形成

三、蒙古人的民族统一与国家建立

第十五章 满族的宗族部族及其民族与国家的形成

一、满族的氏族解体与宗族形成

二、满族的部落瓦解与部族形成

三、满族的民族统一与国家建立

第三编 中国北疆古代民族政权的作用与贡献研究

第十六章 “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政权的作用与贡献

一、“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汉化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是其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

第十七章 拓跋鲜卑民族政权的作用与贡献

一、建立北魏的拓跋鲜卑人巩固并扩大了中国版图

二、北魏恢复、推广、发展和普及了中原的经济

三、北魏吸收、推广、发展和普及了中原的政治

四、北魏全面吸收、发展、推广和普及了中原的文化

五、入主中原的鲜卑人主动地凝聚和融合于中华民族

第十八章 粟末靺鞨民族政权的作用与贡献

一、渤海国的建立使唐朝的国土更加广大

二、以粟末靺鞨为主体的渤海人吸收、推广和普及了中原的经济

三、以粟末靺鞨为主体的渤海人吸收、推广和普及了中原的政治

四、以粟末靺鞨为主体的渤海人吸收、推广和普及了中原的文化

五、自愿华夏化的渤海人顺其自然地融合于中华民族

第十九章 契丹民族政权的作用与贡献

一、契丹民族政权开发并稳定了中国的北疆

二、契丹民族政权发展和普及了中华经济

三、契丹民族政权发展和普及了中华政治

四、契丹民族政权发展和普及了中华文化

五、契丹民族政权促进了中华民族融合

第二十章 女真民族政权的作用与贡献

一、建立大金国的女真人进一步开发了中国北疆

二、女真民族政权推广和普及了中原的经济

三、女真民族政权吸纳和发展了中原的政治

四、女真民族政权吸收、发展、推广和普及了中原的文化

五、进入中原的女真人顺理成章地融人和凝聚于中华民族

第二十一章 蒙古民族政权的作用与贡献

一、元朝扩大和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二、元朝扩大和发展了中国的经济

三、元朝扩大和发展了中国的政治

四、元朝扩大和发展了中国的文化

五、元朝开始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第二十二章 满族民族政权的作用与贡献

一、满族建立的清朝初步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轮廓

二、满族建立的清朝恢复和发展了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三、清朝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中国传统治边理念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边疆问题产生的途径、方式、以及中国治边理念产生的宏观背景,并对中国传统治边理念与历代边疆战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挖掘和梳理。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关于边疆和边疆经营

  一、民族国家的边疆与王朝国家的边疆

  二、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和边疆

  三、中西传统边疆经营的共性与个性

第二章  历代边疆形势与边疆经营所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传统边疆经营的地缘背景。

  二、历代影响治边的其他因素

  三、历代边疆形势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大一统”:边疆经营的鲜明宗旨。

  一、“溥天之下”:地理的天下与政治的天下

  二、“服事”:天下的文化层次和政治秩序

  三、“王者无外”的经世情怀与积极拓边、武力安边

  四、层次结构中的“中心”与“边缘”  

  五、边疆经营的政治目标:天下一统

第四章  “夷夏之辨”:边疆经营的中心命题

  一、“夷夏观”: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民族认识论

  二、“明夷夏之辨”与“严夷夏之防”

  三、“夷夏一体”对民族关系的规范和协调

  四、边疆经营的文化目标:“以夏变夷”,促进文化认同

第五章  “德化天下”:边疆经营的理想模式。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论与“和谐无疆”的治边理念

  二、“,崇德化与贬力服”:“王道”的价值取向  

  三、“德化天下”:边疆经营的行为准则和理想模式

  四、边疆经营中“德化”与怀柔的实现方式

  五、边疆经营中“以德怀之”的意义

第六章  “守经用权”:治边举措的方法论依据

一、“经”“权”的哲学内涵。

二、作为施政原则的“经”“权”

三、“经权”之道与中国传统边疆经营

结束语  经验与启示

  一、世界多民族国家处理边疆问题的典范

  二、规矩方圆的代价

  三、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中国古代和亲研究》

内容简介
  和亲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史实,是两个政权之间的和好亲善。从中国历史上来看,和亲有其共同的原理原则,但不同时代、民族文化、政治时局等也产生其差异性。《中国古代和亲研究》除就和亲的整体究明和亲史实外,旨在尝试建构和亲理论体系。

目录

第一章中国历朝与边疆民族的和亲政策 

一、和亲之意义及其渊源 

(一)和亲之意义 

(二)和亲政策之渊源 

二、和亲之时代背景 

(一)汉朝和亲 

(二)魏、齐、周和亲 

(三)隋朝和亲 

(四)唐朝和亲 

(五)西夏、金朝和亲 

三、历代和亲次数及其比较 

四、和亲之礼仪及其习俗 

(一)和亲之礼仪 

(二)边疆民族有关习俗 

五、和亲政策之得失及其影响 

(一)和亲政策之得失 

(二)和亲政策之影响 

六、结语 

第二章中国古代和亲理论初探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方法与范围 

(二)和亲史料与研究概述 

(三)中国古代族群观念 

二、和亲意义 

(一)通婚意义 

(二)和亲观念与对象 

(三)和亲与和亲政策释义 

三、和亲背景 

四、和亲渊源与发展 

五、和亲公主的身份角色与评价 

(一)公主名分与出身 

(二)和亲后公主身份地位 

(三)和亲公主的角色作用 

(四)对和亲公主的评价 

六、和亲性质与功能 

(一)和亲性质 

(二)和亲功能 

七、和亲影响与政策检讨 

(一)和亲影响 

(二)和亲政策检讨 

八、结语 

第三章中国古代和亲的类型、特点及其他 

一、中国古代和亲的渊源 

二、中国古代和亲的类型 

(一)按历代史书所载实例可分的五种类型 

(二)按联姻的功能及性质可分的七种类型 

三、中国古代和亲的特点 

(一)西汉时期和亲的特点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亲的特点 

(三)隋唐时期和亲的特点 

(四)辽与西夏和亲的特点 

(五)满蒙和亲的特点 

四、中国古代和亲公主的身份及作用 

五、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和亲问题的设想 

六、结语 

第四章 中国古代和亲的功能及影响 

一、和亲的功能 

(一)羁縻功能 

(二)军事功能 

(三)监督和左右可汗及内应功能 

(四)分化离间功能 

(五)安边功能 

(六)解围功能 

(七)经济功能 

(八)文化功能 

(九)结交大国,抬高地位 

(十)获取巨额经济利益 

二、和亲的影响 

(一)政治影响 

(二)民族影响 

(三)文化影响 

(四)风俗习惯影响 

(五)经济影响 

三、结语 

第五章汉代的和亲政策 

一、汉代和亲政策之时代背景 

二、汉代和亲实况及其比较 

三、汉代和亲之得失及其影响 

(一)和亲之得失 

(二)和亲之影响 

四、结语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联姻 

一、魏晋南北朝简史 

二、魏晋南北朝联姻实例 

三、魏晋南北朝联姻特色 

四、结语 

第七章隋、唐两代对突厥的和亲政策 

一、前言 

二、隋、唐与突厥和亲之时代背景 

(一)隋朝与突厥和亲背景 

(二)唐朝与突厥和亲背景 

三、隋、唐与突厥和亲之实况及其比较 

(一)大义公主 

(二)阿史那公主 

(三)安义公主 

(四)义成公主 

…… 

第八章隋、唐两代对吐谷浑的和亲政策 

第九章唐朝对回纥的和亲政策 

第十章唐蕃和亲及其特色 

第十一章唐朝对奚与契丹的和亲政策 

第十二章蒙元与西夏、金、高昌的联姻 

第十三章清代满蒙联姻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边疆政治变迁研究》
内容简介

  选择辛亥革命这一具有传承意义的历史时点,从民族国家构筑的视角,考察晚清民初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实态和民族心理,乃至该地区对中国国家的认同状况。将具有诸多共同点的外蒙古、新疆、西藏,置于同时代的位置上予以探究;另外,从民族国家构筑的角度对辛亥革命前后边疆政治变迁的整体状况予以究明,具有很高的学术创新价值。

目录

序章问题设定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的目的与课题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研究的方法、内容及其构成 

一、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的内容及其构成 

第三节先行研究的检讨 

第四节原始资料及关联资料的检讨 

一、中国政府档案及相关官修史料文献 

二、外交文书和外文档案资料 

第一章清末之边疆治理与周边国际局势 

前言 

第一节清朝“边疆民族自治模式” 

第二节列强对边疆的渗透与清政府之回应 

一、俄、英在新疆的博弈 

二、俄国对外蒙古的渗透 

三、英、俄两国在西藏的角逐 

四、清政府的战略回应 

第三节清末边疆地方主义的“政治化”倾向 

一、西藏宗教地方主义政治化倾向 

二、外蒙古王公贵族地方主义的政治化倾向 

三、新疆区域地方主义之发展 

小结近代国家模式下清政府对边疆的统合及 

成效评价 

第二章辛亥革命对中国边疆的冲击 

前言 

第一节 新疆——巨变后的“塞外桃源” 

一、从迪化起义到伊犁起义 

二、新、伊对抗:从战争到和谈 

三、哥老会戕官运动与哈密农民起义 

四、“新秩序”的构建:杨增新主政 

第二节 外蒙古——俄国庇护下的“独立” 

一、库伦乱事与外蒙古“独立” 

二、外蒙古“独立”与内蒙古之内乱 

三、清政府对外蒙古“独立”活动的应对 

第三节西藏——混乱中的“自治” 

一、川军入藏与拉萨乱事 

二、“驱汉运动” 

三、川边局势与川滇出军援藏 

第四节清朝祚灭与边疆民族归属感的迷失——对蒙藏边疆与新疆的比较研究 

小结 

第三章列强对边疆政策之调适 

前言 

第一节俄、英两国对新疆政策的调整 

一、俄国对新疆政策的调整 

二、英国对新疆外交政策的延续 

三、俄、英对新疆政策分析 

第二节 俄国对外蒙政策的调整 

一、对外蒙政策演变的背景与依据 

二、“两步走”战略之实施与《俄蒙协议》 

三、中俄交涉与中俄蒙协议 

四、俄国对库伦当局关于内蒙古政策之反应 

五、对俄国在外蒙古政策的分析 

第三节 英、俄对藏政策的调适 

一、英国对西藏政策的演变 

二、英国绕开干预藏事之障碍的努力与英、俄的政治交易 

三、英、俄对藏政策分析 

第四节 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列强对边疆政局之影响评价 

一、所谓的边疆“自治”:“自治国”或“自治地方” 

二、社会舆论对边疆问题的呼吁与检讨——以西藏问题为中心 

三、简单评价 

小结 

第四章 民初中央政府对边疆情势之应对 

前言 

第一节南京临时政府对边疆局势之应对 

一、对外政策基本方针的确定 

二、对边疆政策的宣示与颁行 

三、南京临时政府统合中央与边疆关系实效评价 

第二节北京政府的边疆政策及边疆之反应——以蒙、藏问题为中心 

一、从“独立”到“自治”:民初中央政府对外蒙问题的处置 

二、对西藏问题的斡旋 

三、北京政府统合中央与边疆关系实效评价 

第三节认同的重构:民初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之统合 

一、从“排满”到“五族共和”直至“中华民族”的形塑 

二、怀柔蒙、新、藏等边疆民族上层 

三、通过立法确立蒙、新、藏等边疆地区的法律地位 

四、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蒙、新、藏等边疆地区的管理 

五、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统合 

六、认同理论框架下的检讨 

第四节辛亥革命以来“省自治”在边疆地方的流与变——对蒙、藏边疆与新疆政治性格的比较研究 

一、辛亥革命与各省地方主义的互动:“省自治”的发端 

二、“省自治”在边疆地方的流与变 

三、民初边疆“自治”的比较分析 

小结 

结章近代民族国家构建视野下的中国边疆 

第一节 民族国家构建视野下的边疆政策与边疆社会 

第二节作为“他者”的列强与近代中国边疆意识之构建 

第三节 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认同构建历程中的地位 

第四节本研究的限界、展望及今后的课题 

参考文献 

一、基本史料 

二、先行研究成果 

三、硕博论文 

四、外文论著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