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读本”系列之四(22册),介绍了中国绚丽多彩的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包括古代绘画、雕塑、戏曲、园林、岩画、饮食、曲艺、生肖、古代都城、古代服饰、古代幻术、古代武术、古代书院、历代婚姻与家庭、中国人的软幽默、中国的井文化、门文化、酒文化、玉文化等多种内容,由相关领域的历史专家精心撰写,既有学术的厚度,又不乏诙谐和幽默,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书中更配有黑白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引导你深入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定价457.2元,现团购价99.9元包邮!
★ 16开平装,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 本次团购包含22册,内容以介绍中国传统艺术、民俗文化为主,分别为:《商周青铜文化》《中国的井文化》《中国的门文化》《中国的谜语》《中国的曲艺》《中国的生肖》《中国的饮食》《中国雕塑》《中国古代都城》《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幻术》《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礼俗》《中国古代书院》《中国古代武术》《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代园林》《中国酒文化》《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中国人的软幽默》《中国岩画.贵州》《中国的玉文化》
★ 论题丰富,范围广博,寻觅千百年历史的文化积淀,荟萃华夏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成就
★ 内容精湛,亦庄亦谐,融知识性与通俗性于一体
★ 简单的黑白插图,为文字内容做了补充和参照
“中国读本”系列团购:
《商周青铜文化》
青铜时代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主要的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器的时代,是人类物质文化发展史上继石器时代之后的第二个时代,是人类使用金属的第一个时代,在青铜时代,青铜器无论是在生产上还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占有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最主要的文化因素,因此,人们才称人类历史上的这个时代为青铜时代。
作者李先登,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与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家。主要研究夏商周考古学与古代青铜器。近年参加国家重点科研课题——汉代张衡地动仪重新复原研究,2009年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用新模型。主要著作有《夏商周青铜文明探研》、《商周青铜文化》等。
《中国的井文化》
井的挖掘,冲破自然的局限,为文明的发展争,得一块自由的空间。各种各样的井,以其各具特色的外观、清冽甘甜的水,造福苍生由井面延伸出来的神活传说为世人的生活增添了驰骋想象的空间。作为人生社会另一种源泉的惊文化,则世世代代供人汲取,流淌成风俗、演化成哲思,浇灌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作者吴裕成,山东蓬莱人。天津今晚报高级编辑,副刊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从事中国文化研究,出版著作十余种,其中有:((十二生肖与中国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台湾百观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的门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龙》(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的井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生肖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的门文化》
中国的门,以其独特的样式、纷繁的材料以及特有的门饰,成就了独特的中国建筑,并衍生出了丰富的门文化。从《诗经》的“衡门栖迟”,到《晋书》的“抗志柴门”,古代的清贫者明志自慰;横木为门的衡门,不仅衍生了琉璃的、艳彩的牌坊,还演变出帝王门前的连阙。
(作者同上)
《中国的生肖》
十二生肖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它起源于远古华夏先民的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在斗转星移的悠悠岁月里,与天象观测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系列。十二生肖是一种文化载体,期间包含了中国人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与人生梦想。
(作者同上)
《中国的谜语》
谜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游戏,它曲折别致,变化多端且耐人寻味,不仅具有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和社会文化功能,而且源远流长,凝聚着民族的丰富智慧。
作者李敬信,满族,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人。毕业于东北鲁迅文艺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辽宁省作家协会《鸭绿江》文艺月刊编辑部主任,沈阳市文联副主席、《芒种》文学月刊主编。《中国谜报》社长兼主编。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想不到的事》、《风雨旗》。主编纪实文学集《果园史话》、祖国丛书《中国的谜语》、《世界谜语精华》等。
《中国的曲艺》
曲艺是一种艺术形式,多数曲种有说有唱,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曲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就有了关于说书艺人活动的记载。
作者薛宝琨,1935年生,南开大学教授,著名曲艺理论家。20世纪60年代调入中国广播说唱团任创作员,先后与侯宝林共事达20余年,在中国曲艺理论研究领域声名显赫。著有专著《侯宝林评传》、《中国的曲艺》、《中国人的软幽默》、《怎样欣赏戏曲艺术》、《中国说唱艺术史论》等。
《中国人的软幽默》
软幽默是一种温和、含蓄、慰藉的深层次幽默。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武器和心理良药。它唤起的是理性的愉悦,依靠由表及里的开掘和由此及彼的想象,通过审度与联想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在悟性中体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作者同上)
《中国的饮食》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150多万年的发展历程,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精美的陶瓷餐具,独特的茶、酒文化等,都体现出国与饮食的不解之缘。饮食文化以其独有的地域性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使中国当之无愧地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作者林乃燊,广东省中山人,青年时代参加革命,曾从事地下学运工作,解放时为北京大学地下党负责人。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先秦史研究生毕业。1961~1965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曾参加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及甲骨文整理工作。1965年至今,先后任教于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学院、暨南大学等校,曾任暨南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导师。现已退休,仍从事科研工作。主攻先秦社会经济史及甲骨文,广涉考古学、经济地理、民族史、农业史、医学史及饮食文化史等学科。发表《开拓三代史研究的新局面》、《怎样理解中国奴隶社会的上限和下限》、《从甲骨文造字看古代华夏人的思维水平》、《关于孔丘的几个问题》、《非儒四题》、《百越和诸羌开发西南的四个前驱族群》、《略论中外饮食文化交流》、《论菜系》、《酒香飘飘六千年》、《茶韵悠悠三千年》等数十篇论文,并获国际优秀论文奖特等奖、一等奖。出版作品:《佛山史话》(主笔)、《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志》。入选1997~2007年度《世界百业杰出领军人物录(中国卷)》。
《中国雕塑》
系统全面介绍了中国雕塑史,《中国雕塑》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点,读者能够从中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
作者顾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198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师从王朝闻、蔡若虹、朱丹、温廷宽诸先生。先后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比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书画研修部主任、研究生部美术系主任等职,兼任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等。著有《中国传统雕塑》(商务印书馆),《秦汉陶俑》(上海人美出版社),《秦汉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等。主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十二卷本《中国美术史》第三卷《秦汉美术卷》(齐鲁书社),五卷本《百年中国美术经典文库》(海天出版社),《中国艺术百科辞典·雕塑卷》(商务印书馆)等。
《中国古代都城》
在所有的古都中,最著名的是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故称为我国的五大古都,加上杭州和安阳,被称为我国的七大古都从历史上看,都城建立在此七大古都上的历代王朝,经历的年代最为悠久。
作者吴松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多个海外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长期研究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和中国人口史,关注的时代从唐宋直到近代。出版《无所不在的伟力——地理环境与中国政治》、多卷本《中国移民史》的第三卷和第四卷、多卷本《中国人口史》的第三卷、《两唐书地理志汇释》、《南宋人口史》、《“上帝”让温州人发财——温州创业文化启示录》等个人专著,并主编《港口一腹地与中国现代化空间进程》、《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日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等著作,发表论文一百二十篇。学术著作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和上海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古代服饰》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从中反映出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的丰富社会内涵,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水平。从某种意思上说,一部民族的服饰历史,就是这个民族的发展史。
作者戴钦祥,辽宁海城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之后,到中共中央党校工作。先后担任语文教学组长、古典文学教研室副主任、《新东方》杂志副主编等职。教授。编著有《山水田园诗传》、《古代名家论写作》、《汉字知识》,合著有《文章学》、《古文选注》等,主编《中华成语辞海》(三本)。发表著述百余万字,编辑书刊百余万言。
陆钦,辽宁西丰人。1960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之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参与修订《现代汉语词典》一年,1961年调到中共中央党校语文教研室。在校内外讲授古典文学。教授。1994年聘为庄子研究会顾问。专著有《庄子通义》、《庄周思想研究》、《庄子》。合著有《中国大书典》、《干部公文实务全书》、《图片中国百年史》、《文章学》、《中国古代文学述要》等。主编有《龙之吟——中国历代帝王诗词》(共66册,宣纸线装书)、《名家解读西游记》等。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文章130余篇,发表诗词36首。著述约二百万言。
李亚麟,天津市人。一直在中共中央党校语文教研室、文史教研部工作,副教授。曾参与编撰《当代干部小百科》等书、《中国古代文学述要》、《文史知识讲座》、《古文选注》等教材,长期从事语言文字、写作、古文选读等教学研究工作。发表诗歌多篇。
《中国古代幻术》
中国是世界幻术的发祥地之一。世界公认中国、印度、埃及是世界古代幻术三大发祥之地,从世界幻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幻术自成一派,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不仅是表演艺术中的佼佼者,而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融的独特艺术,具有深厚的科学、哲学、美学文化内涵。它是民智开化的一面镜子,是古老的东方文明的华彩乐章。它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我国社会发展、礼乐文化、宗教文化、科技发展、民族习俗、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学术价值,对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庄,1928年出生,湖南武冈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园艺系。后任北京电影学院教员,文化部电影剧本创作所编辑、艺术处副处长,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秘书长, 《电影信息报》主编,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
傅起凤,女,1942年出生于魔术世家,魔术专家,是魔术大师及魔术杂技理论家傅腾龙的姐姐,曾任《魔术与杂技》杂志副主编、编审;中国杂技家协会研究部原主任。著有《中国杂技史》、《中国艺能史》、《魔术与伪科学辨析》等。有四十多年魔术研究经历,现任中央电视台多档魔术节目顾问。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绘画最早可坐收渔利遥远的史前时代,先人们凭借灵巧的双手和丰富的想象力开启了绘画之门,古朴的岩画、多彩的陶绘、精妙的彩绘帛画、视而不见的墓室壁画、清雅的水光山色与富丽的人物图卷……它们以不同的色彩和姿态唤起人们对那些时代的遐想。
作者徐改,1944年生于河北省深泽县。曾用名陈黛,别署如黛。196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多年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史论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中国古代绘画》、《郑板桥》、《齐白石》、《钱松苗》、《孙其峰》、《美术撷英》、《齐白石论画》、《中国美术简史》等,发表有《万里写入胸怀间》、《食金石力养草木心》、《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艺术的变迁》等论文。
《中国古代礼俗》
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界,所谓礼仪,就是人们在生活,生产,社会交际等各种活动中所遵守的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这些规范需要成为人们一定的礼节和形式来表现,这种种礼节规范累月经年,日益扩散,渐渐沿袭成为人们普遍认可并依照实行的社会风俗——社俗。
作者王炜民,男,汉族,1953年生,河北涿鹿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人学历史学系,现为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内蒙古社科联学术委员会委员等。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包头市劳动模范等荣誉。历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各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中华文明简史》、《中华文明概论》、《中国礼仪文化》等著作十余种,在《历史文献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浙江学刊》、《江汉论坛》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多种论著被转载、摘引,并获奖。
《中国古代书院》
书院之名始于唐中叶贞元年问官方设立的丽正书院和集贤殿书院,其职责为收集整理、校勘修订图书,供朝廷咨询,兼作皇帝侍读、侍讲,类似宫廷图书馆一唐末五代,读书士子多隐居避乱读书山林,后发展为聚书授徒讲学,常以书院命名读书讲学之地,遂演化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作者王炳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考入北京外语学院俄语系读书,两年后转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1961年本科毕业后保送教育系第一届中国教育史研究生班学习,毕业留校工作至今。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和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史学科组组长,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担任《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教育史分卷的主编,还担任《教育学报》主编,《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和《教育史研究》副主编等。主要从事先秦教育思想、孔子、书院、蒙学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协助陈元晖先生完成《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毛礼锐、沈灌群先生主编《中国教育通史》(六卷本)以及《中国教育家评传》(三卷本)等。主编了《中国教育思想通史》(八卷本)、《中国书院史》、(《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八卷本)、《历代教育论著选评》等著作。
《中国古代武术》
中国武术这株奇花异木,萌芽于人类懵懵懂懂的远古时代,经过几千年的血与火的磨砺,终于在封建社会的晚期结出累累硕果。而今,这朵奇葩依旧散发着它古老而神秘的魅力,并在国外有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中国功夫。
作者任海,山东省平原县人。1981年获北京体育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首席专家并兼任该所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会理事、体育社会科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研究理事会理事,国际比较体育学会执委。主编及作为主要作者完成的著作有:《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等。
《中国古代戏曲》
戏曲是中国的特产。它是一种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熔于一炉、高度综合的艺术,一种载歌载舞、写意传神的艺术。中国戏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它和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被称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已经衰落下去,中国戏曲历经千载,几度沉浮,而今依然充满生机。
作者周传家,男,1944年出生,江苏省沛县人,文学博士、研究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及戏剧的教学及研究,曾发表200多篇文章,出版《李玉评传》、《新花部农谭》、《中国古代戏曲》、《谭鑫培传》、《东篱采菊集》、《戏曲概论》等各类著作20余种。
《中国古代园林》
皇家园林是历史上帝王营构的离宫别馆,专供帝后游乐、居住,听政与规模巨大、象征至离无上皇权的帝王宫殿,有着相仿的规制,它们往往建筑庞大,装饰奢华,色彩绚丽。皇家园林主要分布在古代都城和其郊野的自然山水之中。有的也选择在离都城较远的风景胜地。
作者耿刘同(1939~),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名园林专家,北京市园林局副总工程师,颐和园管理局总工程师,北京公园管理中心顾问,主持颐和园和苏州街淡宁堂的复建工作。主要著作有《颐和园》、《中国古代园林》、《佛学与中医学》等,主编有《中国皇家文化汇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中国酒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酒逐渐具有了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有度不乱、尊老尚贤,酒以成礼……体现着酒文化对儒家精神的诠释。
作者胡小伟,1945年生,四川渠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
“婚姻”一词早在《诗经》里便已出现,意指嫁娶,代表了夫妻双方,在商朝也出现了“家”的概念。我国的先民经历了群婚到对偶婚的阶段,经历了无家到有家的过程。从原初的掠夺婚、买卖婚到一夫一妻多妾制,逐步完善了婚姻制度与家庭关系。其中的贞节观和婚恋习俗也在不断地变化,体现着不同时期的正统思想。
作者顾鉴塘,江苏无锡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农经系研究生班,1979年起从事人口研究工作。1980年夏参加了费孝通先生主持的中国社会学第一期讲习班的培训,1984年和1988年在莫斯科大学联合国人口培训班短期进修。退休前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员、《市场与人口分析》常务副主编。发表论文、论著及译著数十种。
顾鸣塘,江苏无锡人,1951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年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8月~2006年3月在日本龙谷大学任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已出版的著作有《(儒林外史)与江南士绅生活》、《唐宋传奇精选》等六种。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其中《论新发现的(红楼梦)第三次程印本》一文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中国岩画·贵州》
贵州岩画是曾经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土著先民们创造出来的一种图式。在这些画面中包含着贵州先民们的智慧,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信息,表达了他们的想象与情怀。
作者王良范,贵州人,祖籍山东。1984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学士。现为贵州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硕士点领衔导师、贵州大学外国哲学硕士点导师、贵州大学民族学硕士点导师。现担任贵州大学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成员;贵州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贵州地方知识与文化记忆丛书》主编;《苗侗文坛》主编等职。长期从事文化人类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撰写专著和译著有《图像人类学视野中的贵州乡土民居建筑》、《图像人类学视野中的侗族鼓楼》、《千家苗寨的故事》、《华严经今译》等10多部。在《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台湾艺术家》、《贵州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罗晓明,广东人。现为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副主编,编审,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历史学。出版学术专著二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中国的玉文化》
华夏文明,因玉而始。玉石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发展,与国家的神权政治息息相关。原始先民崇拜玉,春秋诸子辩论玉,大汉天子痴迷玉……中国的玉早已成为中国民族的文化符号。
作者姚士奇,江苏省扬州市人,1946年5月出生,江南大学造型美术设计专业毕业。现任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珠宝专业教研室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珠宝专业国家考评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委员,全国宝玉石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工艺美术及珠宝首饰的生产经营、艺术指导和理论研究工作,先后出版玉文化学术专著两部、学术论文数十篇,获得过三项国家专利。
全套22册,仅需99.9元
介绍了中国绚丽多彩的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包括古代绘画、雕塑、戏曲、园林、岩画、饮食、曲艺、生肖、古代都城、古代服饰、古代幻术、古代武术、古代书院、历代婚姻与家庭、中国人的软幽默、中国的井文化、门文化、酒文化、玉文化等多种内容
简单的黑白插图,为文字内容做了补充和参照
《商周青铜文化-中国读本》
作者:李先登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351
出版时间:2009/11/1
开本:16开
页数:161
定价:16.8
目录:
第一章 青铜时代与青铜文化
第二章 商代的青铜文化
一 青铜生产工具与武器的广泛使用
二 中国古代青铜器特有的礼器
三 原始瓷器的出现
四 精美的玉石器
五 雕花木漆器及骨器牙器
六 规模巨大的城市
七 随葬有大批青铜器的奴隶主贵族墓葬
八 中国古代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第三章 西周的青铜文化
一 庄严稳重的西周青铜礼器
二 青铜武器的改进与青铜车马器的新发展
三 丝织品的初步发展
四 建筑技术的进步
五 等级制度鲜明的墓葬
六 1949年以后新发现的西周甲骨文
第四章 春秋时期的青铜文化
一 铁器开始逐步应用
二 青铜工艺的灿烂辉煌
三 青铜敦、鉴、缶、盆、钲、锌于的出现和媵器铭文的增多
四 反映现实生活的宴乐、狩猎和水陆攻战纹的出现
五 各地区青铜文化的大发展
六 列国城市的兴起
七 诸侯国君墓葬的发现
第五章 战国时期的青铜文化
一 铁工具的普遍使用
二 青铜乐器的高度成就
三 青铜货币的大发展
四 青铜度量衡器的出现
五 铜镜、带钩与铜灯的普遍应用
六 玺印、符节的出现与使用
七 丰富多彩的丝织品
八 发达的漆器工艺
九 列国都城的进一步发展
十 诸侯国君墓地的发现
十一 简牍、帛书与帛画
第六章 商周时期边区的青铜文化
一 北方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及朱开沟文化
二 甘青地区的辛店文化、四坝文化、寺洼文化、卡约文化、沙井文化
三 四川及其邻近地区的巴蜀文化
四 江西的吴城文化
五 华南与东南地区的青铜文化
六 云南的青铜文化
《中国的井文化》
作者:吴裕成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467
出版时间:2010/9/1
开本:32开
页数:313页
定价:32.0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饮水思源
一 掘井
二 汲井
三 甜水井苦水井
四 井的另用
第二章 历史之凹
一 市井之井
二 价值观:仁义德
三 儒家·释家·道家
四 因凹生事
五 千年帝王史
六 人物风景线
第三章 风俗大观
一 凿井习俗
二 井神井龙井鬼
三 井之祀
四 岁时习俗
五 井与神秘文化
第四章 哲思文采
一 井属阴
二 天宇井星
三 语言文学
四 井的传说
《中国的门文化-中国读本》
作者:吴裕成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788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32开
页数:241页
定价:25.0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门是建筑物的脸面
一 门和户
二 门的建筑
三 门之饰
四 门前附设物
五 门对空间的标志及分割
第二章 门的民俗
一 门之神
二 对联和匾额
三 岁时习俗
四 五行四象与门的厌胜
五 门镜门符辟邪物
六 建房风俗
第三章 面向历史的洞开
一 夜不闭户的理想
二 门第门阀
三 城门——社会活动的特殊空间
四 看门者与守关人
五 前后门·公私门
六 门名的文化含蕴
《中国的谜语》
作者:李敬信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832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页数:222页
定价:24.0
目录
第一章 从隐语到谜语
一 伍举鸟谏楚庄王
二 “海大鱼”谏靖郭君
三 申叔仪“庚癸”借粮
四 “麦麴河鱼”救无社
五 荀卿《蚕赋》兆谜体
六 孔融离合隐姓氏
七 杨修破释曹娥碑
八 鲍照首创三字谜
九 魏高祖出“留”字谜
十 先秦与魏晋时期隐谜的特征、代表人物和著作
第二章 谜语的盛行与发展
一 曹著制谜吃客谜
二 武后析字断“青鹅”
三 李太白题诗取名
四 大明寺班蒙解谜
五 施宜生“笔来”祸生
六 吕吉甫对“日”字谜
七 苏小妹对谜戏少游
八 陈子茂以谜批卷
九 纪事诗谜“赋败弓”
十 “枣枣龟糖”传归意
十一 姜夔首创印章谜
十二 唐宋时期谜语的特征、代表人物和著作
第三章 灯谜的出现与演变
一 灯谜和谜格
二 柏僧赋“香烛纸马”
三 画中隐“淮西大脚”
四 崇祯“友有酉”测吉凶
五 纪昀“茶叶信封”报信
六 “银汉无声”设哑谜
七 “低棋诗”隐射古人
八 谜家辈出群星璀璨
九 谜社林立争奇竞秀
十 谜书谜刊并发新枝
第四章 当代谜语概观
一 猜谜活动遍及全国
二 灯谜组织方兴未艾
三 谜讯谜著兴盛繁荣
四 谜坛兴旺群英荟萃
五 佳作妙品艳丽多姿
六 中国谜语海外共赏
第五章 谜语的分类
一 按谜语的特点分——民间谜语、灯谜
二 按谜底的性质分——物谜、事谜、字谜
三 按谜面的形式分——文字谜、图形谜、符号谜、数字谜、实物谜、字母谜、动作谜、声像谜
第六章 制谜和猜谜
一 制谜要精、新、巧、趣、美
二 制谜的要领和技巧
三 常见的猜谜方法
四 猜字谜的几种方法
五 制谜和猜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七章 谜语与文学
一 古代文论家刘勰论谜语
二 鲁迅和谜语
三 诗歌和谜语
四 唐代传奇《谢小娥传》中的谜语
五 《三国演义》和谜语
六 明代剧本《春灯谜》
七 《红楼梦》和谜语
八 《镜花缘》和谜语
九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谜语
十 古典小说中的谜语拾零
十一 现代小说中的谜语
第八章 谜海赏珠
一 古代民间谜语、灯谜精粹赏析
二 当代民间谜语、灯谜集锦
后记
《中国的曲艺》
作者:薛宝琨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587
出版时间:2010/9/1
开本:16开
页数:248
定价:26.0
目录:
什么是曲艺
曲艺溯源
贾凫西和“木皮鼓词”
弹词艺术前后四家
说书名家柳敬亭
石玉昆和《三侠五义》
扬州评话和“王水浒”、“康三国”
韩小窗和清代“子弟书”
“白妞说书”话大鼓
“评书大王”双厚坪和陈士和
从刘宝全到骆玉笙
从莲花落到快板书
八角鼓、单弦和旗籍子弟
从扬州清曲到四川扬琴
乔清秀和河南坠子
《中国的生肖》
作者:吴裕成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818
出版时间:2010/7/1
开本:16开
页数:237页
定价:25.0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萌自远古时光里——从星象到生肖
一 神秘的序数系列
二 十二生肖的天文学背景
三 生肖的选择
第二章 源于民族文化间——十二生肖的华夏渊源
一 我国各民族的十二生肖
二 “生肖外来说”不足取
第三章 存诸周而复始中——十二生肖分述
一 子之属:鼠咬天开
二 丑之属:牛耕年丰
三 寅之属:虎为山君
四 卯之属:玉兔为月
五 辰之属:鱼龙混杂
六 巳之属:蛇称小龙
七 午之属:马到成功
八 未之属:羊致清和
九 申之属:金猴神通
十 酉之属:鸡有五德
十一 戌之属:狗亦图腾
十二 亥之属:肥猪拱门
第四章 渗入悠悠岁月间——十二生肖纵观
一 生肖与民俗
二 生肖与迷信
三 生肖与宗教
四 生肖与语言文学
五 生肖与造型艺术
六 生肖今貌
《中国的饮食》
作者:林乃燊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719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页数:144
定价:16.0
目录
第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一 饮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二 饮食文化的发生和烹调业在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三 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四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前瞻
第二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渊源
一 旧石器时代烤肉飘香
二 新石器时代炊烟四起
三 夏商周饮食文化初结硕果
第三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蓬勃发展
一 农业生产跃上新台阶
二 食品制造业的新突破
三 汉代的时尚饮食
四 饮食文化著述大量涌现
第四章 中国七大菜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 经济中心南移
二 七大菜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章 茶叶和米酒的故乡
一 茶的起源及其商品地位
二 茶韵悠悠
三 六千多年的米酒世家
四 酒与国民生活
第六章 与饮食文化密切相关的三个重妻环节
一 农业开发
二 生态变迁
三 民族交流
第七章 饮食文化的两极世态
一 钟鸣鼎食与数米而炊的饮食反差
二 文学作品中反映饮食的两极世态
第八章 饮食文化向其他文化领域的延伸
一 向文字学延伸
二 向政治哲学延伸
三 向文学延伸
四 向艺术延伸
五 向养生学延伸
六 向宗教延伸
第九章 对饮食文化贡献较大的若干历史人物
一 体现古代饮食文化三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二 为中国饮食文化倾注活水的人物
第十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和出色的历史性贡献
一 饮食文化的特征
二 中国饮食文化杰出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雕塑》
作者:顾森 著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993
出版时间:2011/7/1
开本:16开
页数:267
定价:29.8
目录
导论中国雕塑的精神
一重实尚用
二无象有象
三二三之间
四措意同画
五以天合天
六儿随娘走
第一章史前雕塑:人生文化的起始
一雕塑艺术的发端
二中国史前雕塑的文化内涵
三中国史前雕塑的肖像性
第二章青铜雕塑:人生文化的神巫化
一青铜雕塑的纹饰美
二青铜雕塑的器型美
三青铜雕塑的艺术美
第三章陵墓雕塑:人生文化在神界的折射
一石阙、石兽
二俑
三画像石、画像砖
第四章宗教雕塑:人生文化的迷失
一中国佛教雕塑的艺术原型
二中国佛教雕塑的传播方式及分布
三佛教雕塑的中国化
第五章观赏雕塑:人生文化的雅化
一传统雕塑中的非实用类型——观瞻和赏玩类雕塑
二玉器
三石玩
第六章民间雕塑:人生文化的返璞归真
一民间美术与中国的“民”文化
二民间美术与民俗
三民间美术与文人美术
四民间雕塑的特殊价值
五民间雕塑的类型和内在含义
第七章学院雕塑:人生文化的更新
一20世纪初:具有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强势
背景的学院雕塑的传人
二20世纪20~40年代:学院雕塑的人文精神在
中国的体现
三20世纪50~70年代:内容上反映主旋律,手
法上大量汲取中国传统雕塑表现形式
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容上主旋律与非主旋
律的并存,手法上的百花齐放
《中国古代都城-中国读本》
作者:吴松弟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320
出版时间:2009/11/1
开本:32开
页数:151
定价:15.6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文明之光
——早期的都城
第二章 “秦中自古帝王都
——统一王朝的都城
第三章 一方之胜,区域中心
——分裂时期的都城
第四章 一方之胜。区域中心
——边疆民族政权的都城
第五章 首都之外的都城
——陪都
第六章 何处是天下之中
——统一王朝都城转移的原因
第七章 京华一瞥
——都城的选址
第八章 京华一瞥
——都城的布局
一 城与郭
二 街道与建筑物
三 居民区和商业区
四 绿化与苑圃
五 宫殿和坛庙
第九章 京华一瞥
——都城的经济
第十章 京华一瞥
——都城的文化
结束语
《中国古代服饰-中国读本》
作者:戴钦祥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679
出版时间:2010/8/1
开本:32开
页数:164页
定价:18.0
目录
第一章 服饰的起源与演变
第二章 商周服饰
一 商代衣冠
二 周代礼服
三 周代常服
四 周代鞋履
五 周代戎服
第三章 秦汉服饰
一 冠与帻
二 男服
三 女服
四 梳妆
五 鞋履
六 戎服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服饰
一 冠与帻
二 男服
三 女服
四 梳妆
五 鞋履
六 戎服
第五章 唐、五代服饰
一 官服
二 民服
三 女服
四 胡服
五 梳妆
六 戎服
七 五代服饰
第六章 宋代服饰
一 官服
二 民服
三 女服
四 胡服
五 梳妆
六 僧道服
七 戎服
第七章 辽金元服饰
一 辽代官服
二 辽代民服
三 金代权贵服饰
四 金代保护色服装
五 金代女服
六 元代官服与常服
七 元代女子服饰
八 辽、金、元戎服
第八章 明代服饰
一 官服
二 男服
三 贵妇冠服
四 一般女服
五 梳妆
六 戎服
第九章 清代服饰
一 官服
二 男服
三 贵妇冠服
四 一般女服
五 梳妆
六 戎服
第十章 结束语
《中国古代幻术》
作者:徐庄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4369
出版时间:2012/8/1
开本:32开
页数:237
定价:30.0
目录
第一章幻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一精确的称谓
二幻术源于巫术
三仙佛道与幻术
四文化交流先行者
五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品类丰富
第二章幻术起于先秦
一夏宫的奇伟之戏
二商帝武乙与天神博弈
三周穆王亲历幻术
四老成子学幻
五钟离春以幻术进谏
六幻术师东海黄公
第三章幻术兴于两汉
一汉武帝的奇戏盛会
二方士术士的把戏
三百戏加以眩者之功
四三神山与幻术创作
五新奇的西域幻术
第四章六朝幻术在交融中发展
一道化幻术大行其道
二左慈幻术新特色
三佛教大师的神通
四庙会幻术的新兴
五西域流浪艺人的幻术
六 《拾遗记》中的幻术
七幻景戏
第五章 隋唐幻术多姿多彩
一隋宫幻术旷古莫俦
二唐代宫廷幻术的兴盛
三鱼龙之戏的演进
四绮丽的圣寿乐与云韶乐
五民间幻术崭露头角
六宗教幻术继续发展
七幻术东渐与交流
第六章宋辽金幻术在民间发展
一勾栏瓦肆的幻术
二节庆活动中的幻术
三诸军百戏中的幻术
四庙会中的幻术
五幻术社团的出现及影响
六幻术的分科与发展
第七章元明清幻术流落江湖
一以道路为家的撂地生涯
二 “堂会”与“堂彩”
三庙会走会中的幻术
四烟火戏幻术的发展
五戏曲中的幻术
六朝鲜使臣眼中的清代幻术
第八章幻术专著的出现及影响
《中国古代绘画》
作者:徐改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631
出版时间:2010/11/1
开本:32开
页数:172页
定价:18.0
目录
第一章 原始绘画
一古朴的岩画
二多彩的陶绘
第二章 先秦绘画(前21世纪~前221年)
一记载中的绘画
二精妙的漆绘与最早的帛画
第三章 秦汉绘画(前221~公元220)
一多姿的世间景象
二绚烂的人生归宿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绘画(220~589)
一佛陀故事
二宏丽的墓室壁画
三虎头三绝
第五章 隋唐绘画(581~907)
一表现自然之美
二盛唐风貌
三神骏追风
四妙绝动宫墙
第六章 五代两宋绘画(907~1279)
一描绘世俗人情
二水光山色与人亲
三野花珍禽并入画
第七章 元代绘画(1271~1368)
一笔墨情趣
二清气满乾坤
三永乐宫壁画
第八章 明代绘画(1368~1644)
一浙派和江夏派
二吴门四家
三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四宫廷画师们的追求与创造
五墨气淋漓开新风
六老莲奇诡波臣写真
第九章 清代绘画(1644~1911)
一四大画僧与金陵八家
二被尊为正统的画家
三扬州八怪
四上海画派
作者:王炜民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518
出版时间:2010/9/1
开本:16开
页数:205页
定价:22.0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中国礼俗的源流
一礼俗的起源
二礼俗的形成
三礼俗的发展和演变
第二章 育子礼俗
一报喜
二洗三朝
三做满月
四命名
五抓周
六家教
七拜师
第三章 成年礼俗
一冠礼
二笄礼
第四章 婚姻礼俗
一婚姻形态的演变
二婚仪六礼
三其他婚仪
第五章 日常礼俗
一宫室座次
二坐立行走
三衣冠服饰
四饮酒进食
五称谓避讳
六尊老养老
第六章 社交礼俗
一跪拜礼
二士相见礼
三送礼与名帖
四生日与祝寿
五结拜与连宗
第七章 节庆礼俗
一春节
二立春
三元宵节
四寒食与清明节
五端午节与夏至节
六中秋节
七重阳节
八冬至
第八章 盟誓礼俗
第九章 丧葬礼俗
一丧葬礼仪
二丧葬方式
三坟墓与陵寝
四居丧与祭祖
第十章 祭祀礼俗
一封禅与郊祀
二社稷祭
三宗庙祭
四祓禊祭
五腊祭
六灶祭
《中国古代书院-中国读本》
作者:王炳照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344
出版时间:2009/11/1
开本:16开
页数:160
定价:16.5
目录:
第一章 书院概说
第二章 书院的起源
一 书院之名始于唐
二 书院教育起于唐末五代
第三章 宋代书院的发展与勃兴
一 宋初的著名书院
二 北宋的三次兴学及其对书院发展的影响
三 南宋书院的勃兴及其原因
四 朱熹与南宋书院
五 陆九渊、吕祖谦、张杖等与南宋书院
第四章 元代书院的官学化
一 元代的文教方针及书院政策
二 元代书院的发展和官学化
三 元代的书院和理学的传播
第五章 明代书院的新发展
一 明代的文教政策与书院
二 王阳明及其后学与明代书院
三 明代书院的讲会和学风
四 东林书院和明末书院遭禁
第六章 清代书院的衰落和改学堂
一 清代的文教政策和书院发展
二 清代独具特色的书院
三 清末书院改学堂
附录 各省(区)历代书院统计表
《中国古代武术》
作者:任海 著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917
出版时间:2011/3/8
开本:16开
页数:151
定价:18.0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武术
一 套路类武术
二 搏斗类武术
第二章 古代武术的演变过程
一 古代武术的萌芽(原始社会时期)
二 古代武术的发展(夏一隋唐五代)
三 古代武术的成熟(宋一清)
第三章 古代武术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 少林武术
二 内家拳
三 太极拳
四 形意拳
五 八八卦掌
六 南拳
七 翻子拳
《中国古代戏曲》
作者:周传家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778
出版时间:2010/8/1
开本:32开
页数:149页
定价:16.0
目录
第一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寻根篇
一 先秦歌舞
二 优人表演
第二章 山重水复路漫漫——汇流篇
一 汉代至隋代的百戏散乐
二 唐代的歌舞参军戏
第三章 日出江花红胜火——形成篇
一 宋杂剧和金院本
二 宋元南戏
第四章 涛似连山喷雪来——元曲篇
一 元杂剧概述
二 元曲第一家关汉卿
三 《西厢记》天下夺魁
四 其他爱情婚姻剧
五 社会问题剧
六 公案戏和水浒戏
七 明清杂剧
第五章 不尽长江滚滚来——明清传奇篇
一 明清传奇的崛起
二 初期三大剧作
三 汤显祖和沈理
四 李玉和李渔
五“南洪”和“北孔
六 “东张西蒋”和折子戏的光芒
第六章 春在溪头荠菜花——花部篇
一 花雅之争
二 清代的声腔剧种
三 清代宫廷戏剧
《中国古代园林-中国读本》
作者:耿刘同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290
出版时间:2009/11/1
开本:16开
页数:137
定价:14.5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中国古代园林发展概况
一 中国古代园林的类型
二 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
三 历代皇家园林
四 私人园林和风景寺庙园林
第二章 杰出的造园艺术
一 变化巧妙的造景手法
二 理水——古代园林的命脉
三 叠山——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创造
四 丰富多彩的园林建筑
五 古代园林的植物配置
六 古代园林的家具陈设和装饰
第三章 古代园林与传统文化
一 古代园林与古典文学
二 古代园林与绘画书法
三 古代园林与戏剧音乐
第四章 古代园林的文化价值
一 古代园林的审美
二 古代园林与自然山水
三 中国古代园林的对外影响
第五章 中国古代园林沧桑
第六章 古代园林与现代城市
结语
后记 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中国酒文化》
作者:胡小伟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372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页数:156
定价:16.5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酒之源
一 猿猴造酒
二 仪狄造酒
三 杜康造酒
四 古史与酒
第二章 酒之礼
一 《酒诰》与酒
二 《周易》与酒
三 酒星与酒
第三章 酒之德
一 晏子讽喻
二 孔子申诫
三 历代论述
第四章 酒之仪
一 有度不乱
二 尊老尚贤
三 酒以成礼
第五章 酒之令
第六章 酒之宴
第七章 酒之仙
一 饮宗孔子
二 酒人九品
三 酒量排行
四 酒道十七段
第八章 酒之文
一 酒之兴
二 酒与诗
三 酒与店
第九章 酒之惑
《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
作者:顾鉴塘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693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页数:152
定价:16.0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远古时代的婚姻与家庭(约前21世纪之前)
第二章 夏商周时代的婚姻与家庭(约前21世纪~前256)
一 婚姻形式
二 婚姻家庭制度
三 婚姻成立方式
四 婚姻成立条件
五 女子地位
六 贞节观
七 婚恋习俗
第三章 秦汉至唐时代的婚姻与家庭(前221~907)
一 婚姻形式
二 婚姻家庭制度
三 婚姻成立条件
四 贞节观
五 民族婚姻
第四章 宋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代的婚姻与家庭(960~1839)
一 婚姻形式
二 婚姻家庭制度
三 婚姻成立条件
四 贞节观
五 民族婚姻
第五章 清末至民国时代的婚姻与家庭(1840~1949)
一 婚姻形式
二 婚姻家庭制度
三 婚姻成立条件
四 贞节观
五 婚姻家庭制度变革的曙光
《中国人的软幽默》
作者:薛宝琨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167
出版时间:2010/10/1
开本:32开
页数:156页
定价:16.5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人的幽默性格
一幽默的人生态度
二幽默和人际关系
三幽默的历史观
第二章 中国式的幽默——软中有硬
一软性的幽默
二中性的幽默
三硬性的幽默
第三章 幽默理论的政治和道德色彩
第四章 古籍和文字里的幽默
一文人幽默类型论略
二古代著名优伶掠影
第五章 舞台和生活里的幽默
一说书的“使砌”
二评弹的“噱头
三单口相声的“文哏
四张寿臣的单口相声
五对口相声与“包袱
六乡村小戏的风情
七情歌的情趣
八讽刺歌谣的“刺
九戏曲的“科诨
第六章 智者眼中的微笑
《中国岩画.贵州-中国读本》
作者:王良范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924
出版时间:2010/6/1
开本:32开
页数:193页
定价:22.0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一 国际岩画学研究的一般情况
二 中国岩画学研究的一般情况
三 中国南方岩画与北方岩画的基本特征与区别
四 贵州的岩画
第二章 贵州境内岩画分布点的一般情况及岩画之描述
一 开阳“画马岩”岩画
二 长顺傅家院岩画
三 关岭“马马岩”岩画和“牛角井”岩画
四 六枝、丹寨、贞丰岩画
第三章 贵州岩画图像的识别与考释
一 人物
二 动物
三 器物
四 房屋
五 田畴
六 自然物
七 符号
第四章 贵州岩画的文化学释义
一 岩画是给谁看的
二 岩画的地点及其图像的意义
三 岩画文化功能上的几种可能
第五章 贵州岩画与邻省岩画之比较
一 岩画分布特征之比较
二 岩画规模之比较
三 岩画颜料之比较
四 岩画技法、风格之比较
五 岩画所在地和族属问题之比较
六 岩画图像内容之比较
七 岩画传说之比较
第六章 贵州岩画的年代与族属
一 鉴定岩画年龄的几种方法
二 贵州岩画断代问题
三 贵州岩画年龄推断
四 岩画所在地的古今族属
五 贵州岩画族属推断
结束语
《中国的玉文化》
作者:姚士奇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955
出版时间:2010/10/1
开本:32开
页数:219页
定价:23.0
目录
第一章 玉饰起源
第二章 玉的概念
一 古人辨玉法则
二 近代玉石范畴
第三章 古老的玉石材种
一 玛瑙
二 青金
三 珊瑚
四 水晶
五 砗磲
六 绿松石
七 岫玉
八 白玉
第四章 远古玉崇拜的传说
一 原始部落的玉刻标志
二 氏族领袖的玉石光环
三 从乐器起源到中华玉振之声
第五章 玉石见证的史前史
一 从新乐到红山——中华第一龙的惊世雄姿
二 从仰韶到龙山——中原各民族的统
三 从河姆渡到良渚——东方文明的曙光
四 从石峡到卑南——民族大家庭的融合与风采
第六章 华夏文明的第一奠基石
一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伟大成就及三大特征
二 全国规模玉崇拜观念的形成
三 为华夏文明奠基
第七章 玉石与国家神权政治
一 早期国家用玉礼仪的诞生
二 妇好墓玉器
第八章 氏族巫觋和商代儒术的玉石渊源
第九章 西周政治变革的玉文化成果
第十章 中国古代最完整的玉文化理论——“三礼玉论”
一 国家统治的管玉机构
二 政治经典的玉器形制
三 行政典章的用玉分类
第十一章 玉宝概念之内涵
第十二章 春秋辩玉诸子争鸣
一 儒家学术:从褒玉起家走向反面
二 道家理论:非宝而言他
三 法家观点:痛贬与伐罡达
四 时代进步的体现
第十三章 玉石文化与统治形象
一 万物主宰
二 天地之精
三 道德楷模
第十四章 传国玉玺的故事
一 古玺传承刀光血影
二 赝伪不绝欺人诬天
第十五章 大汉天子们的痴迷
第十六章 舆服用玉的奇观
一 冕旒
二 圭笏
三 玉辂
四 宝玺
第十七章 玉书与史实
一 秦惠文王祷告上天之玉
二 山西侯马东周盟誓玉书
三 唐玄宗封禅玉简
第十八章 儒道释关于玉宝的说教
一 董仲舒谶讳神学中的玉石神谶
二 佛门极乐世界的玉石场景
三 祈求长生不老的玉石仙药
第十九章 统治者敛宝
第二十章 石破天惊拥抱未来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