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纪事三部:《最后的帝国:沉睡的与惊醒的“满洲国”》记述了一名德国记者游历考察伪满洲国时的社会情态,收入作者拍摄的30张老照片,是了解和研究伪满洲国的一份宝贵资料;《奉天纪事》与《辽宁风物》为姊妹篇,共配有4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档案文献插图,是了解辽沈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的历史通俗读物。定价176元,现团购价35元包邮!
★ 16开平装,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 《最后的帝国:沉睡的与惊醒的“满洲国”》:一名德国记者游历考察伪满洲国时写下的一本纪实性著作,附有作者拍摄的30张反映伪满洲国现状的照片。为国人认识伪满洲国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 《奉天纪事》:奉天地区,即辽沈地区,这是一部了解辽沈地方历史的通俗读物。内容涵盖从17世纪初后金崛起到20世纪4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的350多年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多方面,同时精选200多幅档案文献或历史照片作为插图
★ 《辽宁风物》:本书含一、二两册,为辽宁省档案馆与辽宁日报倾力打造,以百万卷图文档案精华,展现辽宁地域文化形成、发展的足迹,尤其是几十年前的老照片和文字报道相当珍贵
《最后的帝国:沉睡的与惊醒的“满洲国”》
这是20世纪30年代一名德国记者游历考察伪满洲国时,写下的一本纪实性著作。1936年在德国出版,全书文字约13万字,书中还附有作者拍摄的30张反映伪满洲国现状的历史纪实照片。作者在书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切开了日伪统治下“满洲国”的一个剖面,为国人认识伪满洲国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由于作者身份独特,书中披露的许多史料都是鲜为人如的,有些章节读后甚至能够令人体会到惊心动魄的感受,如美国记者新闻作假的事实、中国军阀导演的“人造战争”事件、在“新京”(长春)采访末代皇帝溥仪的过程、参观日本关东军军营,见到情报头子土肥原贤二的细节……作者接触了许多日本军官、军妓,接触了各阶层人士,有官员、汉奸、车夫、苦力、妓女、和尚、土匪……写出了在日伪铁蹄下“满洲国”民不聊生的惨状、日本军国主义者横行霸道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以及中国人民不满日伪殖民统治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作者恩斯特·柯德士,在中国出生,是一个熟谙汉语的“中国通” 。在《最后的帝国:沉睡的与惊醒的“满洲国”》一书中,他在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中国人民的朴素感情。全书不仅有翔实的纪实内容,也有作者独到的思考。作为—个德国记者,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身份,在中国社会的把握及中日关系的分析上,—些观点虽不免有偏颇之处,但也不乏启迪。
《奉天纪事》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政府在陪都盛京设奉天府,使这一地区有了奉天省,直到1928年12月张学良易帜,将奉天省改名为辽宁省,奉天市改名为沈阳市,奉天作为一个区域名称,存续了273年。但作为一个地区,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数百年间,这里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等各方面发生的事情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奉天”留给人们的记忆,包括政治经济、文教体卫、市井人情、风俗习惯、古迹遗存、名人轶事,可书可写者比比皆是。
《奉天纪事》提供给读者的就是辽宁省的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内容涵盖了从17世纪初后金崛起到20世纪4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的350多年的历史。辽宁省档案局在编著中提供了大量的档案文献和有关著述,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或对所述故事进行详细阐述,或对以往谬误进行校正,或者叙述一个全新的历史事件。同时精选了200多幅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档案文献或历史照片作为插图,更具可读性,便于更加形象地了解历史本来面目,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辽沈地方历史的通俗读物。
《辽宁风物》(套装全2册)
辽宁省档案馆与辽宁日报倾力打造,以百万卷档案精华,展现辽河两岸风貌。
辽宁省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广博的人文底蕴。本书65万字,图片200余幅,图文并茂地将辽宁省的风土人情与社会发展状况汇集起来,展现了辽宁地域文化形成及发展的足迹。文章语言通俗、详细,尤其是几十年前的老照片和文字报道极其珍贵。全书分为五章:前清往事、民国风云、辽海新生、岁月拾趣、史海钩沉,既有很强的可读性,又可作为史料收藏。
3部共4册(其中《风物辽宁》含两册)
《最后的帝国:沉睡的与惊醒的“满洲国”》
作者:【德】恩斯特·柯德士 著,王迎宪 译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75446
出版时间:2013/2/1
开本:16开
页数:246
定价:28.0元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新的“国家”
西伯利亚快车:贝加尔湖
满洲里——北大门
一个旅行者的迷惘和错觉
在“鸡棚”里办理签证
深夜遭遇土匪袭击
最高礼遇——场人为导演的战争
黄色的魅力
“满洲”的巴黎——哈尔滨
夜幕下的哈尔滨
在一个狭窄昏暗的巷子里
在酒店里遭遇“警察”
新统治者的靴子
哈尔滨的“死亡和新生”
经过大豆和高梁地南行
第二章“新京”——世界上最年轻的“首都”
在火车站
“睡美人”被唤醒之后
劳作中的苦力
“嘿哟、嘿哟卖小孩哕!”
为觐见“皇帝”做准备
一个“皇帝”的生平
觐见“皇帝”溥仪
“新京”的“皇帝”阅兵大典
在新开放的西公园里
为男人哭丧的中国女人
告别宴
乘“观光”列车前往奉天
第三章奉天
在古老的中国城市
烟灰缸和痰盂
拥挤的舞厅
空空如也的宫殿
巧克力炸弹和酸味水果糖子弹
日本人心系战争
玲鹿(Sussuka)——小巧玲珑的日本军妓
我的朋友刘先生
红果子和青果子
学抽鸦片第一课
一个苦力死了
奉天城里的神树
有着丝绒般眼睛的男人:土肥原贤二
第四章经热河去北京
土匪猖獗的省份
翻越热河的山峦前往承德
远东未来的瑞士
在“瑞士”的新公路上
小小的罂粟种植园
避暑山庄里的老和尚
采访日本军队的师团参谋本部
在日本军队的秘密特务机关
滦河边的小山寨
行船前往长城
站在北平的城墙上
《奉天纪事》
作者:辽宁省档案局(馆) 编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67335
出版时间:2009/12/1
开本:16开
页数:392
定价:48.0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后金崛起
明代辽东马市
努尔哈赤原本姓觉罗
后金因何迁都沈阳
沈阳故宫最早称“汗大衙门”
辅佐三代帝王的女政治家庄妃
大御路与永安桥
清入关前在辽东建有三座都城
第二章 陪都旧事
清帝东巡怎样祭祀三陵
东北人参“滋养”清朝二百年
清朝贡品花样多
清代官员的考核制度
清政府有一整套卖官制度
清朝东北官方通道——盛京驿站
关东绿色长城——清代柳条边
盛京围场的设立与废止
康熙皇帝教育子女有特点
清朝皇室族谱——玉牒
清玉牒如何落户沈阳
清政府用廷寄传递皇帝密旨
三陵植树有说道
《四库全书》的两次出关与人关
清代东北的畸形婚俗
清末奉天省官制改革
第三章 奉张治奉
张作霖也是伯乐
张作霖家事
张作霖迟到九年的安葬
中国四大军校之一的东北讲武堂
东北最早的银行——东三省宫银号
张作霖募捐赈济宁夏海原地震灾民
张作霖查抄天合盛
王永江助张大帅治理奉天
奉海铁路填东北国有铁路空白
张学良成立基金会扶助辽宁教育
张学良巧妙处理军阀矛盾
九世班禅在奉天
第四章 辽海新潮
奉天城的行与市
奉天大学堂开辽宁近代高教先河
马车铁道拉开沈阳轨道交通序幕
东北大学图书馆的变迁
东北第一所私立大学——冯庸大学
红十字运动在辽宁
辽宁电报一百年
沈阳近代工业的先驱——盛京机器局
东北棉纺业先驱——奉天纺纱厂
沈阳的“经街”与“纬路”
沈阳最早的消防队——水会
沈阳最早的公众运动场——小河沿体育场
东北第一座现代体育场——北陵体育场
东北首届运动会是华北九运会
民国年间小河沿的销烟
少年周恩来在东北的读书生活
沈阳马路右侧通行的由来
第五章 古迹寻踪
清关外三陵之永陵
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清关外三陵之昭陵
八王寺的荣辱兴衰
关东第一书院——银冈书院
沈阳最早的大学——萃升书院
奉天有座三贤祠
神奇的桓仁八卦城
奉天同善堂
北市场的前世今生
关东山三件宝——人参貂皮觐靴草
东北三大怪
稀世唐档经历干年沧桑
明代残档中的戚继光轶事
信牌、屏风藏着明朝事儿
三十年代东北档案大集中
后记
《辽宁风物》(套装全2册)
作者:辽宁省档案局(馆) 编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74630
出版时间:2012/9/1
开本:16开
页数:617
定价:100.0元
目录
第一章 前清往事
努尔哈赤缘何另建东京城
370年前皇太极发布禁烟令
禁赌难题困扰清朝267年
清代东北地区最大的衙门——东三省总督府
清代盛京地区最高权力者——盛京将军
清朝为保全东北在奉天开了13个商埠地
中国最早的铁路一京奉铁路艰难铺筑50年
中东铁路支线强行穿越昭陵禁地
同治年间在沈阳诞生了我国最早商会组织
奉天华产商品陈列所专卖国货的官办机构
赵尔巽创办辽宁第一所法政专门学校
赵尔巽两度主政东北成为张作霖的伯乐
为日俄战善后徐世昌出任东三省总督
满铁附属地盘踞东北30年成“国中之国”
满铁靠贿赂骗取鞍山铁矿开采权
抚顺煤矿的百年沧桑
清帝退位五天后奉天降下黄龙旗
第二章 民国风云
1920年辽宁首开跨省赈灾先河
张氏父子艰难修筑葫芦岛港
为摆脱日俄控制张作霖建东北铁路网
东北交通大学创办五年就毁于战火
张学良创办同泽新民储才馆专门培养青年官员
邴克庄主持修筑鸭绿江大坝
奉天市长李德新最早提出城市规划概念
惠临火柴点燃沈阳民族工业之火
辽宁迫击炮厂造出中国第一辆汽车
肇新窑业开启东北民族工业的新曙光
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的前前后后
九一八事变前大炮已对准北大营
沈阳北大营里发生的故事数不清
沈阳东大营硝烟已逝书声犹存
关东军为打造傀儡政权催生“自治指导部”
彭贤为安葬张作霖奔走9年
第三章 辽海新生
撒向关东的革命火种——中共满洲省委
《满洲红旗》飘
旅顺民众联合会在旅大地方自治中巧夺权
辽宁解放后的首次行政区划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民扫盲运动
“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
沈阳首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高坎农业生产合作社
235万辽宁民工组成钢铁运输线
1951年末辽宁鸦片余毒基本根除
从人民币的图案到矿山公园
1952年辽宁开始建设防护林带
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从沈阳起飞
沈阳特别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
大伙房水库的建设改造可防千年一遇洪灾
1959年辽宁首次进行人工降雨
沈阳铁西工人村曾是中国最现代化工人住宅区
曾经辉煌的锦州轻工业
南大荒奏响石油会战的凯歌
第四章 岁月拾趣
十几万年前辽宁人生活在朝阳鸽子洞里
清代玉牒大揭秘努尔哈赤应叫弩尔哈齐
盛京堂子庙有六位皇帝在这里祭拜
沈阳魁星楼——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
奉天文庙祭祀时要唱六支歌
牛庄开埠其实是英国人犯的错
奉天维城学堂校名是慈禧亲自拟定
百年前沈阳百姓依钟鼓楼报时作息
光绪三十三年沈阳城开始有电灯
小河沿,百年前沈阳雅俗共赏的热闹地儿
沈阳老站名揭秘沈阳站原叫“茅古甸”
铸造“炉银”流通市场营口清末成东北金融中心
停办粥场建贫民习艺所清末社会救济从“予鱼”转为“授渔”
伍连德临危受命扑灭东北鼠疫
张学良17岁发起成立奉天储蓄接济会
阎宝航十块大洋创办东北首家贫儿学校
沈阳早期市政管理一二三当区名
沈阳大舞台红火一百年
张学良主政时期汽车公司可自己掏钱修公路
民国时期彩票泛滥——灭老鼠、盖监狱都发行彩票
一百多年前电话在辽宁开通
二人转最早叫做“蹦蹦戏”
沈阳近代名宅主人全是张作霖心腹
第五章 史海钩沉
新乐遗址——七千年前沈阳人生活的地方
东吴孙权的船队曾通过辽河抵辽阳
辽宁自唐朝开始就有冻灾记录
《满文老档》一幅记录后金崛起的传奇画卷
《清实录》一部被篡改的皇家大事记
《柳边纪略》还原三百年前东北风情
中街老字号述说沈阳文明史
沈阳天后宫——200年前妈祖文化传到东北
辽宁最早的西医院——盛京施医院
奉天图书馆开东北公共图书馆之先河
新开河原名叫永利河
皇姑屯因火车站而得名
沈阳市和平大街曾充当过15年的“国界”
沈阳的广场见证百年风云
东塔机场是奉系空军的诞生地
85年前清关外昭陵被辟为公园
沈阳最早的交通灯设在十一纬路与三经街交叉口
《奉天通志》续写151年辽沈历史
《辽海丛书》汇集辽海古代文献精华
辽宁宾馆曾是策划建立伪满洲国的密谋地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曾经关押76名将军
东北档案馆——辽宁史上最大的档案文献宝库
《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译者李华春是辽西人
无轨电车在沈阳市内运行了48年
1962年神秘大火烧毁福陵明楼
1975年东北史上最大地震袭击海城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