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抄稿本方志丛刊”精装影印本4册,汇集边疆民族地区的抄稿本方志6种,1版1印,涉及西藏、内蒙古、云南、广西四省的多个民族地区。
所收全部为清代宣统三年(1911)以前的手写本,既有抄本,又有稿本,十分罕见。内容详尽,对研究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文物遗迹、文化教育、工商活动、风俗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16开精装,一版一印,各册总印数1000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 收录《归化城厅志稿》《西藏志考》《云龙州志稿》《防城县小志》《定远县志(之一、之二)》共6种
★ 《归化城厅志稿》由清光绪年间归化城厅抚民理事同知刘鸿逵监修、沈潜总纂
★ 《西藏志考》(清)佚名,《云龙州志》(清)胡程章,《防城县小志》(清)黄诚沅
★ 《定远县志》(清)李德生 等纂修
★ 内容详尽,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
★ 对研究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文物遗迹、文化教育、工商活动、风俗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一九五一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在北京建立中央民族学院(一九九三年十一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同年六月十一日正式开学。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党中央、中央政府的直接关怀下,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汇聚到这所全国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与此同时,数十万册有关中国各民族历史文化、语言文字、宗教、教育、文学等方面的图书文献从国家的许多部门和收藏单位调拨到了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这些单位和部门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档案馆、江苏文管会、禹贡学会等等。此后,又有许多文献收藏家和著名学者如张涛卿、潘光旦,洪煨莲、吴丰培、吴文藻、王锺翰等将自己多年珍藏的文献赠与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使这所图书馆以丰富而独具特色的藏书闻名于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甚至于国外的一些学者,也经常慕名前来检索资料,查阅文献,从事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的馆藏,线装古籍和民族文献占有重要的位置,总量二十二万余册的线装古籍中,珍本,善本甚至孤本,俯拾即是。在馆藏古籍文献中,线装方志数量大、价值高。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国地方志普查时,当时全国存世的线装方志约有九千种左右,而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就存有三千二百种之多。其中,尤以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方志最多,版本最为珍贵,文献价值最高。
对于数以十万计的古籍文献,中央民族大学始终将其当作祖国的珍贵民族文化遗产加以妥善保护、有序整理与科学研究。新世纪伊始,在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直接关怀下,国家财政部拨出专款,于二○○三年修建了新的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大楼,使众多的古籍文献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供读者阅览与研究。从二○○六年起,通过两期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全部馆藏古籍文献已经回溯了书目数据,部分珍本、善本文献已经进行数字化加工,《新疆巡抚饶应祺稿本文献》等孤本珍藏已经作为「中央民族大学九八五工程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研究中心」的文献整理项目加以整理并正式出版。鉴于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古籍典藏与保护、整理、研究的成就,二Oo八年,国务院正式命名该馆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古籍文献,整理祖国的文化遗产,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二○○九年十一月,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向国家申报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抄稿本方志丛刊》项目,得到了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于是,我们马上组织队伍,开展工作,首先从大量的馆藏古籍方志中遴选出五十八种有关边疆民族地区的善本志书认真研读,然后又从中选择二十余种抄稿本方志加以整理,最后确定其中的七种方志作为本丛刊整理出版的对象。这七种方志是:
一、《新疆四道志》;
二、《西藏志考》;
三、(内蒙古)《归化城厅志稿》;
四、(云南)《云龙州志稿》;
五、(云南)《定远县志》之一;
六、(云南)《定远县志》之二;
七、(广西)《防城县小志》。
以上这七种方志,涉及到了我国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广西五个省、自治区的多个民族地区,全部为清代宣统三年(1911)以前的手写本,既有抄本,又有稿本,十分罕见。如果从版本学的角度看,可以说这些抄稿本都是与其他版本不同的特殊文献;如果从文献收藏的角度看,有的还是国内外仅存的孤本,版本价值、文献价值极高。
《西藏志考 云龙州志 防城县小志》
作 者: (清)佚名、(清)胡程章、(清)黄诚沅
出 版 社: 中央民族大学
条 形 码: 9787811088656
出版时间: 2010-8-1
开 本: 16开
页 数: 639
定 价: 498 元
内容简介
《西藏志考》(清)佚名 纂,是著名民族学家吴文藻和著名文学家冰心夫妇赠送给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的稀见旧抄本。该本实为《西藏志》残本,记有四至疆圉、山川形势、寺庙名称、天时寒暑、土地蓄产、封爵职衔、设委碟巴、兵防甲胄、设隘边防、文书征调、催科差徭、表章贡赋、略笔杂叙、布颜罕奏书、库库木罕奏书、叶楞罕奏书、台站粮务、西域碑记、年节时令、属相纪年、风俗好尚、男女衣冠饮食、婚姻嫁娶、夫妇配偶、生产养育、死丧孝服、疾病医药、占卜吉凶、接交礼仪、生意经营、居住房屋、刑法律例等内容。这部方志以记述西藏的山川寺庙、行政建制、边隘兵防、土产赋役、宗教风俗等为主,十分难得。更为可贵的是最后一册被称为「西域志考」,详细列举了西藏至青海、甘肃、新疆乃至内蒙古各地的交通路线与距离,宛如一幅西藏与外界的交通网络图,真实地再现了清代西藏的政治、经济、人口、交通、宗教、文化、对外交往等状况。是一部藏族史和西藏地方史志的经典之作,向为海内外研究西藏问题的学者所推崇。
《云龙州志》(清)胡程章 纂修,为时任云龙知州胡程章于光绪十二年(1886)向上呈报的采访志书稿本。书中首尾及骑缝处皆盖满汉两种文字「石龙州印」正方形官印,以证明所呈报志书的真实和完整。此本《云龙州志》为张涛卿先生于一九五二年所赠送,只有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收藏,可谓孤本,但惜仅存艺文部分。此本虽残缺,仍有较高的资料价值,记有建城碑记、迁建州治碑记、修建学宫碑记、重建城隍庙碑记、重修砥柱桥碑记、彩云书院碑记、旌表节烈详稿、黑水辨等内容。特别是诗赋部分,较雍正《云龙州志》增加了不少内容,同时又保存了一些光绪十八年(1892)《云龙州志》未收录的内容。
(广西)《防城县小志》(清)黄诚沅 编纂,虽名小志,却有四编二十八类十五六万言之巨。与《新疆四道志》不同的是,《防城县小志》的作者十分清楚,题为李受彤修、黄诚沅纂,实为黄诚沅所作。志中最后纪事为光绪十五年(1889),可以确认此书为光绪写本。这件写本,既有详细的方志地图,又有准确的户口、田赋,至于政区沿革、兵防、官秩、汉夷风俗、古迹、诗文,更是无所不包。最值得一提的是,本抄本志书中的地图,除有防城县全图以外,尚有广东通志图两幅、廉州府志图五幅、钦州志图两幅、皇朝直省图、广东图说、捕属图、东兴县丞所属图、如昔司图、江平司图、沿海形势汛防图、中越交界图等多幅,清楚地指明了防城县与外地交往的路线,也是研究广西防城与越南边界的重要资料。在今天开发广西,扩大对外交往的背景下,将此志书提供给广大学者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归化城厅志》
作 者: (清)刘鸿逵 纂修
出 版 社: 中央民族大学
条 形 码: 9787811088649
出版时间: 2010-8-1
开 本: 16开
页 数: 741
定 价: 588 元
内容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所藏抄本《归化城厅志》,不分卷,一函八册,由清光绪年问刘鸿逵监修、沈潜总纂。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编《馆藏地方志目录》及《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皆将该志题为「《归绥厅志稿》,稿本,佚名纂」,其根据是该书第一册首页列有「归绥厅志草稿目录」,又因当中书写有潦草及涂改之处,书内夹有一长方形字条,上写:「此一如原本,勾判不清,请详细鉴核实,以免混淆」之语,故定其为稿本。然考其源流,细审其内容,实为抄本《归化城厅志》。《归化城厅志》源于现已失传的《归化城厅志采访稿》,《归化城厅志》即为现在流传的抄本。(参见张守和主编《内蒙古方志概考》,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一九八五年,第四十五页)此志无刻本,原稿已不存,仅有抄本传世。除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之外,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图书馆亦有收藏。
归化城,蒙古语称为「呼和浩特」,汉语意思为「青城」,即今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城是一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塞外名城,为蒙古族首领阿勒坦汗于明隆庆六年(1572)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所建。该城竣工后,明廷赐名为一归化城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归化城成为清朝塞外用兵、经营漠南蒙古的军事重镇,是当时漠南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要冲和交通枢纽。
迄今发现有关呼和浩特的旧志有《归绥识略》、《归绥道志》等九种,但《归绥识略》等属于道一级的方志,对呼和浩特的记载并不系统。《归化城厅志》为专门的厅志,也是第一部专述呼和浩特的方志,其叙述内容集中、详尽,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所记篇目有:星度测量、山川(附形胜及八景)、田赋(附户口)、兵防、坛庙、寺召(附呼图克图及跳神)、建置(附城郭)、古迹(附陵墓)、艺文、公署(附仓库)、巡幸、关税、宦绩、人物、学制等。
本志对研究归化城的建置沿革、文物遗迹、文化教育、灾荒及救济、工商活动、风俗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如在「形胜」条下记白道时,不仅记其冲要地势,更有丰富的历史记载,如记有北魏破六韩拔陵击败安北将军李叔仁、隋开皇时杨坚以杨爽为行军元帅率军迎击突厥联军,以及唐贞观三年(629)通漠道行军总管李绩与定襄道总管李靖合兵出击大胜突厥颉利可汗等事。在「关税」目下记商业税收时,有「自乾隆年问设立归化关,始以理藩院司员掌之,继交归绥道经理部颁税,则百分抽一,较之前代十收其二三、十税一者已有霄壤之别」的记载,这是对明朝商业税收史料的重要补充。同时详细记载了商税征收的种类,记有牙帖税、酒税、当铺税、驮科税、铁器税、烟叶税、煤炭采掘税等,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商业情况提供了可靠的历史资料。在「学校」名目下,记叙了当时归化城的文化教育情况,如古丰书院、官学、私塾等,还录有孔庙乐谱、琴瑟、舞谱,这些乐谱,均用传统的五音八谱曲谱记载,对研究古代音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归化城厅志》保存了大量的史料,对研究归化城的建置沿革、北部边疆民族的文化教育、民风习俗、商业交流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定远县志-之一》
作 者: (清)李德生 等纂修
出 版 社: 中央民族大学
条 形 码: 9787811088663
出版时间: 2010-8-1
开 本: 16开
页 数: 550
定 价: 398 元
内容简介
历史上以定远为县名者有三,分别属于今安徽、云南和重庆三省市。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所藏《定远县志》为清代云南楚雄之定远县方志。在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有一牟定县,古代称,「定远」,元时置县,明始建城,民国三年(1914)更名为,「牟定」。
已知《定远县志》最早纂修的时间为清朝康熙年间,当时正值修志的鼎盛时期。今存有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定远知县张彦绅、李仲伟纂修的《定远县志》,后道光十五年(1835)续修。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康熙《定远县志》八卷首一卷,清张彦绅、李仲伟纂修,康熙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有康熙刻本,云南省图书馆有道光年问刊本及光绪节抄本。
康熙《定远县志》,定远知县张彦绅、李仲伟纂修,原序为楚雄知府章文黄撰。据道光《定远县志》记载,该志成书时间为康熙四十一年(1702)。张彦绅,镶蓝旗汉军监生,康熙三十九年(1700)任定远知县。从张彦绅的原叙中可知八卷内容分别为:首卷图、次地理、次建置、次官师、次食货、次人物、次艺文及杂记。一卷为一志,各志中又分多个条目。首卷手绘四图分别为:县境图、县城图、县治图、县学图,为我们提供了当时的天文、地理、疆域、县舍等最直观的图画资料;地理志下分沿革、分野、疆域、形胜、山川、古迹、胜景、风俗。全志共八大类五十五目,山川河流、城邑古迹、县学官府,一目了然。史实上溯战国,历汉、晋、唐、宋、元、明等朝代,下限为康熙四十一年(1702)。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定远县志》,为清道光年间所修,共有两个抄本,均为八卷,正文内容相同,只因成书日久,又系手书,加之书写习惯不同,个别字词略有差异。本书为《定远县志》抄本之一,版框高二十一点二厘米,宽十三点三厘米,无界栏,八行二十二字,用云南皮纸抄写,卷首有章文黄原序,次凡例,次目录,次手绘「星野图」、「定远县疆域图」、「县城图」。从纸张情况来看,大致可以推断为清晚期抄本。此本讳「淳」字(卷一)、「宏」字(卷四)。
道光《定远县志》,清阳李德生、九隆水其沂纂修,道光十五年(1835)成书。李德生,字培阶,镇平人,嘉庆己卯进士。水其沂,字霖峰,保山县人,举人出身,曾任禄丰县教谕,后调任镇沅直隶州学正,于道光十一年(1831)补授定远县教谕,首倡移建泮池修葺文庙学署。
道光《定远县志》抄本之一系续修县志,距定远首次修志的康熙四十一年(1702)已一百三十余年。全志类分三十六门,共成八卷,以卷领目,以目为志。天文、地理、山川、建置、学校、风俗,靡不详载。卷一有天文星野、地理舆图、山川、建置、疆域、城池;卷二有学校(书院、义学、书籍、乡饮、酒礼、宾兴附)、风俗、户口;卷三有田赋、课程、经费、水利、积贮、祠祀、寺观;卷四有秩官、兵防、名宦、选举、乡贤、孝义、文学、乡望;卷五有列女、流寓、仙释、古迹、隐逸;卷六有物产、祥异;卷七卷八有艺文,诗、文各一卷。
道光《定远县志》抄本之一与康熙《定远县志》相比,大部内容因袭旧志,「视旧志加详,近百余年事编纂秩然」。同时又有所变更,正如志书一凡例一所言,其中宜增宜删,或详或略,悉加整正,务期允当,「切纲目体例俱依通志」。
修志,在于存史、资政、教化。道光《定远县志》抄本之一从八大方面设五十五小目,包括自战国以来历汉魏南北朝宋元明清一千四百余年问定远天文、地理、环境、交通、社会、经济、文化、民俗的发展变化,记载了定远的历史沿革、风物人情、重大事件。尤其是定远作为一个彝族聚居地,县志对彝族特有的生活习俗、社会、生产多有反映。如《定远县志》抄本之一对彝族「左脚舞」的记载。彝族「左脚舞」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倮倮支系特有的民间舞蹈,以牟定为中心,流行量兀谋、永仁、大姚、姚安、南华、楚雄、禄丰等县的倮倮住地,为牟定县彝族喜爱的自娱自乐性集体舞蹈。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这三天,是牟定县一年一度的民族传统盛会——三月会。届时,县城闹市摆摊设点搭凉棚,省内外商贾和邻县汉、彝、苗、回等各族群众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前来参加。《定远县志》抄本之一记载:「每年三月二十八日赴城南东岳宫^今南山寺一赶会,卖蓑笠羊毡麻线,至晚,男女百余人吹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夷曲,至县署二堂跪拜官长,就堵下环围堕左脚,至更余方散。」这是对牟定三月会最直观、形象的描述,热闹场面从这段文字中可见一斑。三月会既是大型民族民问商品交易盛会,又是「左脚舞」歌舞盛会。彝族「左脚舞」历史悠久,《定远县志》记载「三月二十八日,就城外南郊东岳宫(庙)赶市,四方远近商贾汉夷辐辏,买卖农器货物,至四月初二日方散」,由此说明三月会从清朝沿袭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该志对民族生活的记载,对研究边疆少数民族的历史、风俗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定远县志-之二》
作 者: (清)李德生 等修
出 版 社: 中央民族大学
条 形 码: 9787811088670
出版时间: 2010-8-1
开 本: 16开
页 数: 612
定 价: 498 元
内容简介
历史上以定远为县名者有三,分别属于今安徽、云南和重庆三省市。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所藏《定远县志》为清代云南楚雄之定远县方志。在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有一牟定县,古代称,「定远」,元时置县,明始建城,民国三年(1914)更名为,「牟定」。
已知《定远县志》最早纂修的时间为清朝康熙年间,当时正值修志的鼎盛时期。今存有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定远知县张彦绅、李仲伟纂修的《定远县志》,后道光十五年(1835)续修。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康熙《定远县志》八卷首一卷,清张彦绅、李仲伟纂修,康熙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有康熙刻本,云南省图书馆有道光年问刊本及光绪节抄本。
康熙《定远县志》,定远知县张彦绅、李仲伟纂修,原序为楚雄知府章文黄撰。据道光《定远县志》记载,该志成书时间为康熙四十一年(1702)。张彦绅,镶蓝旗汉军监生,康熙三十九年(1700)任定远知县。从张彦绅的原叙中可知八卷内容分别为:首卷图、次地理、次建置、次官师、次食货、次人物、次艺文及杂记。一卷为一志,各志中又分多个条目。首卷手绘四图分别为:县境图、县城图、县治图、县学图,为我们提供了当时的天文、地理、疆域、县舍等最直观的图画资料;地理志下分沿革、分野、疆域、形胜、山川、古迹、胜景、风俗。全志共八大类五十五目,山川河流、城邑古迹、县学官府,一目了然。史实上溯战国,历汉、晋、唐、宋、元、明等朝代,下限为康熙四十一年(1702)。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定远县志》,为清道光年间所修,共有两个抄本,均为八卷,正文内容相同,只因成书日久,又系手书,加之书写习惯不同,个别字词略有差异。本书为《定远县志》抄本之二,版框高二十四厘米,宽十四点五厘米,十行二十一字,墨格,竹纸,上有伊理布、李嘉端、李德生等九人序;此本与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定远县志》抄本之一相比较,很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无抄本之一所载一疆域一等图。与抄本之一相同,此本亦讳「淳」字(卷一)、「宏」字(卷四)。从各种情况来判断,此本同为清末抄本。
道光《定远县志》,清阳李德生、九隆水其沂纂修,道光十五年(1835)成书。李德生,字培阶,镇平人,嘉庆己卯进士。水其沂,字霖峰,保山县人,举人出身,曾任禄丰县教谕,后调任镇沅直隶州学正,于道光十一年(1831)补授定远县教谕,首倡移建泮池修葺文庙学署。
道光《定远县志》抄本之二为续修县志,距定远首次修志的康熙四十一年(1702)已一百三十余年。全志类分三十六门,共成八卷,以卷领目,以目为志。天文、地理、山川、建置、学校、风俗,靡不详载。卷一有天文星野、地理舆图、山川、建置、疆域、城池;卷二有学校(书院、义学、书籍、乡饮、酒礼、宾兴附)、风俗、户口;卷三有田赋、课程、经费、水利、积贮、祠祀、寺观;卷四有秩官、兵防、名宦、选举、乡贤、孝义、文学、乡望;卷五有列女、流寓、仙释、古迹、隐逸;卷六有物产、祥异;卷七卷八有艺文,诗、文各一卷。作序者依次为伊理布、何煊、李嘉端、钱宝骒、王赠芳、常恒昌、裴骢、李德生、水其沂、李庆元,康熙年原序,后列县志片编修者姓氏。
道光《定远县志》抄本之二与康熙《定远县志》相比,大部内容因袭旧志,「视旧志加详,近百余年事编纂秩然」。同时又有所变更,正如志书,「凡例」所言,「其中宜增宜删,或详或略,悉加整正,务期允当,一切纲目体例俱依通志」。
古人修志之目的在于存史、资政、教化。道光《定远县志》抄本之二从八大方面设五十五小目,包括自战国以来历汉魏南北朝宋元明清一千四百余年问定远天文、地理、环境、交通、社会、经济、文化、民俗的发展变化,记载了定远的历史沿革、风物人情、重大事件。尤其是定远作为一个彝族聚居地,县志对彝族特有的生活习俗、社会、生产多有反映。如《定远县志》抄本之一对彝族「左脚舞」的记载。彝族「左脚舞」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倮倮支系特有的民间舞蹈,以牟定为中心,流行量兀谋、永仁、大姚、姚安、南华、楚雄、禄丰等县的倮倮住地,为牟定县彝族喜爱的自娱自乐性集体舞蹈。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这三天,是牟定县一年一度的民族传统盛会——三月会。届时,县城闹市摆摊设点搭凉棚,省内外商贾和邻县汉、彝、苗、回等各族群众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前来参加。《定远县志》抄本之一记载:「每年三月二十八日赴城南东岳宫^今南山寺一赶会,卖蓑笠羊毡麻线,至晚,男女百余人吹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夷曲,至县署二堂跪拜官长,就堵下环围堕左脚,至更余方散。」这是对牟定三月会最直观、形象的描述,热闹场面从这段文字中可见一斑。三月会既是大型民族民问商品交易盛会,又是「左脚舞」歌舞盛会。彝族「左脚舞」历史悠久,《定远县志》记载「三月二十八日,就城外南郊东岳宫(庙)赶市,四方远近商贾汉夷辐辏,买卖农器货物,至四月初二日方散」,由此说明三月会从清朝沿袭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该志对民族生活的记载,对研究边疆少数民族的历史、风俗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