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年终盛宴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中华武术传统名拳纵览”全10册,从北到南选择齐鲁、燕赵、八闽等十个地域进行介绍,每册分别从各地的历史、武术文化、武术名家逸事、主要武术拳种等进行叙述,对典型套路进行图文说明。融可读性、知识性、普及性和专业性于一体,引领读者感受武术的魅力。原价276元,现团购价79元包邮!

×

团购价¥79.0 ¥276.0 折扣2.9
已售50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32开平装,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从北到南选择齐鲁、燕赵、八闽等十个地域进行介绍
所选拳种风格鲜明、特点突出、技法完整、功法全面
史料翔实,图文并茂
融可读性、知识性、普及性和专业性于一体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wan*** 2016/6/2 15:45:11
    内容还可以
  • 634*** 2015/10/30 22:23:55
    正版书,质量很好,附带的光盘非常值,里面的武术演示觉得很值
  • sxw*** 2015/10/9 8:33:11
    挺好的一套书,了解一下
  • *** 2015/10/2 15:55:22
    团购价实惠,79元。内容是好的,知识普及的好书。
  • 一位不*** 2015/10/1 13:03:15
    还有配套光盘,真心不错~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面对21世纪的中国,我们抚今思昔,追溯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传承发展,千锤百炼,享誉中外而惠及大众。三年前,人民体育出版社力邀全国各地的武术专家和资深学者一起从不同区域、不同角度、不同视角开发并锁定在“经典武术文化的大众化”这一出版定位上,编写了第一批《中华武术传统名拳纵览》,旨在加大中华武术的宣传力度,打造传承、弘扬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平台,给中外武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一批认识、学习、欣赏富有地域色彩的、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专业图书,希冀百花齐放而不失国粹。

作者简介

  刘定一,山西太原人,1956年9月生。教育学博士,教授,中北大学(原华北工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山西省体育总会常委;山西省武术协会常委;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常务副主席;山西省体育科学学会副主席;武术七段。 作者一直从事高等体育教育工作,是山西省教学名师,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主编《大学体育》《体育教学设计》等教材9种,其中《现代大学体育》系列教材(6本)被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控与发展对策研究》省部级教学课题多项,《大学体育课程科学化及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作者主要致力于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发表有《中华武术的哲学基础》《论(周易)与内家拳》《论(周易)对八卦掌散手战术的指导作用》《丹田的别称》《明治维新以来近百年间中日学校体育的比较》《50年来中日学校体育的比较》《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的差异》等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出版《形意拳》《六合剑》《九州棍》等光盘;获发明专利两项;主持有《中国武术分拳种实施段位制的研究》《三晋武术文化研究》《地域文化视角下山西武术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等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


  乔凤杰,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生于武术世家,从小习武。1992年6月,于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0年9月,于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05年9月,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06年2月,入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河南大学教授,武术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化哲学、武术文化哲学、武术技击。已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70多篇。

 

  林建华,男,福建漳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53年4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54年回国,定居漳州。1973年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调至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任教至今。曾担任厦门大学体育部主任、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体协理事长、福建省大学体协秘书长;现任厦门大学国术与养身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武术协会裁判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会长、国际级武术裁判、武术八段。 1964年开始习武。大学期间师从郭鸣华、胡金焕等教授专修武术,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1979年9月至1980年2月参加教育部在武汉体院举办的“全国高校武术师资进修班”,在著名武术教育家温敬铭教授、刘玉华教授的指导下研习形意拳、八卦掌、翻子拳等拳种和理论。后又经何福生、王景春、康绍远、袁贤群等前辈的传授指导,获益匪浅。 30多年来,致力于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和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在武术教学、训练与裁判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多次应邀前往美国、日本、菲律宾、印尼、卡塔尔等国家讲学和交流,受到热烈的欢迎。 多次担任福建省和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裁判长、总裁判长。2001年至2005年参与*新《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和《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修订工作。1985年、2001年两次被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优秀体育裁判员”荣誉称号,2006年再次被中国武术协会授予“全国武术十佳裁判员”称号。2004年被评为“厦门市优秀教师”,2009年被评为“厦门大学教学名师”。 出版的主要专著,教材有《世界流行击技术》《中国形意拳》(英文版),《形意强身功》《大学体育》《普通高等学校武术教锄《普通大学武术与健身教程》《现代大学体育理论教程》等。 发表的主要论文有“发展武术运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闽拳的内容、特点及其发展战略研究”“福建南拳的现状及改革发展的思路”“完善和发展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理论探索”“海峡两岸体育的回顾与展望”“试论高校体育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培养”“论中国武术文化的保护”“论文化传统对我国全民健身进程的影响”等30多篇。其中,“论文化传统对我国全民健身进程的影响”荣获福建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创编的“形意强身功”,200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民健身优秀健身方法一等奖”,并在全国推广。


  马剑,博士,副教授,自幼练习武术,现为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专业教师,擅长清八仙拳、太极拳、八极拳、翻子拳、剑、枪等武术套路,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术与人文。主要代表作有《武术的人文逻辑》(博士学位论文)、《武术的视野与尺度——广义语境下对武术概念的解读及定义》《武术境界论》《对武术实存的评析与反思——兼议武术的发展》《武术的中华性——以“武技”、“中国(中华)武术”的视角》《从科学和人文精神看武术的生存与发展》等;主要承担课题有《武术对抗性竞技“多点打一点”模式的探索》《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与武术的科学发展》《燕赵武术文化的研究》等;曾参加“第7届、第8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并作专题报告以及书面交流。

  陈亚斌,男,生于1954年,河南太康人,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武术八段。中国武协常委,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常委,中国武术科研委员,全国体育院校武术教材编写组成员。陕西武术协会副主席,陕西跆拳道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少时崇文尚武,习练武术。青年时期师从于著名通备武学大师、中国武学泰斗、中国武术九段马贤达教授,系统地学习了通备、翻子、劈挂、戳脚、八极暨刀、枪、剑、棍、长兵、短兵等拳械套路。尤其,西北纽丝棍、六合棍、迎风条子、提袍剑、劈挂刀、鞭杆等技艺得到了更深的造诣;70年代后期,主攻散打、拳击、短兵等格斗项目。80年代初期,师从于宿儒薛建文先生得以文武双修。 曾编著及参编全国体育院校武术统编教材等十多部,主持及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持及参与中国武术研究院招标课题6项,西安体育学院院管课题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并训练出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运动员多名。 曾多次担任全国武术比赛及全国体育院校武术比赛副总裁判长、仲裁委员会主任等职。并多次赴国外参加国际武术学术讲座,并担任国际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2000年承担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立项课题“中国武术短兵运动发展研究”起草编写了《中国武术短兵运动竞赛规则(暂行)》。并且于2004年7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西安体育学院承办“全国首届武术短兵教练员培训班”,本人担任短兵竞赛规则讲授与技术培训工作。 从1999年任职至今,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曾获得“陕西省普通高校名牌专业”“陕西省散打精品课程”“全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先进集体”“陕西省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武术竞技方面。曾获得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金牌6枚以及全运会、全国武术锦标赛及各种全国武术大赛金牌30余枚。


  郑勤,1951年10月出生。湖北宜昌市人。自幼习武,先后从诸多名师。197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地理专业,1979年至1983年先后在武汉体育学院和安徽师范大学进修武术,1985年至1986年在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研究生班学习。大学教龄32年。1975年至1986年任助教。1986年至1991年任讲师。1991年至1997年任副教授。1997年至今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精通中国传统武术和养生功法,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多次应邀为外国学生及来中国留学生、专家讲学,获得好评。著作有《太极文化与功法》《神奇的武术》。曾发表论文多篇,并完成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科研课题《传统武术古籍整理的研究报告》。

  温佐惠,1952年生,四川成都人。成都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成都体育学院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常委,中国武术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国际A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八段。
  曾出任第4届和第7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好运北京”第9届世界武术锦标赛、2008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的裁判长;第15届亚运会武术比赛、第7届亚洲武术锦标赛、第1届和第4届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第6届城运会武术预赛和决赛、第10届全运会武术比赛的总裁判长。多次代表国家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韩国、芬兰、罗马尼亚等国进行交流和推广工作。
  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修订工作;多次担任国际、国内裁判员的晋级考核和教练员的培训工作。
  近几年来,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5项,参加国家课题1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及武术书籍十余本,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有2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育)全文转载。


  陈振勇,河南许昌人,1976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武术本科专业,2003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搏击教研室副主任。
    近年来,在体育与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四川体育科学、中华武术等学术期刊和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厅局级课题5项,参编国家级教材3部,出版学术专著l部。目前研究方向武术历史与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理论。

  袁镇澜,男,1949年6月出生,浙江省温州市人。温州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武术科研委员会常务理事、温州市武术协会主席,温州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常委。享受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体育荣誉奖章”。曾多次担任全国散打比赛裁判长,多次到国外传授武术或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从小喜爱武术,童年时随家乡的钱建军老师学习武术。1964年进浙江省体工大队武术队当运动员,1973年担任温州市少体校武术教练,1985年考上武汉体院研究生部,随温敬铭、刘玉华、江百龙等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到日本天理大学留学,在中川敬、山本义泰等教授的指导下学习日本武道技术与理论,并进行中日武术比较研究。回国后,筹建浙江省体工大队散手队,参加第7届、第8届全运会散.打比赛。多年来培养出尹进飞、陈立人、李晓秋、尤邦孟、卢秀栋、陈养胜等全国、世界冠军或知名运动员。1998年调入温州大学,现任温州大学武术研究所所长。
  50年来一直处于武术第一线,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从大学生到大学教授,热爱武术训练、教学与理论研究。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是深入探索武术的“技击”与“哲理”,中日两国武术的异同比较,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传播及发展等课题。


  周世勤,1941年生于北京,原籍山东烟台。1965年清华大学毕业,航天三院教授,中国武术八段,武术一级裁判。 1948年拜著名武术家高瑞周练李式太极拳、五禽拳、五龙通花炮等拳械,从张立堂练八极拳,从清华大学王志忠练梅花桩、形意拳、长拳等,从韩其昌练梅花桩,后拜王培生练吴式太极拳械和推手,拜孙剑云练孙式太极拳、形意拳等拳械。曾多次代表清华大学参加北京市高等院校武术比赛,获得形意拳第一名、剑术第一名、长拳第三名、空手夺匕首和梅花桩对打表演奖等。培养的国内外弟子及女儿周梦华多人参加北京国际武术邀请赛、北京市武术比赛获多块金牌。担任北京市武协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孙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李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并任北京六合拳研究会、清华大学和河北大学武协顾问等职。多次担任北京市传统武术和太极拳比赛仲裁委员。1983年被中国武术协会评选为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1995-2000年被北京市体育局评为群众体育工作荣誉奖,2005年被北京市职工体协评为北京市职工体育“健身明星”。应邀赴韩国教授孙式太极拳,被聘为韩国孙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著有《精练太极拳剑》等,发表武术著作多篇,出版了孙式、李式太极拳,李式太极剑,五禽拳等多种光盘。被原国家体委副主任徐才誉为文武兼备、德艺双馨的武术家。

  王开文,1963年生,硕士,副教授。自幼习武,多次参加省市武术比赛,曾获烟台地区少年武术比赛单项与全能冠军。
  1983年考入山东体育学院体育系,1987年于烟台大学任教至今。1991年率队参加山东省第8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1996年应邀赴意大利米兰参加“中国奖”国际武术节,获表演优秀金奖,并作短期讲学访问。先后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军事历史》《中华武术》等国内有影响的期刊上发表八十余篇论文;著作两部,其中《中外武技研究》一书,获2005年烟台市社科研究二等奖。
  现任山东省武术协会委员,山东省高校武术协会委员,烟台市武术协会教练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武术裁判。

本单详情

 

 

 

 

 

 

 

 

 

 

 

《三晋武术》
作    者: 刘定一 
出 版 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00936916
出版时间: 2010-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427
定    价: 35 元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简述三晋文化及三晋主要武术拳种,系统地将三晋人文与地理,包括“三晋”的由来,三晋历史概况,三晋人文特征,三晋地理文化特征,三晋武术发展的人文社会因素,三晋武
  武术发展的地理因素,晋商与武术,山西历史上的武术名人,山西主要特色拳种等一一生动地展示于读者面前,使读者在选择、学习所喜爱的武术拳种的同时对山西的历史、文化也能够得到概括为了解,反过来又促进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武术的领悟。
目录
【上篇 三晋与武术】
第一章 三晋人文与地理
第一节 “三晋”的由来
第二节 三晋历史概况
一、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时期
二、封建社会初期
三、隋唐至明清时期
第三节 三晋人文文化特征
一、翻开历史,如此辉煌
二、文可治国,武可安邦
三、尊儒重礼,思想超前
四、文人骚客,层出不穷
五、美女如云,德才兼备
六、票号大院,晋商风流
第四节 三晋地理文化特征
一、千秋不易——太行山
二、“与天为党”——上党郡
三、披山带河——古平阳
四、晋陕古渡——龙门
五、雄踞雁北——大同
六、“天下之脊”——恒山
七、三晋咽喉——雁门关
八、三晋心脏——太原
第二章 三晋人文地理与武术
第一节 三晋武术发展的人文社会因素
一、人口稠密促进了三晋武术的发展
二、尚武精神是三晋武术发展的动力
三、民风淳朴是习武修德的思想源泉
第二节 三晋武术发展的地理因素
一、“表里山河”的地理特征促进了武术发展
二、“拱卫京师”之地对军旅武术的促进作用
第三节 晋商与武术
一、晋商的繁荣对三晋武术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镖局业成为习武者的重要职业
第四节 武术结社推动了三晋武术的发展
一、清代秘密结社对山西武术发展的影响
二、以傅山为代表的反清社团对武术发展的推动
三、义和团运动对武术发展的推动
第三章 三晋武术名人、名拳录
第一节 山西历史上的武术名人
一、骑奴将军——卫青
二、西汉名将——霍去病
三、忠义武圣——关羽
四、忠勇悍将——尉迟恭
五、完美人杰——狄仁杰
……
【下篇 三晋经典拳种】
参考文献

 

 

《中州武术》
作    者: 乔凤杰 
出 版 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00935759
出版时间: 2010-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270
定    价: 26 元
内容简介
  面对21世纪的中国,我们抚今思昔,追溯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传承发展,千锤百炼,享誉中外而惠及大众。三年前,人民体育出版社力邀全国各地的武术专家和资深学者一起从不同区域、不同角度、不同视角开发并锁定在“经典武术文化的大众化”这一出版定位上,编写了第一批《中华武术传统名拳纵览》,旨在加大中华武术的宣传力度,打造传承、弘扬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平台,给中外武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一批认识、学习、欣赏富有地域色彩的、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专业图书,希冀百花齐放而不失国粹。
目录
第一章 中州的历史与文化
第一节 中州的人文地理
第二节 中州的文人武者
一、中州历史上的著名思想家
二、中州历史上的著名武术家
第三节 中州的武术圣地
 一、少林拳发祥地登封
 二、太极拳发祥地温县
 三、苌家拳发祥地荥阳
 四、曹魏武术中心安阳
第四节 中州的拳种流派
 一、禅武合一之少林拳
 二、太极拳源头之陈式太极拳
 三、文武双修之苌家拳
第二章 少林拳
 第一节 少林拳的发展历程
 一、创始
 二、形成
 三、发展
 四、成熟
 五、衰落
六、新发展
第二节 少林拳的理论特色
一、禅武一体
二、武医相依
三、动作仿生
四、武以文饰
第三节 少林拳的技术要求
一、拳打一条线
二、拳打卧牛之地
三、以目注目,内外三合
四、非曲非直,滚入滚出
五、进低退高,起横落顺
六、吐气发声,以声助威
七、劲猛力实,刚柔相济
八、运气贵缓,用气贵急
第四节 少林小洪拳
一、少林小洪拳简介
二、少林小洪拳(一路)动作名称
三、少林小洪拳经典套路图解
第三章 陈式太极拳_
第一节 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历程
一、创始
二、开放
三、提升
四、传播
 第二节 陈式太极拳的理论特色
  一、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
 二、与中医经络学说相结合
 三、与导引、吐纳技术相结合
 第三节 陈式太极拳的技术要求
 一、腰为主宰,以身带臂
 二、螺旋缠绕,连绵不断
 三、呼吸随势,意气势合
 四、松活弹抖,吐气发声
 五、刚柔相济,节 奏鲜明
 六、外似处女,内似金刚
 第四节 陈式太极拳小架
 一、陈式太极拳小架简介
 二、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动作名称
 三、陈式太极拳小架经典套路图解
第四章 苌家拳
 第一节 苌家拳的发展历程
 一、创始
 二、传承
 三、困境
 第二节 苌家拳的理论特色
一、以培养中气为拳学宗旨
二、强调气力之根本在于聚精会神
 第三节 苌家拳的技术要求
 一、头似蜻蜓点水,腰如鸡鸣卷尾
 二、似梦里着惊,似悟道初醒
 三、三尖相照,三尖俱到
 四、虚实相问,刚柔并济
 第四节 苌家二十四大战拳
  一、苌家二十四大战拳简介
  二、苌家二十四大战拳动作名称
  三、苌家二十四大战拳经典套路图解
参考文献

 


《八闽武术》
作    者: 林建华 
出 版 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00936282
出版时间: 2010-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274
定    价: 26 元
内容简介
  八闽武术源远流长,其门派繁多,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技法全面、功法完整,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是我国南方一座无可复加的历史文化宝库。20世纪80年代初,为保护
  武术文化遗产,国家体委在全国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福建省体委高度重视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由省武协组织了精兵强将,分赴闽南、闽北、闽东、闽西各地区,对福建
  这一历史文化宝库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挖整组系统地整理了30多种传统拳种、71 8套拳械,还有近30种拳待查。整理了近400万文字资料,收集了近80册珍贵的古籍、古拳谱、古手抄本,以及为数众多的古兵器(其中有一部分是稀有兵器),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一些珍贵的古籍、传统功法、拳种、套路经过挖掘整理,或通过文字资料、图片、实物、录像,或通过运动员的演练和比赛、武林大会等形式,无比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焕发出昔日的风采,让人们进一步认识福建武术。据统计,在八闽大地上流行广、影响大、历史悠久、体系完整的传统拳种有:五祖拳、太祖拳、达尊拳、罗汉拳、永春白鹤拳、福州鹤拳、连城拳、地术犬法、龙尊、虎尊等十大拳种。还有梅花拳、金狮拳、花拳、猴拳、五兽拳、文拳、邱鹤拳、五枚拳、相公拳、何阳拳、洪拳、畲族拳、女人拳、二郎拳、安海拳、俞家拳、鸡拳、牛拳、鲟法、鱼法、儒法、南佛拳、四平大镇拳、开元拳等共30多个拳种、近千个套路。这些拳种风格鲜明、特点突出、技法完整、功法全面,普遍高马硬技、短打实用。保持着古朴刚阳、步稳势烈、以气催力,发声助势等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南派武功特色,是我国武术文化遗产中的灿烂瑰宝。
目录
第一章 八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远古时期的闽越国
第二节 欧冶子铸剑湛卢山
第三节 唐代福建武术的发展
第四节 福建人民抗元大起义
第五节 清代福建小刀会起义
第二章 八闽的武术名人与传奇
第一节 曾公亮与《武经总要》
第二节 名相李纲和他的宝锏
第三节 抗倭名将俞大猷
第四节 民族英雄郑成功
第五节 白鹤仙姑方七娘
第六节 五祖拳祖师蔡玉鸣
第三章 八闽的武术与武艺
第一节 威名远扬的“五祖拳”
第二节 庄重古朴的“太祖拳”
第三节 气势威猛的达尊拳
第四节 佛门武艺精华罗汉拳
第五节 三百年来的“永春白鹤拳”
第六节 独具特色的稀有拳种“地术犬法”
第七节 风格别致的福州“飞、鸣、宗、食鹤拳”
第八节 闻名遐迩的“连城拳”
第九节 横行螃蟹话“龙尊”
第十节 铁腿钢爪属“虎尊”
第十一节 气势恢宏的“宋江阵”
第十二节 攻坚破阵话“藤牌”
第四章 五祖拳套路欣赏
第一节 基本动作
第二节 三战
第三节 猛虎出林钯
第五章 永春白鹤拳套路欣赏
第一节 基本动作
第二节 千字打
第六章 地术犬法套路欣赏
第一节 基本动作
第二节 地术三战
参考文献
后记

 

 

《燕赵武术》
作    者: 马剑 
出 版 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00935537
出版时间: 2010-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296
定    价: 28 元
内容简介
  燕赵文化素以“慷慨悲歌、好气任侠”的风格特点而著称,燕赵武术即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之中孕育生长,具有浓郁的燕赵地域文化底蕴,同时也直接影响了燕赵文化的风格倾向。如果从区域武术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地域武术的发展,燕赵武术是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地域武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中国地域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种贡献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燕赵武林人士对中国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二,燕赵武术拳种在燕赵武林人士的广泛传播下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二者融合之中凝聚的武术技艺和武术理论是燕赵武术的精髓,也是燕赵武术在全国焕发独有魅力的根本。
目录
【上篇 燕赵与武术文化】
 第一章 燕赵地理与人文
  一、“燕赵”始末
   (一)“燕赵”名称的由来及演变
   (二)燕赵疆域概念的流变
  二、今日燕赵——河北的自然地理风貌
  三、燕赵区域历史概览
   (一)上古时期燕赵区域的古文明
   (二)秦汉时期燕赵区域的工业文明与文化发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燕赵文化的繁荣景象
   (四)随唐时期燕赵区域的经济、政治与文化
   (五)宋辽时期的《澶渊之盟》
   (六)明清时期燕赵区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四、燕赵文化管窥
   (一)燕赵地域的文化风格——好气任侠、慷慨悲歌
   (二)燕赵文化的一朵奇葩——燕赵武术文化
 第二章 燕赵武术文化
  一、关于燕赵武术
   (一)地域武术的内涵与燕赵武术的特点
   (二)河北人民的尚武与燕赵武术的成名
  二、燕赵地域流传的典型武术拳种
   (一)戳脚
   (二)形意拳
   (三)通背拳
   (四)劈挂拳
   (五)鹰爪拳
   (六)八卦掌
   (七)六合拳
   (八)梅花拳
   (九)燕青拳
   (十)太祖拳
   (十一)唐拳
   (十二)清八仙拳
  三、关于“镖不喊沧州”
   (一)沧州人尚武缘由小议
   (二)“镖不喊沧州”的来龙去脉
   (三)“镖不喊沧州”故事两则
  四、清代燕赵大地走出的武状元
   (一)关于武举
   (二)清朝直隶籍武状元
  五、中央国术馆中的燕赵武林人士
   (一)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
   (二)“神力千斤王”——王子平
   (三)“活猴子”——孙禄堂
   (四)“摔跤大王”——佟忠义
 ……
【下篇 燕赵与武术文化】

 


《三秦武术》
作    者: 陈亚斌 
出 版 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00935605
出版时间: 2010-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440
定    价: 35 元
目录
第一章 三秦概览
第一节 历史沿革
第二节 三秦——华夏摇篮
第二章 三秦武术概览
第一节 红拳类红拳体系简介
第二节 红拳类九拳体系简介
第三节 红拳类炮捶体系简介
第四节 红拳类花拳体系简介
第五节 融人三秦的外来拳种
第六节 陕西长臂猿通背
第七节 马氏通备拳
第三章 三秦武术历史人物逸闻轶事
第一节 高占魁(鹞子高三)
第二节 邢福科(黑虎邢三)
第三节 师宝龙(红拳神手)
第四节 杨杰(神腿杨杰)
第四章 三秦武术典型拳种——红拳
第一节 红拳的沿革与发展
第二节 红拳文化的特点
第三节 红拳体系的基本内容与分类
第四节 红拳运动的劲力规律和形似展现风格的分类
第五节 红拳的技法及风格特点
第五章 红拳的典型功法及练习方法
第一节 红拳十大盘功
第二节 十大盘功套路介绍
第三节 基本动作及方法
第六章 小红拳套路
第一节 小红拳套路动作名称
第二节 小红拳套路动作说明
第三节 小红拳典型技击动作注释
第七章 翻子拳
第一节 翻子拳的沿革
第二节 翻子拳的理法
第三节 翻子拳的特点
第四节 翻子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基本动作及方法
第六节 翻子拳套路
第七节 翻子拳单练及拆招
第八章 通备劈挂拳
第一节 通备劈挂拳概说
第二节 构建劈挂拳术的基本核心内容
第三节 通备劈挂拳的技法特点及技击概念
第四节 通备劈挂拳的基本动作及方法
第五节 通备劈挂拳套路(一路劈挂)
第九章 陕西六合枪
第一节 六合枪概说
第二节 六合枪的特点
第三节 六合枪谱
第四节 六合枪套路
第五节 六合枪扎子
第十章 陕西长臂猿通背一螳螂刀
第一节 陕西长臂猿通背拳概说
第二节 陕西长臂猿通背——螳螂刀套路简介
第三节 螳螂刀的基本动作及方法
第四节 螳螂刀扎子
第五节 陕西长臂猿通背一螳螂刀套路
第六节 螳螂刀典型动作及实战用法

 


《荆楚武术》
作    者: 郑勤 
出 版 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00935773
出版时间: 2010-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236
定    价: 26 元
内容简介
  作为楚文化的组成部分,荆楚武术文化也在熊姓一族的南迁过后,融合了南北武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专长。湖北地处长江中游,远古的炎帝神农氏便生活于此。商周以后,湖北为荆楚胜地,东近吴越,西控巴蜀,南及湘粤,北连中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加之险要的地理位置,促成了渊源流长的湖北武术。
  本书作者综合三十多年来的武术教学经验和数十载习武心得,从地缘学角度在整体探讨荆楚武术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流变之基础上,精选荆楚大地江汉平原一代甚为有名的武当拳、洪门拳、孔门拳、鱼门拳等拳种,分类介绍了荆楚武术发展史上各派拳种的名师、名家。
目录
第一章 荆楚武术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荆楚名称的由来
第二节 楚国历史简述
一、楚国的疆域
二、楚族与楚国家的形成
三、楚国的经济状况
第三节 楚文化概述
一、楚文化的含义
二、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三、楚文化的特色
四、楚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 荆楚武术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荆楚武术的产生
第二节 荆楚武术的发展
第三章 荆楚武术的传授与交流
第一节 荆楚武术的传授
一、学校教育
二、武馆
三、武术团体
第二节 荆楚武术的交流
第四章 荆楚武术的流派与拳种
第一节 荆楚武当武术
一、武当阴阳八卦掌
二、武当纯阳拳
三、武当太和拳
四、武当太极拳
五、武当太乙五行拳
六、玄门五行拳
七、内家拳法
八、赵堡太极拳
九、武当字门拳
十、武当擒拿手——小锦丝
十一、武当太乙神剑门拳功
十二、武当恒山派武术——迷魂拳
十三、武当松溪派——内外翻捶
十四、武当淮河派——太乙六合功
十五、武当丹派剑术
十六、武当清虚派武功
十七、武当乾坤门——风雷掌
十八、武当太乙铁松派——太乙混元球
十九、武当太乙天鹰门——太乙天鹰功
二十、武当“功家南派”
二十一、通背掌及武当八仙剑
二十二、武当云房太极拳
第二节 荆楚武术拳种
一、岳家拳
二、洪门拳
三、孔门拳
四、鱼门拳
五、熊门拳
六、严门拳
七、水浒门拳
八、窄门拳
九、佛门拳
十、隐仙门
十一、大字门
十二、小字门
十三、单弓门
十四、向门
十五、土家族武术
十六、鄂西苗族拳
第五章 武当拳十八式
第一节 武当拳十八式简说
第二节 武当拳十八式基本动作
一、基本动作
二、基本特点
三、基本技法
第三节 武当拳十八式套路
一、动作名称
二、动作说明
第六章 洪门拳——青龙手
第一节 洪门拳简说
第二节 洪门拳青龙手套路
一、动作名称
二、动作说明
第七章 孔门拳——龙狮
第一节 孔门拳简说
第二节 孑l门拳龙狮套路
一、动作名称
二、动作说明
第八章 鱼门拳——燕青图
第一节 鱼门拳简说
第二节 鱼门拳燕青图套路
一、动作名称
二、动作说明
第九章 荆楚武术名人及逸事趣闻
第一节 古代名人
第二节 近现代名人
第三节 近现代老拳师名录
第四节 逸事趣闻
后记

 

 

《巴蜀武术》
作    者: 温佐惠 
出 版 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00935964
出版时间: 2010-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201
定    价: 22 元
内容简介
  巴蜀武术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悠久的历史。巴蜀地区名山众多,地貌丰富,素有天下秀丽的峨眉山和道教圣地青城山均分布于广阔富饶的巴蜀地区。奇山异水的巴蜀大地为巴蜀武术戴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加之武侠小说对巴蜀武术的夸张描写和神秘附会,巴蜀武术始终在人们的视觉中时隐时现。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不能够正确、全面和客观地了解巴蜀武术。因此,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通过大量史料的考证,以期为人们解读真实的巴蜀武术内容,推动巴蜀武术的发展。
  巴蜀武术文化与大量的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早古代巴渝舞到汉代武打戏剧的产生;从四川早期导引养生术的发展到现在四川武术拳种内功的修炼;从唐代杜甫的《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到清末宋赓平的《剑法图书》,所有的一切为我们构造了一幅反映巴蜀武术文化的生动历史画卷。
目录
第一章 巴蜀历史概貌
第一节 巴蜀地理概况
第二节 文明悠远的巴蜀文化
一、古代的巴蜀文明追寻
二、巴蜀文化的现代发展
第二章 巴蜀武术的萌芽和发展
第一节 巴蜀道教文化的饧觞与巴蜀武术的萌芽
一、四川道教的历史渊源
二、巴蜀武术与道教渊源
三、从古代诗词看巴蜀武术与道教渊源
第二节 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巴蜀武术的发展
一、历史移民对于巴蜀武术发展的影响
二、移民文化对巴蜀武术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清末民国时期巴蜀武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清代巴蜀武术拳种的丰富和剑文化发展
一、清代巴蜀拳种丰富的时代背景
二、清代巴蜀剑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国术运动:巴蜀武术的发展高峰
一、四川国术馆的成立
二、武术比赛的开展情况
三、民国时期四川武术的拳种概况
四、中央国术馆南迁重庆实施的主要活动
五、武术精英对四川武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巴蜀武术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第一节 武术机构成立及武术活动的开展
一、机构的成立
二、武术活动的开展
第二节 富有成果的武术挖整工作及繁荣的民间武术活动
一、辉煌一时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
二、繁荣的民间武术活动
第五章 巴蜀武术名家风采
一、四川第一门派僧门创始人侯坦
二、火龙拳传播者钟氏父子
三、名震川东的“余家父子”
四、太极名家李雅轩
五、百岁养生老人吕紫剑
六、“骨伤圣手”郑怀贤
七、峨眉六合拳传人肖书安
八、武林高师罗蕴华
九、土家女杰彭善思
十、“一代猴王”肖应鹏
十一、四川国术传播者王树田
十二、著名武术史专家习云太
第六章 巴蜀武术代表拳种介绍
后记

 


《古越武术》
作    者: 袁镇刚 
出 版 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00935520
出版时间: 2010-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277
定    价: 26 元
内容简介
  在当今社会,武术作为文化,自然越是丰富多彩、越是深邃透彻就越有价值,然而武术在实际普及过程中,则越是简单、越讲究实效则越受人们的欢迎。近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生产技术快速发展,物质的富裕、科学的发达使人们的生活内容日益丰富,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使得现代人不大可能有过多时间来学习内容复杂、难度偏高的武术。因此,当今作为普及的武术形式必须是简单、实用,但又不能割断传统武术的文化思想内涵,否则武术会变成拳击、体操那样单纯的竞技运动。
  理想的武术是底盘大、顶尖高的金字塔形的结构,所谓“底盘”是指普及面大,有大量的人群学习,内容则必须是简单实用的技击之“术”;所谓“顶尖”,是指武术体系的高级技术,虽然只有少数人,但其武术的演练艺术与武术文化思想水平非常之高,其境界达到“道”的水平。由“术”进“道”是中国武术必须要走的发展之路,本书介绍的“金水门拳法”似乎正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金水门拳法”本是流传在浙南的民间武术,大约创立于明代嘉靖(1522--1566)年间,其主要内容有“金、木、水、火、土”五组攻防技法,还有两个套路与功法练习。其特点是突出武术技击方法,多以两人合练形式。 “金水门拳法”技术系统简单扼要,“踢、打、摔、拿”技术分类清楚,教学条理分明。在套路练习方面,主张“少而精”,讲究“打练兼顾,体用合一”。
目录
第一章 金水门拳法简介
一、金水门拳法的来历
二、金水门拳法的特点
第二章 初级技术
 一、身体准备活动
 二、人体要害部位
 三、礼节
 四、步型与步法
 五、攻击“工具”
 六、三步拳
 七、单势攻防实战练习
第三章 中级技术
 一、五种重要攻击方法
 二、飞腿踢法
 三、格挡法
 四、闪躲法
 五、倒地法
 六、功力训练
 七、趋避攻防40法
 八、十八打拳法
 九、实战训练
第四章 高级拳法
一、金刚拳
二、“水形”功法
三、实战与套路
附录 古越武术名人逸事

 


《燕京武术》
作    者: 周世勤 
出 版 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00937234
出版时间: 2010-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240
定    价: 26 元
内容简介
  作为《中华武术传统名拳纵览》丛书的《燕京武术》共分为七章,其中1-4章为理论部分,分别对燕京的历史、武术文化、武术名家逸事、主要武术拳种等进行了介绍:5-7章则分别对八卦掌、戳脚、三皇炮捶拳三个有代表性的特色拳种进行了介绍,对其典型套路进行了图文说明。为方便大家的阅读,以及对这三个拳种有一个概括的认识,我们还拍摄了三个拳种的相关音像材料,供爱好者参考、学习。
  燕京武术,由于特殊的地域和人文原因,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灿烂,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燕京武术》这本书,只能起到引路和初步了解的作用。现在,一些高等院校,正在进行《京武文化》研究的大课题,他们按照北京市武术界不同的拳种,分门别类,以虔诚的精神,虚心向有实践经验的民间武术家学习、调研,以科学的态度,深入研究精彩纷呈的燕京武术。
目录
第一章 燕京历史概貌
 第一节 北京的先民及文化遗址
  一、周口店的古人类
  二、清水河畔的“东胡林人”
  三、平谷盆地的上宅文化遗址
  四、军都山旁的雪山文化遗址
 第二节 北京湾里诞生的早期国家和城市
  一、夏时的小附属国
  二、商代蓟城与古燕国的发展
  三、西周对燕、蓟的分封
  四、燕国的兴起与衰亡
 第三节 屏障中原的军事重镇
  一、秦汉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蓟城
 二、隋唐五代时期的涿郡、幽州
 三、“安史之乱”起范阳(幽州),燕京之名由此始
 第四节 五朝帝都的北京
  一、辽朝的陪都——南京
  二、金朝的中都
  三、元朝的大都
  四、明朝的北京
  五、清朝的京师
第二章 丰厚的燕京武术文化
第一节 燕京武术文化的历史演变
一、唐以前的地区武术文化
二、作为五朝帝都的京师武术文化
三、辛亥革命时期北京的武术文化
四、新中国北京武术运动的大发展
第二节 燕京武术文化发展的社会背景
一、古来民风尚武勇
二、封建政权崇尚军事武艺
三、习武娱乐和秘密结社活动促进了武术的普及
四、镖局兴盛武艺纯
五、武术社团的兴起促进了武术的社会化
第三节 天桥八大怪中的武术
一、第一代八大怪中的武术
二、第二代八大怪中的武术
三、第三代八大怪中的武术
第四节 北京花会中的武术表演
一、开路
二、五虎棍
第五节 北京牛街的尚武活动
一、子弟玩意儿——撂跤
二、行拳——白猿通背
第三章 燕京武术名家逸事
第一节 大刀王五逸事三则
一、大刀王五与谭嗣同的忘年之交
二、大刀王五与赛蛟龙以武会友
三、大刀王五义解回汉矛盾
第二节 会友镖局逸事三则
  一、李尧臣创编无极刀
 二、焦朋林发奋习武
 三、会友镖师勇擒黑老宋
第三节 京城镖户四大家逸事
  一、京北李家——护驾有功
 二、京南高家——大木锤与海盗式
 三、京东邱家——邱家不怕丘八
 四、京西王家——半山秋色
 第四节 “估衣梁”义杀恶奴
 第五节 “武术界功臣”张文广的武术人生
一、学武中央国术馆,扬威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编创套路,著书立说
三、授业解惑教武术,弟子众多传薪火
 第六节 武打影视明星李连杰
 一、“小老虎”的习武生涯
 二、出演炒林寺》一炮走红
 三、“东方虎”的武打影视之路
第四章 北京武术拳种概观
 第一节 以转为走的八卦掌
 一、八卦掌的流派
 二、八卦掌的风格与技击特点
 三、八卦掌的练功步骤与方法
 四、一代宗师董海川
 第二节 生生不息的戳脚
 第三节 气势勇猛的三皇炮捶
 第四节 注重实战的大成拳
 第五节 以柔克刚的太极拳
 第六节 其他传统武术流派
 第七节 走在全国前列的竞技武术套路
第五章 八卦掌套路举要
第六章 三皇炮捶套路举要
第七章 戳脚套路举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齐鲁武术》
作    者: 王开文 
出 版 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00935209
出版时间: 2010-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252
定    价: 26 元
内容简介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块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齐鲁文化,备受世人注目。齐鲁之邦自古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产生过孔子、孟子这样的对中华民族品格有过重大影响的伟大思想家。这里更是兵家故里,名将乡邦,不仅尚武崇义之风炽烈,艺精德良,而且高手辈出,遍于四方。
  齐人尚武而崇智,鲁人讲武而守义,这些优秀品质和人文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著名文化史学家钱穆曾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谈到,“山东人是中国标准人”“是正统的中国人”。
  《齐鲁武术》作为《中华武术传统名拳纵览》丛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可读性、知识性、普及性和专业性于一体,史话互助,图文并茂,简明扼要地叙述了齐鲁武术的历史渊源和兵学传统,评介了山东武术名人的突出事迹,探讨了齐鲁武术与齐鲁文化的共生关系,并着重对山东武术流行的主要拳种进行了阐论与考证。为了重点介绍山东特色拳种,本书有选择性地提供了三个拳种4个套路的录像资料,使用立体形象来充实文字内容。总之,本书力图以全新的视角,引领读者感受齐鲁武术文化的原始风情与历史沿革的总体概貌。
目录
第一章 齐鲁文化与武术概述
 第一节 齐鲁的由来
  一、远古时代的山东风貌
   (一)灿烂的史前文化
   (二)悠久的古史传说
   (三)后羿代夏与“少康中兴”
   (四)成汤灭夏
   (五)商奄故地
   (六)周族兴起与武王克商
  二、齐国的由来
   (一)太公望受封齐国
   (二)“齐”国之得名与齐都营丘
   (三)因俗简礼与尊贤尚功的国策
  三、鲁国的由来
   (一)伯禽封鲁
   (二)炀公徙鲁
 第二节 齐鲁武术源流概述
  一、齐鲁武技起源
  二、齐国武技概述
  三、鲁国武技概述
  四、齐鲁武技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山东武术的流变与发展
   (一)秦汉时期的山东武术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武术
   (三)隋唐五代时期的山东武术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山东武术
   (五)民国时期的山东武术
   (六)新中国成立后的山东武术
第二章 齐鲁武术文化与武术名人
 第一节 齐国兵学与武术文化
  一、齐国兵学及其对武术的影响
   (一)齐国尚武崇智精神与兵学传统
   (二)孙子兵法与中华武术
  二、齐国名将
 第二节 山东武术名人
 第三节 山东农民运动与武事活动
 第四节 《水浒》对武术的影响
第三章 近现代山东武术流行的主要拳种
 第一节 山东拳种概述
 第二节 发源于山东的特色拳种
  一、螳螂拳
  二、孙膑拳
  三、查拳
  四、文圣拳
  五、四通捶
  六、牛郎棍
  七、地龙经
  八、戚门十三剑
第四章 螳螂拳举要
 第一节 螳螂拳流派与师承
  一、梅花螳螂拳师承
  二、七星螳螂拳师承
 第二节 螳螂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
  一、梅花螳螂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
   (一)梅花螳螂拳示范者程显明先生简介
   (二)梅花螳螂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乱接
  二、七星螳螂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
   (一)七星螳螂拳示范者于天路先生简介
   (二)七星螳螂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一崩步
第五章 孙膑拳举要
 第一节 孙膑拳师承
 第二节 孙膑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
  一、孙膑拳示范者赵永昌先生简介
  二、孙膑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三十二手(过手架)
第六章 查拳举要
 第一节 杨式查拳师承
 第二节 查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
  一、查拳指导者徐国贞先生简介
  二、查拳传统经典套路例解——四路查拳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