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化集》精装全10册,收录了著名学者王元化自上世纪30年代至近年来的大部分著述,内容涉及专著、论文、书札、短信、日记等各种体裁,资料翔实、思想深刻,本文集是王元化一生思想与心路历程的总结,第一手且最权威的著述。原价1250元,现团购价350元包邮!
★ 16开精装全10册,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 王元化,著名文学理论家、评论家、现代作家、著名学者
★ 收入王元化开始写作迄今七十年的文字
★ 材料全面,引用广泛、思想深刻
★ 《王元化集》是王元化先生思想学术的第一手且也是最权威的著述
《王元化集》旨在弘扬学术文化、彰显湖北学者名家的学术地位与成就。文集收录了王元化先生自上世纪30年代至近年来的大部分著述,内容涉及专著、论文、书札、短信、日记等各种体裁,基本反映了王元化先生学术思想的全貌及发展脉胳。文集共十卷,卷一早期著作、卷二文艺评论及文学风格论、卷三莎著解读、卷四文心雕龙讲疏、卷五思辨录、卷六思想、卷七随笔、卷八日记、卷九书信、卷十(附卷)收录作者评传、年表、书目及其他。
王元化,一九二0年生于湖北武昌,卒于二00八年。祖籍江陵。三十年代开始写作。曾任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员、代书记,主编《奔流》文艺丛刊。抗战胜利后,曾任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讲师,50年代初曾任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上海文委文学处长,1955年受到胡风案牵连,至1981年平反昭雪后,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曾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名誉会长。
《王元化集》
作 者: 王元化
出 版 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535143914
出版时间: 2007-1-1
开 本: 16开
页 数: 全10卷
定 价: 1250 元
目录
卷一早期作品
甲、第一辑小说散文
雨夜(一九三八)
献——(一九三八)
南行轮上(一九三八)
出征(一九三九)
脚踪(一九三九)
乞丐收容所(一九四一)
舅爷爷(一九四四)
雨屋手记(一九四六)
极目苍凉话雄关(一九四七)
乙、第二辑文艺理论
论抗战文艺的新启蒙意义(一九三八)
鲁迅与尼采(一九三九)
金批《水浒传》(一九四○)
《九尾龟》(一九四一)
民族的健康与文学的病态(一九四一)
论掩蔽·弯弯曲曲·直截地戳刺(一九四一)
礼拜六派新旧小说家的比较(一九四一)
散文式的悲剧(一九四三)
曹禺的“家”
谈卓别林林(一九四三)
《热风》献词(一九四五)
关于阿q(一九四五)
《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九四五)
再谈卓别林(一九四六)
《人鼠之间》(一九四六)
谈果戈理(一九四六)
谈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九四六)
丙、第三辑杂文书信短评
读书偶记(一九四一)
读书偶记续篇(一九四一)
金圣叹之死(一九四六)
袁世凯的“忌讳”(一九四六)
谈上海俗语(一九四六)
林黛玉与黄慧如(一九四六)
杨修之死(一九四六)
谭嗣同的性格(一九四六)
写给吴步鼎的七封信(一九四五——九四六)
〔附一〕蔡达君写给吴步鼎的信(一九四五)
〔附二〕吴步鼐写给王元化先生的信(二○○四)
一九四六年《联合晚报.夕拾》每日短评文选
谈“狗”年
文白之辨
选——选鬼,选我——选鹅
警察苦
两位白将军
上海每个人所要的绰号
“停止进”
脸和面子
除三虎
希特勒活着吗?
由“防止宵小”想起
谈禁烟
写在端午之后
“能容之量”
读“一个军人的死”之后
提倡风月谈
庆祝得太早了
人狗混战
惩百儆一
礼义廉
气候预测
抗议
“来头”
最后五分钟
“最强王牌真真
“和平与民主”
无题有感
“打不碎”
再谈“自杀”
有望于天主教徒
两个文奸被捕
谈米
谈航权
望洋兴叹
不看衣裳只看人
读诗偶感
写在专刊之前
闲话石狮子
古物北运
快领“圣餐”
心血来潮
“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
罗斯福没有想到
名字有罪?
救护车不要火并
闻一多被刺
市长难做
狗咬吕洞宾
“吃不饱毋宁死”
孙夫人的谈话
“刮目相看”《文汇报》
原告成被告
时代改变了原子弹
对苍蝇讲人道?
又是“捉迷藏”
人命主义
恩泽及于禽兽
捕杀疯狗
暑天无君子
人言可畏而不可畏
鸡口牛后
谁失败了?
“今有明训”
记者挡驾
原子笔开支票
“暴风雨过去了”
不堪再战
“闲言闲语”
宣传
捧“上海小姐”
两个“皇帝”
“一家天下”
吞吞吐吐
法警瘦汉奸胖
冯玉祥骂军人
“深文周纳”
“文墨”
“白”
“打”
由大化小,由小化无
中秋不赏月
行总指责联总
“黑”
“占屋运动”
大题小做
“只见小鬼不见阎王”
“解除原子武装”
何必先从和尚开刀?
不懂,不懂,第三个不懂!
参议员的车马费
与虎谋皮
臧大咬子死得冤枉
问人民
罗斯福的遗志
“美国之宾”
速惩臧案凶手
态度大方
罗兰夫人的话
谁向谁学习
丑
“和谈已经死了”
“新兵役法”
“撞”
武戏文唱
一九四八年末至一九四九年初《周末专栏》文选
勿为牛后
挖肉补疮不是办法
何来“小快乐”?
豪门先天下忧
“江亚轮”惨剧
杯弓蛇影
一语四失
“圣诞大赦真真”
平津“拆屋”
所谓“联防”
一点“需要”
“黾勉从公”与“枵腹从公”
卷二文艺评论
一、文艺评论
纪念鲁迅先生(一九五○)
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契诃夫(一九五○)
契诃夫与艺术剧院(一九五○)
重读《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九五○)
“要有光!”(一九五○)
谈人格力量(一九五一)
用光明暴露黑暗(一九五一)
鲁迅的三十年战斗的起点(一九五一)
反对“无巧不成书”的“巧”(一九五一)
别林斯基和果戈理(一九五二)
契诃夫和我们(一九五四)
车尔尼雪夫斯基与《怎么办·》(一九五四)
巴尔扎克的小说情节(一九七六)
向自由王国飞跃(一九八○)
有生命力的文学是站着的文学(一九八○)
让酷评的幽灵永不再现(一九八○)
和新形式探索者对话(一九八○)
有真实的地方就有诗(一九八○)
个别不能完全列入一般之中(一九八○)
失去爱情而歌与失去金钱而歌(一九八○)
追求真理的热忱(一九八○)
历史会为它们作证(一九八○)
人性札记(一九八○)
鲁迅传与传记文学(一九八一)
鲁迅论与综合研究法(一九八一)
鲁迅研究和利用科研成果(一九八一)
不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简单化(一九八二)
文学的启蒙与启蒙的文学(一九九二)
文艺理论体系问题(一九八二)
答《电影艺术》记者问(一九八二)
关于文艺学问题的一封信(一九八六)
关于采用政治概念问题(一九八六)
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研究文学(一九八六)
谈几个理论问题(一九八七)
论样板戏(一九八八)
写在两篇文章的日译之后(一九八九)
附:有关罗曼·罗兰的一些事(〈日〉相浦呆)
谈近代翻译文学(一九九一)
外国文学漫忆(一九九二)
京剧札记(一九九二)
关于京剧与文化传统答问(一九九五)
谈想像(一九九四)
看电影小记(一九九五)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略谈(二○○一)
关于京剧的即兴表演(二○○三)
二、文学风格论
自然的单纯模仿·作风·风格
诗学·修辞学·风格论
关于风格
风格随笔
跋
卷三莎著解读
在莎士比亚塑像揭幕仪式上致词(一九九五)
读莎剧时期的回顾(一九九七)
《莎剧解读》跋(一九九七)
莎士比亚论
第一节
莎士比亚的生活和性格——家庭——青年时代——婚姻——他成为一个演员——阿唐尼斯——十四行诗——爱情——气质——接交——忧郁——富于创造力和同情心的性格素质——智虑明达——成家立业——退休
第二节
风格——形象——毫无节度的磅礴气势——不协调——无限丰富的想像力——创造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区别
第二节
风度——心心相印的交流——强烈的风度——粗鲁的语言——谈话与行动——风度与作风的一致
第四节
登场人物——他们来自同一族系——野兽和白痴——卡列班、哀杰克斯、克洛登、普隆涅斯、乳媼——不自觉的想像力何以能够产生在理性萌生以前或理性泯灭之后
第五节
才智之士——理论家的才智和艺术家的才智的区别——迈邱西奥、琵特丽丝、罗瑟琳、裴尼狄克、丑角——福斯泰夫
第六节
女性——苔丝德梦娜、维琪莉霞、朱丽叶、密兰达、依慕琴、科弟丽霞、莪菲莉霞、伏仑尼霞——莎士比亚怎样表现爱情——他为什么使美德建筑在直觉或激情的基础上?
第七节
坏蛋——埃古、理查三世——为什么纵情色欲、缺乏良心会造成妄想
第八节
主要人物——想像的放纵和病态——李尔、奥瑟罗、克丽奥配屈拉、科利奥兰纳斯、麦克佩斯、汉姆莱脱——莎士比亚的心理学和法国悲剧作家的心理学的比较
第九节
……
《莎士比亚戏剧人物论》序言
《奥瑟罗》
论《汉姆莱脱》
关于莎士比亚的悲剧及其上演的问题
关于莎士比亚的演讲(选)
理查三世和麦克佩斯
《莎士比亚评论集》序言
莎士比亚研究
俄国作家论莎士比亚辑录
《早点前》序
早点前
关于《早点前》
卷四文心雕龙讲疏
新版前言
序
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
《灭惑论》与刘勰的前后期思想变化
刘勰的文学起源论与文学创作论
《文心雕龙》创作论八说释义小引
释《物色篇》心物交融说——关于创作活动中的主客关系
附释一 心物交融说“物”字解
附释二 王国维的境界说与龚自珍的出入说
附释三 审美主客关系札记
释《神思篇》杼轴献功说——关于艺术想像
附释一 “志气”和“辞令”在想像中的作用
附释二 玄学言意之辨撮要
附释三刘勰的虚静说
释《体性篇》才性说——关于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
附释一 刘勰风格论补述
附释二 风格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关于意象:表象与概念的综合
附释一 “离方遁圆”补释
附释二 刘勰的譬喻说与歌德的意蕴说
附释三 关于“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一点说明
附释四 再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
释《情采篇》情志说——关于情志:思想与感情的互相渗透
附释一 《辨骚篇》应归入《文心雕龙》总论
附释二 文学创作中的思想和感情
释《铬裁篇》三准说——关于创作过程的三个步骤
附释一 思意言关系兼释《文心雕龙》体例
附释二 文学创作过程问题
释《附会篇》杂而不越说——关于艺术结构的整体和部分
附释一 文学创作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附释二 整体与部分和部分与部分
释《养气篇》率志委和说——关于创作的直接性
附释一 陆机的应感说
附释二 创作行为的自觉性与不自觉性
《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序
一九八三年在日本九州大学的演讲
一九八四年在上海中日学者《文心雕龙》
讨论会上的讲话
一九八七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演讲
一九八八年广州《文心雕龙》
国际研讨会闭幕词
《敦煌遗书文心雕龙残卷集校》序
《文心雕龙创作论》初版后记
《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二版跋
《文心雕龙讲疏》日译本序
卷五思辨录
小引
框架说明
甲辑
一反思经历述略
二说反思
三文化传统构成四要素
四封建文化析
五大传统与小传统
六游民与游民文化
七传统道德与民族精神
八道德继承
九声一无听物一无文
一○知识结构的整体
一一抽象继承法
一二中体西用
一三“你要做世上的盐”
一四毛泽东与文化传统
一五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来源
一六时代与理念
一七态度与思想
一八思想与学术
一九体改与启蒙
乙辑
丙辑
丁辑
戊辑上
戊辑中
戊辑下
己辑上
己辑中
己辑下
庚辑上
庚辑中
庚辑下
辛辑
壬辑
附录
卷六思想
思想篇
韩非论(一九七六)
龚自珍论(一九七七)
形象思维杂记集录(一九七八 九八一)
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
应区别两种不同的表象
一般到个别和个别到一般
要保持生活的现象形态
艺术表现方法不应被划在形象思维之外
感性和理性
特殊性和普遍性寓于个别性中
论知性的分析方法(一九八二)
简论尚同(一九八六)
关于新思潮答问(一九八六)
谈几个理论问题(一九八七)
谈学术空气(一九八八)
答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问(一九八八)
“达巷党人”与海外评注(一九九一)
“子见南子”与前人注疏(一九九一)
杜亚泉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一九九三)
关于现代思想史答问(一九九三)
关于斯城之会及其他答问(一九九三)
读樊著龚自珍考(一九九三)
近思札记(一九九四 九九六)
关于近年的反思答问(一九九四)
自述(一九九四)
附:一切诚念终将相遇(胡晓明)
卢梭《社约论》笔谈三篇(一九九二 九九八)
与友人谈公意书
张奚若谈卢梭
谈卢梭《社会契约论》
附:吴江来信
论传统与反传统 为五四精神一辩(一九九八)
对五四的思考(一九九八)
对五四的再认识答客问(一九九九)
人文精神与二十一世纪的对话(二00一)
与德里达对话访谈录(二00一)
传统资源:具体中的普遍性(二00二)
关于《中国与当今千禧年主义》的几句话(二00二)
附一:中国与当今干禧年主义 太阳底下的一桩新鲜事(史华慈)
附二:史华慈遗笔导读(林毓生)
郭嵩焘与湖南新政(二00三)
道德及其现代价值(二00三)
和鲁迅研究者谈话(二00四)
关于文明的物质化、庸俗化与异化的通信(二00五)
附:林毓生复函
说“伫中区”(二00五)
因伍子胥想起的(二00五)
辨儒法(二00五)
黑格尔篇
读黑格尔的思想历程(一九九六)
读黑格尔《小逻辑》笔记
读黑格尔《美学》笔记(一九七六)
引言
海涅说这是一场哲学革命
黑格尔哲学批判
《(美学)序论》
黑氏美学体系
自然美
艺术的理想
总念论三范畴
观念性的统一
必然性与偶然性
美的理念
审美主客关系
整体与部分和部分与部分
情况 情境 情节
释情志
再释情志
附释
卷七随笔
人物篇
记满涛(一九七八)
记熊十力(一九七九)
记韦卓民(一九/乙一)
谈鲁迅思想的曲折历程(一九八八)
记顾准(一九八九)
再记顾准(一九八九)
记王瑶(一九九○)
记郑桐荪(一九九○)
再记熊十力(一九九一)
记林毓生(一九九一)
谈汤用彤(一九九二)
谈鲁迅与太炎(一九九二)
谈杨遇夫(一九九二)
记张中晓(一九九二)
再记张中晓(一九九二)
记郭绍虞(一九九三)
悼目加田诚(一九九四)
记冯契(一九九五)
记谭其骧(一九九六)
记辛劳(一九九六)
记孙冶方(一九九九)
记若水(二○○二)
记冯定(二○○二)
记林淡秋(二○○三)
附:唐康来信
记钱钢(二○○四)
记任铭善(二○○五)
记汪公嚴(二○○五—二○○六)
书话篇
答《中华文史论丛》编辑部审读意见(一九七八)
谈胡适自传唐注(一九九三)
《死海卷》(一九九五)
《太虚法师年谱》(一九九六)
贺麟《文化与人生》(一九九六)
陆丹林《革命史谭》(一九九六)
《胡适的日记》(一九九六)
刘师培与《衡报》(一九九六)
《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一九九六)
《幻洲》立己略(一九九九)
陈澧《东塾读书记》(二○○三)
谈《四代篇》(二○○五)
续谈《怪虎豹》(二○○五)
老年爱(二○○五)
谈闲适及其他(二○○五)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亲情、友情、爱情(二○○五)
杂感(二○○五)
谈生疮(二○○五)
掌故篇
释“原壤夷俟”(一九九一)
孔子最早的神圣化(一九九一)
说掌故(一九九一)
康德的百元之喻(一九九一)
《青松红杏图》(一九九二)
沈蓋之死(一九九二)
曾国藩说“挺经”(一九九二)
曾国藩与宦术(一九九二)
吴汝纶论中西医优劣(一九九二)
李鸿章办外交(一九九二)
周汉其人(一九九二)
屈大均葬衣冠(一九九二)
跪拜礼(一九九二)
刚毅识杨金龙(一九九二)
祀天敬孔(一九九二)
伪造合影(一九九二)
甲午缉奸(一九九二)
水晶灯笼(一九九二)
司官护法(一九九二)
纪事篇
从《展望》到《地下文萃》(一九八一)
玛雅访古志(一九八六)
王国维谈翻译(一九九二)
姜椿芳与大百科全书(一九九三)
王国维读《资本论》(一九九四)
高阳论张之洞(一九九四)
记解放初的一段经历(一九九四)
纪念与超越(一九九六)
为周扬起草文章始末(一九九七)
汪公嚴与清华校歌(一九九七)
答《南京日报》记者问(一九九八)
一点声明(二○○○)
我和胡风二三事(二○○二)
生命、人文和政治文明(二二○○三)
谈佛学书店(二○○五)
文化篇
文化结构的三个层次(一九八六)
有关上海文化发展的意见(一九八七)
附:有关发展上海文化事业建议书
关于人的个性问题答问(一九八七)
文化经济与管理政策(一九八八)
附:警惕和防止文化建设上的滑坡
谈谈通俗文化(一九八九)
关于文化建设的几点意见(一九九○)
关于当前文化工作问题答问(一九九二)
文化问题不容忽视(一九九三)
关于文化问题答《海上文坛》记者问(一九九三)
对当前文化问题的五点答问(一九九四)
邓红梅博士论文评语(一九九四)
关于人的素质问题答问(一九九五)
说辩(一九九五)
在南京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词(一九九六)
在京剧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一九九七)
走自己的路(一九九八)
答《采风》杂志记者问(二○○四)
也为折子戏呼吁(二○○五)
谈戏曲流派(二○○五)
谈《长生殿》(二○○五)
谈丑戏(二○○五)
京剧伍子胥(二○○五)
序跋篇
《脚踪》序(一九八二)
《王元化文学评论选》序(一九八二)
《文心雕龙今译选》跋(一九八三)
《文心识隅集》序(一九八六)
《文艺心理阐释》序(一九八八)
《文心雕龙研究》序(一九八八)
《文化发展八议》后记(一九八八)
《新启蒙》编后六篇(一九八八—一九八九)
《传统与反传统》书后(一九八九)
《胡铁生书法集》序(一九九○)
《余叔岩研究》序(一九九○)
《杨村彬艺术世界》序(一九九二)
《文心雕龙学综览》序(一九九三)
《学术集林》编后十五篇(一九九四—一九九八)
《于伶诗钞》序(一九九六)
《一笑之余》序(一九九六)
《刘旦宅书画集》序(一九九六)
《起潜先生书法选集》序(一九九六)
《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译序(一九九七)
《清园近思录》后记(一九九七)
《谈文短简》出版说明(一九九八)
悼千帆先生(二○○○)
《吴石坚戏曲论文集》序(二○○○)
季羡林教授九十寿序(二○○一)
《陈方正论文自选集》序(二○○一)
《清园自述》后记(二○○一)
《鲁迅与我七十年》序(二○○一)
钱仲联先生九秩晋五寿序(二○○二)
《冈村繁全集》中译本序(二○○二)
《人和书》跋(二○○三)
《适夷十封信》跋(二○○五)
卷八日记
一九九零年日记
一九九一年回忆录
一九九二年日记
一九九三年日记
一九九四年日记
一九九五年日记
一九九六年日记
一九九七年日记
一九九八年日记
一九九九年日记
后记
卷九书信
致王果(二通)
致王焱
致王更生(二通)
致王若水、冯媛(十一通)
致日本九位学者
致冈村繁(九通)
致户田浩晓(三通)
致石家宜
致仲呈祥
致朱寨(三通)
致朱维铮
致兴膳宏(七通)
致汤一介
致许江(二通)
致许觉民(二通)
致刘凌(五通)
致牟世金(三通)
致劳承万(五通)
致苏烈
致杜维明(二通)
致李庆(七通)
致李锐(二十通)
致李普
致李光谟
致李海青
致吴洪森(二通)
致吴琦幸(十四通)
致吴敬琏
致余英吋
致何倩
致何满子(五通)
致沈建华
致沈絮云
致邵东方(四十三通)
致陆挺
致陈平原(五通)
致陈礼荣(四通)
致陈冰夷、袁佩兰(二十三通)
致张灏(二通)
致张万馥、温流(七通)
致张少康(四通)
致张光年(三十通)
致张安英
致张汝伦(三通)
致张信刚
致张晓风
致张隆溪
致范用
致林元
致林同奇(十三通)
致林焕平(四通)
致林毓生(二十五通)
致周正章
致周贤能
致郑培凯
致相浦杲、相浦绫子(六通)
致胡风(七通)
致胡晓明(二通)
致赵自(二通)
致祖保泉(二通)
致祝勇
致施亚西
致姜威
王兀化榘·书信
致姜椿芳(八通)
致姜德明
致姚以恩(三通)
致莫天
致徐迟
致徐滨
致徐俊西
致唐康
致高增德(九通)
致郭在贻(二通)
致郭齐勇(二通)
致龚育之
致曹书书
致萧父(二通)
致梁仁华
致梁家枢
致屠岸
致屠善澄、桂湘云(三通)
致蒋天佐(九通)
致蒋述卓(九通)
致蒋锡武(二通)
致楼适夷(十二通)
致虞佩曹(二通)
致蔡莹
致漆耕
致樊克政(十七通)
致黎澍、李锐(四通)
致摩罗
致戴醒(二通)
致戴厚英
致魏承思(六通)
后记
卷十附卷
传略
第一章 家住清华
第二章 少年北京
第三章 孤岛的投枪
第四章 《向着真实》与《文心雕龙》
第五章 无际的荒野
第六章 自古文章穷而后工
第七章 春天的启蒙
第八章 反思的年代
第九章 有限理陸与二十一世纪知识分子的使命
第十章 不倦的思想者
附录 告别张可
评论
谈王元化(钱谷融)
第二类读书人(南方朔)
翻译与研究的结合(蒋孔阳)
评说王元化(张汝伦)
谈《思辨随笔》(萧乾)
有学术的思想 有思想的学术(张隆溪)
我所认识的王元化(李子云)
有学问的思想家(谢志浩)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钱钢)
当代思想史的脚注(胡晓明)
王元化襟怀解读(夏中义)
学术年表
著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