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艺术大系:口述历史”3册,整理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李洪春、京剧琴师徐兰沅的口述实录,并收录许多珍贵的照片,记述他们的艺术感悟、演剧心得、梨园轶事和戏文掌故等,是读者研究京剧史以及京剧表演艺术不可多得的文献记录。原价210元,现团购价49元包邮!
★ 16开软精装,封面古朴、典雅,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被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
★ 收录盖叫天、徐兰沅、李洪春的口述实录
★ 照片由专业摄影师拍摄,色彩鲜明,文字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 内容丰富生动,兼具学术、教学和普及功能
★ 同社其他图书购买链接: 英秀堂谭、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京剧名伶艺术萃集、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京剧卷-剧人部”10册、 马连良艺事年谱(1901-1951)、 京剧花脸唱腔百年品鉴(上下册)、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史论卷”3册
盖叫天,1888年生于河北高阳县。原名张英杰,号燕南。工武生。他长期在上海、杭州一带演出。他继承了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艺术风格,又广泛吸取京剧与昆曲、地方戏中各流派武生和其他行当表演艺术的长处,并借鉴武术。以丰富的武打技术和人物形体美的造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盖派”表演艺术。他擅演全部《武松》(包括《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等)。有“江南活武松”之誉。
1934年,他在演出《狮子楼》时折断右腿,但他忍痛到大幕落下。
1952年和1956年,他因演《十字坡》、《武松打虎》,获文化部授予的荣誉奖。
1971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
徐兰沅(1891—1967),江苏苏州人。8岁学艺,受名琴师梅雨田、孙佐臣、陆砚亭、王玉田影响,蒹融各家之长。他操琴指音圆润浑厚,弓法平稳,尺寸严谨,节奏鲜明,托腔垫字严实,弓法、指法非常讲究。他曾为何桂山、谭鑫培、刘永春等名演员伴奏。为梅兰芳伴奏长达25年,曾随梅兰芳赴日、美、苏等国演出。在排新戏过程中,他和王少卿一起研究创造了[反四平]、[反西皮]等旦角新腔。晚年从事戏曲教育工作,名琴师杜奎三、李慕良、黄天麟等都是他的学生。
李洪春(1898—1990),原名李春才,祖籍江苏南京,生于北京。7岁入长春科班,拜在小生陆华云名下学艺,11岁在北京搭班演出。后至河南,拜武生葛文玉为师。20岁时,又拜王鸿寿专攻红生戏。其连台本戏《洪杨传》、《扫松》以及很多关羽戏都得王鸿寿亲传。他在表演上一戏一格,能根据不同的关羽戏,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塑造形象:并发展了关羽的春秋刀法,在《阅军教刀》一剧中,就有全套“关王十三刀”的表演。他还擅演岳飞戏,经他改编的有《岳母训子》、《小商河》、《风波亭》等。弟子有李万春、王金璐等,其子李金声亦得其传授。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人类文化的融合加快,进而引发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当下,备国政府都意识到,未来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文化的竞争,所以都在通过一定手段,加强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播撒,以抵御文化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是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中,一个民族的站位和寻找,一种以独立的姿态对世界多元化的参与。完全的同一,其实意味着文化身份的丢失和民族的灭亡。因此,通过对文化源头的寻找,增强民族向心力j通过民族传统文化的普及,强化本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j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消解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从而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结构中正确自我定位,这才是在文化传播势态中相对处于劣势地位的民族的明智举措。对于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更需要制定相应的文化战略,将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博大的文化和灿烂的文明展示在世人面前,以彰显泱泱大国的恢宏气度与别样风采。随着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我们正在以文化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以更加自信、健康、开放的心态参与到与世界的多元对话中。因此,发掘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取得与我们文化身份相符的世界地位,图谋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已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中之重。而在众多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品种中,中国戏曲不仅以其美轮美奂的表演、绚丽多彩的服饰、余音绕梁的旋律而令人激赏j更由于这些精美的形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哲学感悟和美学理念的结晶,使其在西方人的文化认知中,已成为标识东方文化、华夏文明的符号与代码,从而具有了象征意义。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时代的局限,对戏曲艺术的文化价值尚缺乏足够的认知、系统的梳理与全面的总结,所以戏曲艺术那些宝贵的演员训练方法、丰富的表演艺术经验,及其深邃的美学价值、文化内涵,还只停留于前辈艺人的口传身授和演出剧目的视听呈现中。若不及时加以拯救、研究,随着时间的流逝、剧目的失传,将会对中国戏曲的理论建设造成不可估量和难以弥补的损失。基于在传承中进一步发掘、整理和弘扬中国戏曲文化精髓的目的,为中国戏曲文化学的建立提供文本和影像参照,中国戏剧出版社酝酿、策划了《中国戏曲艺术大系》大型系列丛书。
这套丛书的推出,旨在将中国戏曲丰厚的资源加以全面地开发、整合、包装、营销,使其规模化、系统化、产业化,以图书和音像等出版物形式呈现于世人面前。在融文献性、学术性、典藏性于一体的宏观编辑理念的观照下,力争使这套丛书既能成为展现中国戏曲艺术魅力的窗口,彰显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的平台,又能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出版品牌。
这个选题的提出,并非以营利为目的的选题立项,也并非仅着眼于一门艺术的振兴或搞什么封闭的“国粹主义”。而是中国戏剧出版社在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下,站在民族复兴、文化强国的高度,本着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出的战略设想。因此,这个选题一经提出,便引起中国戏剧家协会及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与关注,并被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粉墨春秋 盖叫天口述历史》
作 者: 盖叫天 口述,何慢,龚义江 整理
出 版 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104036227
出版时间: 2012-2-1
开 本: 16开
页 数: 328
定 价: 66 元
内容简介
由盖叫天口述,何慢、龚义江事理。盖叫天先生是个爽直的汉子,表里如一,对待事物情感真挚,只要他认为对的就坚持不变;他勤勉好学,到70岁的高龄还和青年的时候一样,练工从不间断。他具备着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品质。这本书虽还不过一小部分,也已足够令人感动。我们的青年戏剧工作者处在今天这样自由的日子里,具备着优越的条件,就当勤学苦练,无愧于我们的先辈。
目录
代序
戏曲艺术的斗士盖叫天先生
盖叫天的“艺术联合国”
前言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共产党——在盖叫天先生舞台生活六十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一 艺术生活
一 初学演戏
二 科班的行路、赶场
三 练功
四 趟马和下趟子
五 几位老先生
六 神仙驾云人“驾气”
七 量体裁衣——科班里的“入学考试”
八 盘坐听讲
九 毯子功
十 有人应声才推门——科班里生活教育
十一 默
十二 张飞脑袋孔明心——表演中的基本方法“一戳一站”
十三 六十斤重的担子压一压——科班中的“体验生活”
十四 空腹计
十五 回乡后的生活
十六 再回天津
十七 初学文戏
十八 一碗饭和一碗面
十九 我为什么叫盖叫天
二十 小树难发芽
二 《武松》的表演经验
一 《打虎》
二 《狮子楼》
三 《十字坡》(《武松打店》)
四 《快活林》
五 《鸳鸯楼》
六 《蜈蚣岭》
三 表演艺术纵横谈
一 戏曲表演艺术中的身段
二 横枪勒马须生活——盖老雨夜论表演
三 穿破不穿错
四 车轮化出乾坤圈
五 盖叫天谈练功
六 竹子和马——盖叫天谈舞姿的构图、真实感、美
七 凤仪亭前候貂蝉——盖叫天演说吕布
八 别具一格的楚霸王——看盖叫天先生演《乌江恨》
九 真“假”难分——盖叫天和《刘三姐》的演员一席谈
十 化妆形为有形——盖老与田冲谈勾践表演片断
十一 重新站了起来——记盖叫天演《狮子楼》折腿的经过
附录
集珠成塔——记录整理《粉墨春秋》的体会
盖叫天舞台生活主要活动年青
编后记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我的操琴生活 : 徐兰沅口述历史》
作 者: 徐兰沅 口述,唐吉 记录整理
出 版 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104035596
出版时间: 2012-1-1
开 本: 16开
页 数: 350
定 价: 66 元
内容简介
我与徐先生是世代相交,彼此之间了解较深,我认为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一贯“虚心诚恳,勤学苦练”,多少年来如一日。他幼年间如此,到为梅兰芳先生操琴时也如此,及至现在从不自满,仍然如此。因此他在艺术上卓越的成就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他在艺术上也是从不墨守旧章、死守陈规的,他经常这样说:“唱腔、曲牌、过门、锣鼓,用当传神就必须要变化翻新。”例如在本书中有这样四句:“腔调简单,格局严谨,变化翻新,出神传情。”这是非常精辟的见解。
目录
序一 萧长华
序二 梅兰芳
序三 马连良
第一辑 学习经历
一 家世与童年
二 拜戏曲音乐家方秉忠学文场
三 与谭鑫培操琴前后
1 最初为谭鑫培、陈德霖操琴
2 离富连成,跟谭鑫培
3 谭鑫培怎样创谭派
4 略谈谭鑫培之唱腔与表演
5 谭鑫培之死
四 跟梅兰芳操琴的二十八年
1 虚心勤学的艺术家
2 我是怎样创作『过门』与『小垫头』
3 谈谈《贵妃醉酒》、《生死恨》等戏的音乐设计
4 跟梅兰芳伴奏加二胡的起始
5 当年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简记
第二辑 梨园忆往
一 漫谈梅兰芳的艺术
1 前辈旦角演员简述
2 关于做工
3 关于唱工
二 再谈老生的唱腔衍变--由程长庚到谭鑫培
1 昆乱并演的时代
2 老生三鼎甲
3 谭鑫培的革旧创新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京剧长谈 : 李洪春口述历史》
作 者: 李洪春 口述,刘松岩 整理
出 版 社: 中国戏剧
条 形 码: 9787104034063
出版时间: 2011-3-1
开 本: 16开
页 数: 396
定 价: 78 元
内容简介
内容丰富生动,它不仅记述了李洪春同志的艺术生涯和舞台经验,探索了很多京剧表演艺术,而且介绍了一些早年的梨园习俗、京戏掌故,这是一本研究京剧史以及京剧表演艺术的好书。主要内容包括:我的家庭、出科前后、老师王洪寿、搭班时期等等。
目录
第一编舞台生涯
第一章我的家庭
一武术世家
二父亲搭班
三穷八家
第二章出科前后
一长春科班
二学艺生活
三几位老师
四离开北京
五汪笑侬先生
六平山堂拜师
第三章老师王鸿寿
一满门抄斩
二在太平军的科班中
三从《洪杨传》到《铁公鸡》
四从演徽剧到演京剧
五发展了米喜子的表演艺术
六关戏被禁
七两次辞官
八一生献身于戏剧
九书法家
十教我演关公戏
十一在京演出的儿出戏
十二最后的演出
十三“王派”的影响
第四章搭班时期
一初搭“庆兴社”
二在第一舞台
三和周信芳同台演出
四和王瑶卿先生同台时期
五和杨小楼先生同台时期
六和著名日一角同台演出
七著名小生程继先
八和著名老生同台演出
九和著名净角同台演出
十在上海唱关公戏
十一南林北李
第五章组班“正春社”
一武生大会
二重修松柏庵
第六章在中国京剧院
一我参加了国家剧院
二周总理要我演关羽
三主演、导演、群众演员全来
第七章教戏授徒
一在科班和戏校教戏
二授徒
第二编表演艺术
第八章武老生、靠把老生的表演艺术
一生行及苴一流派
二靠把老生、武老生的分类
三《三河县》与《秦琼表功》
四几出靠把老生戏的表演
五要抢救即将失传的靠把老生戏
第九章关公戏的表演艺术
一关公戏的改革、发展与创新
二我演关公戏
三几出关公戏的表演
四我所编演的关公戏
第三编梨园琐谈
第十章京剧行当
一十头网子
二四值交场与六场通透
第十一章梨园掌故
一梨园行供的祖师爷
二演员的来源
三开戏的规矩
四后台的秩序
五派戏和垫戏
六吃素和九皇会
七开箱和封箱
八给叉磕头
九行规和民族习惯
十梨园公益会
十一服装和行当的改变
十二内江派和外江派
十三外串和反串
十四义务戏、行会戏和应节戏
十五西太后看戏
十六《普天同庆》和《马踏唐营》
十七《辕门斩子》与《三换衣》
十八矮脚虎王英站起来了
十九继承与革新
二十京剧革新家谭鑫培
廿一动物“演员”
廿二演员的业余爱好
后记
再版后记(一)
再版后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