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本《淳化阁帖》,16开布面精装。以“西安本”为底本,收录先秦至隋唐书法家、帝王名臣的众多作品,各体皆备,展现了中国书法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变化。
关中本即西安碑林第七展室所藏之《淳化阁帖》,亦称“西安本”,此帖共145石,两面刻字,石呈长方形,高宽不一。每石8-12行字不等,古文、篆书、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各体皆备,每一字都仿佛是历史的印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 16开布面精装,三秦出版社出版
★ 《淳化阁帖》作为中国*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 “西安本”或“关中本”,清顺治三年(一六四六)陕西费甲铸按肃府初拓本摹刻一部,是书法艺术中的翘楚
★ 字帖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技艺,成为后人学习、欣赏和研究的重要资料
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自东汉以来,皇室、官府及士大夫遂有收集名家书翰墨迹,珍藏把玩之好,至唐宋成为风尚。但这些名人墨迹多藏内府及私家手中,一般人难以目睹临习。于是将这些墨迹汇集,刻于石板或木板上,谓之属帖或丛帖、集帖,拓印复制,以满足社会上学书之需。我国最早的刻帖,前人认为始自南唐,有所谓《升元帖》、《保大帖》等,但仅见著录,未见原石及拓本。或曰伪刻。现可信的最早刻帖为北宋的《淳化阁帖》。
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平定天下,亦忱玩翰墨,曾下诏广泛收集先贤名迹,度藏于内府,共得墨迹五百余轴,于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命翰林侍书王着编次,摹勒于枣板上,因完成于淳化年间,且专建「秘阁」度藏,故名《淳化阁帖》,又称《淳化秘阁帖》。拓印分赐近臣,因椎拓过多,枣木板不久裂缝,用银钉扒住,后焚于火,原拓本弥足珍贵。自宋至明清,历代翻刻,有数十种之多,不胜枚举。著名者有宋绍与国子监本,淳熙修内史本、泉州本、贾似道本,明顾从义本,潘允谅本,肃王府本,清辟中本、乾隆本等。
《淳化阁帖》共十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法帖》,第二至第四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五卷为《诸家古法帖》,第六至第八卷为《王羲之书》,第九至第十卷为《王献之书》。虽选编者王着,昧于鉴审,择采未精,难免真伪揉杂,顺序混乱,后人微词甚多,然古人法书,多赖此帖传世,是我国第一部宋以前历代名家法书的集大成者,功不可没。此帖摹勒精细,被誉为诸法帖之冠。
此次出版所用版本,系费甲寿据肃王府本摹刻的。肃王府本,亦称兰州本,明太祖朱元璋对其予朱楧为肃庄王时,曾赐《淳化阁帖》原拓一部。万历年间,颍人张鹤鸣购得李子崇家藏宋拓本,又从皋兰村官处得一拓本,借肃宪王朱尧坤(朱楧之后裔)处赐本校对,请温如玉、张应召双钩,宪王乃令刻石,未兢而薨,世子朱识鋐踵而成之,前后费时七年,用富平「墨玉」刻成一百四十四石,计二百五十三纸。此本据宋拓原本摹刻钩摹刻工均为名家,有「笔势洞清,妙意壹传」之评价。倪苏门亦云:「《淳化阁帖》在明朝,惟陕西肃王府翻刻石拓最妙,谓之肃本。」
费甲铸为清初书法家,于顺治三一年(公元1646年)将肃王府本摹勒上石,陕西都督争政捞敬舆宁献功等立石,京兆卜楝、趟璧、杨复林等刻字。含跋文在内共一百四十五石,二百八十九面,是为关中本,亦称西安本。现存西安碑林第七室陈列。此本刻工精细,除个别断裂,其余基本完好。所还拓本墨如岛金,精神完足。因篇幅所限,将后边一些内容及书法价值不大的跋文删去,并将释文附于每卷之后,以方便读者。因关中本印行绝少,故影印出版,以满足学书者之需要。
《(精)淳化阁帖》
作者:赵力光 编译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ISBN:9787805462868
出版时间:1992/4/1
印次:2023年6月第2次印刷
开本:16开
页数:541
定价:198
目录:
历代帝王法帖第一
释文第一
历代名臣法帖第二
释文第二
历代名臣法帖第三
释文第三
历代名臣法帖第四
释文第四
诸家古法帖第五
释文第五
法帖第六
释文第六
法帖第七
释文第七
法帖第八
释文第八
法帖第九
释文第九
法帖第十
释文第十
淳化阁帖后跋选
肃世子识鋐谨书
跋淳化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