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晚清”3册,以人性和利益来剖析历史人物,选用海外史料、图片、信件等,从一个新的角度给我们重塑了晚清重要人物李鸿章、袁世凯、 汉纳根的另一个侧面。原价111.6元,现仅售30元包邮!
《绝版李鸿章》
★ 16开平装本
★ 曾荣获上海图书奖
★ 200幅稀见历史照片
★ 60多百年前西人史料
★ 多国视角换位看晚清,从头到脚细说李鸿章
《绝版袁世凯》
★ 16开平装本
★ 雷颐、张鸣、孙郁、解玺璋、萨苏联袂推荐
★ 2008幅稀见历史图片,亲见亲闻还原洹上村
★ 60段百年前西人史料,活灵活现细说袁世凯。
《李鸿章的军事顾问:汉纳根传》
★ 16开平装本
★ 10载海外追踪,124封家书,11位亲属口述
★ 匡正野史讹传,还原真实的汉纳根
★ 一个“洋干部”亲历的晚清政事,军事、人事
《绝版李鸿章》
终于在张社生的《绝版李鸿章》里,读到了那么多鲜为人知的图片和史料,才知道先前我们对洋人世界的模糊程度。书中的图片和绘画都有实录性,是西洋人为我们留下的中国印象记,这个大清王朝的风云人物的内心苦乐,文化冲突里的恩怨,总算有了另一种镜头。
张社生借着大量的史料图片还原着当年的形影,像一部电影,婉转起伏之间,散落着人间的旧事。但我们的作者不像以往的谈史的文人那么严肃的道学气,他的轻松的笔触下自嘲的调子,把我们内心的沉重转换成智慧的内省。
这一《绝版李鸿章》的图录对读者是个刺激。那个大变动的图景不幸多是洋人记录着。那些铜版画的韵味,都喧不着人的命运。
李鸿章一生难以用一个尺子衡量,从不同角度看他,结论自然不同。他走了那么多国家,视野要比国内的官僚开阔得多,也因此搞起洋务运动,派遣留学人员出国,改造旧的外交路线,都是中国现代意识的萌动。只可惜他不能像日本的启蒙前辈从制度结构的层面深入思之,加之在官僚社会久浸,思想自然是笼子里的东西。
在剧变的时代,国人能应对棘手的国际纠纷者不多。李鸿章是个渐渐掌握通变本领的人,他知道,皇宫的那套思路不行,民间的义和团也是胡闹,至于孔老夫子的遗训也是失灵的。他身上的江湖气与痞子气,加上官僚相,在此杂然相交,于是形成了特有的智慧。在良知与世故之间,他选择了另外一种道路,二者虽不能得兼,可是却应对了一个大的变局。荣辱一身,善恶相兼,这在此后的官僚世界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传统。
李鸿章是一个失败的群落里在安顿自我。及重建他人关系的象征性的人物。他走过世界许多地方,内心的体味一定复杂是无疑的了。他知道大清帝国衰微的结局,但一面又在修补着那个世界,竭力挣扎在东西方文化之间。他在受辱和自尊间的平衡点里,重复了古中国庙台文化与市井文化的精巧的东西。
李鸿章还不能说是过时的人物,现在人们常常谈及于他,变成不衰的话题,是因为我们还在历史之中,“被近代”还没有化为句号的缘故。
《绝版袁世凯》
晚清民初,梁启超提出“只问政体,不问国体”。以为坚持这条就能救中国。这百年来的历史一再证明,只问上层建筑不问基层“群体”是最大的书呆子气。
大清国和别的主要大国比,不在经济的高低,人口的多少。最大的不同就是“群体”没有“被近代”过。整个国家不是人家所说的近代意义上的国家。
清国就像一个大村子。皇家是村中的大东家。皇上是大东家掌柜的?围绕着这家大户,有一批称之为一品、二品……跑腿的和帮闲的,剩下的绝大多数人家都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小散户。
所以咱们这个大清国,和历代王朝一样,历来是“东家的事儿归东家管”,“百姓的事儿百姓管,是个比较极端的三兀社会。
因此别指望,有什么事儿老百姓会拿命来捍卫。“群体”没有“国家”概念,不会和你同生死共患难。
用眼下一句文绉绉的话说叫“没有公民意识”。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排他性,让每个个体都将防卫的底线画到自家门口。
可是政客不管这些,人家都喜欢自上而下人手,关起门来定几项制度,容易而且政绩看得见。好样儿的如光绪皇帝,数千年的旧制度,人家103天里发了数十条手谕就想改变。后来一个上午就让人给废了。 事后发现除了康有为们愤怒外,国人大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不要相信罗马是可以一天建造出来的。
也不要相信民初的悲剧是有一个特别“孬”的人直接造成的。以为历史上没这个人就一切OK了。
试想,如果二十世纪最初几年,“群体”没有立宪的思潮,袁世凯不会贸然去充当那个“立宪派领袖”
如果1911年,大半个中国的“群体”都不想试试共和,他也不会说:“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
如果1915年秋,“群体”没有厌倦了共和的吵吵闹闹,想“老主子”了,袁大总统也不会去打造那把龙椅,“洪宪”回。
特别要注意的是,那会儿大伙儿的想法老在变,绝不能拿1909年上半年的民意去套下半年的事儿。到了1911年更是一天一个“民意”也难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睡了三千年,一觉醒来,发现乌龟要跑到终点了,这下急啊!正所谓“清朝的突然灭亡,现代的东西被嫁接在了几千年的树上:(纽约时报语)
《李鸿章的军事顾问:汉纳根传》
为汉纳根正传,而非野史。笔者追求的是史实,而非虚构;不过因传主本人的生命历程极具传奇性,如实道来也仍然有可能落下渲染夸张之嫌。殊不知,当历史真实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时,任何『戏说』都变得多余了。
康斯坦丁·亚历山大·斯特凡·冯·汉纳根累计在华生活了33年。他的黄金年华与中国紧紧地纠结在一起。他用长达8年的时间参与中国三座重要炮台的修建。为抗击日寇入侵中国,他以北洋海军总监身份参加丫中日甲午海战,临危受命作战勇敢并在激战中受伤。战后在中国曾投身报业、采矿业、商业等领域。他是天津近代史上最早的涉外饭店利顺德(AstorHotel)股东之一。可以说他起家于津,发达于津,几度沉浮,最后逝于天津。汉纳根夫妇在天津生育两子两女。汉纳根去世后,其夫人携其三个子女扶柩回国。以后的80多年里,中国社会风云巨变,这一曾经声名显赫的家族随之在中国销声匿迹。汉纳根当年在中国有哪些传奇经历?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过哪些影响?如今汉纳根家族的后裔有哪些踪迹可寻?
《绝版李鸿章》
1840年后的晚清,在国人的记忆里,耻辱之迹遍地,而李鸿章却成了闻名世界的风云人物。
李鸿章一生操办洋务,半辈子和洋人打交道,洋人说到大清国总绕不开他。1896年李鸿章欧美八国行,《纽约时报》日夜跟踪,天天见报,可说是世界级明星的待遇。庚子事变,李鸿章以一人当十一围,更是成为各国报纸版面的头条。
本书作者张社生先生因为投身干他所热衷的历史纪录片,多年来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美国国会图书馆收集到千余幅封存了100多年有关晚清的陈年老照片和铜版画,还有《纽约时报》、《伦敦新闻图片报》、《哈珀周刊》等西洋老报刊上的“时闻”。这些“时间”一股以细节见长,比较写实,报道以“白描手法”为多。作者从中选取近500幅图片,其中200幅为首次发表,引用60多段“时闻”报道,均为首次披露的“绝版”史料,编撰了“绝版晚清系列”的第一本《绝版李鸿章》,以轻松诙谐的笔调,为我们呈现出李鸿章的另一半面影。
《绝版袁世凯》
袁世凯究竟是怎样的人?历来众说纷纭。袁世凯其实一身的矛盾:生就一副庄稼汉的面孔却有“国之能人”的肚肠;人不足五尺却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职业军人”;倡言改革,却一妻九妾,相信风水和宿命;一生办国事无数,却留下“窃国”之名。
比之国人的脸谱化,当年西人的报刊杂志却对袁世凯有几乎全然不同的描述和评价,且关注热度经年不衰。光1900年至1916年的《纽约时报》就有超过500篇的时文涉及到袁世凯。读来让人有另一人之感。
《绝版袁世凯》之所以称绝,盖出于三:
一日“史料绝”。大量有关袁世凯的图片史料包括口述回忆,或者来自于100年前西人报刊,或者由其亲人、身边人提供。其中不少为首次公开发表。
二日“文风绝”。作者秉承《绝版李鸿章》的风格,以轻松诙谐的笔调讲述一个“沉重的袁世凯”。
三日“亲历”。作者三下河南,造访袁世凯出生地项城、最后归宿地安阳,首次完整还原业已消失的“项城袁寨”和“安阳洹上村”,并亲绘了每原图全书对袁世凯的刻画描绘细节逼真,入木三分,令其声,如见其人。
《李鸿章的军事顾问:汉纳根传》
130多年前,一个德国贵族青年,不远万里来到大清帝国,多次在黄龙旗下浴血奋战、死里逃生,直到终老天津,一生都把大清帝国的军事改革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个人就是汉纳根。1879年,年仅24岁、出身军人世家的汉纳根来到天津,被李鸿章聘为军事顾问,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他受命设计、修建了大沽炮台、旅顺港、旅顺炮台以及大连湾、威海炮台;他出任北洋海军总监,在甲午战争中,亲身经历了“高升”号事件,大东沟海战;他最早策划组建新军,并成为小站练兵的首任总教习。他与晚清政界、军界许多要人交往密切。在中国的33年,汉纳根留下了诸多传奇,留下了诸多令后人瞻仰的历史遗迹。在去世后的80多年里,他迅速被遗忘,又终于被慢慢记起。有关他的故事,一些历史真相扑朔迷离,真假难辨,讹传既久。为追寻一个真实的汉纳根,《李鸿章的军事顾问汉纳根传(绝版晚清)》作者刘晋秋、刘悦历时十载数次赴欧美,寻访散居世界各地的汉纳根后裔,从国外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取得大量当年汉纳根的信件、文件等第一手资料,《李鸿章的军事顾问汉纳根传(绝版晚清)》为读者还原一个晚清“洋干部”的传奇人生,以及一个洋人眼中的晚清政事、军事和人事。
张社生,1984年在上海文广集团任文艺编导,1994年获美国纽约理工学院传媒艺术系电影和电脑特技专业硕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电视制作和影视独立制片人工作。2001年回国发展,多次和中央电视台合作,其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其参加执导的《森林之歌》获得第24届中国电视纪录片最佳编导奖。创作手法强调声画的作用,擅长在作品中设计跌宕起伏的奇特节奏效。所著《绝版李鸿章》(文汇出版社,2009),获得2009年度上海图书奖。
李晋秋,1941年生于天津,1960年考入天津工学院。后入伍,从事火炮射击计算,多次获得嘉奖。与本书主人公汉纳根同为行伍出身,并都曾在旅顺驻防,因此对汉纳根产生浓厚兴趣。在久居德国的女儿刘欣帮助下联系到了汉纳根家族后裔,收集到原始资料,与儿子刘悦合作,笔耕六年,完成本书。
刘悦,1971年生于天津,天津外国语学院毕业,1995年澳大利亚墨尔本MONASH大学金融系学习。回国后长期从事英文翻译工作,曾多次赴欧美国家搜集有关天津近代史资料。2006年起担任近代天津博物馆馆长,主要作品有《翻译手记》、译著《1879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访问开津》等。
《绝版李鸿章》
作 者: 张社生 著
出 版 社: 文汇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807414285
出版时间: 2009-1-1
开 本: 16开
页 数: 285
定 价: 39.8 元
目录
第一章 李鸿章小像
李鸿章档案
李鸿章素描
李大架子1米83
李鸿章的喜好
爱沾个洋气儿
优点就是“不学无术”
“痞子气”还真管用
“总统”李鸿章
是个干事儿的主
带着棺材满世界跑
为官之道在于“拼”
他到底刮了多少钱
第二章 中日之争
蜜蜂叮“考拉”
“黑船”打上门来
“同光中兴”的中国
佩里回来了
佩里看到的旧日本
佩里的礼品单
鸦片战争和《海国图志》唤醒了邻居
中国人拿老眼光看人
李鸿章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话
最早的李鸿章照片出自苏格兰人之手
不是冤家不聚头
第一斧:中日建交的蛮缠
第二斧:台湾、琉球事件
保定府唇枪舌剑
李鸿章的底气
甲午失败为哪桩
战争的几个侧面
北洋水师失利原因
逝者追记
贫弱是玩不起战争这个奢侈品的
北洋海军再强,无奈非海洋型国家
参军为口饭,这样的军队别指望太多
民族的血里就少“专业精神”
中日间的一些数字
“文明战胜了野蛮”
第三章 带血的黄马褂
黄马褂与三眼花翎
一枪等于打掉了日本一个师
纽约50万人争睹黄马褂
老外也看上黄马褂
第四章 惊心动魄贤良寺
贤良寺,因名人而出名
早期贤良寺比后来的大三倍
李鸿章故事最多
贤良寺三说法
慈禧为其也流涕
第五章 “李鸿章杂碎”
名画诉说一段历史
“李鸿章杂碎”的诞生
李鸿章的厨师成了神秘人物
李鸿章成了当时国际流行色
第六章 庚子年李鸿章
十张“洋片”说庚子
“拳匪”乎“团民”乎
“联合起来打到清国去”
北京遭殃了
令人困惑的一些照片
老狐狸悲壮出山
李鸿章有野心
赫德是个关键人物
旗人骂李鸿章,现在又盼他来!
瓦德西最十艮李鸿章
累死平气死平
北京就像没事儿了一般
第七章 最后的归宿
死后的荣耀
李鸿章为“大跃进”做贡献
《绝版袁世凯》
作 者: 张社生
出 版 社: 文汇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807418870
出版时间: 2010-8-1
开 本: 16
页 数: 265页
定 价: 39.8 元
目录
第一章 袁世凯素描
作为男人的袁世凯
袁世凯的那双眼睛
不明大势却能办好差
办事嘎嘣脆,什么人都敢用
从喜欢侃大山到谨言慎行
和孙中山比袁世凯的演讲差一个档次
第二章 北洋袁世凯
袁世凯的女人缘
袁世凯体壮如牛
“视黄金直如土块”
耐得骂死猪不怕开水烫
开会喜欢慷慨陈词
小站练兵前的“买办袁世凯”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前世今缘
山东巡抚任上,义和团发不了功
袁世凯和慈禧太后
袁世凯这次真给吓着了
纽约时报记者访问袁世凯
第三章 寻找消失的洹上村
军人袁世凯
袁世凯手下的龙虎豹
直隶总督袁世凯,全国劳动模范
袁卷入了后慈禧时代的权力斗争
袁世凯与摄政王载沣
洹上村,中国第一村
洹上村消失算什么?
再现洹上村
住宅院玄机重重
谁说袁世凯不会写诗
洹上村循环经济搞得好
洹上村是怎样消失的
袁世凯为何对洹上村一见钟情
“城堡”来自于一个一世的恶梦
外中内西,老袁也时尚
“养寿园”有点中南海
袁世凯用钱的秘密
洹上村其实有点怪
袁世凯在洹上村的日子怎么过
袁世凯也怕“拆迁钉子户”
亲历者揭秘袁家人生活起居
第四章 袁世凯出山
自己没墨水,孩子身上补回来
潜伏在洹上村里的“电报房”
洹上村里住了多少人
袁世凯出山
想当年“窃国大盗”是“救世主”
半新半旧最受欢迎
倒是袁世凯磨磨蹭蹭
袁世凯剪辫子
大总统没有安全感
媒体恶炒袁世凯
袁大总统演的三场“老戏”
徐世昌说袁世凯
和革命党人短暂的“爱情”
第五章 最后的袁世凯
袁世凯和日本
中南海里的袁世凯
败在没做好新老干部交替
袁世凯最后的日子
一蟹不如一蟹
终究想当皇帝
帝制输在临门一脚的日本人
归去来兮袁林
《李鸿章的军事顾问 : 汉纳根传》
作 者: 刘晋秋 等著
出 版 社: 文汇
条 形 码: 9787549600878
出版时间: 2011-1-1
开 本: 16
页 数: 246
定 价: 32 元
目录
第一章 航向东方
汉纳根家族
汉纳根在普鲁士军队里惹了麻烦
有其父必有其子
语言天才德璀琳
德大人真够可怜
“古斯塔夫大王”推荐了他
对中国人的最初印象
第二章 初见李鸿章
从天津开始认识中国
疑似绊脚石
李大人“称得上是英武伟岸的漂亮男人”
家常话式的面试
成功来自年轻人的勇敢
合同规定,汉纳根有参战的义务
家书无忘告乃翁
谨慎是最好的护身符
第三章 最初的建树
苦学汉语
居住地的选择
关于海防的大讨论
修葺大沽炮台
扶上马,送一程
太子港之夜
旅顺炮台
重任在肩
为实现梦想而奋斗
第四章 海防工程
中国工匠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三位合作伙伴和一场虚惊
炮台设计要从实战出发
策划军火生意
克虏伯火炮来到旅顺
海口东西兄与弟
李大人带来好消息
总督赞不绝口
欢迎你,醇亲王
第五章 父子将军
万里难隔父子情
顾问后面的顾问
老将军的预言
汉纳根眼中的李鸿章
炮台建成令世界瞩目
中国“海军上将”访问老汉纳根
再建威海炮台
第六章 甲午海战
无言的证人
“高升”号事件
脱险后积极施救
关于“伊利达斯”号兵船
出任北洋海防总监
黄海海战他举起了酒杯
为中国工匠请恤
第七章 功过谁与评说
众说纷纭是与非
“总监”是一个说不清责权的职务
挡得住战舰挡不住舌头
鞭长莫及
不见硝烟的战争
翁大人老是有理
心有不满向谁言
大大小小草头王
第八章 在历史的落差中寻找机遇
取得速射炮专利
小站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小站新军蓝图
曲高和寡
无可奈何花落去
与袁世凯擦肩而过
第九章 柳暗花明
风险中的商机
海边别墅飘荡着歌声
与马结缘
市政建设大有可为
海河工程
瞄准矿山
泰山倒了
第十章 遗产风波
德璀琳不会想到
日本公使先声夺人
“第三者”告密
沾事者迷
游走于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
第十一章 穿梭于历史星空
历史记住了这一天
汉纳根夫人晚境凄凉
汉纳根留给后人的启示
后记:汉踪汉纳根散记
寻访汉纳根后裔
聚首津门的汉纳根亲友团
拜谒汉纳根墓
朗格先生的遗憾
曾经的文艺理论
天津寻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