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开布面精装《社会主义通史》全八卷,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阐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的专著。由王伟光教授组织相关专家学者集体编撰而成,全书约四百万字。叙述了五百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由高潮走向低潮并在低潮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一波澜壮阔发展的历史。原价491元,现团购价128元包邮!
★ 32开布面精装,约四百万字
★ 由王伟光教授组织相关专家学者集体编撰而成
★ 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阐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的专著
★ 全书紧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叙述五百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阐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的专著。本书由王伟光教授组织相关专家学者集体编撰而成,全书共八卷,约四百万字。全书紧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围绕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历史顺序、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逻辑顺序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顺序三条主线,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严谨平实的笔法生动叙述了五百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由高潮走向低潮并在低潮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一波澜壮阔发展的历史。
本书对于我们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坚持、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以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一部社会主义运动史、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思想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
《社会主义通史》(全八卷)
作者: 朱满良,王伟光 ,严书翰,胡振良 等
本卷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010062624
版次:1
装帧:布面精装精装
开本:大32开
目录
第一卷目录
总 序
导论
第一章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节 莫尔
一 莫尔和他的著作《乌托邦》
二 莫尔对“羊吃人”社会的揭露
三 莫尔对乌托邦社会的描述
四 莫尔和他的《乌托邦》在社会主义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闵采尔
一 闵采尔和德国农民战争
二 闵采尔的宗教哲学思想
三 闵采尔政治理论中“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四 闵采尔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
第三节康帕内拉
一 康帕内拉的生平和著作
二 康帕内拉的哲学观点和宗教观点
三 康帕内拉对私有制社会的批判
四 太阳城的社会制度
五 康帕内拉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温斯坦莱
一 温斯坦莱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二 温斯坦莱的哲学观点和社会历史观点
三 温斯坦莱对土地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批判
四 温斯坦莱理想中的真正自由的共和国
五 温斯坦莱空想共产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
第五节 维拉斯
一 维拉斯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二 塞瓦兰人的社会生活
三 塞瓦兰人的政治生活
四 维拉斯的历史贡献与局限性
第二章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节 梅叶
一 梅叶和他的著作
二 梅叶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世界观
三 梅叶对现存社会制度的批判
四 梅叶的理想社会蓝图:教区公社联盟
第二节 摩莱里
一 摩莱里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二 摩莱里的理性论和社会历史观点
三 摩莱里对私有制社会的批判
四 《自然法典》设计的共产主义蓝图
第三节 马布利
……
第三章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四章 19世纪30-40年代的空想社会主义
大事记
参考文献
本卷后记
结束语
总目录
第二卷目录
总序
导论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节 工业革命的发生和社会条件的成熟
一、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
二、工业革命的内容和实质
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
第二节 现代工人阶级的产生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一、早期工人运动及其发展
二、工人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
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第三节 近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与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
一、近代科学思想和科学成果
二、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一、马克思早期实践活动与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二、恩格斯早期实践活动与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发现
一、唯物史观的发现和创立
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和创立
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历史意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二、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三、《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马克思恩格斯对革命经验的总结
第一节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活动
二、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及其意义
第二节 欧洲1848年革命与科学社会主义得到最初的检验
一、欧洲1848年革命的历史背景
二、革命的进程与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活动
三、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检验中发展
第三节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一、19世纪60年代的工人运动与第一国际
二、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初尝试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批判
第一节 蒲鲁东主义
一、蒲鲁东主义产生的背景
二、蒲鲁东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蒲鲁东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工联主义
一、工联主义产生的背景
二、工联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工联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 拉萨尔主义
一、拉萨尔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拉萨尔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
第四节 巴枯宁主义
一、巴枯宁主义产生的背景
二、巴枯宁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巴枯宁主义的批判
第五节 伯恩施坦早期思想
一、伯恩施坦与伯恩施坦早期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伯恩施坦早期思想的批判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灭亡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四、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形式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三、无产阶级革命的国际性
四、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
五、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
六、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
七、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第三节 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
一、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
二、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与本质规定
三、马克思恩格斯预测未来社会的基本方法和特点
第六章 第二国际的创立和前期活动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名人的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节 第二国际的创立和前期活动
一、第二国际产生的背景
二、第二国际的创立
三、第二国际的前期活动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名人的社会主义思想
一、李卜克内西的社会主义思想
二、倍倍尔的社会主义思想
三、拉法格的社会主义思想
第三节 考茨基前期的历史功绩和理论贡献
一、考茨基生平著作和活动
二、考茨基前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
第四节 普列汉诺夫的社会主义思想
一、普列汉诺夫的生平和活动
二、普列汉诺夫的社会主义思想
第七章 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节 恩格斯晚年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有了新的重大发展
二、对资本主义发展新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唯物史观的贡献
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对社会发展辩证规律的全面阐发
第三节 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发展新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与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一、对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的征兆和趋势的预见
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序言对资本主义发展新现象的阐述
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四、1888年美国加拿大旅行印象
第四节 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一、对无产阶级革命形势与斗争策略的深层思考
二、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系统构想
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
四、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
大事记
参考文献
本卷后记
结束语
总目录
第三卷目录
总序
导论
第一章 第二国际的解体(1895-1914)
第一节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第二节 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的主要活动
第三节 第二国际的分化和解体
第四节 第二国际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伯恩施坦主义(1895-1914)
第一节 伯恩施坦主义的形成
第二节 德国社会民主党关于伯恩施坦问题的争论
第三节 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批判
第三章 列宁主义的产生(1887-1914)
第一节 列宁早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
第二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
第三节 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同取消派和召回派的斗争
第五节 对经验批判主义的批判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发
第四章 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的论战(1914-1917)
第一节 考茨基与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有关“帝国主义”问题的争论
第三节 考茨基主义及其评价
第五章 列宁主义的发展(1914-1917)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准备
第二节 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节 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
第五节 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捍卫与发展
第六节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第六章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05-1917)
第一节 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二节 俄国革命低潮时期(1905-1914)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7)
第四节 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五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七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东方的传播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在朝鲜的传播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在越南的传播
第四节 科学社会主义在日本的传播
大事记
参考文献
结束语
……
第八卷目录
总序
导论
一、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二、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独特道路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论十大关系》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初步阐述
三、八大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形成
五、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与党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六、调查研究,调整政策,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
第二节 “文革”结束与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契机
一、百废待兴、百事待举的中国
二、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
三、批判“两个凡是”,推动历史转折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反思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
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苏联模式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三次改革浪潮
三、苏东剧变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
四、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建设
第四节 时代主题的转换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
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强劲
三、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转折
第一节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提出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激烈争论
三、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深入开展及其意义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转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伟大转折的实现
第三节 全面拨乱反正
一、平反冤假错案
二、调整社会关系
三、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理论工作务虚会与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五、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城市改革试点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二、城市改革试点
第五节 对外开放方针的确立和创办经济特区
一、对外开放方针的确立
二、创办经济特区
第六节 外交战略的调整与和平统一祖国新方针的形成一、外交战略的调整
二、对外工作的重要进展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和现代化建设
新局面的开创
第一节 党的十二大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一、十二大的筹备和召开
二、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
第二节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纲领的制定一、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
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
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五、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
第四章 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形成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第六章 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第七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第八章 高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九章 科学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继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大事记
本卷后记
结束语
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