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北京史话"9册,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通过图文方式从旅游、书画、拍卖、服饰、电信、奥运会等方面,多方位、多层面、全视角地描述了北京从1949年至今的文明发展史,文字通俗生动、简洁明了。原价231元,现团购价58元包邮!
★ 平装16开,双色图文
★ 王纪仪、杨亦武、殷京生、金汕等编著
★ 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多方位、多层面、全视角的描述当代北京的文明发展史
★ 具有"话"的特点,语言通俗、生动,议论简洁明了
《当代北京百姓收藏史话》作者王纪仪,笔名丑牛,当代作家、书法家、古玩鉴赏家。著有长篇小说《古玩商》,电视连续剧《乱世有情天》、《西部热土》、《人生笑语》等。担任过北京电视台《京城拍卖会》栏目主笔。书法私淑启功,书体涉猎楷、行、草,书风古拙飘逸,作品具书卷气。有《硬笔书法五十谈》、《常用汉字六体毛笔书法字帖》问世。系北京作家协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员。
《当代北京奥运史话》作者金汕,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供职于北京社科院并担任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作品《京味儿--透视北京人的语言》、《当代北京语言史话》、《青春的浩劫》、《一生紧随毛泽东》以及《中国足球之谜》。《泪洒汉城一一奥运反思录》、《只差一步到罗马》、《难圆足球梦》、《这个该死的足球》、《悲壮漫长的冲击--中国足球七次冲击世界杯纪实》、《凝聚。低谷。可持续发展--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社会的影响》等。担任22集电视连续剧《换个活法》编剧;编导50集电视专题片《中外足球大全》。此外在各类报刊发表体育评论数百万字。承担了《申办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发展的影响分析》等大型课题,获得2002年、2006年北京市政府与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嘉奖。
《当代北京电信史话》作者殷京生,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内刊《北京通信》编辑。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一部,发表中篇小说五部,以及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品若干。多次获得省市级文学创作奖项。现为北京市老年记协理事、北京市新闻奖专业报评委、当代北京史研究会理事。
《当代北京服装服饰史话》作者宋卫忠,历史学博士,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北京近代社会文化史、中国近代文化史。
蒋方,现任教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与城市规划学院。
《当代北京旅游史话》作者金贝伦,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在《北京青年报》体育版任实习记者,后到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担任记者,独立完成《"冰城女侠"苗立杰》、《京城德比战》、《老鼠爱上猫》、《骑士俱乐部》等专题片以及大型系列专题片《剑指釜山》中的"武术"和"帆船(板)"两集撰稿,并参与了多集电视片的编辑制作等。2009年3月到北京燕山出版社担任编辑。
《当代北京拍卖史话》作者季涛,理学硕士,留英学者,国家注册拍卖师,现任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哲诚拍卖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在国内各类报刊上发表过拍卖市场分析、拍卖策划、拍卖理论文章数百篇。曾参与编写《拍卖师论谈集》1~2集、《中国收藏20年》、《中国收藏年鉴》、《中国拍卖20年》以及国家拍卖师资格考试教材《拍卖通论》和《拍卖经济学基础》,主编了《拍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拍卖策划书精选》等,著有《拍卖师主持理论与技巧》等。
《当代北京书画史话》作者刘宝明,1961年出生,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曾从事文化企业经营与管理工作,近年来在书法创作之余有许多涉及北京传统文化的着述问世,如《永定门回望》、《陈氏五杰与北京不解情缘》、《红螺山下红螺梦》、《北京酒文化博物馆碑文》等。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作者杨亦武,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文物考古与鉴定专业,北京史研究会、当代北京史研究会、房山区文联理事,房山区作协副主席。三十年来致力于辽金史研究、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西南佛教文化研究和房山地方文化研究。发表和出版《大房山金陵考》、《金门闸与清代永定河水患治理》,《房山历史文物研究》、《上方山兜率寺》等专著。
《当代北京丧葬史话》作者李劭南,1967年出生,北京人,大学毕业后,做过教师、记者、编辑、编过报纸、杂志、出过书、涉足过体育产业市场。现在担任文化传播公司策划总监。业余时间喜欢收藏,研究北京文化。
《当代北京百姓收藏史话》本书通过多方位、多层面、全视角的史实叙述,展现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当代的北京百姓收藏的总体状态。它大量采用这一时期与北京百姓收藏相关的回忆和记录,针对现存物象进行深层挖掘和分析,在客观、完整地记录北京百姓收藏面貌的同时,从百姓收藏这一角度,完成对北京这个古老城市文化特征的反映。本书用几个时期作刻度划分,描述北京百姓收藏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当代北京奥运史话》周恩来五十年代就说过,中国也要办奥运会;这是一次无与伦比的的盛会,让世界感触到了北京;震撼世界的十六天谱写了奥运会的新篇章;〔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改变着北京。
《当代北京电信史话》从马厩里的电话局,到数字时代的3G通信;电信保障国事,服务民生;在抗震救灾、重大疫情等应急通信中战功卓着;电信技术和服务的不断发展推动时代的进步。 本书将从电信初进京城、新中国的北京电信、跨越式发展、现代化的电信服务、应急通信与重要通信、北京的郊区通信等六个方面与您畅谈当代北京电信的史话。
《当代北京服装服饰史话》通过多方位、多层面、全视角的史实叙述,展现了自19世纪40年代到当代的北京服装服饰的总体状态。它大量采用这一时期与北京服装服饰相关的回忆和记录,针对现存物象进行深层挖掘和分析,在客观、完整地记录北京服装服饰面貌的同时,从服装服饰这一角度,完成对北京这个古老城市文化特征的反映。用几个时期作刻度划分,描述北京服装服饰1个半世纪的历史。
《当代北京旅游史话》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定都北京,于今已近60年了。六十年,一个甲子,共和国的人民、北京市的人民,在创造自己新生活的过程中,亲历了多少成功的喜悦、顺利的舒畅,以及挫折的伤心和迷惘。然而,我们都已走过来了,我们毕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我们的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会有今天的收获。我们抚今忆昔,怎不激动和感奋!北京自古是旅游胜地,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旅游更加活跃,改革开放让旅游成了百姓生活的新需求,北京作为东方文化之都和国际大都市,是旅游首选。
《当代北京拍卖史话》拍卖已有三千年历史,随西方列强进入了中国,北京拍卖业的百年变迁,改革开放,北京的拍卖业蓬勃发展,形形色色的拍品及其背后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历史是需要用文字、图片等记录下来的。记录的方式很多,党史、国史、地方志以及纪实文学等等都是。这套史话丛书,则是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力求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使老百姓愿意读、喜欢读。这个努力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就需要请读者来做出评判了。
《当代北京书画史话》展现了自20世纪到当代的北京书画的总体状态。它大量采用这一时期与北京书画相关的回忆和记录,针对现存物象进行深层挖掘和分析,在客观、完整地记录北京书画面貌的同时,从书画这一角度,完成对北京这个古老城市文化特征的反映。用几个时期作刻度划分,描述北京书画一百年间的历史,后半个世纪将作为重点描述对象,而改革开放的这二十多年将在后半个世纪中的描述中被着力涉及。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主要讲云居寺的历史和当代保护。上世纪70年代,石经出现风化。谷牧视察云居寺,指示北京市建委出资重建石经库房,改善山下石经的保护条件。学术界成立房山云居寺石经研究会,人民政府重建石经地宫将10082片辽金石经回藏保护。
《当代北京丧葬史话》讲述了八宝山的变迁见证北京殡葬业的发展,个性化名人墓地体现北京丧葬文化,移风易俗改变老北京丧葬传统,旧时的丧葬包含着封建法权意识。
《当代北京百姓收藏史话》
作者: 王纪仪
出版社: 当代中国
出版年: 2008-1
页数: 165
定价: 22.00元
装帧: 平装
平装:16开
丛书: 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
ISBN: 9787801706799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解放初期至"文革"前
(1949年-1966年)/1
一、话说收藏解放初家具年画儿"小人书"/2
二、厂甸晓市与书摊儿雅俗人士常遛弯儿/7
三、集邮从来是长项方寸之中见万象/14
四、文人雅士喜收藏自古钟情琉璃厂/19
五、画价不高囊拮据运动无情人有义/24
六、国宝赖有张伯驹藏界不齿是岳彬/26
七、金石篆刻丹青手亦画亦藏亦出售/31
八、文艺界内有藏家艺趣互进传佳话/35
九、荣宝斋内灯火明名人之家乐融融/39
第二章 "文革"时期
(1966年-1976年)/43
一、"文革"期问破"四旧"古玩几乎一命休/44
二、六张拓片民族魂一心寻找立碑人/48
三、"全国山河一片红"图案有错急叫停/53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后
(1978年-)/55
一、改革开放沐春风古玩收藏获新生/56
二、拍卖市场成规模交易趋势逐年升/70
三、三次拍卖"特定标的"槌起槌落遭各界质疑/83
四、面对古玩市场开禁有人叫好有人担心/91
五、百姓淘宝有去处古玩市场显身手/99
六、逛地摊出手须慎重真品赝品要分清/106
七、收藏物品五花八门收藏群体各色人等/110
八、拍卖、邮市起落潮业内人士在思考/113
九、集刊集报简单易行增长知识陶冶性情/121
第四章 收藏界人物故事/127
一、机场迎回国宝秦公含笑九泉/128
二、分寸之间见大千集邮研究有林轩/134
三、京城玩家王世襄捧得荷兰亲王奖/140
四、紫檀大王陈丽华建宫展宝耀京华/144
五、古瓷藏家马未都创建观复惊世人/145
六、家具收藏张德祥痴心不改终大成/148
七、无论名人与百姓收藏故事部生动/151
《当代北京奥运史话》
作者: 金汕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年: 2009-9
页数: 218
定价: 29.00元
装帧: 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 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
ISBN: 9787801708526
目录
第一章 漫漫中国奥运路
一、奥运会给中国人带来的是追逐,是理想,也有创伤
二、周恩来50年代就说:"中国将来也要办奥运会
三、邓小平说:"你们对申办奥运会下决心了没有?"
四、1993年首次申办失利却没有气馁
五、北京赢了
第二章 一次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一、圣火传递
二、还人类一个奇迹
第三章 把最精彩的比赛留在北京
一、震撼世界的天
二、北京奥运会英雄谱
三、北京奥运会上杰出的失败者
四、奥运真情感动世界
五、主办国的公平
六、让别人来评价北京奥运会
第四章 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
一、"人文奥运"全方位提升北京形象
二、"科技奥运"提升北京创新能力
三、"绿色奥运"使北京成为"绿色中国"的典范
第五章 奥运遗产与城市管理
一、现代奥运不抛弃历史
二、交通从阻塞到一路畅通
三、安全的奥运保证了最好的奥运
第六章 奥运会促进了北京经济发展的全面进步
一、城市的整体面貌发生异乎寻常的变化
二、举办奥运会给北京城市发展重新定位
第七章 北京奥运会的思考
一、面对51块金牌
二、中国"80后"、奥运冠军的特立独行
三、跳水梦八曾经引起行家另类忧患
四、外籍教练的作用
五、刘翔难以承受之重
六、饭馆为姚明的特殊准备
七、从民众集资到市场给予
八、俄罗斯为何衰落
九、另一只眼睛看德国、日本的奥运成绩
十、鸟巢拒绝低档品牌中超
十一、应对奥运会后暂时的经济低潮
十二、北京奥运会留下丰厚遗产
《当代北京电信史话》
作者: 殷京生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年: 2009-9
页数: 161
定价: 23.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
ISBN: 9787801708496
目录
第一章 电信初进京城
一、北京最早的电报局
二、诞生在马厩里的电话局
三、早期的电信教育
第二章 新中国的北京电信
一、开国大典话通信
二、两个专用电话局
三、立下特殊功劳的天安门专线班
四、迅速恢复长途通信
五、加快长途通信的建设
六、北京的长话大楼
七、标志性建筑--北京电报大楼
八、市内电话与郊区电话
九、卫星通信的开端
第三章 跨越式发展
一、电话业的腾飞
二、"待装户"与"一万八大会战
三、电话号码升至8位
四、"昙花一现"的BP机
五、神气活现的"大哥大"变成了寻常百姓的"全球通
六、是是非非说短信
七、神奇的"因特网
八、亟须人们警惕的网络犯罪
九、令人目不暇接的技术进步
十、网络也要智能化
十一、3G时代已经来临
十二、公用电话已经满足需求
第四章 现代化的电信服务
一、老百姓使用"114"已经不光为查号
二、"l0060"服务热线
三、"12345"架起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
四、逐渐兴起的声讯服务
五、声讯服务里的不和谐音
六、"五难"已不再难
七、服务开始智能化
第五章 应急通信与重要通信
一、蓝光闪过之后
二、搭建生命救助热线
三、又一次抗震救灾
四、神秘的使馆局
五、卡斯特罗享受顶级电信服务
六、从亚运会到奥运会
第六章 北京的郊区通信
一、"要想富,先修程控再修路
二、"给农民朋友的服务要再好点
三、"小灵通"发轫于京郊
结束语
《当代北京服装服饰史话》
作者: 宋卫忠
出版社: 当代中国
出版年: 2008-1
页数: 153
定价: 20.00元
装帧: 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 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
ISBN: 9787801706508
目录
第一章 令人目眩的近代北京服饰(1840年-1949年)
一、顶戴花翎威严的丧失
二、中两杂陈的男子服饰
三、由繁人简、由土人洋的女子服饰
四、中西交融文明创新
五、近代纺织服装业的诞生与"老字号"的兴盛
第二章 新中国的服饰理念与样式(1949年-1977年)
一、军便服、"干部服"和"毛式服装"
二、苏维埃风尚:"列宁装"、"布拉吉"和苏联大花布
三、艰苦朴素中的"百花齐放"
四、票证经济下的窘迫与创造
五、"全民皆兵"的绿色震颤
六、北京服装业的新生与磨难
第三章 大变革时代的审美碰撞与服饰多样化趋势(1978年-1990年)
一、喇叭裤的风波
二、同等遭遇、命运迥异的牛仔服
三、西装的回潮
四、旋起旋落的全民流行
五、服装业大发展与大提高
第四章 蔚为风气的多样化、个性化服饰(1991年以后)
一、多样化、个性化的服装时尚
二、讲究品牌和休闲的服装时尚
三、倡导健康环保的服装时尚
四、中国风劲吹
五、打造世界时装之都
《当代北京旅游史话》
作者: 金贝伦
出版社: 金贝伦
出版年: 2010-4
页数: 189
定价: 27.00元
装帧: 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 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
ISBN: 9787801708045
目录
第一章 北京自古就是旅游胜地
一、古代北京旅游活动
二、活跃在老北京的民间旅游活动
三、清末民初兴起的小规模旅游
四、外国旅游者眼中的北京
第二章 人民政府为百姓旅游不断创造条件
一、大规模修缮公园,为旅游创造条件
二、在旅游中陶冶人们的性情
三、"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旗帜"--五六十年代北京大学生的春游
四、社会相对贫困使旅游受到局限
五、特殊年代大串连与大规模"免费旅游"
六、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难以压抑的
第三章 旅游成了京城百姓生活的新需求
一、北京旅游曾经的尴尬
二、北京旅游年走过西方百年历程
三、科学家对北京旅游的特殊贡献
四、钟情北京的国外旅游者
第四章 旅游面面观
一、观赏风光的旅游者
二、旅游丰富了北京百姓的生活
三、各种类型的旅游
四、悄然兴起的北京老年人旅游
第五章 与时俱进的北京旅游
一、通过网络共同欣赏旅游的快乐
二、游客寻找老北京
三、新兴的旅游方式
第六章 不一样的旅游
一、购物旅游
二、让北京游客扫兴的神农架旅游
三、-味追求低价会两败俱伤
四、旅行社也有话说
五、行业规范维护旅游者的权益
第七章 行政部门加强旅游行业管理
一、让旅游者重视环境的拥挤
二、不要让旅游设施破坏名胜古迹
三、旅游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和旅游资源
四、旅游要注意安全
第八章 国际大都市与新奥运旅游
一、北京是国内外旅游者的首选
二、奥运会带给北京旅游的契机
三、旅游将继续印证北京市民生活的飞跃
《当代北京拍卖史话》
作者: 季涛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年: 2009-6
页数: 259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 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
ISBN: 9787801708229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拍卖在北京的百年变迁
一、清末、民国时期的北京拍卖
二、新中国成立后拍卖行逐渐消失
三、改革开放后拍卖"东山再起"
四、1988年,北京又有了"第一家"拍卖企业
五、法律法规建设有利于促进拍卖业的大发展
六、拍卖师终于有了"准生证"
第二章 改革开放催生了拍卖业的发展
一、文物艺术品拍卖加强了文物的保护和传承
二、拍卖对于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推动与促进
三、"'92北京国际拍卖会"首次尝鲜文物拍卖
四、北京有了第一家文物艺术品专业拍卖公司
第三章 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涨涨落落
一、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第一个高潮
二、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逢遇低谷
三、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迎来第二次高潮
第四章 拍卖场上国宝文物的来龙去脉
一、朱熹书法册页突然在拍卖预展时失踪
二、宋代名画《张先十咏图》出自故宫又回到故宫
三、故宫买走《出师颂》引起的风波
四、流拍了的唐代怀素书法《食鱼帖》
五、昏庸多才的宋徽宗皇帝的《写生珍禽图》
六、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传奇经历
第五章 不甘寂寞的现当代艺术品、收藏品拍卖市场
一、由天安门大红灯笼拍卖到"红色经典"收藏热
二、摄影作品也能拍卖
三、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出了千万元
四、"小人书"也进了拍卖场
五、邮品拍卖的起起伏伏
六、艺术品拍卖"走进"寻常百姓家
第六章 房地产拍卖撑起了另一半天
一、从刘晓庆的房产被拍卖看罚没房产拍卖
二、新商品房也可以用拍卖来销售
三、法院强制拍卖的房产具有投资机会
四、从"玫瑰园"进拍卖场到大型房产的拍卖
五、商铺拍卖让开发商明白了一楼底商更值钱
六、新秀水街摊位经营权拍出了天价
第七章 日渐兴旺的机动车拍卖市场
一、百姓热衷缉私罚没机动车拍卖
二、政府公务车和"黄标车"进入了拍卖场
三、法院强制执行的机动车越拍越多
四、社会委托二手车拍卖方兴未艾
第八章 形形色色的拍卖品
一、鲜有人知的破产企业资产拍卖
二、北京的两次土地使用权的拍卖会
三、冠名权、广告权的拍卖
四、拍卖槌下的电影首映权和电影版权
五、北京的农副产品拍卖"百花齐放"
六、专利权和科技成果在拍卖中体现价值
七、慈善拍卖体现出人文关怀
八、互联网上竞买艺术品、房产和车辆
九、民品拍卖会上有"漏儿"可捡
参考书目
《当代北京书画史话》
作者: 刘宝明
出版社: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
出版年: 2007年
页数: 128页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开本:16开
ISBN: 9787801706591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古城遗风
北京--发现甲骨文的地方
故宫的书画收藏
陈师曾与《北京风俗画》
皇室贵胄的书画
民国时期的古玩市场
紫禁城名画流失与琉璃厂的兴旺
老北京厂甸庙会的兴起
北京书画逸闻
20世纪上半叶北平书画团体及专业美术院校
20世纪上半叶活跃于北京的画家
北京书画的假活赝品
沦陷时期的北京书画家
萧条的北京书画市场
发生于北京的传统绘画与两洋美术之争
第二章 晨曦初露
百废待兴的北京书画抢救事业
荣宝斋的新生
50年代的北京美术院校和新兴的书画组织
书画家为新中国作贡献
老字号的新贡献
老画家趣事
50年代的春节厂甸庙会
五六十年代北京书画作品的价格及经营情况
解放后北京的书画理论和相关出版物
成熟于五六十年代的北京书画家
……
第八章北京书画家渊源探微
湖社画家群
陈师曾、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四大脉系
从琉璃厂走出来的书画家
北京爱新觉罗家族书画
北京博物馆孕育出的书画家
北京书画圈三大独特现象
北京教师队伍中的书画家
活跃在北京的军旅书画家
北京职业书画家
参考文献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作者: 杨亦武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年: 2012-5
页数: 158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
ISBN: 9787515401249
目录
第一章 寺经同辉的佛教圣地/1
一、发轫于北齐的千年古刹/2
二、持续千载的白带山刻经/20
第二章 国宝石经的发掘保护/37
一、石经发掘开启旷世宝藏/38
二、发掘后的石经保护工程/53
第三章 云居古刹的修复建设/75
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76
二、废墟上的重建/83
三、寺院南塔修复/103
四、云居寺文化景区盛世弘文/112
第四章 享誉中外的佛教道场/125
一、步人盛世的护国伽蓝/126
二、高僧大德的参礼圣地/135
三、僧徒信众的焚修宝刹/138
四、空前盛大的舍利观瞻/141
第五章 石经开启的汉白玉文化/147
一、始自刻经的汉白玉文化/148
二、汉白玉的故乡大石窝镇/152
参考资料/159
《当代北京丧葬史话》
作者: 李劭南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
页数: 170
定价: 24.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
ISBN: 9787801707819
目录
第一章 老北京的丧俗特点
一、满族人丧葬的老礼--讲究一个"孝"字
二、汉俗强调"重殓厚葬"
三、民间治丧的组织形式
四、丧礼中浓重的封建法权意识
五、旧式丧礼的落后性
六、老北京望族与寺庙停灵
七、清末民初北京停灵,办丧事的庙宇
八、老北京时期的国葬
九、中国末代皇太后隆裕的大丧
十、老北京的公葬与贫葬
第二章 老北京的墓葬文化
一、中国古墓葬的实质--亲情与权力
二、古墓葬客观上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
三、中国墓葬尊崇长幼尊卑
四、墓葬的规则
五、京西王爷坟见证昔It气派
六、老北京文化名人墓地
第三章 新中国移风易俗倡导丧事简办
一、年代丧葬提倡火化,中央领导带头移风易俗
二、现今依然遵从的丧仪和志哀仪式
三、殡葬服务的社会功能
四、殡葬服务逐步走向"人性化"
五、逝者适度,活人满意--办丧事的学问
六、老百姓全面接受新的丧葬形式
七、观摩葬礼、扫墓是一种教育手段
八、丧葬事业的发展开始与国际接轨
第四章 伟人、名人、平凡人的身后事
一、中央领导人只有毛泽东的遗体没有火化。这违背了他的意愿
二、周恩来骨灰人海,全国人民动容
三、邓小平骨灰撒海--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高尚情怀
四、马季葬礼--享受人民艺术家的待遇
五、永远的"左后卫"姜杰祥
六、人民好教师孟二冬
七、人民好军医华益慰
八、著名影星傅彪
九、人民警官石福胜
第五章 八宝山的变迁与发展
一、褒忠护国祠改为八宝山革命公墓
二、八宝山的三个墓区
三、骨灰堂按级别分类
四、八宝山殡仪馆--北京殡葬发展的缩影
五、八宝山已成殡葬标杆
六、高级人才成就现代殡葬产业
七、今日殡葬工风采
八、殡葬业总体发展向上,难掩弊端
第六章 值得关注的"真空地带"
一、临终关怀事业
二、怎样看待"死亡教育"
三、众说纷纭的安乐死
四、丧事纠纷的法律处理
五、丧事礼金分割闹人心
六、北京宠物万,"身后事"难了
第七章 北京殡葬业发展任重道远
一、老百姓期待打破殡葬垄断
二、政府监控市场,制定指导价
三、公益性墓地在北京市推广建设
四、加强沟通,让更多市民了解殡葬业
五、心理咨询师应做好悲伤辅导
六、把"清明经济"搞出中国特色
七、引导文明办丧事,创建和谐社会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