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红学研究"4册,为郑庆山、洪涛、孙玉明等4位中国著名红学家所编写。整套书理论稳固、条理清晰、资料全面、论证充分,对"红学"诸多问题进行探讨、论证,是一套红学研究的必备资料。原价132元,现团购价36元包邮!
★ 平装32开,印刷清晰
★ 《红楼梦的版本及其校勘-续篇》作者郑庆山,笔名正苍山,是我国著名红学家。专门致力于《红楼梦》版本和《金瓶梅》的研究。
★ 《红学:1954》作者孙玉明,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红楼梦学刊》副主编,并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秘书长等职。至今已发表、出版学术论著、小说、剧本、古籍整理及译作约800余万字。
★ 《红楼梦与诠释方法论》作者洪涛,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从事明清小说研究、汉籍外译研究,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 《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作者宋广波,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专著:《胡适红学年谱》、《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编校注释)、《胡适与红学》。
友情提示:书顶切口有划线或盖章,是装包时的记录,介意的读者慎拍!
《红学:1954》作者孙玉明,男,汉族,1961年生,山东省诸城市人。1983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文学学士。1989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2001年10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在职博士研究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红楼梦学刊》副主编,并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秘书长等职。至今已发表、出版学术论着、小说、剧本、古籍整理及译作约800余万字。
《红楼梦与诠释方法论》作者洪涛,原籍福建。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博士。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目前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学语文学部。从事明清小说研究、汉籍外译研究,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可分为五个系列:《红楼梦与诠释方法论》、《红楼梦英译评议》、《红楼梦译评之研究》、《四大奇书英译评议》、《四大奇书变容考析》。各系列将陆续结集成书。翻译并出版书籍、词书共三种:《英语文法新解》(香港:朗文出版亚洲有限公司,1995)、《英语文法与表达技巧》(香港:朗文出版亚洲有限公司,1997);与友人合译《牛津进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三版增补本)》(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2005)。
《红楼梦的版本及其校勘-续篇》作者郑庆山,笔名正苍山,黑龙江省绥棱县人。祖籍辽宁盘山。生于1936年阴历八月十六日。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任黑龙江省克山师专中文系和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黑龙江省师专《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主编,北方五省区师专《中国古代文学》副主编。是中国红楼梦学会壁黑龙江省红学会理事,中国金瓶梅学会会员。专门致力于《红楼梦》版本和《金瓶梅》的研究。发表论文50篇,出版专着《立松轩本(石头记)考辨》、《红楼梦的版本及其校勘》、《金瓶梅论稿》,校点出版《脂本汇校石头记》;完成新着《金瓶梅新考》。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作者宋广波,1970年生,山东章丘人,助理研究员,199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8-2004年,在北京某军事学院任讲师。2005年后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专著:《胡适红学年谱》、《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编校注释)、《胡适与红学》。
《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 胡适是我国红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开创了红学研究的几个第一:开创了"曹学";开创了《红楼梦》版本学;开创了"脂学",这些全都是我国红学研究史上的先河。本书精选了胡适对红学研究的一些资源,并将其汇编在一起,是一部进行红学研究的必备资料。
《红学:1954》本书作者历时数年,以令人信服的翔实史料,较为科学的写作手法,客观而全面地介绍了1954年秋"《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发生的前因后果。通过对知识分子群体在这场运动中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言论的回顾与剖析。指出运动规模的扩大,花样的翻新与知识分子阶层的积极参与的有起接的关系,面对历史的叩问与现实的责任,知识分子自身应作深刻的反思。本书立意积极进取,叙事客观公允,在唤取良知和责任的同时,为我们研究建国初期学术思想史,特别是"红学"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对"红学"诸多问题的论争,形成了红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论争,学术就难以向前发展,"红学"也不会显得如此热闹非凡。本书是对《红楼梦》研究批判的杰作。本书采用了史书常用的纪传体例,既以重要人物为主分出章节,每一章都以人物的活动线索为经纬叙述事件。
《红楼梦与诠释方法论》以诠释学理论为架构,追溯《红楼梦》由产生到被接受的过程,考察作者、文本、读者三大关键与诠释活动的关系。可称为一部专题性的红学批判史。全书理论稳固、条理清晰、资料全面、论证充分,思考和讨论的都是有关红学的关键问题。作者身居海外,较少受各种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因此,持论也似乎更为客观公允,或有助于当今红学界的相关研究突出怪圈、回归正途。
《红楼梦的版本及其校勘-续篇》是我国著名红学家郑庆山的第三本"红学"论文集,是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红楼梦的版本及其校勤》一书的续篇,以研讨《红楼梦》版本及其校勘为主,涉及"脂批",辑录有关已佚后三十回书的脂批,是对前八十回的补充。总结版本研究的成果和校点《红楼梦》的经验,及阐述作者的学术道路和方法。
《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
作者: 宋广波
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年: 2005-1
页数: 496
定价: 40.00元
装帧: 简装本
ISBN: 9787501327492
目录
序(一) 耿云志
序(二) 胡文彬
编校引言
《藏晖室札记·小说丛话》节录)
1911年6月7日日记
1916年9月5日日记(节录)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节录)(1918年4月)
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节录)(1918年9月)
《红楼梦考证》(初稿)(1921年3月27日)
与顾颉刚书(1921年4月2日)
附录:顾颉刚答书(1921年4月2日)
顾颉刚1921年4月2日日记
顾颉刚在胡适信上的眉批(1921年6月7日)
顾颉刚《琼东杂记》(1921年6月9日)
与顾颉刚书(1921年4月3日)
附录:顾颉刚答书(节录)(1921年4月4日)
与顾颉刚书(1921年4月5日)
答顾颉刚书(1921年4月13日)
附录:顾颉刚原书(1921年4月12日)
顾颉刚1921年4月12日日记
答顾颉刚书(1921年4月16日)
附录:顾颉刚原书(节录)(1921年4月16日)
与顾颉刚书(1921年4月19日)
附录:顾颉刚答书(1921年4月19日)
答顾颉刚书(1921年4月20日)
附录:顾颉刚原书(节录)(1921年4月20日)
1921年4月27日日记(节录)
胡适致汪原放明信片(1921年4月)
1921年5月1日日记(节录)
答顾颉刚书(1921年5月5日)
附录:顾颉刚原书(三通)(1921年4月23日、4月26日、4月30日等)
严修致胡适(1921年5月1日)
顾颉刚1921年5月8日日记(节录)
顾颉刚答书(节录)(1921年5月9日)
1921年5月8日日记(节录)
1921年5月13日日记(节录)
……
《红学:1954》
作者: 孙玉明
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年: 2003-11
页数: 331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平装: 331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1321834
条形码: 9787501321834
商品尺寸: 22.8 x 16.4 x 2.2 cm
商品重量: 399 g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俞平伯误入"红尘"
一 人生路上的"错误抉择》
二 从《红楼梦辨》到《红楼梦研究》
三 引火烧身的《红楼梦简论》
第二章 两个小人物意外走"红"
一 《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
二 《评〈红楼梦研究〉》
三 一举成名天下知
第三章 毛泽东亲自发动并领导了这场运动
一 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二 运动终于爆发
三 他一直控制着运动的方向
第四章 他们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 "贵族老爷"冯雪峰
二 批判运动中的胡风
第五章 《文艺报》成了替罪羊
一 "替罪羊"罪有应得
二 万炮齐轰《文艺报》
三 自相戕戮自张罗
四 "丁、陈事件"的导火索
第六章 风暴中心的俞平伯
一 "红极一时"反招祸
二 一次奇特的座谈会
三 他陷入了风暴的中心
四 风暴中的孤独者
五 严寒中的一丝温暖
第七章 胡适与"新红学"
一 "新红学"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二 破"旧"立"新"的《红楼梦考证》
三 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
四 "作茧自缚"的"自叙传说"
第八章 "胡适思想"批判
一 他注定了被批判的命运
二 阵容强大的批判大军
三 大洋彼岸的胡适
第九章 运动中的几个"难友"
一 周汝昌引火烧身
二 顾颉刚"在劫难逃"
三 文怀沙"罪有应得"
四 吴恩裕的惶恐
五 王佩璋的人生悲歌
《红楼梦与诠释方法论》
作者: 洪涛
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年: 2008-01
页数: 352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1335664
目录
序言
凡例
第一章 导论
1 引言
2 前贤讨论红学史的模式及其局限
3 本书的研究范畴及取向
4 结语
第二章 《红楼萝》作者的身份及其超强的诠释功能
1 清代关于《红楼梦》作者的记载及附会
2 遗民着书说的兴起
2.1 王梦阮、沈瓶庵的设想
2.2 蔡元培的说法:"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
2.3 邓狂言与"汉人作者说"的确立
3 《红楼梦》作者的种族与诠释的关系
3.1 《红楼梦》与作者决定论
3.2 新红学的"旗人作者说"
3.2.1 胡适的研究和诠释转向--"夺取"作者,夺取诠释权
3.2.2 俞平伯封反满说"民族主义"理论的抨击
3.2.3 周汝昌对"反满说"的猛烈攻击
3.3 索隐派对"旗人作者说"的反应
3.3.1 寿鹏飞和景梅九另立作者
3.3.2 反满说封自传说作者论的消解
3.3.3 潘重规:原作者是"石头"("消解曹雪芹威胁"行动之一)
3.3.4 杜世杰:曹雪芹是个化名("消解曹雪芹威胁"行动之二)
3.3.5 李知其:曹雪芹是说书人("消解曹雪芹威胁"行动之三)
3.4 余英时的"调和论"--曹雪芹的"汉族认同感"
4 马、列红学家对作者世界观的超越
4.1 马、列红学家论曹雪芹的世界观
4.2 创作论:马、列红学家眼中的曹雪芹"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4.3 作品论:作品自身的客观效果论
4.4 批评论:不重视作者意图的批评方法
5 后四十回的作者与作者的分类功能
5.1 俞平伯的"性情说"
5.2 隐含的作者(impliedauthor)及作者的分类功能
6 结语
第三章 《红楼梦》的文本地位与诠释问题--贯通论、有机说、优劣论、结构学、探佚学
1 《红楼梦》程高百廿回本在新红学以前的稳定地位
2 文本的"贯通"、"内在结构"和"有机说"
2.1后四十回"续书说"的提出
2.2 俞平伯的"贯通论"与文本地位
2.3 《红楼梦》的"内在结构"与"有机说"
3 前八十回异文研究的各种问题
3.1 "作者原本"与"作者最后定本"的观念
3.2 文本的不稳定性与诠释的关系
3.3文本的修订与作者意图
3.4 文本的残缺与贯通
3.5作者本意与文本的地位
3.6 文本的优劣真伪之辨与作者功能观念
3.6.1 优劣与真伪问题
3.6.2 繁简二系的关系和作者问题
3.6.3 近年校注本对第六十七回的取舍
4 "独特的结构学"与无形的文本
5 结语:对文本特征、结构、探佚等问题的思考
第四章 《红楼梦》的特殊读者与《红楼梦》的诠释
1 脂批的出现及批者身份的特殊性
1.1 批语出现的时间特早
1.2 批者身份的特殊性
2 新红学以前脂批的命运
2.1 批者的权威
2.2 脂评的消亡及其重大影响
3 新红学时期的脂评研究
3.1 脂评重出
3.2 批者的身份与批语权威的建立
3.2.1 读者反应批评(Readel-responsecriticism)的启示
3.2.2 关于脂评的可信性:胡适的"堂兄弟说"与"作者自注"
3.2.3 俞平伯的犹豫:"讦者之意"与"作者之意"的分野
3.2.4 周汝昌的"脂砚即湘云":"取其所需"、循环论证"的诠释策略
3.2.5 依附作者的权威
4 脂评的诠释问题:自传说和反自传说的对立
4.1 脂批与着作权的确立、自传说的完成
4.2 索隐派的反攻:索隐派的"增删说"和"暗合说"
4.3 "合传说"及其论证方法
5 结语:伪陈述与真历史
第五章 总括及批评
1 意义的来源及诠释的目标
2 评《红楼梦》的诠释方法
3 总结
参考资料
《红楼梦的版本及其校勘-续篇》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郑庆山
ISBN:9787501331628
定价:22.00元
出版日期:2006-09-01
开本: 32开
页数:326
装帧:平装
版次:1
目录
自序
甲戌本与庚辰本论纲
给徐乃为同志的信
非所惑也--再谈靖藏本
读俞平伯致毛国瑶书
丙子本异文录
局外人臆谈《红楼梦》--关于北师大新发现的旧抄本《红楼梦》
局外人再谈北师本《红楼梦》
从两张书影说起--三谈师庚本《石头记》
致冯其庸先生书(之一)
附冯其庸先生复函
致冯其庸先生书(之二)
致冯其庸先生书(之三)
附冯其庸先生复函
读《走出象牙之塔》感言
重读《走出象牙之塔》
畸笏与脂评本
也谈杨藏本
略谈程高本后四十回的作者
《红楼梦》的版本及其他
《红楼梦》的版本及其校勘简说
石头记版本异文统计表
关于《红楼梦》版本研究的报告
我怎样校点《红楼梦》--《脂本汇校石头记》后记
我校点《红楼梦》的经验
《脂本汇校石头记》修订本跋
关于《红楼梦》后三十回内容的脂批辑录
《红楼梦脂评辑校》序言
《红楼梦脂评辑校》后记
假作真时真亦假--我看电视剧《曹雪芹》
曹雪芹佚事
《曹雪芹的最后十年考》序
实事求是无往不利
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