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全十卷,吴怀祺教授主编,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题写书名。以300余万字的篇幅,着重论述了史学二重性、历史借鉴思想、历史盛衰思想、历史通变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和民本思想等问题。是中国史学思想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原价307元,现团购价77元包邮!
★ 精装32开,主编为吴怀祺教授
★ 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为本丛书题写书名
★ 是中国史学思想研究领域较系统、全面的史学思想史专著
★ 2005年第八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奖特等奖、2007年第七届安徽省图书奖一等奖
——再版和多次印刷:最初4卷:2002年2月第1次印刷、2002年12月第2次印刷,有精、平装本;2005年9月全书出齐,2006年12月第2次印刷,计6000册。
——入选由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首届的"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书目("人文社科类图书"的第29种)。
——在海内外有广泛的影响,较重要的书评见于《光明日报》、《出版参考》、《安徽日报》、《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图书评论》、《学术界》、《科学时报》;《人民日报》发表《书讯》进行报道。
——专家评价与读者反映:
全书出版过程中、全书出版过程中,海内外学人举行2次重要的学术讨论会。
2004年12月18日我国台湾学人曾以这套书已经出版的各卷为主题,举办学术讨论会("台湾当前史学发展 WORKSHOP"),台湾地区包括中正大学、台湾大学、辅仁大学、中兴大学、清华大学等重要大学的史学史领域内的重要史学家逯耀东、王德毅、汪荣祖、戴晋新、雷家骥等都参加了这次学术座谈。会上肯定这套书在学术上的价值,并由这套书谈到史学通识、台湾史学发展等诸多问题。
2005年11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举办了吴怀祺教授主编的《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学术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郑师渠到会祝贺。龚书铎、晁福林、鲁振祥、张文启、陈祖武、张庆捷、陈琳国、吴道弘、陶铠、牛润珍等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与会学者认为,《中国史学思想通史》重视揭示中国传统史学思想的民族特点,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史学精神的深厚底蕴,是中国史学思想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这套丛书着重论述了史学二重性、历史借鉴思想、历史盛衰思想、历史通变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和民本思想等问题。并充分关注了传统经学、子学与史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但研究了史学家的史学思想,而且重视研究哲学家、思想家、经学家的史学思想,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史学思想的研究范围。
吴怀祺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宋代史学思想史》和《中国史学思想史》。这套300余万字、10卷本的《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就是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主持研究而成的。
自2003年始,新闻媒体对这套书的出版给予关注,对这套书的出版,发表消息与书评,2003年《人民日报》在就书讯中报道丛书编辑出版的信息。
在发表的书评中,评论者肯定这套书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创获,也是"近代史学思想研究的力作",评论者着重指出在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构建新学科"即中国史学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该书是"从深层次上揭示史学的民族精神".
海内外专家学者充分肯定这套书的学术价值。
读者在网络上对该书作出积极的评价。
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为10卷《中国史学思想通史》题写了书名。
吴怀祺,男,汉族,安徽庐江县人,1938年9月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的学术论文有《论中国封建史学的二重性》、《简论宋代理学对史学的影响》、《中国近代考据学和王国维的古史新证》、《易学与中国史学》、《全球化趋势与新世纪史学》、《历史学、历史观与20世纪社会变动》、《新中国史学50年》等150余篇,多篇为《新华文摘》以及其它相关的文摘刊物所转载等。
汪高鑫,1961年生,安徽休宁人。1983年安徽帅范大学历史系大学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庞天佑,男,1952年生,湖南省益阳市人。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7年考入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攻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毕业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湛江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
周少川,1954年10月出生,广东省油头市人。1982年、1982年分别在北京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1985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工作,在职期间获历史学博学位。现任该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文化史、中国史学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古籍目录学》、《中华典籍与传统文化》、《藏书与文化》、《陈垣年谱配图长编》等专著,发表论文数十篇。
向燕南,1955年10月出生,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副教授。曾在《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北魏太武灭佛原因考辨》、《战国末新道家历史思想》、《论明代经济史撰述的突出发展》及《从"荣经陋史"到"六经皆史"--宋明经史关系说的演变及意义之探讨》等论文40余篇,同时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的研究项目。
王记录,男,1964年生,河南范县人。198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史学会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思想史、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陈鹏鸣,男,汉族,1966年生,安徽霍邱人。1993年毕业於杭州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於华东师范大学史学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着有《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未刊)、《梁启超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
洪认清,男,1966年12月生,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人。1997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2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在《史学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学术月刊》、《求索》、《船山学刊》、《安徽史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10卷)一书计有《总论.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近代前卷》和《近代后卷》。
各书在各章之前,有《题记》与《绪言》,这两部分与基本内容的各章,互为呼应、发明,形成一个整体。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的每一位作者,是在自己的领域内作过10余年以上的探讨,作者们在研究中,在思考中不断向前开拓。
——突出撰述的立意,是为了民族文化的振兴进行探索,也是为学科的开拓进行研究。
《总论卷》开篇指出,中华传统史学有着丰厚的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中国史学思想史是要充分地加以总结。我们国家历史典籍丰富,是世界上任何人也否认不了的,但是在有些西方人看来,中国史学中却是没有史学思想,上个世纪以来,西方这种偏见的影响很深,引起海内外的中国学人的愤慨。这样,研究中国史学思想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争论,而是要驳正那些违背事实的偏见和谬误。这10卷本的中国史学思想的研究,以史学的实际,展示中国典籍是丰富的,而且史学思想也是深邃的。
本书只写到20世纪上半期,但全书还是专门论述了20世纪后期和新世纪的史学,谈近代史学之途径,进而论说史学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指出"即使在20世纪西方史学传入中国后,传统史学仍然是珍贵的遗产,《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的写作,着眼于发展21世纪的史学。中国民族史学在未来世界史学的建设中,将会再度显示出其重大意义,承担其重大的责任。"(《总论?导言》第39页)
——注意从民族文化特点研究史学思想。《中国史学思想通史》(10卷)注意研究中国文化特点,由此而揭示史学的特点与风格。中国古代的经学、子学以及后来的玄学、理学都是和史学思想的变化与发 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作者们的在深入思考后所得出的认识。这一点也为学界所肯定。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在研究中,不断地扩大研究的视野,展示出我国各个民族对史学发展都作出了贡献,如辽金史学、元代的各个民族的史学成就,都有相当篇幅,立有专章加以叙述。虽然这还是初步的,但为今后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研究中,以"通识"的理念,展开撰述。中国史学思想史是一条流动的长河,为了展示这一潮流,这部书不满足于一般划分几个朝代,来叙述中国史学思想的问题,而是结合社会与学术文化变动,分析各个时代的史学思想的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由此看出阶段性来。《总论》中特设一章"本书叙录",是吸收古代学术史的优点,以开阔的眼光,讨论中国史学思想的变化与风貌,使读者一开始,对中国民族史学有全局性的了解。
近代史学与古代史学有区别又有联系,也是这套书研究的着力点。近代史学与古代史学不同,但是否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各卷作者在这方面都作出了一定的探索。
——历史的研究与逻辑的研究相结合。这套书在研究上,在注意到史学与社会的关系,与其他学术的关系,而不是把"史学"当成是天马行空的事物,不是把"史学思想"当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也不是一般化的预立模式,以解喻、剪裁史料,而是在研究中,把历史的研究与逻辑研究结合在一起,从而能有所发现,能有所开拓。
——寓论断于序事之中,这套书把中外比较蕴含在实际的研究中,对清代戴震的史学考证方法的讨论,作者进一步论说其实证,是"思之贯通",这可以体味其中的特色。这样我们对梁任公所说"乾嘉诸老的考证,实是归纳法",就有更多的认识。这样中外比较是更可以使我们看到民族史学思想的特色。
——学术原创的追求。各卷作者都有新解,关于汉代经学形态的衍变,近代经学与晚清学风变化,关于魏晋南北朝的玄学"道本论"的解读、关于从唐代史馆的讨论,进而分析史家群体,明朝史学思潮主流的思考等,都有新解。因此,这部书在出版出版过程中,就为学界、为海内外学人所关注,在书评中,在学术讨论中,他们充分肯定这部书成功的地方;特别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将这套书收入。这是对这部书的基本特点即"原创"性,作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受到很大的鼓舞。
这套书受到广大学人与读者的关爱,多次重印,出版了平装、精装本,在海内外发行,有广泛的影响。评论者肯定这部书的学术价值和在学科建设上的价值。
当然本书还是一个开始,有些问题如近代的史学与经子之学的关联,还要下功夫;再如古代、近代有些史学家的思想等,也有待补充。
10卷本的《中国史学思想通史》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为民族历史思维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一定在各位师友帮助下,不断推进研究,为我们民族文化振兴做出更多的工作。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总论 先秦卷》
原价:20.00元
作者:吴怀祺,林晓平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5-09-01
ISBN:9787806307229
页码:3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目录
作者简介
总论篇
导言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传统学术的转型与史学的近代化
第三节 史学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第一章 世界范围的史学诸子争鸣
第二章 几个理论总是的初步思考
第三章 本书叙录
先秦篇
第四章 从原始的历史意识到史学思想
第五章 先秦史官文化及史学思想
第六章 经学与史学思想
第七章 先秦诸子学与传统史学思想(上)
第八章 先秦诸子与传统史学思想(下)
本卷主要引用书目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秦汉卷》
原价:35.00元
作者:吴怀祺 ,汪高鑫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2-12-01
ISBN:9787806307236
字数:364000
页码:52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目录
作者简介
题记
导言
第一节 秦汉社会与史学思想
第二节 两汉经不与史学思想
第一编
绪言
第一章 秦的统一与秦朝君臣的历史意识
第一节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的历史观
第二节 秦始皇的历史意识
第二章 陆贾、贾谊对历史盛衰之理的探讨
第一节 陆贾的历史著述了与历史思想
第二节 贾谊对历史盛衰之理的探讨
第三章 汉初道家的史学贡献与史学思想
第一节 《淮南鸿烈》的历史哲学
第二节 司马谈的史学贡献与史学思想
第二篇
……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魏晋南北朝》
原价:28.00元
作者:吴怀祺 ,庞天佑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3-11-01
ISBN:9787806307243
字数:264000
页码:37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558kg
目录
作者简介
题记
导言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佛教与儒家思想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思想的发展大势与历史地位
第一编
绪言
第一章 门阀士族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门阀士族的统治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变化
第二节 从史书内容看门阀士族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从史书体例看门阀士族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思想的影响
第四节 门阀士族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局限性
第二章 民族关系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民族关系总的特点:在冲突与对立的过程中走向融合
第二节 民族史撰著与民族平等的史学思想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一统思想与史学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正统思想与史学
第三章 玄学与魏晋时期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玄学对魏晋时期史学的发展及史家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第二节 玄学与魏晋史家的学风及其人物评价的密切关系
第三节 玄学与魏晋时期史著的体例及其内容
第四节 玄学与魏晋时期史家思维的变化
第四章 佛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儒、玄、释相互影响下的史家
第二节 佛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理论思维
第三节 佛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多重影响
第五章 儒家思想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思想
……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隋唐卷》
作 者:吴怀祺 主编,牛润珍,吴海兰,何晓涛 著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2010-09-03
开 本:大32开
印刷时间:2004-11-01
装 帧:精装
I S B N:9787806307304
目录
作者简介
题记
导言
第一节 得视历史借鉴的历史意识
第二节 学术思想变化与史学发展的趋向
第一编
绪言
第一章 唐代史馆修史书思想与史家
第一节 史馆的建立与组织
第二节 官修史书思想与意识
第三节 史家群体结构与社会阶层
第二章 唐初八史对历史的总结
第一节 历史兴亡的探讨
第二节 治国与守国经验的总结
第三章 《贞观政要》的当朝史总结与历史教育思想
第一节 当朝史总结
第二节 历史教育思想
第三节 《贞观政要》的特色与影响
第四章 刘知几的史学总结与史学思想
第一节 刘知几的治学道路与成就
第二节 刘知几撰著《史通》的时代与历史总结的趋势
第三节 《史通》对唐以前史学的总结
第四节 刘知几的直书思想
第五节 刘知几的史学精神
第五章 唐代宗教与史学
第一节 佛道与历史思想
第二节 宗教与学术思想
……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宋辽金卷》
原价:32.00元
作者:吴怀祺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2-02-01
ISBN:9787806307267
字数:324000
页码:47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59kg
目录
作者简介
原序
原后记
题记
导言
第一节 宋代史学思想的新精神
第二节 宋代社会、学术与史学思想
附:关于宋代易学的传授
第一编
绪言
第一章 欧阳修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北宋的《春秋》学和《新五代史》编修
第二节 欧阳修的易学、理学和史学
第三节 欧阳修的疑古辨伪
第二章 二程的历史观
第一节 史学在二程理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 历史盛衰论和《易传》
第三节 随时变易以从道
第四节 二程的学术评论
第三章 《皇极经世》和邵雍的历史哲学
第一节 《皇极经世书》--贯通天人古今的一部著作
第二节 邵雍的历史哲学
第三节 《皇极经世书》对史学的影响
附:宋代古史著作中的上古史观念的发展
第四章 《资治通鉴》的编撰和司马光的史学思想
……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元代卷》
原价:22.00元
作者:吴怀祺 ,周少川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2-02-01
ISBN:9787806307274
字数:188000
页码:27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
商品重量:0.381kg
目录
作者简介
题心
导言
第一节 元代史学的特点
第二节 元代史学思想的发展
第三节 元代史学思想的研究及意义
第一章 元代理学对史学思想的影响
第一节 理学北传及其与史学之关系
第二节 求历史治乱兴衰之理
第三节 心性之学在史学思想中的反映
第四节 经史关系论的新发展
第二章 元代史学的民族观
第一节 故国思绪的民族观
第二节 "用夏变夷"的历史思考
第三节 在正统之辨中冲决夷夏之防
第三章 元代史学的世界性意识
第一节 拓疆万里和域外著述的增多
第二节 加强中外交通的历史观念
第四章 元代史学的经世思潮
第一节 元初对宋末空谈心性的反省
第二节 考核历代典制以济世
第三节 文献征实与历史借鉴
结语:元代史学思想的时代特征
本卷主要引用书目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明代卷》
原价:28.00元
作者:向燕南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日期:2002-01-31
ISBN:9787806307281
页码:39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商品重量:0.400kg
目录
作者简介
题记
导言
第一编
绪言
第一章 明前期政治、文化发展特点与史学思想
第一节 明代前期政治、文化专制的强化
第二节 三部"大全"的编纂与明前期学术思想的格局
第三节 明前期史学与史学思想的特点
第二章 宋濂的史学思想与学术评论
第一节 宋濂的学术渊源及特点
第二节 宋濂的史学思想
第三节 宋濂的六经观和诸子考辨
附:方孝孺的正统论及其影响
……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清代卷(一六四四--一八四0)》
原价:34.00元
作者:吴怀祺,王记录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2-02-01
ISBN:9787806307298
字数:354000
页码:50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
商品重量:0.481kg
目录
作者简介
题记
导言
第一节 清代史学的地位与史学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 汉学、宋学与清代史学思想
第一编
绪言
第一章黄宗羲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黄宗羲史学思想的学术渊源
第二节 "国可灭,史不可灭"
第三节 学要有宗旨,但不可有门户
第四节 黄宗羲的历史变革论
第五节 黄宗羲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和史料学观点
第二章顾炎武的历史盛衰论
第一节 顾炎武的史学批评和经学见解
第二节 顾炎武的历史盛衰论
第三节 顾炎武的考古方法和历史编纂学思想
第三章王夫之的史论
……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近代前卷》
原价:32.00元
作者:吴怀祺 ,陈鹏鸣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2-12-01
ISBN:9787806307304
字数:324000
页码:47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
商品重量:0.599kg
目录
作者简介
题记
导言
第一编
绪言
第一章 近代史学思想的源头
第一节 今文经学的复兴
第二节 庄存与随"时"变化的史学思想
附:庄 存与的家学
第三节 刘逢禄"穷则必变,变则必反其本"的史学思想
第四节 宋翔凤"不必泥古人之陈迹"的史学思想
附: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的特点
第二章 龚自珍的"尊史"与历史更革论
第一节 "六经皆史"论
第二节 历史变易思想
第三节 史学致用论
第三章 魏源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想
第一节 今文经学对魏源史学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史学思想
第三节 "无穷极不变之法"
第四章 王先谦"综古今之变"的史学思想
第一节 追求富强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想
第二节 "扶世翼教"的治学目的
第三节 历史文献学思想
第五章 晚清当代史研究与史学思想
第一节 "阐幽光、维世教"的史学思想
第二节 边疆史地研究━━"沉沉心事北南东"
第三节 世界史地研究━━"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四节 鸦片战争史研究中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想
第五节 太平天国时期的史学思想
……
《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近代后卷》
原价:34.00元
作者:吴怀祺 ,洪认清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2-12-01
ISBN:9787806307311
字数:350000
页码:50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
商品重量:0.4kg
目录
作者简介
题记
导言
第一节 史学近代化和新史学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新趋向
第一编
绪言
第一章 李大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奠基者
第一节 李大钊的唯物史观和史学理论
第二节 李大钊的史学思想史研究特色
附:孙中山与史学
第二章 二十年代的史学思潮(上)
第一节 瞿秋白:系统宣传辨证唯物论的先驱者
第二节 李达的历史理论和史学思想
第三节 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和革命史研究
第三章 二十年代的史学思潮(下)
第一节 西学与梁启超晚年史学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 胡适的"实验主义"思想及其史学方法论意义
第三节 近代"疑古"思潮和顾颉刚的"疑古辨伪"思想
第四节 何炳松对西方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的传播
第五节 吕思勉的治史特色和史学理论
第二编
绪言
第四章 毛泽东的史学思想
第五章 郭沫若的史学思想
第六章 三四十年代的史学思潮(上)
第七章 三四十年代的史学思潮(下)
本卷主要引用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