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金兆丰的传世史学巨著《中国通史》,民国年间的史学畅销书,从历史到政治,从文学到外交,从兵制到科举,从刑法到职官,内容丰富,网罗几尽。
本书初版于1937年发行,销路甚好,到1946年出版到了第六版。本版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首版。全书以上世、中世、近世汇纂总编,分总论、地形、食货、职官、刑法、兵制、选举、外交、文字、学说十卷,体例自创一格,脉络明了清晰。
★ 16开平装,2016年1版1印
★ 金兆丰系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编修、京师大学堂提调、国史馆编修等职,参与修纂《清史稿》,撰有《清史大纲》,对清代历史尤有独到的认识和体验
★ 全书以上世、中世、近世汇纂总编,举地形、食货、职官、刑法、兵政,选举、外交、文字、学说为分编
★ 文中和文末附有图表,历代世系表、制度之沿革一览便知
友情提示:本书为特价库存书,品相旧,封面略有磨损,内页完好,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金兆丰著的《中国通史》是一本厚重的中国通史。全书以上世、中世、近世汇纂总编,分总论、地形、食货、职官、刑法、兵制、选举、外交、文字、学说十卷。在每一卷内,又各分细目,分别论述,按照从远古至近代的时间顺序分别论述,体例自创一格,脉络非常清晰。在文中和文末附有图表,历代世系表、制度之沿革一览便知。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更是夹叙夹议,见解独到。其弟语言学家、文学史家、编辑家金兆梓说:“此书与众不同,是按地理、经济、农田制度、官职制度、兵制、外交、学术等的历朝演变写的,难度较大,是一本好书”。
《中国通史》1937年出版发行,销路甚好,到1946年出版到了第六版。此次出版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首版。
金兆丰(1870—1934),字瑞六,号雪荪,浙江金华人,著名历史学家。金兆丰幼承家学,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乡试中举,次年殿试位列二甲第五名,赐进士出身,选翰林院庶吉士。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派赴留学日本,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回国,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京师大学堂提调,京师督学局视学,国子监师范学堂监督,国史馆编修、武英殿校对等职。著有《中国通史》《清史大纲》《水经补注》《校外补三国疆域》等。
◆20世纪20年代,各个大学史学系“分期”讲授“中国通史”,就是将“中国通史”分为“中国上古史”、“中国中古史”、“中国近古史”和“中国近世史”四个时期讲授,从而形成一个讲授体系。也有不设“中国近古史”而分为三期的。与上述通史分期讲授法相呼应,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流行的“中国通史”教本或参考书,具代表性者如夏曾佑的《中国古代史》、章嵌的《中华通史》、王桐龄的《中国史》、金兆丰的《中国通史》和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等。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尚小明
◆20世纪初,受新式教育、史学革命及民族主义兴起等因素影响,国内掀起了一个编纂中国通史的高潮。很多史家都参与了通史的写作,金兆丰也是其中之一。金兆丰系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编修、京师大学堂提调、国史馆编修等职,参与修纂《清史稿》,撰有《清史大纲》,对清代历史尤有独到的认识和体验。他认为历史是人类进化比较之学问,在考察各国学者对历史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历史见解,主张中国本国历史的撰写要从民族、地势、国统、学术、社会五方面着手。落实到其《中国通史》写作体例上,是以上世、中世、近世汇纂总编,举地形、食货、职官、刑法、兵政,选举、外交、文字、学说为分编。这种编写方法自创一格,很有特色。其四弟——学者、出版家金兆梓曾推荐儿子读其大哥的《中国通史》,“说此书与众不同,是按地理、经济、农田制度、官职制度、兵制、外交、学术等的历朝演变写的,难度较大,是一本好书”。后出的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上册论制度现象,下册叙历史沿革,广受好评,其撰写体例与金兆丰《中国通史》颇为相似,虽很难说是受金著影响,但足以说明英雄所见略同。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李志茗
《中国通史》
作者:金兆丰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63267
出版时间:2016/8/1
开本:32开
页数:389
定价:88
目录:
卷一 总编
叙言
上世
第一章 三皇五帝事略
三五之说伏羲神农政绩黄帝以下世次帝尧政绩帝舜政绩
第二章 古代文化发生次序
游牧时期 耕稼时期 制作时期 平成时期
第三章 夏商周事略
禹启建国之远谟夏祚之兴绝夏桀之灭亡 商道之盛衰殷纣之灭亡 西周之世 东周之世
第四章 春秋分并事略
春秋十四国之盛衰 同姓诸侯之盛衰异姓诸侯之盛衰霸业之终始
第五章 战国分并事略
战国七雄之盛衰秦之变法及纵横之大势
第六章 东迁以还文化之变迁/
族制之变 学术之变 政治之变 战术之变 中世
第一章 秦室兴亡事略
秦之一统六国复兴刘项亡秦秦之关系
第二章 楚汉之际事略
项羽分建诸王汉定三秦刘项之成败
第三章 西汉事略
高帝初政文景之治 武帝之治 宣帝之治 王莽篡汉
第四章 东汉事略
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戚宦之祸 党锢之狱汉末大乱
第五章 三国事略
三国初期情势孔明辅蜀 司马篡魏三国之亡
第六章 两汉三国政教之大概
儒学之统一 战术之演变 道佛之流播交通之发展
第七章 两晋兴亡事略
西晋初期之情势八王之变 五胡之起 西晋之亡 东晋方镇之祸变 东晋对外之兵力 西北诸国之迭兴
第八章 南北朝兴亡事略
刘宋事略萧齐事略萧梁事略陈朝事略拓跋氏事略魏分东西北朝齐周事略
第九章 两晋南北朝政教之大概
制度之改革 学术之盛衰 宗教之兴替地理之沿革
第十章 隋室兴亡事略
隋之初政 隋之全盛 隋末诸盗
第十一章 唐室兴亡事略
唐初削平中原 太宗之内治 太宗之外攘 武韦之祸 开元天宝之盛衰 安史之大乱代宗以下世次边圉之患 藩镇之强 宦官之祸党争之烈唐季纷乱
第十二章 隋唐政教之大概
政制之因革 学术之蔚起宗教之林立全亚之开拓
第十三章 五季之乱
五季初期之情势后梁事略后唐事略后晋事略后汉事略后周事略五季末期之衰亡
近世
第一章 北宋兴亡事略
太祖政略太宗政略西北边事党案之起神宗变法北宋之衰亡
第二章 南宋兴亡事略
南渡中兴和战之局 南宋之衰亡
……
卷二 地形编
卷三 食货编
卷四 职官编
卷五 刑法编
卷六 兵政编
卷七 选举编
卷八 外交编
卷九 文字编
卷十 学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