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读书月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实验艺术丛书3册,《戈达尔:影像、声音与政治》对戈达尔的政治电影做出详尽解析。《旅行者》2册是一部阿兰·罗伯-格里耶的电影的作品集。三本书通过访谈的形式,展示了阿兰·罗伯-格里耶与戈林·麦凯波的电影成果,并呈现电影背后的社会思想和文化背景,为中国当代艺术工作提供文本参考。原价88元,现团购价25元,全国包快递

×

推荐理由

32开平装本
《旅行者》作者是阿兰·罗伯-格里耶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新小说派”代表人物,是20世纪后半叶的鬼才电影人
《戈达尔 : 影像、声音与政治》作者戈林·麦凯波是英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文化学者
资料翔实,思路清晰
为中国当代艺术工作提供文本参考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201*** 2016/10/20 17:02:21
    湖南文艺的书都比较小众,书有些旧,内容都是干货。但是还是很难懂的。
  • sim*** 2015/10/1 22:34:17
    书全新,有塑封,都是短小的文章,很好看。
  • yij*** 2014/12/30 10:02:43
    三本书的书脊稍稍有些磨损,书合适对电影和文学深有研究的人看。
  • *** 2014/12/24 12:01:32
    价格实惠,内容经典
  • wei*** 2014/12/20 16:05:43
    在全盘西化的背景下,这些书无疑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让我们真实地了解他们的想法。也了解了本文的多样性。适合读者阅读,非常轻松。
  • yin*** 2014/12/17 21:07:55
    小32开,装订有锁线,封皮很喜欢,物美价廉。。。
  • saq*** 2014/12/15 10:15:26
    这是第一次收到中图寄过来的残损书,所以值得一评。在订单附言上不特别注明了“若非完好请取消订单”一句,还是不能阻止此种行为。这是团购订单,已办理退货。残损书为旅行者上册,比下册明显切短了一截。
查看下一条 >>

读者评论

◆文集收录了Grillet对一些作品和其同时代大家如巴特、萨特等的评论,让人以其被定位的“新小说”思潮的思路去看这些大家,总有一些思想碰撞激发我们的灵光一闪,个人十分推荐
——芥尘

 

◆是深入研究戈达尔电影理论的佳作,适合电影专业的童鞋阅读,是值得深入读的一本书~
—— 耳洞

编辑推荐

  《实验艺术丛书》着眼于20世纪以来(特别是1960年之后)世界艺术中普遍存在的探索、实验和革新的精神,通过出版作品、论著、评论、传记、访谈录等,分别展示美术、文学、电影、戏剧、音乐、建筑、摄影等各项领域中的实验成果,并呈现产生这一成果的社会思想和文化背景。本丛书自1992年起陆续出版,旨在为中国当代艺术工作提供文本参考和理论研究的机会。

本单详情

 

  

《旅行者》上下

旅行者-(上下卷)

作    者: 阿兰.罗伯-格里耶 
出 版 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I S B N : 9787535647764 
出版时间: 2012-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定    价: 73 元
内容简介
  阿兰·罗伯-格里耶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新小说派”代表人物,是20世纪后半叶的鬼才电影人。《旅行者》恰是这样一部伴随着阿兰·罗伯-格里耶半个世纪的叙事小作品、小说和电影的作品集。《旅行者》上下两卷,上卷为文章与讨论,下卷为访谈。
目录
旅行者(阿兰·罗伯—格里耶)
介绍(奥利维耶·科尔佩)
文章与讨论
在保加利亚的四天(1947和1978)
关于娜塔丽·萨罗特
现实主义,心理学和小说的未来(1956和1978)
关于“娜塔丽·萨罗特”小辑的介绍(1983)
让·德·贝格《图像》序寿(1956)
关于《去年在马里安巴德》(1961)
文学与政治(1963)
描绘、再现、运动(1963)
作家,从定义上说,不知该走向何方,他写作是为了试图明白他为什么渴望写作(1964)
关于描绘一个电影场景的简短思考(1967)
秩序两面观(1967)
在《伊甸及其后》之后(1970)
一个不妥协的作家(1972)
关于生成器的选择(1972)
“老鼠的故事”或美德,
就是引向罪恶的东西(1973)
娱乐和享乐的权力(1974)
电影与意识形态(1976)
叙述的秩序与无序(1978)
关于罗兰·巴特
为什么我喜欢巴特(1978)
罗兰·巴特之党(1981)
一个多余的罗·巴特(1995)
大教堂,世界的记忆(1981)
为了一种新电影(1982)
身在中国,今时今日(1984)
让幻象活下去(1985)
克洛德·西蒙,葡萄种植者与骑士(1985)
太满的世界,窄无的意识(1985)
萨特与新小说(1986)
文学的解惑练习(1989)
“我从来只谈自己,不及其他”(1991)
从新小说到新自传(1994)
我的韩国影子(1997)
途中(1998)
语言的混淆(2000)
访谈
《快报》(1959)
《世界报》(1963)
《世界报》(1967)
《文学杂志》(1967)
《快报》(1968)
《新观察家》(1970)
《文学杂志》(1970)
《活的艺术》(1974)
《变焦》(1974)
《世界报》(1978)
《艺术快报》(1978)
《新文学家》(1978)
《解放报》(1981)
《世界报》(1984)
《艺术杂志》(1984)
《文学杂志》(1985)
《阿兰·罗伯一格里耶》,工厂出版社(1985)
《人文科学杂志》(1987)
《艺术新闻报》(1988)
《辨论报》(1988)
《摇滚怪客》(Les Inrockuptibles)(1998)
《读书》(2000)
《图书周刊》(2000)
后记

 


《戈达尔 : 影像、声音与政治》
戈达尔:影像、声音与政治

作    者: 李路明 主编 
出 版 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I S B N : 9787535612298
出版时间: 1999-1-1 
开    本: 32 
页    数: 219
定    价: 15 元
内容简介
  时至今日,我们应当承认,戈达尔在当代电影中的地位并不是因为他在“新浪潮”运动中的出色表演,他的影片的意义体现在他对于电影的历史和作用的思考。因此,如何将一个无畏于面对悖论、矛盾的内在心境或客观形势的电影导演知识上的演变过程作一个重点摘要,并依此作出合理的解释,成为了本书作者文化研究中的一项艰巨任务。
  戈林·麦凯波是英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文化学者,1981年因“宣扬结构主义”,成为英国保守学术势力的众矢之的,被逐出剑桥大学。   
目录
戈尔尔:68年以来
金钱与蒙太奇
政治
女人的影像和“性”的影像
科技
电视
附录
政治只是一部苏联拍摄的电影
——戈林·麦凯波采访戈达尔(1983年)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