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读书月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安妮·阿普尔鲍姆《古拉格:一部历史》精装本,一部1917—1986年间苏联劳改营的兴衰史,荣获普利策奖、达夫·库珀奖等无数大奖,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和众多知名媒体推荐,资料翔实,条理清晰,结合采访记录和回忆录,被称为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原价128元,现团购价75元,全国包快递

×

推荐理由

32开精装本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安妮·阿普尔鲍姆为中文精装版特别作序并签名
本书荣获普利策奖、达夫·库珀奖、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塞缪尔·约翰逊奖
被评为第十四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凤凰网2013年度十大好书、新浪网2013年度十大好书、《作家文摘》2013年度十大影响力图书、《都市时报》2013年度十大好书、《北京晨报》2013年年度致敬图书(历史类)、《出版商务周报》第二届(2013年)风云图书
由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和知名媒体推荐
书前页附有数十张古拉格劳改营照片
资料翔实,条理清晰,并结合采访记录和回忆录
对于古拉格体制的形成以及其内部机制,以及受害者遭遇的折磨进行了叙写,完整再现了古拉格的全貌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pig*** 2016/3/19 21:16:41
    作者是带着有色眼镜写作,可观性较差。整部书建立在古格拉是“万恶的、独裁的”苏联政府建立的残暴工具这个认知基础上。书还蛮新的。
  • xcl*** 2015/2/10 17:24:40
    品相好!!!!内容值得铭记!!!!!
  • jia*** 2014/12/24 8:52:10
    之前在书店,本准备把这本书捧回家,但是已决定要买的实在太多,无奈放弃。这次刚好看到中图团购 生怕错过 书也很好 还是全新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古拉格”,苏联“劳改营管理总局”的缩写。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拉格”一词不仅表示集中营的当局,而且表示苏联的劳动苦役营系统本身。因为这样的缘故,阅读这部近70万字的著作对于读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书中的每一页都满载苏维埃极权体制的罪恶并凝聚着它带给苏联人深重的苦难,它不能带给你阅读快感,而是挑战你对罪恶的承受极限;它没有空洞地表态,只是用大量的事实来陈述一部沉重的历史。
  在苏联的劳改营体系中,犯人一旦被逮捕,就开始受到非人化对待。在囚犯称之为“绞肉机”的程序中,从逮捕,到被审讯,关进监狱,被押解,到达劳改营,超负荷和非人性的强制劳动,以及按照完成的工作量分配食物,几乎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能让受害者死亡。正如安妮·阿普尔鲍姆所言,在古拉格,对待囚犯就像对待牲口或者成堆的矿石一样,除非从事劳动生产,他们的生命毫无价值。
  本书以扎实的史料和丰富的采访,对于古拉格体制的形成以及其内部机制,以及受害者遭遇的折磨进行了叙写。

  这是一部可怕的人间苦难纪事;一部1917—1986年间苏联劳改营的兴衰史;一部终于使我们能够一睹古拉格全貌的力作。

荣获奖项

  本书荣获普利策奖、达夫·库珀奖
  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塞缪尔·约翰逊奖
  第十四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
  凤凰网2013年度十大好书
  新浪网2013年度十大好书
  《作家文摘》2013年度十大影响力图书
  《都市时报》2013年度十大好书
  《北京晨报》2013年年度致敬图书(历史类)
  《出版商务周报》第二届(2013年)风云图书

胡紫微评:对于罪恶我们无法一分为二 ——为什么要读《古拉格:一部历史》

  大多数时候我们读一本书,是为了消遣,或者那跟我们的谋生相关。很显然,《古拉格:一部历史》绝不是一部有趣的著作,或者有什么实际可变现的用处。它的价值在别处。
  一:“死去才是规则,活着则是意外。”
  首先,请允许我稍微占些篇幅,摘录一段书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来自一名名叫哈娃.沃洛维奇的女性的自述。她是1937年被捕的政治犯,并于同年被投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劳改营,也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古拉格群岛。
  *   1942年,哈娃的女儿出生在一个没有母婴设施的劳改营里。“我们三个母亲和刚降生的婴儿一起,合住在一个小牢房里。臭虫象沙子一样从屋顶和墙上往下掉。每天夜里,我都坐在孩子的小床边,把臭虫一个个掐死,并默默地祈祷上帝,不要让我和女儿分开,祈祷将会和她一起获释,即使沦为乞丐或者残疾。但是上帝没有回应我的祈祷,当我的宝宝刚刚开始蹒跚学步,我听到她说的第一个词——妈妈——之后不久,在一个严寒的冬日,他们把衣衫褴褛的我们塞进一辆货车分别转送到‘母亲劳改营’和只在规定时间允许探视的托儿所里。在那里,我的长着满头金色短发的矮胖小天使,很快变成了一个苍白的幽灵。眼睛下面有乌青的阴影,嘴唇全都烂了。”
  “我见过保育员早晨叫孩子们起床。她们连拉带拽的把婴儿从冰冷的床上拽起来,用冰冷的水给她们洗漱,又打又骂。。。孩子们甚至不敢哭喊。她们像老人一样轻微的抽着鼻子,发出轻微的叫声。这种让人难过的声音在保育室里此起彼伏。已经大的可以坐起来或者爬行的孩子总是仰面躺着,小膝盖抵着肚子,像鸽子一样咕咕的叫。
  “保育员打来一碗冒着热气的粥,把粥分到一个个盘子里。它抓住离得最近的一个婴儿,把她的胳膊扳到背后,用毛巾拴起来,然后开始一勺一勺把热粥灌进她的喉咙,也不给她时间下咽,就像在给火鸡填下饲料。
  在这个“托儿所”,虽然可以利用自己在锯木厂干活常偷些木柴贿赂保育员,哈娃还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枯萎消瘦下去。
  “我发现她的小身体上常带青肿。一见到我,女儿就用皮包骨头的小手搂着我的脖子呜咽:妈妈,想家。她想回到自己的天堂,那间爬满臭虫的小牢房。
  很快,15个月大的女儿意识到,对于家的向往是不现实的。渐渐的,我去探视她的时候,她不再伸出手来让我抱,总是躺在自己的小床上,默默的转过身去。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天,当我把她抱起来喂奶时,她的脸扭向一边睁大眼睛凝视着远处,接着开始用无力的小手拍打我的脸,对我的乳房又抓又咬,向下指着她的小床。

……
详情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779740101m41p.html

作者简介

  安妮·阿普尔鲍姆,《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和编辑部成员(2002-2006)。毕业于耶鲁大学(1986),马歇尔奖学金获得者(1987)。曾担任(伦敦)《旁观者》杂志国外编辑,《经济学家》杂志驻华沙记者和网络杂志《石板》以及一些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作品还发表在《纽约书评》、《外交季刊》、《华尔街日报》以及许多其他报纸刊物上。她的著作还有《东方与西方之间:跨越欧洲的中间地带》。

媒体推荐

◆《纽约时报书评》《经济学家》《纽约人》《华尔街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纽约太阳报》 《芝加哥论坛报》 《洛杉矶时报》 等全球100多家主流媒体竞相报道,所有这一切必须留在俄罗斯历史中,永远不能再发生,因为发动一场对于自己人民的战争是最大的犯罪。
——俄罗斯总理 梅德韦杰夫

 

 

◆这是一本重要的书……强烈推荐人们阅读安妮•阿普尔鲍姆精心撰写的这部言之凿凿、出类拔萃的历史著作。
——《纽约时报书评》

 

 

◆全面详尽,引人入胜。……(安妮•阿普尔鲍姆)严厉抨击了控制着古拉格体系的腐化堕落,证明了苏联人民的适应能力。……她的研究无懈可击。
——《旧金山纪事报》

 

 

◆一部终于使我们可以一睹古拉格全貌的力作……一本价值连城而且不可或缺的书。
——《华尔街日报》

 

 

◆雄心勃勃,资料翔实。……无法估价。……阿普尔鲍姆有条不紊、毫不畏缩地向人们展示了进入古拉格的地狱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
——《纽约人》杂志

 

 

◆(阿普尔鲍姆的)著作有力而深刻,不过,它取得这种效果所依靠的是真诚和克制而非技巧的华丽。……(一本)令人钦佩和勇敢无畏的书。
——《华盛顿月刊》

 

 

◆丰碑似的不朽之作。……阿普尔鲍姆用其令人赞叹的叙事技巧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新闻日报》

 

 

◆价值连城。在俄语或者其他任何语言中还没有像本书这样的著作。它值得人们广泛阅读。
——《金融时报》

 

 

◆一本其重要性不可能被夸大的书。……权威著作。……阿普尔鲍姆以如此平静优雅的笔调和道德上的严肃性所撰写的这本书对于治疗有关二十世纪两三桩穷凶极恶暴行的遗忘症——这种遗忘症令人不可思议地似乎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影响着公众的意识——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一项确实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我们大家应该感谢(阿普尔鲍姆)。
——《星期日泰晤士报》(伦敦)

 

 

◆一本可怕的人间苦难纪事,一部关于人类所经历的最疯狂地滥用权力的某个时期的历史,一则道德意义深远的警世明言。……一部具有无畏风格的权威著作,这种风格既使人感动又令人震惊,它展现了纷繁复杂的生活,揭示了注定灭亡的社会和腐朽的幻想的极度衰败。
——《每日电讯报》(伦敦)

 

 

◆在安妮•阿普尔鲍姆之前没有哪位西方作家尝试过以见证人的描述和档案记录为依据撰写一部古拉格的历史。她的尝试产生了一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全面而详尽的研究成果;这一课题的每个方面均为逃过她的注意。优美通俗的文字……将使普通读者和专业人士获益良多。
——《纽约太阳报》

 

 

◆为了了解劳改营中原始野蛮的人类生活体验,可以阅读索尔仁尼琴的《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或伊琳娜•拉图申斯卡雅的《希望的颜色是灰暗》。为了了解这一罪恶的影响范围、来龙去脉及其令人恐怖的变本加厉,阅读这部历史吧。
——《芝加哥论坛报》

 

 

◆西方作者对这一苏联祸患所发表过的最权威——和最全面——的报道。
——《新闻周刊》

 

 

◆一项巨大的成就:博学,感人,深刻。……读者不会轻易忘记阿普尔鲍姆对古拉格给人类带来的深重苦难的生动描述。
——《国家评论》杂志

 

 

◆清晰易懂,周密细致,毫无耸人听闻之意,它应当在每个知识分子读者的书架上占有一席之地。
——《洛杉矶时报》

 

 

◆权威著作。……必将成为今后多年关于这一主题的权威性报告。
——《新批评》杂志

 

 

◆对一九一七至一九八六年间苏联劳改营兴衰史的精辟描述。……一本非常好的书。
——《纽约书评》

古拉格:一部历史

 

 

作    者: 阿普尔鲍姆 
出 版 社: 新星出版社
I S B N : 9787513313483 
出版时间: 2014-6-1 
开    本: 32开 
页    数: 713
定    价: 128 元
内容简介 
  《古拉格:一部历史》在这部受到普遍称赞的权威性的著作中,安妮·阿普尔鲍姆第一次对古拉格——一个大批关押了成百上千万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营——进行了完全纪实性的描述,从它在俄国革命中的起源,到斯大林治下的扩张,再到公开性时代的瓦解。阿普尔鲍姆深刻地再现了劳改营生活的本质并且将其与苏联的宏观历史联系起来。
  《古拉格:一部历史》出版之后立即被认为是一部人们期待已久的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对于任何一个希望了解二十世纪历史的人来说,它都是一本必读书。
目录
本书获誉
致谢
序言
第一部分古拉格的起源,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三九年
第一章布尔什维克统治初期
第二章“古拉格的第一个劳改营”
第三章一九二九年:重大转折点
第四章白海运河
第五章扩大劳改营
第六章大清洗及其后果
第二部分劳改营的生活和劳动
第七章逮捕
第八章监狱
第九章押解,到达,挑选
第十章劳改营的生活
第十一章劳改营的劳动
第十二章惩罚与奖励
第十三章看守
第十四章囚犯
第十五章妇女和儿童
第十六章垂死的囚犯
第十七章生存的策略
第十八章逃跑与反抗
第三部分劳改营工业联合体的兴衰,一九四〇年至一九八六年
第十九章战争爆发
第二十章“局外人”
第二十一章特赦——及后来
第二十二章劳改营工业联合体的全盛时期
第二十三章斯大林死了
第二十四章囚犯的革命
第二十五章解冻——与释放
第二十六章持不同政见者的时代
第二十七章八十年代:捣毁塑像
尾声:纪念
附记:究竟有多少?
参考资料
注释词汇
索引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