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育之党史论集》上下卷,汇集了党史权威专家龚育之所撰写的党史文章88篇,记述了多位党史人物,阐释了许多党的重大理论问题,史料翔实,观点新颖,全面反映了龚育之在党史研究领域的成果。原价116元,现团购价30元,全国包快递!
★ 16开平装本
★ 党史权威专家龚育之著作
★ 汇集88篇文章,近半是一九九九年以后的新作
★ 史料翔实,观点新颖
★ 全面反映了龚育之在党史研究领域的成果
◆本书汇集了作者改革开放以来所撰写的党史研究论文,对这一时期党的理论思想及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卓有成见的评价和看法,为我们认识许多问题,开阔了眼界。
—— 红小兵
◆老龚写了大量文章,出版了许多著作,发表了不少富有创意的新观点,立了一个又一个很有影响新思想,成为党史学界公认的领军人物和大家。他的思想非常解放,不断与时俱进,因而也是中共党史研究的一面旗帜,老龚关于学的理论和研究的总体建树,对当今党史学界言也可视为某种“独特的超越”。像他那样“文理交融”,“史论贯通”的党史大家太少了,他走后留下的学术空间,很难在适时得到弥补。
——石仲泉
龚育之一生著述颇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共党史、自然辩证法等诸多领域的研究都有很大的贡献。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龚育之党史论集》,收集了龚育之党史文章88篇,从关于“一面旗帜”、关于指导思想的“两个发展趋向”、关于20世纪的“三个历史伟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四个观点等方面进行编辑,反映了龚育之在党史研究领域的主要观点。
龚育之,男,1929年12月生于湖南湘潭,祖籍长沙。靳江中学初中毕业,明德中学高中毕业。1948年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52年到1966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处任干事,后期又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组兼任副组长。1973年至1976年在国务院科教组、教育部工作。1976年10目,调中共中央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办公室,1980年任副主任。不久,这个办公室改为中共中央文南研究室,仍任副主任,职称评为研究员。1988年调中共中央宣传部任副部长。1994年凋中共中央党校任副校长、中央党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兼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1999年不再担任行政职务。龚育之既是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也是中央党校教授、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博士生导师。学术研究和著作涉及两个领域:一个是自然科学论和自然辩证法,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在前一个领域,代表作有《关于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几个问题》(1962年初版,1978年增订版)、《科学?哲学?社会》(1986年)、(自然辩证法在中国》(1996年)。在后一领域,代表作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主编之一,1983年第1版,1985年修订出版)、《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主要作者之一,1986年出版)、《在历史的转折中》(1988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负责第六、七章,1991年出版)、《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起点》(1991年)、《毛泽东思想新论大纲》(与石仲泉合著,1993年出版)、《论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与郑必坚、逄先知合著,1993年出版)、《从毛泽东到邓小平》(1994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论大纲》(与石仲泉合著,1994年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二十题》(1995年)、《论旗走笔》(1997年)、《大书小识》(1998年)、《在漩涡的边缘》(1998年)等。
作 者: 龚育之
出 版 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I S B N : 9787543861381
出版时间: 2009-12-1
开 本: 16开
页 数: 全二册
定 价: 116 元
内容简介
《龚育之党史论集(套装上下册)》的出版得到了广州市宣传文化出版资金资助,湖南人民出版社领导对《龚育之:党史论集(套装上下册)》的出版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责任编辑莫金莲、李茜、邓胜文为《龚育之:党史论集(套装上下册)》的出版付出了辛劳。在此,我们向上述各位同志、广州市委宣传部和湖
南人民出版社致以敬意和谢意。
目录
上卷
1.批判农业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历史文献——读周恩来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
2.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遵守党的决议和保障科学研究的自由
4.论实事求是
5.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读《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一九八二)》
6.端正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决定性斗争
7.《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的哲学意义
8.学习理论、研究现状和研究历史相结合——从《刘少奇选集》下卷出版谈起
9.“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
10.《毛泽东著作选读》新编本的特色和意义
11.《实践论》三题
12.几个历史争论的回顾——读《刘少奇选集》下卷首次发表的三篇手稿
13.毛泽东和新中国的起步
14.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思想解放的新起点
16.党的理论建设的几个问题
17.再谈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起点
18.党史研究与当代改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20.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1.走自己的道路
22.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下——读邓小平著作笔记
23.市场经济问题与思想路线问题——围绕邓小平有关论述的对谈录
24.新的革命?新的理论?新的旗帜——十四大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25.线索和阶段——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6.党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党史新著——读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
27.刘少奇与新中国经济建设——读《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
28.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29.邓小平论毛泽东
3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与党史研究
下卷
31.弦急琴催志亦酬——乔木同志的最后岁月和《回忆毛泽东》的写作
32.时代的重托,历史的选择——邓小平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的由来
3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由来和意义
34.三件事和三点思路——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座谈会上的发言
35.犹思挥笔追班马——读《胡绳文集》
36.理论探索的一份财富——读《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
37.理论学习和党史研究——从《纲要》谈起
38.党的文献和党史研究——读《万里文选》
39.理论队伍的理论武装
40.“壮心未与年俱老”——读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战争岁月)》
41.读《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
42.先驱者的信念——读《杨匏安文集》
43.刘少奇论毛泽东思想:今天的启示——读刘少奇《论党》
44.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国改革发展新阶段
45.两大历史关头的道路选择
46.业绩?思想?风范
47.十五大精神和党史研究
48.周恩来和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49.思想解放和新时期二十年
50.学习理论和研究党史的结合
51.从十五大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和从十五届三中全会看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
52.不尽长江滚滚来
53.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稿的编写
54.“纪念五四”的历史回顾和当代意义
55.邓小平理论:新中国五十年历史的科学总结
56.理论来自历史
57.党史工作的党性原则
58.党史著述中的十个关系
59.关于党史教科书的审定
60.对理论和党史教学的一个浪漫设想
61.关于建国以来党史的分期
62.再谈建国以来党史的分期
63.三次三中全会: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
64.关于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文献
65.关于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要求
66.为建党八十周年和历史决议二十周年答《人民日报》记者问
67.在党的历史决议的基础上前进
68.明确的目标艰辛的探索
69.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到江泽民七一讲话——纪念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
70.始于和成于之间首创和坚持之间——读薄老党史新著
71.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有感
72.读《李君如文集:邓小平理论研究》
73.十三年: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
74.十三年与新时期党史的分期
75.再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
76.党的最高领导层的新老交替
77.毛泽东文献编辑的文本选择
78.毛泽东与八大党章的两个特点
79.在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上的发言
80.独特的超越——邓小平时代的中国对毛泽东时代的中国
8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问题——访龚育之教授
82.在刘少奇《论党》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83.读《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所想到的
84.漫谈口述历史
85.党史研究:萎缩还是繁荣?
8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异端”问题
87.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回顾党的历史
88.一个让读者更多了解领袖历史的方式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