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读书月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中国古代碑帖精选”精装7册,精选中国古代名碑名帖,集合篆书、魏碑、隶书的代表,择其优者范本,字大清晰,是临习书法的绝佳范本。原价203元,现团购价59元,全国包快递

×

推荐理由

16开精装本
集合篆书、魏碑书法、隶书三种字体
在选辑时,择其优者范本
出版说明对于碑帖所刻年代,正文字数、行数等信息均做了详细说明
字大清晰,便于临习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hyf*** 2015/4/1 15:37:15
    这个书原是1996年出,现在看真有旧书的感觉。书中的图也很好。
  • rfx*** 2015/3/25 11:04:46
    很好的版本 开本大 印刷清晰 纸张也不错
  • bin*** 2014/9/29 15:48:27
    印刷不错,内容新颖,装帧漂亮,,不错不错
  • 201*** 2014/9/25 8:07:11
    魏碑隶书都要临摹这种,碑派书法的绝好资料,内容全,价格合理,喜爱
  • 772*** 2014/9/20 9:28:30
    很好,留着有空慢慢临帖!静心养性!
  • jzc*** 2014/9/15 20:06:41
    本套书收集了篆、隶、魏碑主要的优秀作品,值得书法爱好者收藏,物美价廉。
  • 201*** 2014/9/15 16:50:22
    团购59元买的,很惊喜,这么厚的一本书,印刷很清晰
查看下一条 >>

读者评论

◆这套帖买了几本,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很有美感,具有参考价值
—— 赵一鸣一

 

◆该书最大特点在于其高清晰还原了历代传世碑帖原貌,对临帖有很大帮助,而且看得也不累。
—— 阿纳野史

 

◆印刷清晰,能学习到珍贵的怎样用毛笔表现石刻碑文的书法。太有用了
——包子

作者简介

    胡正言(1580—1671),中国明代末年书画家、出版家。字曰从,号十竹,原籍安徽休宁,寄居南京鸡笼山侧。尝从李如真攻六书之学,于是篆、隶、真、行,简正矫逸。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碑帖精选丛包括篆书、魏碑书法、隶书三种书法。它们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四大书体中,篆书是根,是本,是最古老的文字形式。它狭义指大篆、小篆,广义则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等汉隶以前的一切文字。

  在祖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魏碑体占有重要的地位。魏碑是指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包括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刻石文字的总称。书法水平以北魏为高。   
  魏碑书法的特点是崇尚自然天趣,体势倚侧,布白参差,用笔大起大落,行笔迅起急收,雄壮豪放,韵味深长。尤其正书风格多样,有的朴拙浑厚、尚存隶意,有的内圆外方、奇肆险峻,有的舒畅流丽、开隋唐楷法先河。千姿百态,灿若繁星。

  在祖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隶书的产生,意义重大。它脱胎于篆书,较篆飘逸潇洒;它为楷书奠定了基础,较楷古朴端庄。「规矩有则,用之简易;随便适宜,亦有弛张,……烂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锦绣之有章。」隶书的这些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汉字书法的表现和抒情能力,也使其成为人们最喜闻乐见的书法艺术形式之一。

本单详情

 

 

 

《中国古代碑帖精选-秦篆石鼓文,刻石》

中国古代碑帖精选-秦篆石鼓文,刻石

作    者: 解纪 
出 版 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I S B N : 9787800926815 
出版时间: 1998-1-1 
开    本: 16
页    数: 303
定    价: 29 元
内容简介:
  秦篆的形成是篆书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留下的珍贵刻石文字,无论战国时期的秦国大篆「还是秦统二八国后的小篆,均是篆书成熟的典型作品。
  本书所辑秦篆《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之一。文字刻于十个鼓形石上,石高近一米,每石环刻四言韵文诗一首,记述秦国君臣田猎情况,故又称「猎碣」。制作年代历来争论很大。唐代人以为周文王或宣王时制,宋代人始提出秦制之说。经近现代学者考证,公认为是战国时期秦国遗物。石鼓原在天兴(今陕西凤翔》三時原,唐初被发现。杜甫、韩愈等有诗篇题咏。现石鼓文字大多剥泐,其中第九鼓已一字无存。原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唐拓本无传,现存最好拓本为北宋拓本。
  石鼓文从西周金文发展而来,与金文同属大篆。而严格地讲,石鼓文又不能与西周流行的金文同划在一个体系内,它是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文字,在书法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所以自唐以来,历代书法家对其评价甚高。唐张怀璀《书断》云:「体象卓然,殊今異舌,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元潘迪《石鼓文音训》曰:「其字画高古,非秦汉以下所及,而习篆籀者不可不知也。」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评石鼓文:「结构如生,点画如注,诚如孔羿轩太史所谓,劲者山立,柔者禾垂,行若奔云,止若据槁。一字之内左右相生,一简之中稀疏适历。固当远超二李,近轶两徐矣。欲学篆书,舍秦刻间架此鼓笔画奚从哉,」对石鼓文评价最高的要数康有为了。康氏在《广艺舟双楫》中赞道:「《石鼓》即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为篆之宗」。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国书风的典型体现,那末,秦始皇统二八国后的秦朝刻石,则把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到石鼓文以来的书法艺术探索,推向了一个高峰,从而确立了小篆「比例匀称、对称」的结构和「中锋运笔、藏锋起收」的用笔等法则.
  秦刻石为现存小篆的最古作品,史载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传均系李斯所书。李斯《?—前208》,字通古,上蔡(今属河南》人,秦朝丞相,帮助秦始皇定郡县制,统二八国文字为秦小篆。后为妒臣赵高所诬,获罪腰斩咸阳。李斯书法,大篆被唐人列为「妙品」,小篆被列为「神品」。
  泰山刻石,又称《封泰山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东巡登泰山而立。石刻四面,前三面为秦始皇时所刻,后面为秦二世时所刻。共22行,行12字。石原在山顶玉女池上,后移置碧霞元君祠。残石现存山东泰安岱庙,仅存9个半字。传世拓本以北宋拓本为佳。
  琅琊台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东巡登琅琊而立。石刻四面,仅西面13行86字清晰,为秦刻石最可信的一种。石原在山东诸城县琅琊台,后移置山东省博物馆,现存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峄山刻石,又称《峄山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东巡登峄山而立。前为始皇诏,计申44字。「皇帝日」以下为二世诏,刻于二世元年(公元前209》,计79字,字略小。原石久佚。传世的多为宋人郑文宝根据其师徐弦摹本翻刻于长安的摹刻本,即「长安本」。重刻石现存陕西省博物馆。
  会稽刻石,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巡行登会稽山而立。石久佚,元至正元年(1341),申屠辋以摹本重刻于浙江绍兴学宫,清康熙时为人磨灭。乾隆五十五年(1790》钱梅溪重刻。
  本书在选辑以上诸帖拓本时,尽力择其优者,有的拓本用了全部,有的用了局部,为了便于临习,对拓本残损斑痕,制版时进行了加工,对有些拓本缺字,用别本进行了补充。这几点特向读者说明。
目录:
石鼓文
泰山刻石
琅琊台刻石
峄山刻石
会稽刻石
释文

 


《中国古代碑帖精选/魏碑摩崖刻石》

中国古代碑帖精选-魏碑摩崖刻石

作    者: 解纪等
出 版 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I S B N : 9787800926860
出版时间: 1997-12
开    本: 16
页    数: 305
定    价: 29 元
内容简介:
  魏碑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但在南北朝之后的唐宋元明干百年间,差一点被人遗忘。其原因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极力推崇王羲之,士大夫们、包括那些受过北朝书法影响的人,对魏碑书法也不敢提起。加之世风以南朝为汉族文化正宗,视北朝多民族文化为异端,使魏碑书法受贬。这一现象延至清代。
  清代中叶之后,书风为之一变,尊碑卑帖成为时尚。书坛学界振兴碑学之风的功高之臣,有《北碑南帖论》的作者阮元、《艺舟双楫》的作者包世臣、碑学大师邓石如、大书家张裕钊和赵之谦、维新变法领袖康有为等。而起作用最大的首推康有为。康氏称赞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堆强;二日气象浑穆;三日笔法跳越;四日点画峻厚;五日意志齐逸;六日精神飞动;七日兴趣酣足;八日骨法洞达;九日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自此,魏碑身价百倍,乃有「江南足拓不如河北断碑」之说。清代的振兴碑学之风,一直深刻影响到今天书法艺术的发展。
  魏碑拓本很多,编者在选辑时尽力择其优者;有的拓本用了全部,有的用了局部;为了便于临习,对拓本残损斑痕,制版时进行了加工;对有些拓本缺字,用别本进行了补充。
  魏碑书法从碑版形式上,分为造像题记、墓志、碑碣、摩崖刻石四大类。本书为摩崖。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云:「魏碑大种有三:一曰龙门造像,一曰云峰石刻,一曰冈山、尖山、铁山摩崖。……」摩崖就是指山崖、石壁上的刻石文字。它是魏碑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势最为博大宏伟。本书所选辑的《郑文公碑》、《石门铭》、《瘗鹤铭》、《石室铭》,即为魏碑摩崖中的代表作。其中《郑文公碑》,字体宽博,圆劲醇厚,一经面世,备受推崇。包世臣称赞说:「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康有为则认为此碑为圆笔之极轨,可与《龙门二十品》方笔之极轨并峙,列「妙品上」。而此碑的作者郑道昭,也从此显赫于世。叶昌炽赞扬郑道昭:其笔力之健,可以專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褚、虞、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书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举世啖名,称右军为书圣。其实右军书碑无可见,仅执《兰亭》之一波一磔,盱衡赞叹,非真知书者也。余谓郑道昭,书中之圣也。」本书所选四帖,除《郑文公碑》外,《石室铭》亦系郑道昭所书。
  现将本书所选诸帖,分别说明如下:
  《郑文公碑》分上下两碑,本书所选系「尤瘦健绝伦」的下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郑道昭书。北魏永乎四年(511》刻。正书,51行,行29字,额题「荥阳郑文公之碑」。碑后刻宋政和三年(1113》秦岘等正书题名4行。在山东掖县云峰山之东寒洞山。
  《石门铭》,北魏王远书,武阿仁鑿。北魏永平二年《509》正月刻。正书,28行,满行22字。文系记汉、梁二州刺史羊祉重开褒斜道事。在陕西汉中石门东壁,现碑石已移汉中博物馆保存。
  《瘗鹤铭》,传梁朝陶弘景书。无年月,正书。宋黄长睿考为梁天监十三年(514》,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书自左而右。因雷击石崩,坠入江中。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由陈鹏年募工移置山上,后砌入定慧寺壁间。残石现陈列在宝墨轩碑廊大院的碑亭中,仅存3。余字。摹刻本甚多。林曙生摹刻已改左书为右书。
  《石室铭》,全称《天柱山上东湛石室铭》。郑道昭书。北魏水平四年(511》刻。正书,10行,行字不一,纵有行而横无列,首3行署衔,后叫行80字为铭文。镌刻在山东省平度县天柱山东北巅侧,因地势险僻,免受拓损,保存完好。
目录:
郑文公碑
石门铭
瘗鹤铭(局部)
石宝铭

 

 

《中国古代碑帖精选-魏碑造像题记》

中国古代碑帖精选-魏碑造像题记

作    者: 解纪等
出 版 社: 当代中国出版
I S B N : 9787800926808 
出版时间: 1997-1-1 
开    本: 16 
页    数: 322页
定    价: 29 元
内容简介:
  魏碑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但在南北朝之后的唐宋元明千百年间,差一点被人遗忘。其原因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极力推崇王羲之,士大夫们、包括那些受过北朝书法影响的人,对魏碑书法也不敢提起。加之世风以南朝为汉族文化正宗,视北朝多民族文化为异端,使魏碑书法受贬。这一现象延至清代。
  清代中叶之后,书风为之一变,尊碑卑帖成为时尚。书坛学界振兴碑学之风的功高之臣,有《北碑南帖论》的作者阮元、《艺舟双楫》的作者包世臣、碑学大师邓石如、大书家张裕钊和赵之谦、维新变法领袖康有为等。而起作用最大的首推康有为。康氏称赞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志齐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自此,魏碑身价百倍,乃有「江南足拓不如河北断碑」之说。清代的振兴碑学之风,一直深刻影响到今天书法艺术的发展。
  魏碑拓本很多,编者在选辑时尽力择其优者,有的拓本用了全部,有的用了局部,为了便于临习,对拓本残损斑痕,制版时进行了加工,对有些拓本缺字,用别本进行了补充。 
  魏碑书法从碑版形式上,分为造像题记、墓志、碑碣、摩崖刻石四大类。本书为造像题记。
  造像题记多为山崖、石碑开龛雕造佛像之原因说明。其杰作集中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通称龙门造像题记。按等级又有《龙汀四品》、《龙门十品》、《龙门二十品》之分。本书所选六帖,其中《始平公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系《龙门四品》之全部,另两篇《尉迟造像记》、《解伯达造像记》亦系精品,全在《龙门二十品》之列。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指出:「魏碑书法,骨肉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紧密非常」,「龙门造像自为一体,意象相近,皆雄尽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可见造像题记在魏碑中之地位。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主编的《中国书法艺术》一书,在评价《始平公造像记》时说:「《始平公造像记》是龙门石刻书法中的杰作,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地悠悠、绝然独立的不朽名篇……」所以说,我们研究学习魏碑书法,首先研习好造像题记,是十分必要的。
  现将本书所选诸帖,分别说明如下:
  《始平公造像记》,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记》。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九月刻。阳文正书,10行,行20字。有方界格,额阳文正书「始平公像一区」6字。后署「孟广达文,朱义章书」。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
  《孙秋生造像记》,全称《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北魏景明三年(502》五月刻。正书,13行,上列记文行9字,下列题名行30字,额阳文正书「邑子像」3字;额旁题太守名。署孟广达文,萧显庆书。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南壁。
  《杨大眼造像记》,全称《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北魏正始三年《506》刻。正书,11行,行23字,无撰书人姓名。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内。
    《魏灵藏造像记》,全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亦称《陆浑县功曹魏灵藏造像记》。北魏正始三年(506》刻。正书,13行,行23字,额正书.「释迦像」3字,额左右各题名一行。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内北壁。
  《尉迟造像记》,全称《长乐王丘穆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像》,亦称《牛橛造像》、《长乐王造像》。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十一月刻。正书,叫行,行16字。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
  《解伯达造像记》,全称《司马解伯达造像记》。北魏太和间(477-499》刻。正书,14行,行3至5字不等。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   
目录:
始平公造像记
杨大眼造像记
孙秋生造像记
魏灵藏造像记
尉迟造像记
解伯达造像记

 

 

《中国古代碑帖精选/魏碑墓志》

中国古代碑帖精选:魏碑墓志

作    者: 解纪 
出 版 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I S B N : 9787800926846
出版时间: 1997-12-1 
开    本: 16 
页    数: 321
定    价: 29 元
内容简介:
  魏碑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但在南北朝之后的唐宋元明干百年间,差一点被人遗忘。其原因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极力推崇王羲之,士大夫们、包括那些受过北朝书法影响的人,对魏碑书法也不敢提起。加之世风以南朝为汉族文化正宗,视北朝多民族文化为异端,使魏碑书法受贬。这一现象延至清代。
  清代中叶之后,书风为之一变,尊碑卑帖成为时尚。书坛学界振兴碑学之风的功高之臣,有《北碑南帖论》的作者阮元、《艺舟双楫》的作者包世臣、碑学大师邓石如、大书家张裕钊和赵之谦、维新变法领袖康有为等。而起作用最大的首推康有为。康氏称赞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志齐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自此,魏碑身价百倍,乃有「江南足拓不如河北断碑」之说。清代的振兴碑学之风,一直深刻影响到今天书法艺术的发展。
  魏碑拓本很多,编者在选辑时尽力择其优者,有的拓本用了全部,有的用了局部;为了便于临习,对拓本残损斑痕「制版时进行了加工,对有些拓本缺字,用别本进行了补充。
  魏碑书法从碑版形式上,分为造像题记、墓志、碑碣、摩崖刻石四大类。本书为墓志。
  墓志和墓碑,都是记载墓主姓名、籍贯、生平业绩的刻石,不同之处,前者在墓中,后者在墓外。正由于墓志得藏于地下,出土后多完好无损,铭文清晰如初,是研习书法的绝佳图版。本书所选《张黑女墓志》、《元怀墓志》、《刁遵墓志》、《司马显姿墓志》、《元纂墓志》共五帖,均为墓志中姣姣者。其中尤以《张黑女墓志》评价最高。
  包世臣给《张黑女墓志》作跋云:「此帖骏利如《雋修罗》,圆折如《朱君山》,疏朗如《张猛龙》,静谧如《敬显雋》。」何绍基作跋云:「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神不妙,无妙不臻,然犹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对此帖亦有很高评价,称其「如骏马越涧,偏面嚆嘶。」
  现将本书所选诸帖,分别说明如下: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张玄字黑女,清代为避讳康熙帝玄哗名改《张玄墓志》为《张黑女墓志》。北魏普泰元年(531》十月刻。正书,20行,行20字。原石久佚。传世仅存一明拓剪裱孤本。明末清初时拓本归成博,道光五年(1825》归何绍基,民国间曾归无锡秦文锦。今藏上海博物馆。
  《元怀墓志》,北魏熙平二年(517》八月刻。正书,16行,行20字。1925年河南洛阳张羊村出土。归河南图书馆。
  《刁遵墓志》,全称《洛州刺史刁惠公墓志铭》。北魏熙平二年(517》十月刻。正书,28行,行32字。石右下角残,缺一百五六十字,中间漫患20余字。志阴二列,一列14行,一列19行。清雍正年间河北南皮出土(一说山东广饶出土》。
  《司马显姿墓志》,全称《魏故世宗皇帝第一贵嫔夫人司马氏墓志铭》。北魏正光二年(52l)二月刻。正书,2l行,行22字。1927年河南洛阳城北安驾沟西南出土。曾经于右任收藏。
  《元纂墓志》,全称《魏故持节都督恒州诸军事安北将军恒州刺史妥平县元公之墓志铭》。北魏孝昌元年(525》十一月刻。正书,20行,行21字。1919年河南洛阳城北安驾沟村北出土。曾经陶湘、罗振玉收藏。
目录:
张黑女墓志
元怀墓志
刁遵墓志
司马显姿墓志
元纂墓志

 

 

《中国古代碑帖精选/汉隶孔宙、华山、史晨碑》

中国古代碑帖精选:汉隶孔宙,华山,史晨碑(精装)

作    者: 解纪 
出 版 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I S B N : 9787800926853
出版时间: 1998-4-1 
开    本: 16 
页    数: 314
定    价: 29 元

内容简介:
  隶书,亦称「佐书」、「史书」,始于秦代。晋卫恒《四体书势》载:「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佐书,日隶字。」程邈将当时这种书写体加以搜集整理,后世遂有程邈创隶书之传说。早期隶书,字形构造保留篆书形迹较多,后在使用中加工发展,成为笔势、结构与小篆完全不同的一种字体。这标志着汉字的演进完成了一次重大转折。
  隶书鼎盛于汉代,所以又称「汉隶气.学隶书「取法乎上,正得其中」,这个「上」就是指的汉隶。观近、现代隶书大家,无不得力于汉隶之宗——汉碑。临习汉碑,乃是写好隶书的最佳途径。
    汉碑拓本很多,编者在选辑时尽力择其优者;有的拓本用了全部,有的用了局部,为了便于临习,对拓本残损斑痕,制版时进行了加工;对有些拓本缺字,用别本进行了补充。
  本书所辑《孔宙碑》,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宙碑》。东汉延熹七年(164》七月立。碑阳15行,行28字,额阳文篆书2行10字:「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碑阴3列,上2列各21行,下列20行,上题「门生故吏名」篆书5字。孔宙为孔子19世孙,三国时期名贤孔融之父。碑在山东曲阜孔庙。传世拓本最早为明拓本。
    《孔宙碑》为汉碑中之妙品。清万经评其曰:「规矩整齐,一丝不苟,而姿态却自横溢,有《卒史》之雄健而去其板重,化《韩敕》之方幅而有其清真。」杨守敬跋此碑云:「波撇并出,八分正宗,无一字不飞动,仍无一字不规矩,视《杨孟文颂》之开阖动宕,不拘于格者又不同矣。然皆各极其妙,未易轩轻也。碑阴亦淳厚。」《孔宙碑》属汉隶圆秀一路,造形外张而内敛,开合有姿,仪态万方,天生丽质,不可多得。
  《华山碑》,全称《西岳华山庙碑》.郭香察书。东汉延熹八年(165)四月立。22行,行38字,额篆书2行6字;「西岳华山庙碑」。原碑在陕西华阴西岳庙中,明时毁于地震。传世有「长垣本」、「华阴本」、「四明本」、「李文田本」四种,其中「华阴本」(又称「关中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华山碑》曾获极高赞誉。清朱彝尊评曰:「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唯《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第一品。」称此碑为汉隶第一,或有过誉之处,但其行笔规正,秀峭典雅,在汉隶清丽中正一路中,实为具代表性之佳作。
  《史晨碑》,碑分两面,前称《汉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称《汉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通称《史晨前后碑》。前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三月,后碑刻于建宁元年(168)四月。前碑17行,行36字,后碑14行,行36字。前后碑风格一致,当为一人手书。碑在山东曲阜孔庙。传世拓本较早有明拓本。
  《史晨碑》刻立于东汉后期隶书规范已达顶峰的时期,又是置于曲阜孔庙庄重场所,所以它严谨注重法度,结体平正清秀,运笔起复,一丝不苟,是汉隶中符合儒家「中和美」艺术观的典型代表。这种品格历来受到书家好评。清万经《分隶偶存》评曰;《史晨碑》「修饬紧密,矩度森严,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当在《卒史》、《韩敕》之右」。
目录:
孔宙碑
华山碑
史晨碑

 

 

《中国古代碑帖精选/汉隶曹全、张迁碑》

中国古代碑帖精选:汉隶曹全,张迁碑(精装)

作    者: 解纪 
出 版 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条 形 码: ; 978-7-80092-687-7 
I S B N : 9787800926877
出版时间: 1998-4-1
开    本: 16 
页    数: 326
定    价: 29 元

内容简介:
  隶书,亦称「佐书」、「史书」,始于秦代。晋卫恒《四体书势》载。「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佐书,日隶字。」程邈将当时这种书写体加以搜集整理,后世遂有程邈创隶书之传说。早期隶书,字形构造保留篆书形迹较多,后在使用中加工发展,成为笔势、结构与小篆完全不同的一种字体。这标志着汉字的演进完成了一次重大转折。
  隶书鼎盛于汉代,所以又称「汉隶」。学隶书「取法乎上,正得其中」,这个「上」就是指的汉隶。观近、现代隶书大家,无不得力于汉隶之宗——汉碑。临习汉碑,乃是写好隶书的最佳途径。   
    汉碑拓本很多,编者在选辑时尽力择其优者,有的拓本用了全部,有的用了局部,为了便于临习,对拓本残损斑痕,制版时进行了加工,对有些拓本缺字,用别本进行了补充。
  本书所辑《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185)十月立。碑阳20行,行45字,碑阴5列,每列字数不等。内容为郃阳县令曹全德政之记述,其中涉及到东汉末年黄巾军张角起义,因此很受史学家们重视。《曹全碑》于明万历初在陕西郃阳旧城出土,由于长期埋在地下,保存较好,字数以800有余在汉碑中名排榜首。此碑清康熙十一年(1672》后有断裂,现在陕西西安碑林。
  《曹全碑》是学习汉隶的上好范本,出土以来颇受书家赞誉。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评其「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云:「此碑波磔不异《乙瑛》,而沉酣跌宕直合《韩敕》。正文与阴侧为一手,上接《石鼓》,旁通章草,下开魏、齐、周、隋及欧、褚诸家楷法,实为千古书家一大关键。不解篆籀者,不能学此书,不善真草者,亦不能学此书也。」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论说,《曹全》和《孔宙》「是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对于此碑笔法,近人姚华评论甚佳:「其用笔多圆劲如篆势,所以虽瘦而腴,且如以锥画石,此中锋之最显著也。转折兼用,而折兼有先提而后按者,有迤而下行者,有略断而续行者相参。皆因势而宽严为之,至纯用转笔者,殆极罕见,故能遒丽独书也。」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东汉中平三年(186)二月立。碑阳15行,行42字,碑阴3列,上2列19行,下列3行,碑额篆书8行12字:「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内容为山东谷城县宰张迁惠政之记述,当时张迁已调任河内郡荡阴县令,吏民为表感激之情,立此碑以作纪念。碑原在山东东平县,现在泰安岱庙内。流行于世的最早拓本为明拓本。
  《张迁碑》书法以古朴雄强、大巧若拙著称。明王世贞评云:「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趣,终非永嘉以后可及也。」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曰;「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杨守敬《平碑记》则认为,此碑已开魏晋书风。他说:「篆书体多长,此额独扁,亦一格也。碑阴尤明晰,而其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峡颂》,流为黄初三碑(《上尊号奏》、《受禅表》、《孔羡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总之,《张迁碑》书法的特点,书家公认的是:坚实端强,稚拙茂朴,奇崛高古。
目录:
曹全碑
张迁碑

  


《中国古代碑帖精选-汉隶乙瑛,礼器,张景碑》

中国古代碑帖精选-汉隶乙瑛,礼器,张景碑

作    者: 解纪等 
出 版 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I S B N : 9787800926839 
出版时间: 1998-4-1 
开    本: 16 
页    数: 307
定    价: 29 元

内容简介:
  隶书,亦称「佐书」、「史书」,始于秦代。晋卫恒《四体书势》载:「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佐书,曰隶字。」程邈将当时这种书写体加以搜集整理,后世遂有程邈创隶书之传说。早期隶书,字形构造保留篆书形迹较多,后在使用中加工发展,成为笔势、结构与小篆完全不同的一种字体。这标志着汉字的演进完成了一次重大转折。
  隶书鼎盛于汉代,所以又称「汉隶」。学隶书「取法乎上,正得其中」,这个「上」就是指的汉隶。观近、现代隶书大家,无不得力于汉隶之宗——汉碑尸临习汉碑,乃是写好隶书的最佳途径。   
    汉碑拓本很多,编者在选辑时尽力择其优者,有的拓本用了全部,有的用了局部,为了便于临习,对拓本残损斑痕,制版时进行了加工,对有些拓本缺字,用别本进行了补充。   
  本书所辑《乙瑛碑》,是汉碑中最著名的作口叩之一,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亦称《汉鲁相请置百石卒史碑》、《孔和碑》。东汉永兴元年(153)立。18行,行4O字。内容为汉郡国鲁相乙瑛上奏朝廷请置百石卒史一人以掌领孔庙礼器一事。原碑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现存最早拓本为明初本。
  《乙瑛碑》素负盛名,历代书家推崇备至,不少人称其为「汉隶之最」。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云:「文既尔雅简质,书复高古超逸,汉石中之最不易得者。」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评此碑:「字之方正沈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五翡林太史谓为雄古;翁覃溪阁学谓为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不虚也。」《乙瑛》总的特点是骨肉匀适,波磔分明,方圆兼备,熔为一炉。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亦称《韩敕碑》、《修孔子庙器碑》等。东汉永寿二年(156》立。碑阳16行,行36字,碑左侧3列,列4行,碑右侧杠列,列4行;碑阴3列,列17字。内容为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原碑在山东曲阜孔庙,传世佳拓为明拓本。
  《礼器碑》为汉碑中之绝品。清王澍《虚舟题跋》云;「隶书以汉为极,每碑备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最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郭尚先《芳坚馆题跋》曰:「汉人书以《韩敕造礼器碑》为第一,超迈雍雅,若卿云在空,万象仰曜,意境当在《史晨》、《乙瑛》、《孔宙》、《曹全》诸石之上,无论他石也。」《礼器》总的特点是,结体严谨,字法规范,笔划细而不弱,似铁画银钩,清劲肃穆,典雅秀丽,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
  《张景碑》,全称《张景造土牛碑》。东汉延熹二年《159》立。存12行,行23字,共229字。内容为张景包修土牛等设施获地方政府同意,免其世代劳役的事。1958年出土于河南安阳,现存南阳卧龙岗汉碑亭内。
  《张景碑》出土虽晚,但却以独特的风貌和魅力,被列入上承古篆、下开楷则的汉代隶书代表作之一。正因为出土晚,风雨剥蚀和棰拓损坏亦少。千年故物,字口如新,很为书家所重。《张景碑》书法风格属于成熟汉隶清秀一路。用笔方中带圆,圆中有方,但折处全用方折,已无丝毫篆意。笔势左右开张,波磔分明,体态横扁端庄,漂逸潇洒,布白纵横成列,疏朗大方。让人一看,便知它是完全成熟的汉隶杰作。 
目录:
乙瑛碑
礼器碑 
张景碑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