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研究丛书”5册,由中国史学研究方向的教授,学者编撰,收录他们从社会、经济、金融、行政等多角度研究的论文,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深入探讨康雍乾社会的基本特点、发展规律,以及“盛世”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对后世社会的影响。原价161元,现团购价59元,全国包快递!
★ 32开软精装
★ 由由5位古代史、经济学教授、学者编撰
★ 收录社会、经济、金融、行政等多角度研究的论文
★ 书中附许多列表、示意图等,便于读者理解
★ 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见解独到
◆该书属于论文集,社会、经济、制度多个角度的清史研究论文,值得一读。
——寒烟翠《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
◆本丛书虽为应召之作,但是总体来说史料比较充实。本书考察康乾盛世的人口状况,十分重要。实际上,康乾盛世时期的人口达到一个巅峰,然而财富增加能否支撑人口的延续,就成为重要的问题
——guxin31《17-19世纪中国的人口与生存环境》
◆布鲁代尔式的历史,足见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内容丰富,史料扎实
——雪静 《17-19世纪中国的市场与经济发展》
◆本书的研究视角不错,实际上是研究康乾盛世期间的货币政策,并借鉴了一些经济学和经济史的理论框架。
——哼哼石 《金融视角下的“康乾盛世”》
◆这是一本综合了许多专家学者观点、参考了大量资料后形成的专著。树立了康乾盛世时期的行政,为我们继续研究中华帝国的官僚体制打下了基础
——铁语 《盛衰之界:康雍乾时期国家行政效率研究》
“康乾盛世”与以往的“盛世”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所谓“盛世”,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封建“盛世”之中,正在孕育和成长着机器工业时代的各种因素。而与此同时,脱胎于旧的机体,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在地球的西半部蓬勃发展,生机盎然,它使得以往令人瞩目的中国封建“盛世”的辉煌黯然失色。
我们今天研究“康乾盛世”,并非对其进行简单注解,或夸耀褒扬,而是通过被称为“盛世”的各种表象,深入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规律,清代康雍乾社会的基本特点及其丰富的历史内容,以及“盛世”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对后世社会的影响。如前所述,“康乾盛世”的研究受到了社会及中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学术积淀深厚,研究领域广阔,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因此已经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专门的学术领域。
关于“康乾盛世”及其时代的考察是本研究专题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其涉及的领域相当广阔,我们仅能够在某些问题上展开讨论。李强《金融视角下的“康乾盛世”——以制钱体系为核心》一书,通过对制钱的流通、供应和管理状况的分析,阐述和描绘了货币在康雍乾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尹树国《盛衰之界——康雍乾时期国家行政效率研究》一书,则从国家行政的角度,探讨康雍乾社会的政治体制及其运作,进而揭示“康乾盛世”时期的某些基本特征。陈桦主编的《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以“康乾盛世”所处的康雍乾社会为重点,从更广阔的领域,以多维的角度,通过不同的侧面,考察和描述该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与演变,其研究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基层社会等诸多领域。张研《17一19世纪中国的人口与生存环境》、牛贯杰《17一19世纪中国的市场与经济发展》,则重点对学术界关于该时期之社会及经济的研究历程,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回顾与总结,同时对相关问题展开学术探讨,阐述了作者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
作 者: 陈桦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807078869
出版时间: 2008-8
开 本: 32开
页 数: 425页
定 价: 36 元
内容简介:
《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以“康乾盛世”所处的康雍乾社会为重点,从更广阔的领域,以多维的角度,通过不同的侧面,考察和描述该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与演变,其研究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基层社会等诸多领域。
目录:
清代皇帝的中国观
一 清开国时期的国家概念
二 “统驭天下中国之主”
三 清朝皇帝对中国疆界的认识和自我约束
四 “天下一统,华夷一家”
五 “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盛世”之变:康雍乾时期财政改革的性质与特征
一 政府面临的主要财政问题
二 重点突出的财政改革
三 康雍乾时期财政改革的基本特征
四 关于改革性质的探讨
以传统承载近代
——从徽商看“康乾盛世”的发展趋向
一 近代色彩与传统本质
二 再析徽商特点
三 以传统承载近代
四 徽商的衰落
清代河南集镇的发展
——集镇经济视角下的“康乾盛世”
一 清代河南集镇发展的时间特征
二 清代河南集镇的空间特征
三 清代河南集镇的集镇规模
四 总结
18世纪西人眼中的“康乾盛世”
一 康乾盛世前期西方时人眼中的中国
二 渐入渐深——对“康乾盛世”的批判
三 18世纪西方人对“康乾盛世”评价之影响
四 结语
清代前中期的地方冲突与国家应对
——以江西万载县的土客矛盾为中心
一 前言
二 明末清初移民迁入与驱逐“棚民”的运动
三 “温上贵事件”与清朝“棚民”政策的出台
四 清前期移民入籍应试与土著的抵制
五 清中期土客的族群认同与清政府的无为而治
六 结语
“天庾正供”的危机
一 清代漕政的重建与整顿
二 嘉道之际漕弊从生
三 晚清海运步履维艰
清代汉学研究若干问题的回顾与思考
一 关于汉学成因的论争
二 关于汉学流派的研究
三 关于汉学思想性的探讨
《17-19世纪中国的人口与生存环境》
作 者: 张研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807078647
出版时间: 2008/3/1
开 本: 32开
页 数: 483
定 价: 40 元
作者简介:
张研,女,194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清史,经济史、社会史。著有《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19世纪中期中国家庭的社会经济透视》、《18世纪的中国社会》、《清史十五讲》、《清代社会的慢变量》 《清代经济简史》、《清代族田与基层社会结构》等学术专著十余部,《清代候选官员得官初步》、《从“耗羡归公”看清朝财政体系及当代税费改革》、《从婚书看中国传统社会的礼法秩序》、《关于中国传统社会上地权属的再思考》,《从社会史视角看刘铭传的人仕》、《试论团练大臣与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清代市镇管理初探》、《试论清中后期中国基层社会组织的纵横依赖及相互联系》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章 从“人口”切入
第一节 旷古奇观的人口数字
一、对清代官方册载人口数据的辩证
二、清代人口数字面面观
三、重建人口数字的方法
四、参考坐标与结论
第二节 17-19世纪中国人口的一般状况
一、人口的自然构成
二、人口的社会构成
三、人口的地域构成
第三节 关于“人口问题”的问题
一、清朝皇帝的错觉与人口“对策”
二、“走出何炳棣时代”之后的“马尔萨斯危机”之争
三、围绕“过密化”的讨论
第二章 自然大环境与经济小环境
第一节 以土地为主的资源
一、揭开土地数字之谜
二、土地资源向深广延伸拓展
三、土地资源的配置
第二节 渐失丰饶的自然
一、气候
二、灾荒:频度与烈度
三、旧生态体系的结束
第三节 农家收支与“奢靡”之风
一、农家生活消费
二、农家生计收入
三、“奢靡”之风
第三章 区划社会环境:国家统治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 高度中央集权的统治体系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三、行政机构和官僚体系健全完善
第二节 “双层统治格局”:县政乡治
一、国家政权体系的最低一级:县
二、基层社会共生互补的生存空间:“社区”及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组织
三、县级政权与基层社会组织的相互依赖
四、士绅:双层统治格局的中坚阶层
第三节 赋税与负担
一、主要赋税的“定额化”
二、关于财政经制支出的“不完全性”
三、人民的实际负担
第四节 国家统治与社会运行的发展趋势
一、18世纪中国基层社会结构及其演变趋势
二、19世纪中期中国“双层统治格局”的变化
三、关于“国家”与“社会”的讨论
参考文献
《17-19世纪中国的市场与经济发展》
作 者: 牛贯杰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807078913
出版时间: 2008/3/1
开 本: 32开
页 数: 351
定 价: 30 元
作者简介:
牛贯杰,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后留所执教。目前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专门史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明清经济史与中国近代政治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晚清统治格局研究》(合著)、《清史十五讲》(合著)、《原来曾国藩》,《原来李鸿章》、《大清历史新闻》(道光卷)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从“市场”切入
第一节 市场:“康乾盛世”的经济脉动
第二节 有关清代全国市场的讨论
一、20世纪60年代:围绕“民族市场”与“统-市场”自论
二、20世纪80年代:吴承明及其清代国内市场研究
三、20世纪90年代后:清代全国性市场的提出
第三节 清代市场的-般状况
一、清代的基层市场
二、清代的地方市场
三、清代的区域市场
四、市场网状结构及全国性市场网络
第二章 从商品长距离运输看清代经济的“全国化”
第一节 清代前期的粮食贸易
一、粮食贸易的首要环节:清代的粮食生产
二、清代的粮食流通量
三、清代粮食贸易的动态考察
四、清代粮食贸易的走向
1.湖广
2.江西
3.四川
4.江南
5.福建
6.广东
7.北方地区
第二节 全国商业交通网的发达
一、内河商业交通
1.松花江、辽河水系
2.海河水系
3.黄河水系
4.淮河水系
5.长江水系
6.钱塘江水系
7.珠江水系
二、六大主干商路
1.主干商路之-:“乌鲁木齐-归化-北京-卜魁”
①“古城-归化-张家口”路段
②“张家口-北京”路段
③“北京-吉林”路段
④“吉林-卜魁”路段
2.主干商路之二:“广州-南昌-杭州-北京-库伦-克图”
①“广州-闽浙赣交界区”路段
②“闽浙赣边界-杭州-北京”路段
③“北京-张家口-库伦-恰克图”路段
3.主干商路之三:“桂林、广州、永明、全州-衡阳-汉口-开封-北京”
①“桂林-衡阳”路段
第三章 清代的商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金融视角下的“康乾盛世”》
作 者: 李强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807074670
出版时间: 2008/3/1
开 本: 32开
页 数: 278
定 价: 25 元
内容简介:
《金融视角下的康乾盛世以制钱体系为核心》通过对制钱的流通、供应和管理状况的分析,阐述和描绘了货币在康雍乾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者简介:
李强,辽宁鞍山人,1976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现供职于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多年来从事中外经济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金融史,在《学术界》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绪论
一康雍乾时期的社会经济
二康雍乾时期的制钱与流通
上篇康雍乾时期制钱的铸造与币材供应
第一章全国铸钱中心——京局
第一节 宝泉局与宝源局
一 京局局址
二铸造沿革
第二节 京局的铸造管理
一 管理人员
二铸造人员
三 工料钱与币材
第二章区域铸钱机构——省局
第一节 各省铸局的铸造沿革
一 云南省铸造沿革
二 国内其他各省铸造沿革
第二节 省局的铸造管理
一 管理人员
二 铸造人员
三工料钱与币材
第三章币材供应体系
第一节 洋铜供应体系
一洋铜采买沿革
二 洋铜采买费用与运输
第二节 滇铜供应体系
一 京铜供应体系
二 省铜供应体系
第三节 其他币材供应体系
一 锌材(白铅)供应体系
二 黑铅供应体系
三 锡材供应体系
下篇康雍乾时期制钱的控制与潜藏危机
第一章清廷对制钱铸造的控制
第一节 铸造质量的监控
一 制钱质量标准与影响因素
二制钱质量的监管
第二节 铸造数量监控与分析
一铸造数量的监控
二铸造数量分析
……
第二章康雍乾时期制钱供需控制
第三章清廷对制钱流通的管理
第四章脆弱的金融平衡——制钱体系的危机
余论
参考文献
《盛衰之界:康雍乾时期国家行政效率研究》
作 者: 尹树国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I S B N : 9787807078043
出版时间: 2008/4/1
开 本: 32开
页 数: 341
定 价: 30 元
内容简介:
《盛衰之界:康雍乾时期国家行政效率研究》从国家行政的角度,探讨康雍乾社会的政治体制及其运作,进而揭示“康乾盛世”时期的某些基本特征。“康乾盛世”与以往的“盛世”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所谓“盛世”,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封建“盛世”之中,正在孕育和成长着机器工业时代的各种因素。而与此同时,脱胎于旧的机体,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在地球的西半部蓬勃发展,生机盎然,它使得以往令人瞩目的中国封建“盛世”的辉煌黯然失色。
作者简介:
尹树国,1973年出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大学本科就读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攻读明清史;博士研究生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攻清朝政治史,2004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内蒙古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现供职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要研究地方志理论和明清北京史。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行政效率概述
第一节 明代以前王朝行政效率概述
第二节 影响明朝行政效率的因素
一有关促成行政效率提高的因素
二明朝不利于行政效率的因素
第三节 综合性评价
第二章 乾纲独揽与皇帝的行政效率
第一节 乾纲独揽的实现
一君臣的认识——强调乾纲独揽
二为达到乾纲独揽所采取的措施
第二节 乾纲独揽的表现与行政效率
一勤政
二有担当
三崇实政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能”、“守”与行政效率
第一节 清前期获得行政效率的用人思想
一康熙之重“守”轻“能”
二雍正之重“能”轻“守”
三乾隆之“执两用中”
第二节 获得行政高效率的用人措施
一广开任用之途
二打击朋党
三区分地方官缺
四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五注重年龄
六强调官员久任
第三节 “行走”与培训
一行走
二培训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清前期的行政机构与行政效率
第一节 清前期行政机构的职掌概述
一行政中枢的职掌及其彼此关系
二精细的分工一一中央行政机构的职掌
三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第二节 行政机构的运行与职能交错
一行政机构的运行与提高效率的努力
二行政机构职能的交错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清前期的行政法与行政效率
第一节 清前期对行政法的认识
一古代行政法的特点
二清前期君臣对行政法的态度
第二节 有利于效率的行政法内容
一办公时间的规定
二办公速度的规定
三本章体制
四提高会议效率
五严厉处分推诿官员
第三节 清前期的吏治与行政效率
一吏的种类与评价
二行政法对吏的规定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制度对行政效率的损害
第一节 画一制度
一用人
二本章
三朝仪
四俸禄
五官员交往
六考试
七官制
八其他
第二节 目标位移
一法祖
二行政机构的权益扩张
三行政人员个人追求的变化
第三节 官员的兼衔
第四节 低俸与养廉
一低俸不能满足官员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二养廉银引发了京官与地方官的利益冲突
三陋规导致“官体”荡然无存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行政效率与康雍乾盛世
第一节 现代学者的评价
一肯定的评价
二否定的评价
第二节 清代人的认识与努力
一皇帝的认识
二臣民的认识
第三节 行政效率与“康乾盛世”
一“盛世”观念的差异
二盛世的另一基点——爱民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