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批评通史》精装全7册,跨越【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代】【现代】7条时间线,纵览数千年中国艺术批评发展变迁。
本套书由艺术史学专家叶朗主编,按时间顺序自秦汉时期至现代,共分为7册,论述中国艺术批评的源流、历史、发展及演变,内容涉及诗歌、音乐、建筑、园林、佛教与造像、书画创作、戏剧、篆刻、碑学、舞蹈、政治、电影等诸多方面,全面展现中国艺术批评的民族特点。
★16开精装,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2015年1版1印
★本套书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中国艺术批评理论具有丰富的形态和独特的形式特点
★中国艺术批评以深厚的哲学美学思想为背景,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倾向
★本套书从学理上对几千年来艺术批评实践和理论进行综合览观,描绘中国艺术批评的特点,突出中国艺术批评理论的民族特点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本书从学理上对中国艺术批评进行综合的览观、全幅的把握,描绘中国艺术批评的特点,剖析其理论创造,展示其逻辑演进过程,研究其在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位置,从而突出中国艺术批评理论的民族特点。
本书为先秦两汉卷,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论述了远古夏商艺术批评的浮现,西周艺术批评观念的奠基,春秋时期的诗歌批评、音乐批评、建筑批评,老子和孔子,战国时期的艺术观念的发展、诸子对艺术否定与肯定、《吕氏春秋》的理论创融,汉代的音乐批评、绘画批评、建筑批评,新莽时期的建筑及建筑批评,西汉和东汉的两都之争与城市批评。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本书内容涉及魏晋时期的艺术批评(文艺批评、书法艺术、绘画批评音乐批评)、南朝时期的艺术批评(绘画批评、书法批评)、魏晋南北朝的建筑园林艺术批评、北朝的艺术批评、佛教与造像艺术批评。作者联系该时期的哲学思想、时代思潮、社会风尚、文化活动,对该时期的艺术批评的因革损益进行探源述流的分析整理,爬梳阐述,直观地展现了该时期艺术批评的特色:艺术批判主体的觉醒使得该时期的艺术走上了独立与自觉的道路并呈现出鲜明的人生艺术化,人生与艺术一体化的特征。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隋唐五代卷》
本书紧扣此期艺术批评家批评活动呈现的创造性,学术性,日常化,诗的共同特点,引用西方艺术美学家的观点加以对照,对隋唐五代艺术批评的总体情况进行抽丝剥茧式的阐释与分析,总结此期中国艺术批评发展的特点和规则。从分析初唐书画批评中的“典范”观念、艺术批评品级论的发展到探讨《书断》中品级制批评的高峰和书法批评意象说的成熟、由阐述山水视觉主题的立体展开到研究《历代名画记》的批评观念,后总论作为艺术的艺术批评。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宋元卷》
本书包含两部分:一是宋代的艺术批评,二是元代的艺术批评。宋代部分作者选取了宋代比较突出的几位艺术批评家如苏轼、米芾、黄庭坚以及理学家阐述其艺术批评思想和分析了比较有名的作品如《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林泉高致》等所体现出的艺术批评思想,以及宋代其他文人的书画创作及书画批评思想,宋代园林与建筑的艺术批评思想,宋代音乐与戏剧的艺术批评思想;元代部分则选取了元代绘画批评。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明代卷》
本书涉及明代音乐批评、舞蹈批评、戏曲批评、造物艺术批评、园林艺术批评、书法批评及绘画批评等七个艺术门类,内容丰赡,资料详实而论述条理清晰、叙评结合,在分门别类论述的同时注意打通各艺术门类,举一反三,且不仅仅就事论事地局限于艺术批评本身,而能深入挖掘明代心学思想和艺术家的佛学修养对其艺术创作及艺术批评的影响。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清代卷》
本书作者根据清代艺术批评的特色,对清代艺术批评做了细致入微的梳理和阐释,内容涉及清代书法批评、绘画批评、碑学书法批评、篆刻艺术批评、音乐戏曲批评和园林盆景艺术批评,资料详实,内容丰赡,思理清畅。作者以研究的笔触写史,其间不乏独到见解。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现代卷》
本书作者陈旭光等在前人的基础上把20世纪艺术批评史分为前后相续的三个阶段:转型期与建设期、转折期与集中期,开放与多元期;以“外来与本土、传统与创新:中西文化的对立与融合;主流与支流: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消长纠葛;中心与多元:马克思主义与政治批评的沉浮;现代与后现代:反叛与融合的混杂等”为线索,分美术批评、戏剧批评、电影批评、音乐舞蹈批评几个门类阐述了20世纪前后相续的三个阶段中中国艺术批评的发展史。
叶朗,浙江衢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兼任宗教学系、艺术学系主任,同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高校美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个人作品《中国小说美学》《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美学史》《中国历代美学文库》《中国文化读本》《美学的双峰—朱光潜、宗白华与中国现代美学》等。
1990年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2001年获得"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一等奖(获奖项目:"中国美学史的课程建设:从专业教育到素质教育")。1990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作者:叶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681562
出版时间:2015-10
开本:16开
页数:511
定价:140.00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艺术批评的因革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艺术批评的哲学底蕴与价值观念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艺术批评的地位与贡献
第一章 《世说新语》与魏晋艺术批评
第一节 文艺批评主体的转换
第二节 新艺术批评标准的确立
第三节 艺术批评与知音境界
第四节 文艺批评与对话形态
第二章 魏晋书法艺术批评的兴起
第一节 以“势”评书在魏晋时期的发展
第二节 卫恒《四体书势》与书法“源流批评”
第三节 卫铄论书法批评与创作
第四节 王羲之论书法批评与创作
第三章 顾恺之与魏晋绘画批评
第一节 魏晋绘事及绘画批评的兴盛
第二节 顾恺之的绘画创作与绘画批评
第三节 王微《叙画》与绘画批评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音乐批评的发展
第一节 应劭《风俗通义》与汉魏音乐批评
第二节 阮籍融合儒道的音乐理论批评
第三节 嵇康的音乐批评与人格精神
第四节 成公绥与戴逵的音乐批评
第五节 刘勰《文心雕龙》的音乐批评
第五章 谢赫的《古画品录》与南朝绘画批评
第一节 谢赫《古画品录》与绘画批评
第二节 姚最《续画品录》与绘画批评
第三节 宗炳的山水绘画批评思想
第六章 南朝书法艺术批评的演进
第一节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与“书人”批评
第二节 虞龢《论书表》与“二王”书法比较批评
第三节 王僧虔的书法审美批评思想
第四节 袁昂《古今书评》与书法“意象批评”
第五节 萧衍与臣僚间的书法批评与思想对话
第六节 庾肩吾《书品》与书法“品评批评”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建筑园林艺术批评
第一节 谢灵运的建筑园林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节 庾信的建筑园林艺术批评思想
第八章 北朝艺术批评的兴起与特点
第一节 北朝文化特质与艺术创作特点
第二节 颜之推与北朝书画艺术批评
第三节 《魏书·乐志》《刘子·辩乐》与北朝乐舞艺术批评
第四节 南北文化融合视野中的艺术批评
第九章 佛教与艺术批评
第一节 佛教艺术概观
第二节 佛教艺术批评的精神旨趣
第三节 佛教艺术批评的形神观
第四节 佛教与造像艺术批评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作者:叶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681555
出版时间:2015-10
开本:16开
页数:536
定价:145.00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远古夏商:艺术批评的浮现
第一节 中国艺术批评之萌芽
第二节 中国艺术批评之雏形
第二章 西周:艺术批评观念的奠基
第一节 “心”的发现与“诗言志”
第二节 西周典礼艺术的物体系
第三节 音乐艺术与音乐观念
第四节 艺术与政治之关系
第三章 春秋时期的诗歌批评
第一节 春秋用诗状况及价值定位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诗歌批评原则
第三节 诗的文场与审美标准的建立
第四章 春秋时期的音乐批评
第一节 音乐作为艺术的独立
第二节 音乐的神性问题
第三节 春秋乐论中的古今之争
第四节 “季札观乐”与审美批评
第五章 春秋时期的建筑批评
第一节 春秋建筑及批评概观
第二节 周礼对建筑制式的规定
第三节 礼制原则:对权臣建筑的批评
第四节 俭奢原则:对诸侯建筑的批评
第五节 礼制与俭奢批评之关系
第六节 审美批评原则
第六章 老子与孔子
第一节 艺术的形而上学
第二节 艺术的经验论
第七章 战国时期艺术观念的发展
第一节 艺术末世论与艺术的再定义
第二节 战国音乐的世俗走向
第三节 造型艺术:青铜器与绘画
第四节 造型艺术:宫殿与墓葬
第八章 战国诸子对艺术的否定
第一节 道家的自然原则
第二节 墨家的经济实利原则
第三节 法家的政治集权原则
第九章 战国诸子对艺术的肯定
第一节 《乐记》
第二节 孟子
第三节 荀子
第十章 《吕氏春秋》的理论融刨
第一节 《吕氏春秋》与诸子之学
第二节 音乐与自然之关系
第三节 音乐与心灵之关系
第四节 音乐与空间之关系
第五节 音乐与时间之关系
第六节 音乐创制中的“适音”原则
第七节 音乐鉴赏中的“知音”原则
第十一章 汉代音乐、书法、绘画批评
第一节 汉代音乐批评
第二节 汉代书法批评
第三节 汉代绘画批评
第十二章 西汉建筑及建筑批评
第一节 西汉前期(高帝一景帝)
第二节 西汉中期(武帝一宣帝)
第三节 西汉晚期(元帝一平帝)
第十三章 新莽时期的建筑及建筑批评
第一节 西汉末年的政治与建筑
第二节 王莽的建筑政治学
第三节 王莽的建筑语言学
第十四章 西汉两都之争与城市批评
第一节 洛阳在中国城市史中的位置
第二节 西汉前期的帝都争论
第三节 武帝时期作为欲望都市的长安
第四节 元帝时期的灾异论与迁都主张
第五节 新莽时期的迁都计划
第十五章 东汉两都之争与城市批评
第一节 东汉初期的洛阳与长安
第二节 班固对两都的比较
第三节 班固对洛阳的哲学辩护
第四节 两都之争的终结与《二京赋》
第五节 董卓时代向长安的回迁
第六节 总结与拓展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明代卷》
作者:叶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681593
出版时间:2015-10
开本:16开
页数:317
定价:87.00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明代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明代艺术批评的历史演进
第一章 明代音乐批评
第一节 明代思想家的音乐批评
第二节 明代戏曲家的音乐批评
第三节 明代琴乐批评的代表作——徐上瀛《溪山琴况》
第二章 明代舞蹈批评
第一节 韩邦奇的舞蹈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节 王阳明的舞蹈艺术批评思想
第三节 杨慎的舞蹈批评思想
第四节 朱载堉的舞蹈批评思想
第三章 明代戏曲批评
第一节 李贽的戏曲批评
第二节 汤显祖的戏曲批评
第三节 沈璟的戏曲批评
第四节 王骥德的戏曲批评
第五节 吕天成的戏曲批评
第四章 《长物志》与明代造物艺术批评
第一节 《长物志》的造物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节 《长物志》的造物艺术批评策略
第三节 《长物志》的造物艺术批评内涵
第四节 明代其他造物艺术批评
第五章 明代园林艺术批评
第一节 《园冶》中的园林美学批评
第二节 《长物志》中的园林美学批评
第三节 明代其他园林美学批评
第六章 明代书法批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项穆:以王羲之为最高标准的书统观
第三节 赵宦光的书法思想
第四节 董其昌书论中的“淡”说
第七章 明代绘画批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明代前期的绘画批评
第三节 明代中期的绘画批评
第四节 明代后期的绘画批评
第五节 董其昌的绘画批评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隋唐五代卷》
作者:叶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681579
出版时间:2015-10
开本:16开
页数:301
定价:85.00
目录
导论
一、隋唐五代思想的异质性
二、隋唐五代思想的多元性
三、隋唐五代艺术批评的总体特征
第一章 “天下取则”:初唐书画批评中的“典范”观念
第一节 楷法取士的道德内涵
第二节 善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
第三节 唐代楷书批评的人格论取向
第四节 “人书俱老”与中庸之道
第五节 人物画批评的法则意识:以释彦惊《后画录》为例
第二章 艺术批评品级论的发展
第一节 品等式书画批评在唐代之前的发展
第二节 李嗣真《续画品》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书后品》“逸品”的过渡性质
第三章 《书断》(上):品级制批评的顶峰
第一节 “神、妙、能”的由来
第二节 《书断》三品体系的原理和特征
第四章 《书断》(下):书法批评之意象说的成熟
第一节 书法鉴赏的对象:意象
第二节 “形见日象”:意象的“微”与“彰”
第三节 “书断”:“万物为象”的书法鉴赏
第五章 山水视觉主题的立体展开(上)
第一节 唐代绘画批评中的魏晋山水画观念
第二节 园林与山水观念的变化
第三节 盆景欣赏中的山水视觉观念
第六章 山水视觉主题的立体展开(下)
第一节 《唐朝名画录》与“逸品”
第二节 山水画观念之变(一):疏体与密体
第三节 山水画观念之变(二):王维与张璨
第四节 山水画观念之变(三):“逸品”——风格还是价值?
第五节 荆浩《笔法记》与画之“四品”
第七章 《历代名画记》的批评观念
第一节 “五等法”与《道德经》的关系
第二节 《历代名画记》的双重特点
第三节 “简”的观念及其影响
第四节 张彦远对谢赫“六法”的重新解读
第八章 作为“艺术”的艺术批评
第一节 《述书赋》与书法批评传统中“书赋”的理想
第二节 诗与艺术批评的游戏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宋元卷》
作者:叶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681586
出版时间:2015-10
开本:16开
页数:479
定价:130.00
目录
导论
一、文化艺术繁盛之于宋元艺术批评
二、宋元哲学思潮之于艺术批评
三、文人精神之于艺术批评
四、宋元艺术批评的主要思想观念
第一章 苏轼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艺之融通无碍,道之万法为一
第二节 形不可失,理更当知
第三节 自然清新简远疏淡
第四节 法而无法萧散自适
第五节 烦君纸上影照我胸中山
第二章 米芾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米芾之怪诞颠狂与其批评思想
第二节 山水心匠放笔一戏空
第三节 平淡天真自然天成
第四节 脱俗崇古
第三章 黄庭坚的艺术批评观
第一节 韵
第二节 姿媚
第四章 理学家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几个与艺术批评相关的概念
第二节 周敦颐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三节 邵雍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四节 二程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五节 张载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六节 朱熹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七节 杨万里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五章 《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宣和书谱》书法批评的三个基本层面
第二节 《宣和画谱》的绘画批评
第六章 《林泉高致》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画家心性的涵养
第二节 郭熙对画家创作的阐释评价
第三节 山水画的审美批评
第四节 笔墨技法的阐释
第五节 绘画的功能价值
第七章 董逌之绘画创作与批评观
第一节 景随见生
第二节 理与常理
第三节 形似与真
第四节 天机
第八章 其他诸家的书画批评思想
第一节 欧阳修的书画批评思想
第二节 沈括的书画批评思想
第三节 黄休复的绘画批评思想
第四节 刘道醇的绘画批评思想
第五节 郭若虚的绘画批评思想
第六节 韩拙的绘画批评思想
第七节 邓椿的绘画批评思想
第九章 宋代园林与建筑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宋代园林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节 《营造法式》的建筑艺术批评思想
第十章 宋代音乐与戏剧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宋代音乐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节 宋代戏剧艺术批评思想
第十一章 元代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元代书法与绘画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节 元代音乐与戏剧艺术批评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清代卷》
作者:叶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681609
出版时间:2015-10
开本:16开
页数:495
定价:135.00
目录
导论
一、以古为新:在复古中求得解放
二、崇尚亲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金石书画:金石学对艺术观念的影响
四、艺术市场:商业化活动下的批评观念
五、文体形态:笔记、札记、信函和题跋
六、集大成者:清代艺术批评的总结性
第一章 傅山与清代前期帖学书法批评
第一节 清代前期书法批评概说
第二节 清代前期书法批评中的董、赵观念
第三节 傅山书法批评的新标准:“四宁四毋”
第四节 傅山书法批评中的人格论:“作字”与“作人”
第五节 清代前期帖学书法的技法批评和审美范畴
第二章 清初遗民画家与“四王”的绘画批评
第一节 遗民画家的批评观念:反“法”重“道”
第二节 石涛绘画批评中的自我意识
第三节 以“四王”为代表的拟古批评观念
第四节 王原祁等人的绘画形式批评:龙脉说
第五节 清代前期的画理、画法批评
第三章 清代后期碑学书法批评
第一节 清代学术风气的转变与金石学的兴盛
第二节 访碑风气中书法批评观念之丕变
第三节 篆隶中兴与北碑崛起:书法批评观念的演进
第四节 阮元的南北书法流派批评
第五节 包世臣《艺舟双楫》
第六节 刘熙载《书概》
第七节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第四章 清代中后期的绘画批评
第一节 康乾时期宫廷绘画的批评观念
第二节 “扬州八怪”的绘画批评观念
第三节 清代中后期绘画批评中的技法与形式批评
第四节 清代中后期绘画批评中的美学范畴
第五节 西画东渐对中国绘画观念的影响
第六节 晚清“金石画派”与“海上画派”的批评观念
第五章 清代篆刻艺术批评
第一节 清代篆刻艺术批评发展概述
第二节 印宗秦汉:发掘汉印的精神
第三节 周亮工《印人传》的篆刻流派批评
第四节 以“品”评印:篆刻批评标准的确立
第五节 清代篆刻批评中的审美范畴
第六节 清代篆刻批评中的篆法问题
第七节 清代篆刻批评中的刀法问题
第八节 “印从书出”论与写意印风的问题
第九节 “印外求印”论与篆刻语言的丰富
第十节 清代篆刻批评中的“南北宗”问题
第六章 李渔的艺术批评
第一节 李渔的生平及其著作
第二节 李渔的戏剧批评:结构第一
第三节 李渔的戏剧批评:人情物理
第四节 李渔的戏剧批评:专为登场
第五节 李渔的戏剧批评:一气如话
第六节 李渔的音乐批评
第七节 李渔的园林批评
第七章 清代音乐与戏曲艺术批评
第一节 清代文人音乐批评的发展
第二节 王夫之的音乐美学批评
第三节 徐大椿、陈澧等人的乐理乐律批评
第四节 经学家毛奇龄、江永等人的音乐批评
第五节 中西音乐交流中的批评观念
第六节 清代戏曲批评中的花部与雅部之争
第八章 清代园林与盆景艺术批评
第一节 明末清初的园林美学批评
第二节 陈溟子《花镜》中的园艺思想
第三节 沈复、袁枚、郑板桥的园林美学
第四节 《红楼梦》中的造园思想
第五节 清代盆景艺术批评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现代卷》
作者:叶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681616
出版时间:2015-10
开本:16开
页数:601
定价:158.00
目录
导论: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整体观、分期与主题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整体”与分期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的新媒介传播背景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主题或主线
第一章 20世纪艺术批评思想的开端和原型
第一节 王国维的艺术批评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梁启超的艺术批评思想与实践
第三节 蔡元培的艺术批评思想与实践
第二章 开创建设期的美术批评
第一节 “美术革命”论争与现代“美术”观念的形成
第二节 国画论争与中西美术的比较批评
第三节 写实观念的沉浮
第四节 现代主义批评:纯粹论、个性表现说与创造观
第五节 “左翼”美术论争与马克思主义政治批评的萌芽
第三章 开创建设期的戏剧批评
第一节 社会改良的折射:“戏曲改良”争论与“文明戏”的沉浮
第二节 从改良到革命:《新青年》戏剧批评的社会功能观与现实主义批评
第三节 “国剧”批评与戏剧本体批评:悲剧精神、写意美学、表演等问题
第四节 “新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戏剧批评
第五节 《雷雨》:各种批评观念与方法的交汇与演练
第四章 开创建设期的电影批评
第一节 电影批评与早期报刊
第二节 电影的社会伦理批评:“娱乐”“载道”之争
第三节 电影的现实主义批评
第四节 “左翼”电影批评与马克思主义
第五节 电影的本体批评:美学、技术与现代主义
第五章 开创建设期的音乐舞蹈批评
第一节 “学堂乐歌”时期音乐的社会批评:社会功能观与西化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五四”时期的音乐批评:启蒙与“本体论”的变奏及多元化态势
第三节 对黎锦晖的批评及“左翼”音乐批评的开始
第四节 外来舞蹈的进入与早期舞蹈批评的端倪
第五节 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思想与批评
第六章 转折集中期的美术批评
第一节 现实主义美术批评的主潮
第二节 “讲话”精神与延安的美术批评:大众、现实主义与民族化
第三节 国统区美术“民族形式”的讨论
第四节 新中国“国画革新”批评:传统与时代变革
第五节 新中国“油画”批评:“中国风”与“民族化”
第六节 美术创作方法批评:从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两结合,,
第七章 转折集中期的戏剧批评
第一节 话剧“民族形式”批评
第二节 普罗戏剧与“左翼”戏剧批评
第三节 戏曲现代化批评
第四节 “斯坦尼”体系的沉浮与演剧观念批评
第五节 样板戏理论与批评
第八章 转折集中期的电影批评
第一节 抗战电影的“救亡批评”
第二节 “孤岛电影”的“民族主义”批评
第三节 建立“新中国电影”的人民性批评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批评
第五节 电影的政治批判
第九章 转折集中期的音乐舞蹈批评
第一节 “左翼”音乐运动与“新音乐”的论争
第二节 “新音乐”观念的演变:关于“走向民间”“民族形式”的论争
第三节 新中国“十七年”的音乐批评
第四节 “继承与发展”的舞蹈批评观:“新与旧”“中与西”论辩
第五节 关于“民族舞剧风格化”和“芭蕾民族化”问题的讨论
第十章 多元时期的美术批评
第一节 形式意识的觉醒和“形式批评”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反思与现实主义的重建
第三节 “表现自我”与现代主义批评的重启
第四节 文化冲突:“中国画”的命运与“笔墨”的批评
第五节 新潮美术批评与后新潮美术批评:
新批评家群体与“批评时代”的来临
第六节 世纪末:批评本体意识的自觉
第十一章 多元时期的戏剧批评
第一节 “斯坦尼”再评价与“戏剧观”的论争
第二节 新时期问题剧与现实主义批评
第三节 探索戏剧与现代主义批评
第四节 先锋戏剧的探索与批评
第五节 多元时期的戏曲批评
第十二章 多元时期的电影批评
第一节 多元时期电影批评的话语流变
第二节 “电影语言现代化”与“电影本体”批评
第三节 “美学热”与电影的美学批评
第四节 电影功能的重新思考:“娱乐片”与主旋律
第五节 代际观念与电影的“主体批评”
第六节 电影文化批评的崛起和兴衰
第十三章 多元时期的音乐舞蹈批评
第一节 对音乐意识形态批评的反思与“美学批评”的崛起
第二节 新潮音乐批评和音乐观念的革新
第三节 音乐文化批评与“大众流行音乐”论争
第四节 “美学热”与舞蹈批评“本体意识”的觉醒
第五节 “舞蹈观念”论争与舞蹈的“本体批评”
第六节 多舞种“现代”话语体系与“多元化”的舞蹈批评
结语:20世纪艺术批评史的遗产及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