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哲学史”2卷,程雅君博士以时间顺序分册,第一卷先秦两汉时期,第二卷魏晋至金元时期,用哲学的眼光、角度、概念、方法对医理进行分析。原价136元,现团购价56元,全国包快递!
★ 32开精装
★ 本书是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人才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由中国哲学史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会长罗希文作序
★ 以时间顺序分册,资料丰富、见解独到
◆作当为中医哲学史的开山之作,将帮助中医“正名”。虽然作者比较年轻,但很多所谓的中医学家或中医哲学家写的地道,也比较干净地用中医自己的话语系统表述自己的理论。
——头人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写大书,但以哲学来思考中医还是比较难得的。
——zxr
◆这本书实际上是医学史加上哲学史,再加上一些现代研究资料堆砌成的。须知学术不能做这样的加法,这样加也加不成中医哲学史。大概是资料内容太庞大,作者很难驾驭,只好堆起来算了,权做资料看吧。
—— guzi
程雅君,男,1972年12月生(阳历1973年、月),安徽安庆人。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后。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20万字《金元凹大医家与道家道教》与近50万字(医道还元注疏)专著两部。负责《中医哲学史(道医卷)》(纵向课题)、《中医哲学史(先秦两汉时期)》(四川大学重大课题)、《道教药物学》(横向课题)三项,亦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明清道教养生文化研究》。曾经获得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人才基金资助一次,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一次。学术专长:中医哲学。2004年7月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工作。职称:副研究员。 硕士导师是中医医史文献大家,成都中医药大学宋兴教授;博士导师为消化病与风湿病大医,成都中医药大学王再谟教授。一期博士巵合作导师为宗教学大家,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李刚教授;二期博士后台作导师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胡孚琛、罗希文两位研究员。胡老师是“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号罗老师是“中医典籍研究与英译工程”首席专家,“中国哲学史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在人文上,私淑方克立老师、黄心川老师;朱葆伟老师等等。众多大德的教导,构建了作者基本的学术良心和人文精神。
程雅君计划《中医哲学史》共有四卷:第一卷先秦两汉时期,第二卷魏晋至金元时期,第三卷明清时期,第四卷近现代时期。现在已经出版的是第一二卷的中医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会长罗希文先生评论:“程雅君《中医哲学史》的出版,不仅是基于典籍和文本的经院式探讨,更是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的原创智慧,在充分把握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基础上,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因此可以说,这本书的问世,给开展“中医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和范式。……它不仅突破了以往中国哲学研究的领域,而且有可能为理解和阐明中医学作为原创科学的性质作出基础性的贡献,从而改变和提升人们对中国文明的认识水平,必将促进文化自觉和科学自觉的实现,既有助于中医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也有助于恢复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真正发挥中医学保障人类健康的潜力。”
《中医哲学史(第一卷)》
作 者: 程雅君著
出 版 社: 巴蜀书社
I S B N : 9787807523123
出版时间: 2009-3-1
开 本: 32开
页 数: 905
定 价: 68 元
内容简介:
是中医哲学的奠基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哲学与中医学的彼此渗透是非常明显的,突出表现在不仅仅哲学促进了医学体系的形成,也体现于医学实践对哲学思想的转型效应。应该说,先秦两汉各家哲学思想对中医学都有所影响,仅仅是角度不同,程度不同,深度不同。也可以说,医学的发展对哲学有必然的积极推动作用,这是由医学的科学性决定的。医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医学之发展能够促使哲学之反思,这种“反思”对哲学是大有裨益甚至是不可阙如的。重视医理与哲理的通透、通达是《中医哲学史(第1卷)》的特色所在。医哲汇通,医道圆融,是中医哲学研究之要旨。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哲学的萌芽和医学的起源
医学缘从实践起 哲人却自贯通来
第一节 原始人类及其卫生活动
一 原始人类的体质和健康状况
二 原始人类生活方式的演进与医药卫生
三 生产工具与医疗器具
四 药物的发现和使用
五 医疗技术的创造与发明
六 传说中的医学人物
第二节 原始宗教、神话传说与中医学
一 原始宗教与中医学
二 神话传说与中医学
三 哲学的萌芽与医学的起源——从巫医流变辨析之
第三节 朴素辩证法与中医学——阴阳学说对医学的渗透
一 阴阳学说与朴素辩证法
二 阴阳学说对医学的渗透
第四节 唯物自然观与中医学——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的结合
一 五行学说与唯物自然观
二 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的结合
三 五行运用
第五节 无神论的萌芽与中医学——精气神的生命观
一 无神论观念的兴起
二 无神论对中医学的影响:精气神生命观的确立
第二章 先秦医学实践的积累和哲学诸家的争鸣
尊道夏商 贵德西周 道德何尝轻国学
称英稷下 争雄战国 英雄总是重生灵
第一节 先秦医学实践的积累
一 夏商西周医学实践的积累
二 春秋战国医学实践的积累
第二节 先秦哲学对医学的渗透
一 先秦哲学诸家的争鸣与起源
二 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终结
三 先秦哲学对医学的渗透
第三章 《周易》和中医学
医须逊易三分道 易却输医一点仁
第一节 《周易》概说
……
第四章 道家与中医学
第五章 儒家与中医学
第六章 墨家名家与中医学
第七章 法家兵家与医学
第八章 阴阳家、杂家、无神论思想家与中医学
第九章 秦汉哲学对医学的渗透和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十章 《黄帝内径》与中国哲学
第十一章 《神农本草经》等与中国哲学
第十二章 《伤寒杂病论》与中国哲学
第十三章 养生学说:哲学家、医学家、医学家交融之典范
第十四章 运气学说:哲学家、医学家运筹之霓裳
第十五章 中医特色与优势的哲学研究
《中医哲学史(第二卷)》
作 者: 程雅君 著
出 版 社: 巴蜀书社
I S B N : 9787807527282
出版时间: 2010-12-1
开 本: 32开
页 数: 815
定 价: 68 元
内容简介:
《中医哲学史(第2卷):魏晋至金元时期》是中医和中医哲学进入多元互动、“百家争鸣”的时期,传统中医哲学以儒为魂、以道为体、以释为用,金元四大医家的思想已经表现出“三教合一”的趋向,促成了“三教合一”中医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公元220-581年)
鉴古之风 三教三源流 三玄三道妙
观今之论 一医一说法 一药一复方
第一节 医政制度、医家传记与医学著作
一 医政制度
二 医家传记
三 医学著作
第二节 医学理论与临床
一 理论研究
二 临床进展
第三节 中药学与养生学
一 中药学研究
二 养生学研究
第四节 少数民族医学与中外学术交流
一 少数民族医学
二 中外医学交流
第二章 魏晋玄学与医学
服散伤身 自古知医求甚解
重玄误国 从今论道莫空谈
第一节 魏晋玄学概论
一 何晏、王弼
二 嵇康、阮籍
三 郭象
第二节 玄学对医学的影响
一 玄学的“物化”——寒食散
二 医学家的哲学思想——王叔和的《脉经》
三 玄学家的养生思想——嵇康的《养生论》
第三节 裴颁、欧阳建
一 裴颁、欧阳建
二 杨泉、皇甫谧
第三章 隋唐五代医学(公元581~960年)
盛世隋唐 新修本草安天下
大医思邈备急千金济众生
第一节 医政制度、医家传记与医学著作
一 医政制度
二 医家传记
……
第四章 道教与中医学
第五章 佛教与中医学
第六章 唐宋儒家等与中医学
第七章 魏晋至隋唐著名医家的中医哲学思想
第八章 两宋时期医学
第九章 理学和中医学
第十章 气学和中医学
第十一章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
第十二章 中医哲学从“道”向“三教合一”的嬗变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