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资深学者,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韦政通代表作《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辞典》《中国的智慧》,内容通俗、语言流畅,以历史的视角和客观的态度解读中国文化。原价204元,现团购价65元,全国包快递!
★ 16开软精装
★ 台湾知名学者韦政通,早年投师于国学大师牟宗三先生门下
★ 《中国思想史》动摇了近七十年来在哲学界一直视为扛鼎之作《中国哲学史》(冯友兰)的地位
★ 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 作者从各方面解读中国文化
◆文笔没有书卷气,简明,通俗,说理透彻。最好和他编的《中国哲学辞典》一起买来读。在中国哲学的语境里,如云里雾里的诸多概念就会让你晕倒。比如,道,气,礼,性,心,理在儒道法墨诸家的不同含义,在辞典有详尽的诠解。
——紫电青霜 《中国思想史》
◆书很好,内容比较偏重于经典的句子,解释一个名词几乎全都是引文,看着有点头疼,应该水平高的人看得轻松吧
—— 优喵《中国哲学辞典》
◆书中内容涵盖了中国目前面对的所有的社会话题。作者本身即为台湾大家,书中观点自然深入浅出。对于那些既想了解传统哲学,又不希望花费太多时间的"快餐文化"主义者来说,作者特意制作了一个中西文化对照表。
—— zjdzh 《中国的智慧》
韦政通,1927年生于江苏镇江,中国台湾资深学者,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中国思想史》是其代表作之一。著有《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中国哲学辞典》、《中国的智慧》、《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传统的更新》、《中国哲学思想批判》、《伦理思想的突破》、《先秦七大哲学家》、《孔子》等近三十部著作。
韦政通是台湾知名哲学教授、思想家,出版过30多种哲学、思想、文化类学术专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在台湾刚刚推出近百万字的《中国思想史》,震撼了海峡两岸哲学界,甚至动摇了近七十年来在中国哲学界一直视为扛鼎之作的《中国哲学史》(作者冯友兰)的地位。
韦政通先生于中国哲学、思想、文化诸领域,潜心钻研近六十年,著作等身,其学术影响远播海内外,堪称卓有成就的学术宗师。韦先生不仅严谨治学,更重视思想的创发,在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转化、现代思想学术的建立、现代伦理文化的创造等方面,尤其贡献巨大。据悉,韦政通先生的著作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大陆已有出版,如《中国思想史》、《伦理思想的突破》、《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的智慧》、《儒家与现代中国》、《中国思想传统的创造转化》等,有关出版单位正在筹备出版比较全面的《韦政通文集》。
《中国思想史》上下
作 者: 韦政通著
出 版 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 S B N : 9787807627807
出版时间: 2009-8
开 本: 16
页 数: 1031 页
定 价: 120 元
内容简介:
是台湾地区著名学者韦政通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一本中国思想通史,作者不仅详尽阐述了从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而且,作为《中国思想史(套装上下册)》的独特之处,作者以各个时代盛行的学术流派为主线来向读者展现数千年恢弘深刻的思想卷轴 从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在中国统治地位的确立 从魏晋时期玄学的兴起到唐朝佛学的鼎盛发展,最后到儒学复兴的过程,让人不至于陷入卷帙浩繁的思想史而不知所向。与此同时作者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来介绍当时的社会思想状况,选取的人物众多,其中的细枝末节比一般的中国思想史介绍得更为具体。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尽力摈弃学术流派的影响,坚持以客观公平的视角来评价每个思想家 试图给读者展示一个最原始的思想史历程作者的写作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艰深的思想史在他的笔下变得明快,通俗,条理清晰读者读起来会觉得很平实、亲切,因此 《中国思想史(套装上下册)》不仅适合专业人士阅读,对于爱好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读者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 为什么要研读思想史?
二 治中国思想史的方法和难处
三 哲学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四 历史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五 中国哲学的特质及其限制
第二章 孔子以前的文化与思想
一 中国文化的黎明
二 殷代的社会与宗教
三 周代文化的一般状况
四 周代的宗教与道德
(一)周代的宗教
(二)周代的道德
五 鲁文化的特征——礼
六 人文思想
(一)《诗经》的人文思想
(二)《尚书》的人文思想
(三)《左传》的人文思想
七 人文主义先驱者
(一)管仲
(二)晏婴
(三)郑子产
(四)叔向
甲篇 子学时代——思想的多元发展孔子——淮南子
第三章 孔子
一 怎样了解孔子
二 传统的更新
(一)宗教
(二)经典
(三)历史文化
三 伦理的概念群
(一)礼
(二)仁
(三)孝
(四)礼、仁、孝的关系
四 自我实现
五 道德与政治
六 人道社会的思想
七 历史的地位
第四章 墨子
一 思想的特征
二 对儒家的批评
(一)天鬼之争
(二)非礼
(三)非乐
(四)非命
三 形式主义的爱
四 尚同——一个乌托邦的政治构想
五 社会改造
六 墨学后期的发展
(一)认识论
(二)逻辑思想
第五章 老子
一 老学探源
二 思想的特征
(一)正言若反
(二)返回自然
(三)创造的反叛
三形上的概念群
(一)道
(二)道与自然
(三)有与无
四 反智及其问题
五 无为的政治论
六 和谐的社会论
七 返璞归真的人生
第六章 庄子
一 传承与创造
二 思想的特征
(一)热爱生命
(二)万物平等观
(三)因任自然
三 道——形上学的意义
(一)本体论的意义
(二)宇宙论的意义
(三)道无所不在
四 反智
五 对现实世界的态度
(一)厌恶人间的事
(二)应世是出于不得已
(三)治天下之道
六 死生与物化
七 人生的修养与境界
(一)恬淡寡欲
(二)虚静
(三)坐忘
第七章 惠施与公孙龙
一 古籍中所见的惠施
(一)《庄子》
(二)《荀子》
(三)《韩非子》
(四)《吕氏春秋》
(五)《说苑》
(六)《墨辩注》
(七)《世说新语》
二 惠施思想的特征及其思想史的地位
三 惠施思想十论
四 公孙龙思想渊源问题
五 惠施与公孙龙
(一)言及公孙龙的思想在合(别)同异、离坚白者
……
乙篇 儒学的制度化与玄学的兴起董仲舒——范缜
丙篇 佛学时代初入——慧能
下册
《中国哲学辞典》
作 者: 韦政通著
出 版 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 S B N : 9787807628934
出版时间: 2009-10-1
开 本: 16开
页 数: 617
定 价: 56 元
内容简介:
本辞书是中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台湾地区资深学者韦政通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中国哲学辞典》以辞书的形式,把中国哲学思想史上重要观念和资料分条分类罗列,内容丰寓全面,包括中国哲学的学派、人物、著作、概念、学说及事件等432个条目,涵盖了中国哲学大部分的重要观念。《中国哲学辞典》语言平实流畅,结构清晰便于检索,突出了通俗性、条理性,既是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哲学工具书,又是哲学爱好者的良师和益友。
目录:
一画
一气
一以贯之
一本
一曲之士
二画
二程
十七世纪思想
十义
十六字传心
十伦
十翼
七去(七出)
七教
七情
卜筮
八卦
人
人口论
人文
人文化成
人为万物之灵
人心
人本
人师
人伦
人极
人的形成
人性论
人定胜天
人理
人禽之辨
人道
人爵
人官
几
九惠之教
九畴
三画
三才
三不去
三从
三世
三代与汉唐
三达德
三至
三年之丧
三纲
三表
三事
三教合一
士
大一统
大丈夫
大义灭亲
大心
大同
大学之道
大理
万物皆备于我
才
义
义利之辨
亡天下
小人
小国寡民
小康
习
乡原
四画
历史进化观
历史退化观
历史循环观
王与霸
王学
王学之弊
王道
开物成务
井田
天
天人之分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天下一家
天下为公
天子亲耕
天生人成
天伦
天论
天运
天志
天和
天命
天命靡常
天鬼
天理
天理、人欲
天道
天德
天爵
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治
无用之用
无极而太极
无君
无欲
五伦或五教
五行
五行相生
五行相胜
五官
五常
五德终始
不动心
不朽
太
太极
太和
太虚
止谤
日新
由
中行
中体西用
中国哲学起源的问题
中和
中庸
内圣外王
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
仁
仁与孝
仁与智
仁与富
仁政
化育
化性起伪
仇
从周
今文学派
分
分理
公
气
气质之性
反求诸己
反君主专制
六先生
六府
六经注我
文艺复兴
文理
文德
方士
为道日损
心
心与性
心与意
心学
心斋
以吏为师
引蔽习染
引儒人释
水
五画
节用
正心
正名
正统
术数
平等
四维
四端
四德
仙
生之谓性
生生
生死观
白马论
乐教
让
训诂明则义理明
汉宋之争
汉学
礼
礼义之统
礼与乐
礼与法
玄
玄学
圣贤气象
民本
民生
民族思想
六画
朴
机遇
权
考亭学派
有与无
达
臣道
成心
托古改制
至人
至善
夷夏之辨
师
刚柔
刚健
同异
因
竹林七贤
先天学
先立乎其大者
先知先觉
先秦诸子
朱陆异同
伦理
自化
自然
血气心知
全人
全盘西化
杂家
名
名士
名实
名家
名理
名教
……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中国的智慧》
作 者: 韦政通
出 版 社: 吉林出版集团
I S B N : 9787546309484
出版时间: 2009-11-1
开 本: 16开
页 数: 256 页
定 价: 28 元
内容简介:
要真正了解中西方文化,不可嘲避的是揭示中西方文化在认识世界和社会时的洞见异同。在莫蒂默·J.阿德勒所著的《西方的智慧》书中一共讨论了107个问题,有问题是中西方共有的,而有些问题是西方传统所独有的,诸如有关基督教教义和希腊诸神之类,还有些问题,在中国社会还没有形成或者还没有重要到为人们所关往,如自动化之类。与此埘应,在《中国的智慧》讨论的90个问题中,只有70个问题,和阿德勒的全相同。其余的则是作嚣根据中国文化的背景所设计的,这些问题有些是中国所独有的。从各自独有问题,不难看出中阿文化之间的某些差异;从共同的问题,则正好提示了我们从事中两文化比较研究的一些线索。为了方便读者,作者还特制了一个中西智慧对照表,是对70个共同问题所傲的提要,也可以当备查的观念索引使用。即使没有时间读整本的书,浏览一下对照表,也一样足以引发思考。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哲学、科学问题
一 学的意义与哲学
二 什么是真理?
三 知识与意见
四 知与行
五 人与自然的关系
六 科学与技术
七 科学时代中的伦理
八 历史的意义
第二章 政治问题
一 个人与社会
二 政治领导
三 民本思想
四 从贵民到民主
五 法律的本质
六 什么是正义?
七 法治与礼治
八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
九 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
十 战争与和平
第三章 道德问题
一 幸福的追求
二 成功是必须的?
三 什么是良心?
四 基本德性
五 目的与手段
六 价值的相对性
七 自然法的意义
八 守法
九 忠诚的要求
十 道德义务的性质
十一 人的尊严
十二 现世的乐利
十三 理智与感情的冲突
十四 人的伟大性质
十五 中庸
第四章 教育问题
一 什么是学艺教育?
二 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
三 德饣在学艺教育中的地位
四 智慧是学艺教育的目标
五 手工在学习生活中的角色
六 教学的艺术
七 变化气质
八 习惯的形成
九 读书的方法
十 如何阅读艰深的书?
十一 为什么要读古老的伟大作品?
十二 什么是伟大观念?
第五章 宗教与形上学问题
一 信仰与理性
二 天道存在的证明
三 灵魂的性质
四 不朽问题
五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
六 命运与自由
七 政教分离
八 悲剧的意义
九 存在主义
第六章 社会问题
一 人的平等
二 进步的实质
三 人口爆炸
四 时尚是怎么回事?
五 惩罚的目的
六 赞成与反对死刑的理由
七 家庭在历史中的角色
八 离婚问题
九 子女的养育
十 老年人的安排
第七章 经济问题
一 藏富于民
二 贫求富
三 金钱的正当使用
四 消除贫富差距
五 经济改革
六 经济与道德
第八章 美与艺术问题
一 艺术的本质与形式
二 诗的真髓
三 诗人——工匠还是预言家?
四 音乐的功用
五 美的定义
六 创造力一一人与神的
七 生活艺术
第九章 爱情与友谊问题
一 爱的种类
二 爱与欲
三 爱物与爱人
四 婚姻的形势
五 友谊的衡量
六 谈话的艺术
七 观人的艺术
第十章 人的问题
一 人的概念
二 人性的不变性
三 人与动物的差别
四 生命的目的
五 人生的机缘
六 自由的意义
附录 中西智慧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