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掇英·名家名作”系列15册,32开铜版纸全彩,荟萃中国古代15位著名画家——马远、夏圭、陈淳、文徵明、仇英、蓝瑛、董其昌、王时敏、金农、华嵒、郎世宁、渐江、任伯年、赵之谦、虚谷的经典画作,总达600余幅。题材广泛,古意浓郁,山水、花鸟、人物皆惟妙惟肖,画家的意境表现力尽展。精致小巧的开本,可随时随地满足你欣赏名家名作的需求。定价150元,现团购价49.9元包邮!每本才3.3元的实惠价格,物超所值!
★ 32开平装,铜版纸全彩,每册均为44页,每册收入40余幅画作
★ 由宋到清,名家荟萃,名作汇聚,是欣赏古代画作的上佳选本
★ 每册书前均撰有画家小传,介绍他们的生平、艺术历程及绘画风格
★ 开本小巧,随取随阅,携带方便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文徵明》
文徵明(1470一1559),明代著名书画家,初名璧,字徵明,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停云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为“明四家”,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出身于官宦世家,但仕途不顺,九试皆墨。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经过吏部考核,被授翰林院待诏的职位,人称“文待诏”。因受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数次提出辞呈,三年后获准,自此以后在家乡苏州定居,以书画自遣。
文徵明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文微明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以山水造诣最深。早年师从沈周,后致力于宋、元诸名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笔墨技法,主要有粗、细两种面貌。粗笔画笔墨苍劲淋漓,并融入了书法的笔意,于粗简中见层次,雄健中见秀逸。细笔画用笔工细绵密,熟练中带生涩,具有浓郁的抒情性、稚拙感和秀雅的书卷气。
文徵明一生穷究画理,致力实践,声誉卓著,“四方乞诗文书画者,接踵于道”。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他的儿子文彭、文嘉,侄子文伯仁,弟子周天球、陆师道、陆治、陈道复等都是很著名的画家。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仇英》
仇英(1498-1552),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工山水、花鸟,擅人物,尤精仕女。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并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
仇英出身贫寒,明代张潮《虞初新志·戴进传》里附记仇英云:“其初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而业画。”作为一名民间画工,而成为一名在当时及后世深具影响力的专业画家,其成长道路是曲折而又艰难的。青年时的仇英结识了文徵明、唐寅,受其影响,仇英早期作品带有文徵明和唐寅特点。后师从周臣,同时又结识了周六观、项元汴、陈官三位大收藏家,这一时期的仇英得以精研临摹大量的宋、元名迹,如《摹天籁阁宋人画册》、《临萧照中兴瑞应图》和《临宋元六景图》等,领悟了宋、元古法,并融会贯通,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仇英于绘事成绩粲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他的人物画和青绿山水画。董其昌这样评价:“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驌、伯驹,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其雅,若元之丁野夫、钱舜举是已。盖五百年而有仇实父,在若文太史极相推服。太史于此一家画,不能不逊仇氏。”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翁、思白,别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松江派”的主要代表。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
董其昌天才俊逸,工书法,善绘画,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后世影响深远。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
董其昌的山水,初师“元四家”,后取法董、巨,这在他的《画禅室随笔》中有记载:“余少学子久山水,中复去而为宋人画,今间一仿子久,一差近之。”董其昌非常注重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对前人的临仿终其一生,虽八十而不辍。通过临仿来掌握典型构图章法,在其后自己创作时,能够做到随心所用。他的《集古树石画稿》就是一幅临习名迹树石的画稿。他的好友陈继儒就曾在卷后题跋上指出这一点:“此玄宰集古树石,每作大幅出摹之。”对后世来讲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在画稿上记录了临习时的感受,使我们了解到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他广泛吸取唐、宋、元诸家优点,在强调以古人为师的同时,反对单纯机械模仿复制,提倡师法造化。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任伯年(花鸟)》《艺苑掇英·名家名作:任伯年(人物)》
任伯年(1840-1896),早年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今杭州萧山)人。清末杰出的画家,海上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有影响的画家之一。
任伯年儿时随父学画,十余岁时即能勾勒出来访者容貌,使人见其画如见其人。十四岁到上海,在扇庄当学徒,后得任熊、任薰的指授,进步迅速,未及三十岁已名重大江南北。任伯年的人物画,题材广泛,喜欢描绘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早年师法萧云从、陈洪绶、费晓楼等人,后来吸收借鉴西方绘画的造型和色彩,注重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以准确肯定、抒写性很强的线条捕捉对象之神,再辅之以干淡的笔墨皴擦,充实画面。这种以写意为主的绘画方式对后来的水墨人物画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花鸟画生动而有神韵,能以勾勒、泼墨、细笔、阔笔掺用,挥洒自如。赋色鲜活明丽,形象生动活泼,别具风格。早年师法陈淳、徐渭、石涛、恽寿平、华嵒及北宋诸家,博采众长,转益多师,成为集工笔、写意、勾勒、没骨于一身的画家。他还在传统的笔墨之中掺以水彩画法,淡墨与色彩相交融,风格明快、温馨、清新、活泼,极富创造性,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现代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任伯年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无一不精,尤工人物和花鸟。就绘画本身来说,任伯年花鸟画方面的成就要超过人物画,但就当时画坛的情况而言,他在人物画方面的影响要远远超过他的花鸟画。徐悲鸿评论他为“仇十洲之后,中国画家*一人”。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王时敏》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又号西庐老人、西田主人,江苏太仓人。其祖父是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王锡爵,父亲是明翰林编修王衡。王时敏于万历年间举进士,因其祖父官爵尊显,崇祯初以荫仕太常寺少卿,故亦称“王奉常”。入清后隐居不仕,以书画诗文自娱,是清初重要的山水画家,清“四王”之首。
王时敏天资聪敏,加上王氏家族当时声望相当高,家中收藏了许多古代书画名作,使他从小就对书画产生了兴趣,他的启蒙老师就是明末著名画家董其昌。董其昌与王家渊源甚深,王时敏的祖父王锡爵是董其昌的老师,父亲王衡是董其昌的挚友,而王时敏是董其昌的得意门生,与董其昌同列“画中九友”。王时敏从绘画入门到进一步的发展都得到了董其昌的亲力指导。受董其昌的影响,王时敏一生致力于临摹古画,精研传统画法,学习宋、元诸家的笔墨技巧,再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而“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对王时敏的影响则是终身的,他曾说:“元季四家,首推子久,得其神者,惟董宗伯,得其形者,予不敢让。”董其昌则评价王时敏:“笔墨清润,皴擦古淡,直得北苑神髓,即宋四大家不能过也。”
王时敏为“四王”之首,首开娄东画派,在清初有“画坛领袖”之誉,他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观念对清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他的作品大多面目相近,很少有自己新的创意,但对于中国绘画历史遗迹的整理与研究和对前人在笔墨经验心得的总结方面,其贡献是巨大的。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金农》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司农,号冬心、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别号很多,如:金牛、老丁、古泉、竹泉、稽梅主、莲身居士、龙梭仙客、耻春翁、寿道士、金吉金、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会议老、百二砚田富翁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金农与同时期的汪士慎、李鲜、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罗聘并称“扬州八家”,亦称“扬州八怪”。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诗、书、画、印俱精,著述颇丰,如:《冬心先生集》、《冬心杂画题记》、《冬心斋砚铭》、《冬心诗钞》、《冬心随笔》、《冬心画梅题记》、《冬心画马记》、《冬心杂著》等书。
金农五十岁才开始学画,但其学识渊博,书法根基深厚,所见古迹甚多,极高的鉴赏力和对书法笔墨上的理解,使其在绘画上能够得脱前人之羁,造型奇古,全由心生,文人之气跃然纸上。金农于书画艺术追求方面力主创新,坚决反对食古不化,注重师法造化,他在《金农画竹题记序》中提道:“年逾六十始学画竹,前贤竹派,不知有人,宅东西种植修篁约千万计,先生即以为师。”他画的梅、兰、竹、菊,皆着笔草草,不求形似,古朴生拙,逸趣横生,脱尽习气。
清代画坛受“四王”摹古之风所笼罩,故以金农为核心的“扬州八家”的画风,在当时就显得很怪异。然其对后世影响甚远,齐白石对金农推崇备至。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华嵒(花鸟)》
华喦(1682-1756),生于福建上杭县,字德嵩,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上杭晋时称新罗)、东园生、布衣生、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工人物、山水、花鸟、孳虫.其花鸟造诣尤为突出,笔法承袭南宋而有所创新。因其工画、善书、能诗,时称“三绝”。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华喦一生清贫,以售画维持生计。虽偶有迎合时人之作,然对绘画艺术方面的追求,却是终其一生的。他的花鸟画兼工带写,用笔枯润结合,构图简洁,造型灵动,取宋、元大家笔法之长,对明季陈淳理解尤为深刻,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力求神似。中国花鸟画无论从五代两宋,到华邑所处的清代康乾盛世,还是清末民初到如今,历代大家对写生都极为重视,概莫能外。他在继承、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和写生,力求为花乌写神。对于华邑的花鸟画,清季吴昌硕曾道: “用意处直追宋元,其同时瘿瓢、复堂无此劲气。”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蓝瑛》
蓝瑛(1585-1664),字田叔,号蜨叟,晚号石头陀,又自署东郭老农、西湖山民、西湖研民、研农、吴山农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著称。
蓝瑛的山水画虽有“浙派殿军”之称,然而他与戴进等人有着不同的师承、不同的艺术追求和艺术风格。清代沈宗骞就曾提出“武林派”一说,蓝瑛实为“武林派”的开山之人(这一点学术界虽有分歧,然读者可从其画作中细加体味,辨明派系)。他山水画师法宋、元名家,尤其是对黄公望用功*深,落笔秀润,纵横奇古,山石巍峨,苍劲峻拔。《图绘宝鉴续纂》称蓝瑛:“画从黄子久(即黄公望),入门而醒悟焉。自晋唐两宋,无不精妙,临仿元人诸家,悉可乱真。”正因其对先贤大家笔法的追摹领悟,集取优长,融会贯通,才能在山水画创作中用笔运墨得心应手,极尽变化。在其传世画作中常见其署仿某家之作,如“仿张僧繇”、“法荆浩”、“仿李成”、“仿大痴”、“法吴仲圭”等,虽说言明是仿某家之作,然而绝非照搬其势、描头画角,而是结合自己心中感悟,表达出所仿大家之神髓,呈现出自己真实的面目。这一点也给后世之人研习临摹古人作品,提供了方法。
蓝瑛在明末清初画坛影响很大,从其学画者人数众多,如吴宏、高岑、刘度、王奂等,其蓝氏子孙自不必多言,如蓝孟、蓝深等。师从蓝瑛画名*胜者,当首推陈洪绶,陈氏能变其师法,自成一家,名重画史。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郎世宁》
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作为清朝宫廷画家,历康、雍、乾三朝,直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去世,在中国生活了五十一年。曾参加圆明园欧洲式样建筑物的设计工作。
郎世宁在中国的五十多年里,画有大量作品,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郎世宁的绘画艺术风格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尤其是人物画方面,在强调光感和立体感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画人物写真的表现形式,使其绘画作品在当时能够被人们所接受。郎世宁对于透视法在中国的引进起了很大作用。雍正时期学者年希尧写的中国*早介绍焦点透视法的著作《视学》,其序言中写道:“迨后获与泰西郎学士数相晤对,即能以西法作中土绘事。”焦点透视画法是产生于欧洲的一种技法,它运用几何学、物理学、光学等,为的是在画面上更好地表现出立体感。郎世宁对于这一西方绘画技法的传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郎世宁写实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同时他也用画笔记录了当时的一些历史事件,其作品成为我们研究清代绘画和清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马远 夏圭》
马远(1164-?),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后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南宋光宗、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出身绘画世家,曾祖马贲、祖马兴祖、伯马公显、父马世荣、兄马逵等皆为画院画家。马远擅山水、花鸟、人物,其花鸟承继家传,山水师法李唐,多画江浙山水,树木杂卉多用夹笔,山石则用“斧劈皴”带水墨晕染,用笔方硬严整,远近分明;构图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峦雄奇峭拔,风格独特,富有诗意。其花鸟作品善于在自然环境中描绘花乌的神情野趣。人物画取材广泛,多画佛道、贵族、文人雅士、渔樵、农夫等,闲雅轩昂,神气盎然。
夏圭,生卒不详,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宁宗时画院待诏,赐金带。早年工人物画,后来以山水画著称。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画风与马远相近,但更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用墨善于调节水分,因而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在山石的皴法上,常先用水笔淡墨扫染,然后趁湿用浓墨皴,造成水墨浑融的特殊效果,被称作“拖泥带水皴”。在题材上,夏圭更善于表现烟雪景及风雨气象,其点景人物亦简括生动,楼台等建筑物不用界尺,信手而成,取景剪裁极为精练。
马远和夏圭和称“马夏”,都深受李唐影响,风格基本相似,章法布局别出新意,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在当时一度是压倒性的画派,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影响,与李唐、刘松年并称“南宋四家”。文徵明评论认为马画“意深”而夏画“趣胜”。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赵之谦》
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后改字伪叔,号悲盦、无闷等,浙江绍兴人。咸丰九年举人,曾任江西鄱阳、奉新、南昌知县,以“七品官”终其身。博古通今,在书法、篆刻、绘画、诗文及碑刻考证等方面,都有独特风格和很高成就。书法初学颜真卿,篆隶法邓石如,又参以汉隶、魏碑,自成一格,奇倔雄强,别出时俗。篆刻取法秦汉玺印,又参以“浙派”及“皖派”,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扫旧习,所作苍秀雄浑。
赵之谦在绘画上的主要成就是花卉。早年学陈淳、陆治,后取法徐渭、恽寿平、朱耷、石涛、“扬州八怪”诸家,笔墨趋于放纵,挥笔泼墨,笔力雄健,洒脱自如,色彩浓艳,富有创新精神,又汲取民间赋彩的优点,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赵之谦在绘画题材上也有创新,除了把地瓜、萝卜、蒜头等传统绘画中很少出现的题材拿来入画,还把为避战乱而客居温州一带时见到的新奇的花卉和海产品,一一写入画中,从而大大开拓了绘画的题材。赵之谦绘画的另一个特点是长于诗文韵语,并善于运用各种字体题款,是诗、书、画、印有机结合的典范。
赵之谦虽然没有侨居沪上,但由于他的作品深受以上海为中心的画家们特别是吴昌硕的赞赏,后人以其创“海派”之风,把他称为晚清“海派”的重要画家。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中这样写道:“会稽赵伪叔之谦,以金石书画之趣作花卉,宏肆古丽,开前海派之先河。”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渐江》
渐江(1610-1663),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明诸生。明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弘仁,号渐江,安徽歙县人。渐江是新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为“新安四家”,同时又和八大山人、石涛、石豁并称清初画坛“四僧”。渐江擅长绘画,亦工诗书,有“三绝”之誉。书法学颜真卿和倪云林,后人将其题画诗收辑成《画偈集》。
渐江的绘画在当时及后世影响极大,用笔多方折之势,以渴笔写奇峰高耸,老松倒悬,刚中见柔,拙中含润,笔墨苍秀古拙,既有北宋之风骨,又有元人之气韵。在对宋元技法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当时新安画派的画家大多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云林、王蒙)影响很深,渐江也不例外,尤其是对倪云林和黄公望用功最深。在其画中不难看出,于天真疏淡之中所透出的清冷高峻之感。为了得脱前人之窠臼,他直师造化,师古而不泥于古,正像他同时代的画家石涛所云:“公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
“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岩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渐江的这首诗是其对艺术追求的高度概括。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虚谷》
虚谷(1823-1896),本姓朱,名怀仁,号紫阳山民、倦鹤,后为僧名虚白,字虚谷。书斋名觉非庵、三十七峰草堂。安徽歙县人。任过清军参将。虚谷早年学过界画,工人物,擅花鸟,亦精诗、书,是晚清海上画派的杰出画家。
虚谷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由于他生活的清朝末叶时局动荡,便毅然弃官不做,出家为僧。但虽为僧,却不理佛事,一心执著画事。常往来于上海、苏州、扬州一带,以卖画为生,自谓“闲未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虚谷的画富有生活趣味,章法奇特,造型准确,落笔沉稳质朴,干湿浓淡兼用。他善于从自然中观察,把精彩的瞬间凝于笔端,林问纵跃的松鼠,游于柳阴春水的金鱼,穿行于花木之间的乌蝶,亦或是机敏的狸猫,都极富动态之美,天真烂漫,又不失野趣。虚谷用色大胆,敢于突破前人束缚,善于用色块的虚实表现物象,虽大红大绿而不落俗艳,使其作品富有勃勃生机。
吴昌硕曾这样评价虚谷的绘画艺术——十指参成香色味,一拳打破去来今。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陈淳》
陈淳(1482-1544),字道复,后以字行,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吴门画派继沈周、文徵明以后*重要的画家,与徐渭并称为“青藤白阳”。
陈淳出生于文人世家,自幼饱学。少年时师从文徵明学习书法、绘画,深受文徵明和沈周的影响。陈淳山水、花鸟皆能,山水画主要效法米氏山水和高克恭一路,水墨泅润、平淡天真,写烟峦云树、迷茫奇幻之境,笔法奔放率略,有纵横磊落之象。而其在绘画上成就*突出的则是对写意花鸟画的开拓和发展。早年的陈淳在花鸟画技法上多运用勾花点叶、水墨淡彩和双勾等画法,秀逸潇洒、清纯淡雅,题材也多为奇花异卉和具有象征意义的梅兰竹菊等。五十岁以后,陈淳综合各家各法,集大成而自出机杼,开始形成了自己的花鸟画风格,开辟了由小写意到大写意的途径,更加简约率略、刚劲清爽,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并融入草书的笔意,充满着书法的线条美;在绘画题材上,陈淳也开始把野草杂花、蔬菜瓜果等摄入画面,交织着文人高洁、恬淡的人格精神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肆意点染,无不精妙”,为中国花乌画大写意时代的到来揭开了序幕,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陈淳在诗、文、书、画各方面都有非常高的造诣,明代王世贞这样评价:“白阳道人作书画不好楷模而绰有逸气,故生平无一俗笔;在二法中俱可称散僧圣人!”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文徵明》
作者:袁剑侠/编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0125486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44
定价:10元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仇英》
作者:袁剑侠/编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0125837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44
定价:10元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董其昌》
作者:迟庆国 易东升/编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0125806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44
定价:10元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任伯年(花鸟)》
作者:袁剑侠/编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0125592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44
定价:10元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任伯年(人物)》
作者:袁剑侠/编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0125585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44
定价:10元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王时敏》
作者:迟庆国 易东升/编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0125509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44
定价:10元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金农》
作者:迟庆国 易东升/编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0125707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44
定价:10元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华嵒(花鸟)》
作者:迟应国 易东升/编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0125776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44
定价:10元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蓝瑛》
作者:迟庆国 易东升/编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0125691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44
定价:10元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郎世宁》
作者:迟庆国/编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0125684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44
定价:10元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马远 夏圭》
作者:袁剑侠/编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0125646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44
定价:10元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赵之谦》
作者:袁剑侠/编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0125394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44
定价:10元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渐江》
作者:迟庆国/编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0125714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44
定价:10元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虚谷》
作者:袁剑侠/编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0125431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44
定价:10元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陈淳》
作者:迟庆国 易东升/编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0125868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开本:32开
页数:44
定价: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