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上海人民出版“专题史系列丛书”3册,选入长期从事专题史研究的余华青、邱永明教授撰写的作品,对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古代监察制度史、宦官制度史进行系统的梳理,内容充实,史料丰富,便于读者了解各种重要制度的溯源流变。原价119元,现团购价45元,全国包快递

×

团购价¥45.0 ¥119.0 折扣3.8
已售116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专题史系列丛书”遴选学术价值较高、出版时间较长的经典图书汇入
由长期从事专题史研究的专家余华青、邱永明撰写
内容充实、史料丰富、文笔流畅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便于读者了解各种重要制度的溯源流变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漫画大集结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书友说
  • *** 2015/5/2 20:40:24
    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这套“专题史系列丛书”学术水准是很高的、专家学者们用工是很深的。总之——值得收藏!!!
  • cxd*** 2015/1/6 21:45:11
    内容可读性强,有所获
  • bai*** 2014/3/27 11:12:26
    再也不是纸壳了么》?
  • hjw*** 2014/3/22 12:02:11
    对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古代监察制度史、宦官制度史进行系统的梳理,内容充实,史料丰富,便于解各种重要制度的溯源流变。
查看下一条 >>

读者评论

◆一个有趣的词代表了一种性格扭曲的人。东西方都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据说最早的宦官产生于公元前14、13世纪,中国宦官史简直就是中国王朝史的写照,对之进行研究,有利于梳理出历史发展的过程,警示后人,政治就是一种自欺欺人、愚弄社会的手段。
——mufu《中国宦官制度史》


◆对我国的廉政制度建设的历史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且对我国廉政制度的发展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对我国当下的廉政制度建设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骥骜 《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


◆很好的专门研究监察制度的书,买来做参考用的。
—— indra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编辑推荐

    中国史著浩瀚、体裁颇丰,无论是贯通古今各个时代的“通史”,还是记述某一朝代兴衰的“断代史”,无论是编年体、纪传体,抑或是纪事本末体都有令人瞩目的鸿篇巨制。而专题史著作则是一类专门性强而主题面广的学术研究专著,集史著各类体例之所长,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领域的某一门类、某一专题为研究对象,综合贯通,包举大端,巨细无遗;在广征博引文献典籍和考古发现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钩沉稽玄,探幽发微,考镜源流,传承文明,力求翔实而又清晰地展现其滥觞、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深化与细化“通史”和“断代史”等对相关领域的阐述方面,起着其他论著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本单详情






















 


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

作者:余华青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73494   
出版时间:2007-11
开本:32
页数:295
定价:36 元
内容简介:
  书中具体包括了:中国古代廉政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内容、战国秦汉时期的廉政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廉政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简介:
  余华青,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教授、院长。195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出版有《中国宦官制度史》、《权术论——中国古代政治权术批判》、《秦汉社会文明》等学术专著多部。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先后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多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廉政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内容
一、古代廉政制度产生发展的大致线索
二、古代廉政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廉政制度的主要特征
一、制度建设与机构建设相结合
二、原则要求与具体规定相结合
三、惩罚规定与防范措施相结合
四、法制规范与道德导向相结合
第三节 中国古代廉政制度的历史作用
一、古代廉政制度的积极作用
二、古代廉政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第二章 奴隶制时代的廉政观念
第一节 奴隶制时代廉政观念的兴起
一、廉政观念兴起的历史背景
二、有关统治政策方面的廉政观念
三、有关从政道德方面的廉政观念
第二节 奴隶制时代廉政观念的历史作用
一、奴隶制时代廉政建设的局限性
二、奴隶制时代廉政观念积极进步的历史作用
第三章 战国秦汉时期的廉政制度
第一节 战国秦汉廉政制度概况
一、战国秦汉廉政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战国秦汉廉政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战国秦汉廉政制度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战国秦汉职官设置与官吏选任中的廉政制度
一、职官设置与权力制约
二、监察机构的设置与演化
三、官吏选拔制度中的廉政规定
四、官吏任用制度中的廉政规定
第三节 战国秦汉官吏管理中的廉政措施
一、推行考课制度
二、创建监察制度
三、严格奖惩制度
四、改革俸禄制度
第四节 战国秦汉法律制度中的廉政规定
一、立法过程中的廉政原则
二、惩处官吏犯罪的法律规定
三、司法过程中的廉政措施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廉政制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廉政制度概况
一、魏晋南北朝廉政制度产生的背景
二、魏晋南北朝廉政制度概况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职官设置与官吏选任中的廉政制度
一、职官设置中的廉政制度
二、选官制度中的廉政规定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官吏管理制度中的廉政措施
一、官吏考课制度中的廉政措施
二、监察制度中的廉政措施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中的廉政规定
一、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概况
二、法律制度中的廉政规定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廉政制度
第一节 隋唐廉政制度概况
一、隋唐廉政制度产生的背景
二、隋唐廉政制度的基本线索和发展变化
第二节 隋唐职官设置与官吏选任中的廉政制度
一、职官设置中的廉政制度
二、选官制度中的廉政规定
第三节 隋唐官吏管理制度中的廉政措施
一、官吏考课制度中的廉政措施
二、监察制度中的廉政措施
三、官吏致仕制度中的廉政规定
第四节 隋唐法律制度中的廉政规定
一、隋唐法律制度概况
二、法律制度中的廉政规定
三、隋唐法律的社会效能及其流弊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廉政制度
第一节 宋元廉政制度概况
一、宋元廉政制度产生的背景
二、宋元廉政制度的发展线索
三、宋元廉政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 宋元职官设置与官吏选任中的廉政制度
一、职官设置中的廉政制度
二、官吏选拔制度中的廉政规定
三、官吏任用制度中的廉政规定
第三节 宋元官吏管理制度中的廉政措施
一、官吏考核与廉政
二、官吏晋升与廉政
三、官吏俸禄与廉政
第四节 宋元法制与廉政的关系
一、宋元法律中有关廉政的规定
二、宋元司法与廉政建设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廉政制度
第一节 明清廉政制度概况
一、明清廉政制度的历史背景
二、明清廉政制度的发展线索
三、明清廉政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 明清职官设置与官吏选任中的廉政制度
一、职官设置中的廉政制度
二、官吏选拔制度中的廉政规定
三、官吏任用制度中的廉政规定
第三节 明清官吏管理制度中的廉政措施
一、官吏考核与黜陟中的廉政措施
二、官吏管理中的有关廉政规定
三、官吏俸禄与廉政
第四节 明清法律制度中的廉政规定
一、法律制度中的有关廉政规定
二、司法过程中的廉政措施
三、明清法制对廉政的影响
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宦官制度史

作者:余华青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64188   
出版时间:2006-10
开本:32
页数:565
定价:48 元
内容简介:
  宦官制度,是滥觞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而与整个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相始终的。在维护封建王朝统治和秩序中,宦官制度起着与中央职官制度互为表里的作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所有政治制度中,其对王权的作用和影响,往往是其他制度( 如职官制度、监察制度等 ) 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无论是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王朝兴衰更迭史,还是研究封建王朝政治制度史,都无法回避对这一制度的必要了解和专题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宦官与宦官制度
一、中国宦官制度概况
(一)中国宦官制度的产生发展过程
(二)中国宦官制度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历史上的宦官概况
(一)宦官的称谓
(二)宦官的来源
(三)宦官的职掌
(四)宦官的身份性质
三、中国宦官制度的历史评价
(一)宦官制度的评价
(二)宦官人物的评价
第二节 中国宦官制度生存的历史条件
一、古代婚制与宦官制度
(一)专制君主的多妻制与宦官的主要使命
(二)宦官的婚姻家庭生活
二、古代宫刑与宦官制度
(一)中国古代宫刑阉割术的发展演化过程
(二)中国历史上的自官现象
(三)宦官的生理心理特征
三、君主专制与宦官专权
(一)君主专制与宦官专权局面的形成原因
(二)宦官专权的方式渠道
第三节 中国宦官制度史的历史资料及研究概况
一、中国宦官制度史的主要研究资料
(一)历代正史中的宦官人物传记
(二)历代典志中的有关记载
(三)其他有关资料
二、中国宦官制度史的研究概况
(一)中国宦官制度史研究的主要进展
(二)中国宦官制度史研究的明显缺陷
第二章 先秦时代的宦官制度
第一节 中国宦官制度的起源
一、古代史籍中关于宦官制度起源的记载
(一)“源于《诗》、《礼》时代”说
(二)“始于书契时代”说
(三)“肇于秦汉时代”说
(四)“取则天象”说
二、夏商时期早期宦官的出现
(一)阉割术的出现
(二)专制王权的确立与强化
(三)早期宦官的身份特点
三、西周时期宦官制度的正式形成
(一)《周礼》所反映的宦官制度
(二)西周宦官制度概况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代的宦官制度
一、春秋战国时代宦官制度发展的原因
(一)周天子王权的衰落与宦官使用范围的扩大
(二)诸侯封建专制君权的确立与宦官预政行为的发生
(三)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加剧与宦官势力的扩张
(四)“任贤”观念的兴起与宦官身份地位的变化
二、春秋战国时代宦官任职及受爵情况
(一)宦官任职的情况
(二)宦官受爵的情况
(三)宦官的社会地位
三、春秋战国时代宦官在政治舞台上的实际作用
(一)参预国政
(二)专擅把持朝政
(三)参预举荐人才
(四)参预军事活动
(五)参预内廷争斗
(六)参预外交及其他礼仪活动
四、春秋战国时代有关宦官的其他管理制度
(一)宦官的来源成分
(二)宦官的管理机构
第三章 秦汉时代的宦官制度
第一节 秦汉宦官制度的发展阶段
一、秦王朝宦官制度的创置定型
(一)秦代宦官制度的发展概况
(二)秦代宦官在政治舞台上的作用
二、西汉王朝宦官制度的继续发展
(一)西汉前期的宦官与宦官制度
(二)西汉中期的宦官与宦官制度
(三)西汉后期的宦官与宦官制度
三、东汉王朝宦官势力的迅速膨胀
(一)东汉宦官势力的发展过程
(二)东汉宦官与外戚的斗争
(三)东汉宦官与“党锢之祸”
(四)东汉宦官集团的覆亡
第二节 秦汉宦官机构及其有关管理制度
一、秦汉宦官机构概况
(一)秦汉宦官机构的基本特点
(二)少府系统的宦官机构
(三)大长秋系统的宦官机构
(四)其他系统的宦官机构
(五)新发现的封泥资料所反映的秦汉宦官机构
二、秦汉宦官的秩等与爵位
(一)宦官的秩等
(二)宦官的爵位
三、秦汉宦官的选用制度及其他有关制度
(一)秦汉宦官的选任来源
(二)秦汉宦官的升迁与兼领
(三)秦汉宦官的黜免与论罪
(四)秦汉宦官的其他制度
第三节 秦汉宦官的实际权力地位及其干政方式
一、秦汉宦官身份地位的重大变化
(一)宦官身份性质的变化
(二)宦官实际权力的扩张
二、秦汉宦官干政擅权的方式和弊端
(一)秦汉宦官干政的主要方式
……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宦官制度
第五章 隋唐时代的宦官制度
第六章 宋辽金元时代的宦官制度
第七章 时代的宦官制度
第八章 清代的宦官制度
索引
后记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作者:邱永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63402   
出版时间:2006-10
开本:32
页数:462
定价:35 元
作者简介: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的产生而萌芽,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而发展和完备起来,其完备和严密的程度,是世界其他封建国家无法相比的。作者以二十五史等正史及其他历史文献为依据,按照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产生、发展、完备和衰亡这一演变过程中的内在趋势和规律,将中国古代监察的历史分为六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则按照历朝监察制度演变的原因、监察机构的设置分工、监察官的职权范围、监察法规、监察方式和程序、监察官的选任考核奖惩、监察制度的效用及利弊得失等小题,分节予以系统阐述。
作者简介:
  邱永明,1950年出生,上海嘉定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监察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才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人才学研究。已出版专著《中国监察制度史》、《中国封建监察制度运作研究》,主编《中国历代职官管理制度》、《上海古代风云录》,副主编《中国历代宰相大词典》;在《华东师大学报》、《上海大学学报》、《辽宁大学学报》、《学术月刊》、《江海学刊》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0多篇。专著《中国封建监察制度运作研究》和论文《略论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运行机制和方式》获得国家人事部人事科研成果三等奖。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主持其他课题7项。
目录:

绪论
一、研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意义
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模式和历史分期
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四、本书撰写的原则、方法和重点
第一章 先秦时期监察制度的滥觞
第一节 原始公社的民主监督习俗
一、氏族公社的监督惯例和议事会的监督机制
二、原始社会末期专制王权的萌发
第二节 夏商奴隶制国家事务中的监察因素
一、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和监察职能的出现
二、夏商奴隶制国家的监察特点
第三节 西周封建领主制的监察活动
一、西周领主政治和监察职能的发展
二、《周礼》和《吕刑》中的官刑
三、西周的几种监察方式
四、西周监察的作用和特点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监察制度的酝酿和御史制度的萌芽
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和诸子的监察理论
二、监察御史和谏官的产生
三、含有治官内容的成文法
四、监察方式的变化
五、春秋战国监察制度的历史作用
第二章 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形成
第一节 秦代监察制度的创建
一、秦代的政治与御史制度的建立
二、御史的地位和职权
三、皇帝的巡视和亲自督察
四、吏律中的监察律
五、监察制度在秦代的作用
第二节 两汉监察制度的确立
一、两汉的政治和多元监察体制的形成
二、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
三、监察官的地位和职责
四、《监御史九条》与《刺史六条》
五、多渠道的监察方式
六、严格的监察管理制度
七、监察制度在汉代的作用
第三节 秦汉监察制度的特征和历史影响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三国监察制度的嬗变
一、三国时期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变化
二、御史台和言谏系统的职官设置及职能
三、曹魏的《察吏六条》
四、监察制度在三国时期的作用
第二节 两晋监察制度的曲折发展
一、两晋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巩固
二、中央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
三、中丞、司隶、左丞之职权及分工
四、地方监察法规
五、遣使出巡和风闻奏事
六、监察制度在两晋的功效
第三节 十六国监察制度拾零
第四节 南朝监察制度的稳定
一、南朝的政治和监察机构建设的加强
二、监察机关的职官设置及职权地位
三、南朝的监察方式
四、南朝监察制度强化的效果
第五节 北朝监察制度的仿汉
一、民族的大融合和监察制度的汉化
二、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
三、《六条诏书》和《诏制九条》
四、御史的选任
五、北朝监察制度的实施状况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监察制度的评析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监察制度的成熟
第一节 隋朝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一、隋朝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初步健全
二、监察机构职官设置及职掌
三、御史的选任
四、监察制度在隋代的作用
第二节 唐朝监察制度的成熟
一、唐朝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健全
二、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及分工
三、御史台和谏官的职权
四、《巡察六条》和《风俗廉察四十八法》
五、弹劾的方式和程序
六、御史的选任和升迁
七、御史弹劾的效率
第三节 五代十国监察制度的没落
一、五代的政治和监察制度
二、监察机关的职官设置及职掌
三、御史台规
四、御史台监察作用的削弱
第四节 隋唐监察制度的评析
第五章 宋辽金元时期监察制度的强化
第一节 宋朝监察制度的转折
一、宋朝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变更
二、监察组织体制和机构编制
三、台谏合一的开端和监官的职权
四、地方监察法的系统化
五、六察制和出巡制的督察方式
六、台谏官的选任和考课
七、监察制度在宋代的作用
第二节 辽金监察制度的仿汉
一、辽朝的监察制度
二、金朝的监察制度
第三节 元朝监察制度的加强
一、元朝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变革
二、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及分工
三、监察台纲《宪台格例》
四、监察官吏的选任和升迁
五、监察制度在元代吏治中的作用
第四节 宋辽金元监察制度的评析
一、中央监察机构的一元化趋势
二、地方监察体制的多级化趋势
三、监察机关地位显著提高,监察范围进一步扩大
四、监察法规的系统化、完整化
五、监官选任方式的进步
第六章 明清时期监察制度的严密
第一节 明朝监察制度的严密
一、明朝的政治和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的创置
二、各级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及其职权
三、《宪纲条例》
四、科道官的选任、考核和升黜
五、科道官在明代政治舞台上的作用
第二节 清朝监察制度的由盛转衰
一、清代的政治和监察制度的极权化
二、都察院和地方监察机构的建置
三、都察院的职权
四、《钦定台规》和《都察院则例》
五、科道官员的选用和升迁
六、科道制在清代的成效
第三节 明清监察制度的评析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把博物馆开到家里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