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傅抱石》,由中国精品国际集团出版,精选黄宾虹、傅抱石最具代表性的绘画精品,各收入48张双面96幅高清晰图片,印刷精美,题材丰富,笔墨之间尽显大师风采。两册任选,原价1200元,现团购价99元,全国包快递!
傅抱石¥99.0
黄宾虹¥99.0
◆囊括了傅抱石先生各个时期的画作,大饱眼福。此画集装帧精美,印刷精良,
——威风
◆黄宾虹的风格特别棒,喜欢他画的画,学画画要多提高眼力,多欣赏高人的画作,皆为神品。
—— 好猫
傅抱石
山水绘画章法独到,意境深邃,善用浓墨、渲染等法,融水、墨、彩合于一体,画意苍茫,水墨淋漓、气势磅礴。在传统技法基础上,锐意创新,别开生面,开创了当代中国山水画的新局面,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其人物画,线条流畅劲健,形象生动传神。
黄宾虹
绘画的技法,早年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元明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虛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橫奇峭之趣。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对黄宾虹的影响是终生的,六十岁以前是典型的“白宾虹”。
六十岁以后,曾两次自上海至安徽贵池,游览乌渡湖、秋浦、齐山。江上风景甚佳,他起了定居之念。贵池之游在黄宾虹画风上的影响,便是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开学习吴镇的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以此为转机,黄宾虹开始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1928年黄宾虹首游桂、粵.画了大量写生作品。自此以后,黄宾虹基本上从古人粉本中脱跳出来,而以真山水为范本,参以过去多年“钩古画法”的经验,创作了大量的写生山水,在章法上前无古人。
傅抱石
作者:精品传播特刊
出版社:精品国际
ISBN:1811-1130
规格:889*1194
页数:96
定价:1200 元
作者简介:
傅抱石(1904-1965),中国最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著名画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祖籍江西新余,1904年生于江西南昌。少年家贫,11岁始在瓷器店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1921年以第一名免试入省立第一师范,治印之余开始研读古代画史画论,1925年22岁著《国画源流概述》,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29年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3年3月,在徐悲鸿帮助东渡日本留学,入东京帝国美术学院,拜美术史家金原省吾为师,1934年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战期间定居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1946年迁南京。擅画山水,中年独创“抱石皴”,笔墨放纵,气势逼人,喜作流泉飞瀑及江南雨景,气势雄伟,极具时代色彩。人物画以仕女画为主,形象高古,所绘屈原作品和唐诗中的人物形象,达到最高境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编辑推荐:
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他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在日本期间研究日本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汇日本画技法,受蜀中山水气象磅礴的启发,进行艺术变革。他的人物画受顾恺之,陈洪绶的影响较大,但又能蜕变运用,自成一格。他笔下的人物用笔洗练,注重气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却矜持恬静。傅抱石先生人物画的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强调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的变化,不同千传统沿袭画谱的画法。他还把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画之中,一改清代以来的人物画画风,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从三四十年代于巴山蜀水间创作的《潇潇暮雨》《大涤草堂图》《屈原>>《二湘图》《丽人行》等,到五六十年代创作的《山河新貌》系列一《待细把江山图画》《西陵峡》《虎锯龙盘今胜昔》《镜泊飞泉》《白山林海》《满身苍翠惊高飞》,再到与关山月合作为国庆十周年而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骄》,无不体现出强烈的创造性、独特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感.傅抱石一生创作中国画3000余幅,并曾与郭沫若、徐悲鸿、陈之佛等书画艺术名流举办联展.徐悲鸿评价傅抱石全新的山水画使“三百年来谨小慎微之山水”突现其峥嵘之态。张大千称他开创了中国人物画千年未有之新画风。
傅抱石不但是著名画家,而且是成就卓著的艺术史家,绘画理论家,一生撰美术史和绘画理论著作达200余万字。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国画源流概述》《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融通古今,影响深远。
黄宾虹
作者:精品传播特刊
出版社:精品国际
ISBN:1811-1130
规格:889*1194
页数:96
定价:1200 元
作者简介:
黄宾虹,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出生於浙江金华。幼喜绘画,课余之暇,兼习篆刻。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陈崇光等学花鸟。又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虛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橫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他的书法“钟鼎”之功力较深。
1907年后居上海三十年。前二十年,主要在报社、书局任职,从事新闻与美术编辑工作后转做教育工作,先后任上海各艺术学校的教授。1937年由上海迁居北平,被聘为故宫古物鉴定委员。兼任国画研究院导师,及北平艺专教授。
1948年返杭州,任国立杭州艺专教授。晚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 黄宾虹在栖霞岭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被聘为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因病未赴)。1955年3月25日因病去世。
编辑推荐:
黄宾虹69-70岁有巴蜀之游。这是他绘画上产生飞跃的契机。其最大的收获,是从真山水中证悟了他晚年变法之“理”。证悟发生在两次浪漫的游历途中:“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
“青城坐雨”是在1933年的早春,黄宾虹去青城山途中遇雨,全身湿透,索性坐于雨中细赏山色变幻.从此大悟。第二天,他连续画了《青城烟雨册》十余幅:焦墨、泼墨、干皴加宿墨。在这些笔墨试验中,他要找到“雨淋墙头”的感觉。雨从墙头淋下来,任意纵横氤氳,有些地方特别湿而浓重,有些地方可能留下千处而发白,而顺墙流下的条条水道都是“屋漏痕”。当我们把这种感觉拿来对照《青城山中》,多么酷肖“雨淋墙头”啊!完全是北宋全景山水的章法,一样的笔墨攒簇,层层深厚,却是水墨淋漓.云烟幻灭,雨意滂沱,积墨、破墨、渍墨、铺水,无所不用其极!
“瞿塘夜游”是发生在游青城后的五月,回沪途中的奉节。一天晚上,黄宾虹想去看看杜甫当年在此所见到的“石上藤萝月”。他沿江边朝白帝城方向走去。月色下的夜山深深地吸引着他,于是在月光下摸索着画了一个多小时的速写。翌晨,黄宾虹看着速写稿大声叫道“月移壁,月移壁!实中虛,虚中实。妙,妙,妙极了!”至此,黄宾虹的雨山、夜山是其最擅长、最经常的绘画主题,合浑厚与华滋而成美学上自觉之追求。
七十岁后,所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逐渐形成的显著特色。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黄宾虹曾说过学习传统应遵循的步骤:“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黄宾虹所说的宋画,除了北宋的大家外,往往合五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诸家在内。“宋画多晦冥,荆关灿一灯;夜行山尽处,开朗最高层。”(1940年题画山水)
在北平的十一年,黄宾虹完成“黑宾虹”的转变后,又进行“水墨丹青合体”的试验。用点染法将石色的朱砂、石青、石绿厚厚地点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丹青隐墨,墨隐丹青”,这是受西方印象派启发,思以将中国山水画两大体系(水墨与青绿)进行融合的一大创举。南归杭州后,看到良渚出土的夏玉而悟墨法,将金石的铿锵与夏玉的斑驳融为一体,画面的朦胧融洽更接近江南山水的韵致,笔与墨一片化机。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画家。由于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