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 16开精装,双色手稿影印
★ 翁方纲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及金石学家
★ 由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对翁方纲五种珍贵手稿全文出版
★ 收录经学五种《易附记》、《书附记》、《诗附记》、《礼记附记》和《春秋附记》
★ 对研究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翁方纲的经学思想及其成就极有帮助
友情提示:书顶或书底切口有印章,是装包时的记录,介意的读者慎拍!
书友说
-
cha***
2019/11/14 9:56:31
翁覃溪的手迹影印,在特价时候入手,还是物有所值。
题跋文字有沈津先生的校点本,若是能汇集影印出版,也是有意思的,翁多用异体字,可见一时风气。
-
405***
2016/12/7 15:45:12
阅读不便,全是手稿,收藏一套可用。
-
801***
2016/11/16 20:40:43
虽然本书印数不多,但因是手稿,释读不易,故有点滞销。但无论是装帧还是影印的质量均为上乘,对经学感兴趣的读者不妨趁打折的机会入手一套。
-
翁方纲经学小学金石无一不精,以前200的活动没赶上,这次买了
-
yin***
2014/11/22 14:56:50
16开精装,有套红,影印的很清晰,如果不是有2册书角、书脊被磕碰的很厉害,就完美了。。。
-
200***
2014/8/31 14:11:26
版本难得,团购买的,这个价钱值,值得收藏
-
die***
2014/4/10 11:13:08
品相很好,集文化与书法一体,物有所值!
-
201***
2014/3/25 12:25:23
我是冲着翁方纲这个名字买的。果然名不虚传。
-
纸张太白了,阅读不舒服。内容很好,关键是比以前出版的版本多出了一些内容。很难得。
-
如果能整理出来就更好了
读者评论
◆翁方纲的字非常漂亮,手稿可能很乱,但从以前出过的四库提要手稿来看,还是可以读的,而且写的时候很随意,反而有些字写得更好,摆脱了他字体稍嫌死板的毛病。
——岁月的泡沫
◆书印刷精良,竖排繁体版。内容包括翁氏手稿五种;双色手稿影印本,顺便领略这位清代书法家的功力
——博宝
作者简介
翁方纲(雍正十一年——嘉庆二十三年,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及金石学家。翁氏举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进士,授编修。历任广东、江西、山东学政,官至内阁大学士。平生擅长词章考据及金石之学,书法尤冠一时。翁氏生平研精经术,常谓考订之学,以衷于义理为归,为清干嘉学派重要翠者。着有《十三经注疏姓氏》.《通志堂经解目录》、《诸经附记》、《经义考补正》、《春秋分年系传表》、《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石洲诗话》、《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等。今尚存世之翁氏手稿,堪称凤毛麟角。有关经部之著述,尤鲜为人知。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同人近年于整理馆藏汉籍善本时发见翁氏经学著述手稿凡五种,计为:《易附记》、《书附记》.《诗附记》.《礼记附记》和《春秋附记》。
书法特色
翁方纲学识广博,对颜书、欧书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但他的书法艺术水平并不是很高的。他的书法讲究无一笔无出处,而自己的东西却很少。行书是典型的传统帖学风格。连贯柔和,不急不躁,循规蹈矩,很有特色,不失大家风范。作品中温润丰厚浓墨与纤细的游丝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运笔用墨过程中,由浓渐淡、由粗渐细的过渡缓冲。因此,浓淡、粗细、行止极有节奏感。整幅作品用笔以圆润轻柔为主,没有丝毫方刚急躁的火气,从柔润流畅的笔意中,可推想作者书写时灵活的用腕。综观此作品,运笔沉酣,墨色浓厚,笔划丰满,筋劲骨健,妙得神韵,是他的精品之一。
编辑推荐
柏克莱加州大学为美国西部“中国研究”之重镇,其东亚图书馆藏中文古籍四千多种,清乾隆六十年以前之刻印本和稿、抄、校本有八百多种,一万一千多册,其中如清钱谦益手稿本《大佛顶首楞严经解蒙抄》、清吴骞批校《十三经历代名文抄》等著述手稿,皆为罕见珍秘之名家稿本和批校本。该馆拟将馆藏的稿本、抄本和批校本汇刊为“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藏稿抄校本丛刊”影印出版,以供研究者参考之用。《翁方纲经学手稿五种》系“东亚图书馆藏稿抄校本丛刊”之一。
据《翁氏家事略记》所述,翁氏晚年奉差守陵,温肄诸经,将数十年所记,分卷编次,统名曰《附记》,凡《易》十六卷、《书》十四卷、《诗》十卷、《春秋》十五卷、《礼记》十卷、《大戴礼记》一卷、《仪礼》一卷、《周官礼》一卷、《论语》二卷、《孟子》二卷、《孝经》一卷.《尔雅》一卷。今翁氏《诗附记》手稿载嘉庆八年自记云,『温肄十四经,凡得《附记》粗具草稿七十二卷』,与《翁氏家事略记》之名目卷数不甚相符,或《家事略记》所记尚有未尽。光绪中定州王氏以《诗》、《礼记》、《论》.《孟》四种刻入《畿辅丛书》,其余各种未经收入。翁氏又有《苏斋笔记》,宣统二年北洋官报书局据手稿影印,其书卷《易》、《书》、《诗》,卷二《春秋》、《三礼》,卷三《庸》、《论》、《孟》、《孝经》、治经,卷四《尔雅》、《说文》、字学,其内容可与《诸经附记》相参证。
此次出版翁氏手稿五种,均为未经刊刻行世者。如前所述,《诗附记》及《礼记附记》在光绪年间由定州王灏刻人《畿辅丛书》。但因王氏所得为残本,又经其肆意改编卷次,已失翁氏原稿旧观。而目前学术界对翁方纲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诗论、书学方面。为揭示翁氏的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及其在经学上的成就,本馆特将这五种珍贵手稿全文出版。《易附记》十六卷稿本共二十六册(存卷一至十一),存自《上经•干》至《象传》上下。据翁氏题记,各册均经嘉庆五年庚申(一八〇〇)嘉庆八年癸亥(一八〇三)嘉庆二十年乙亥(一八一五》三次复核,首册又有『壬申六月十九日』题署。《书附记》全十四卷(全十四册》,先以墨笔书其篇名页数,继以朱笔分其卷次,卷一至二为《虞书》,卷三为《夏书》,卷四至五为《商书》,卷六至十四为《周书》。自序云:『读《尚书》旧积诸条,通加次第排订之,成一十四卷。愚于古文之真否概不置辩。于前儒所谓错简脱乱者,则不敢以为然,是以宁多阙焉。』《诗附记》十卷(存卷一至七,共八册》,曾经翁氏嘉庆元年、嘉庆八年数次复核。今存者卷一《周南》至《墉风》,卷二《卫风》至唐风》,卷三《秦风》至《豳风》,卷四《小雅·鹿鸣之什·鹿呜》至《节南山之什·雨无正》,卷五《节南山之什•小旻》至《鱼藻之什•何草不黄》,卷六《大雅•文王之什•文王》至《生民之什•板》,卷七《荡之什•荡》至《荡之什•韩奕》。据翁氏自编卷首目录,尚缺卷八《周颂》三十一篇、卷九《鲁颂》四篇、卷十《商颂》五篇,共计四十篇.今不知下落。以此本翁氏改定处与王刻校,凡此本经翁氏删去之文,皆不见于《畿辅丛书》。《礼记附记》十卷(存卷四至六,共六册》,封面墨笔原题『礼记附记中』,并详记各卷篇名、页数。又注『癸亥五月七日复核』,『丙寅七月五日复核』,分别为嘉庆八年、十一年。《春秋附记》十五册(缺卷七和卷九)。此稿于嘉庆六年辛酉、八年癸亥、十一年丙寅、十四年己巳及二十年乙亥,先后复核。卷一至四为『附记』,卷五补顾氏都邑、官制、军制三表,卷六《春秋分年系传表》,卷七《三传经文同异表》,卷八《引经表》,卷九《三传立学考》,卷十至十五为《四家朔闰表》。
以上翁氏五种稿本钤有『叶志说』印、『张叔平』印、『朱嘉宾』印、『孙氏蕙花仙馆印章』以及『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记』、『吴兴刘氏嘉业堂藏』印记,然不见录于《嘉业堂藏书志》、《嘉业堂藏书目录》及全品业堂钞校本目录》。经查证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所藏翁氏手稿乃一九四〇年代末购自日本三井文库者。今由本馆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出版,使之化身千百,当为海内外有志于清代学术史者所乐见者也。
这次影印,因其为手稿本,稿中多处改动使用粘签形式,为保持原稿样式,凡粘签均标明原来位置,统一附于各卷之后。原稿本高三一〇毫米,宽一九〇毫米。
本单详情
作者: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45780
出版时间:2006-12-1
开本:16开
页数:全七册
定价:980 元
内容简介:
翁方纲,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金石学家。翁方纲生平研精经术,常谓考订之学,以衷于义理为归,为清干嘉学派重要学者。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有翁氏经学手稿五种,为《易附记》、《书附记》、《诗附记》、《礼记附记》和《春秋附记》,系翁氏晚年奉差守陵,温研诸经,将数十年所记,加以校核,分卷编次,统名曰《附记》。这批手稿当时未经刊刻,后光绪年间《畿辅丛书》曾收入《诗附记》、《礼记附记》等四种,但其所据为残本,且有所改编,已失翁氏原稿旧观。此次将翁氏手稿影印出版,对揭示翁氏的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及其它在经学上的成就,将大有裨益。
本书收录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藏翁氏经学手稿五种:《易附记》、《书附记》、《诗附记》、《礼记附记》、《春秋附记》,系翁氏晚年奉差守陵,温研诸经,将数十年所记,加以校核,分卷编次。此次将翁氏手稿双色影印出版,对揭示翁氏在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及其他在经学上的成就大有裨益。
目录:
出版说明
易附记十六卷(存卷一至卷一一)
书附记十四卷
诗附记十卷(存卷一至卷七)
礼记附记十卷(存卷四至卷六)
春秋附记十五卷(存卷一至卷六、卷八、卷一〇至卷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