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 16开精装,竖排简体
★ 徐泽林教授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和算史专家
★ 本书直接根据原始文本译出;属首次中译出版
★ 史料丰富,分析严谨
★ 本书适用于数学史工作者及相关专业大学师生
读者评论
◆和算是日本江户时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学。现在日本的数学教育的高水平化或许正是得益于和算所留下来的余韵。
——小包包
◆和算最初出现在江户时代初期,在幕末时代,和算已经发展到和西洋数学几乎相同的水平了。西方的学者们花了几千年研究得来的数学,在日本却用了不到三百年就已经普及到了城市和村庄的平民,达到了高度发达的水平。
——凯新
作者简介
徐泽林,教授,2008年3月4日-12日应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综合文化研究科“共生国际哲学交流中心”的邀请,赴东京大学参加“共生国际哲学交流中心开设纪念学术会议”,2003年4月-2003年10月,以外国人客员研究员身份访问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相关基础科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室,从事半年的学术研究工作。
编辑推荐
两千多年前,当第一批骆驼队满载着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沙漠向西挺进的时候,他们大概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开辟一条历史性的道路——丝绸之路。千余年间,沿着不断延拓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丝绸与瓷器源源流向中亚乃至欧洲,更重要的是东西方在技术发明、科学知识、宗教哲学与文化艺术等方面发生了广泛的接触、碰撞,丝绸之路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纽带。特别是就数学而言,沿丝绸之路进行的知识传播与交流,促成了东西方数学的融合,孕育了近代数学的涎生。
和算无疑是中国古代数学在丝绸之路东线绽放的一朵奇葩。以关孝和、建部贤弘等为代表的日本数学家(和算家),他们的著述渗透着中国古代数学的营养,同时也闪耀着和算家们在中国传统数学基础上创新的火花。《和算选粹》是经过精选的、有代表性的和算著作(以关孝和、建部贤弘的为主》选集。
和算的基础是中算,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但我们通过《和算选粹》所选录的关孝和、建部贤弘等人的著述可以看到,和算家们是怎样在中国古代割圆术与招差法的基础上开创了可以看做是微积分前驱的『圆理』研究;又怎样通过对天元术、四元术的接受与改造,建立他们自己的行列式展开理论与多项式消元理论。一个意味深长的事实是:和算家对曲线求积方法的不断探索,显示出企图复原祖冲之『缀术』方法的努力。总之,我们可以说:和算家们站在中国古代数学家的肩膀上接近了近代数学的大门,我们为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和发展势能感到自豪,同时也为明代以后中国传统数学的衰落而深陷反思。
本单详情
作者:徐泽林 译注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24231
出版时间:2008-11-1
开本:16
页数:653
定价:80 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从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留传下来的数万种和算典籍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十几种著述,进行翻译、注释和解说。共涉及和算家七位,数学内容主要包括代数学、无穷小算法、代数化几何、不定分析与组合分析等知识领域,基本能反映和代表日本和算家创造性的数学成就与特色。
本书前言部分完整地概述了和算的发展历史、与中国数学的关系、和算的主要成就与特色、和算书籍现存情况等。在每篇数学文献前都有简单的背景介绍,包括作者的生平与数学业绩、所选文献的数学内容、流传与影响。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是数学史工作者及相关专业大学师生。
目录:
前言
1.和算发展史概略
2.和算主要成就与特色
3.从汉字文化圈数学传统看日本近世的和算
4.和算书籍现存情况
5.本书编辑说明与凡例
一、关孝和著述
1.《发微算法》提要
2.《发微算法》
3.《三部抄》提要
4.《三部抄》
5.《括要算法》提要
6.《括要算法》
二、建部贤弘著述
1.《缀术算经》提要
2.《缀术算经》
三、井关知辰著述
1.《算法发挥》提要
2.《算法发挥》
四、久留岛义太著述
1.久留岛义太著述提要
2.《久氏弧背草》
3.《久氏遗稿天之卷》(算学粹沙)
五、松永良弼著述
1.松永良弼著述提要
2.《立圆率》
3.《方圆算经》
六、安岛直圆著述
1.安岛直圆著述提要
2.《弧背术解》
2.《圆柱穿空圆术》
4.《圆柱穿空圆术起源》
七、小出兼政著述
1.《圆理算经》提要
2.《圆理算经》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