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惟危,文心惟微,大千世界无不毕现于文章歌诗中。古来不乏妙于声韵音,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谓不平则鸣也。因山川激荡,风云摩戛,发为歌诗文章,往往能惊天地,泣鬼神。然穿越时空,流播至今者有几?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字字玑珠,众口一声者更有几?不过诗一百、词一百、曲一百、文一百而已。古人又云“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则诗画同出一揆,由来已久。古之诗画,难求其侔;当今丹青,不乏高手,遂邀海内名家走笔敷彩,传移模写,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状难写之景于目前。另请专家学者撰文导读,可谓阐幽发微,触处生春。编者又标注音读,圈点名句,于读者不为无补。如此诗画匹配,相映成辉,一编在手,足可尝鼎一脔,见我中华优秀文化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