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历史与事实: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若干课题研究(1900-1949)
作者:吕澎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1028229
出版时间:2006-2-1
开本:16
页数:455
定价:58 元
内容简介:
很多年过去了,艺术理论和艺术历史的研究已经成为各个艺术院校教学与研究的基本内容。可是,如果我们将观察的视线限于20世纪的“艺术的来历”就会发现,直至今天,我们也没有一部贯穿这一百年中国艺术变化的历史著作。大量的艺术家评传(包括传记、研究文章)、时期或专题研究以及文献资料不断出版,可是,由于过去政治和思想领域的原因,我们还没有一个关于这一百年艺术历史的整体面貌。任何人都能够发现,尽管有卷叠浩繁的著作涉及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直至处于所谓全球化时代的1999年的这段历史,但在很大的程度上讲,我们对这个时期艺术历史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有太多的基础工作需要去建设,而教学或者说在教学中提示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重新观察这段历史是这个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编辑这部文集是我用一学年的时间讲授“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教学内容之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考察,这样的结果是, 03、04级的五十八位学子将在一年的时间里共同完成关于这一百年艺术历史中的若干重要课题的思考与研究,不但如此,他们显然对历史有一种悟性,他们清楚20世纪的历史总与晚清、尤其是1840年之后的形势有脱离不开的干系,所以,他们也将自己的眼光投向了1900年之前,投向了与之后一百年有关的人物和事件,以说明历史的真正姻缘。尽管人文学科知识的积累需要时间,但是,天赋、刻苦以及良好的学校环境给予了他们分析和判断问题的基本能力。他们在选择课题、思考问题方面不时表现出敏锐与专业意识。自然,同学们在自己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过去不曾有的看法,无论成熟与否,我认为是应该给予提倡的,思想的自由是学校教育必须给予的空间,这样的空间润育着学生的进步。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国画的命运:文人画、改良与趣昧转向
1.趣味与传统——论晚清中国画趣味转型
2.关于海派绘画商业化的探究
3.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
4.湮没在译海中的画家林纾
5.变异与创新的距离
6.陈师曾的文人画概念
7.朽者不朽——论陈师曾的艺术贡献
8.文人画新论——陈师曾文人画概念之我见
9.齐白石绘画思想之变化
10.张大干敦煌之行
11.现包孕之精博——张大干先生敦煌行
12.传统艺术的捍卫者潘天寿
13.中国画的改良
14.三十年的“革命”
15.传承与改良——岭南画派关于中国画改良
16.高剑父国画改良的思想资源
17.岭南画派与林风眠——关于“中西”方面的探索与不同
18.革命画师高剑父
第二部分 西方的影响
19.历史的片断与猜想——关于清末广州十三行外销画
20.封尘的历史——土山湾画馆
21.向西方主动学习后的思考
22.胡适的艺术观念与实用主义——从艺术领域看新文化运动的个案
23.20世纪上半期西方艺术的流入及其影响
24.天马会在20世纪20年代
25.中西绘画的并立和交融——以20世纪20年代的社团为例
26.写实主义在中国——写实主义的进入与写实绘画的问题
27.在时间中理解时间——试论中国早期现代主义绘画
28.中西方美术的对比
第三部分 留学、启蒙与美术教育
29.中国油画的先行者——中国美术史上的留学运动
30.冯钢百——坎坷中走出的大师
31.李叔同在“一师”:1912—1918
32.一江春水向东流——20世纪初的留学运动
33.启新艺术之蒙——以林风眠为例看新艺术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34.西方文化对蔡元培的美术思想的影响
35.蔡元培的美育实践
36.蔡元培主要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7.中国20世纪20—30年代的美术教育及影响
38.开拓新时代的美术教育——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美术教育
39.颜文梁与苏州美专
第四部分 艺术、政治与革命
40.鲁迅的美术兴趣
41.鲁迅美术译著的终极目标及其它
42.鲁迅对外国木刻的介绍及其观念
43.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
44.鲁迅领导下的革命木刻运动
45.左联时期版画的一些介绍
46.延安的艺术:政治与艺术标准的确立
47.延安时期的木刻运动
48.抗战时期的延安美术
49.古元
第五部分 通俗艺术、现代设计与摄影
50.关于月份牌的研究
51.海上 光影 年华——月份牌艺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的缓冲作用及其地位问题
52.装饰艺术的时代特征和设计的关系——近代装饰艺术与设计在装饰画、雕塑、建筑方面的影响和意义
53.20世纪上半叶中国装饰艺术与设计
54.陈之佛,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先驱--
55.摄影的形状——从分析郎静山作品中得出的一些摄影的看法
56.矛盾中的变化——石库门里弄民居的形式与功能所反映出的趣味和观念
第六部分 艺术史:研究与方法
57.民国年间《历代名画记》研究状况
58.论艺术史写作中的“控制力”
艺术的历史与修正
作者:吕澎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1032318
出版时间:2007-3-1
开本:16
页数:227
定价:68 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二年级“20世纪中国艺术史”以及综合专业选修课的课程进行的一次教学设计的结果。史论系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有写作艺术史的基本能力,尽管写作艺术史的专业能力显然不是四年学习中就能够培养起来的——对于个别同学来说也未必,但这不是不给学生进行写作机会的理由。鉴于上学年我安排学生的已经是对艺术史具体单个课题的研究,同时也考虑到选修课的同学来自不同专业方向(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新媒体、建筑等等),他们对写作本身缺乏兴趣而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为了将教学要求不同的两个课结合起来,我给选修课的同学安排的作业是修改20世纪中任何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以便他们对某个艺术家的艺术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而让史论系的同学针对选修课的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性的评论,练习写评论文章。为了让这样的作业能够得到有效的交流,并且让史论系的同学实践展览策划和组织,我也让高年级的同学充当策展人和组织者,总之,我希望教学工作由师生共同来进行,有交流、互动、协调,并且在展览实践上尽可能靠近专业要求。
目录:
吕澎 序言
蓝庆伟 前言
第一部分 文本
钱乃婧 “学古而变,取洋而化”
陆蓓容 会心岂在多
白晶文 从素描艺术到浮雕艺术——浅析奚秀霞的浮雕
吕明翠 心灵的坚守——观何泳霖作品《原罪》
钮俊卿 游走在中国画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关于李冉对徐悲鸿《树上》(1940年)的变体
慈玥剑 白石
穆争 经典的传承——解读漫画《新“三毛”流浪记》
李琪 从物质匮乏到精神空虚——解读《人群》
杨秀才 一次“倒退”的尝试——对陈之佛花鸟画中装饰设计情结的思考
卜欣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略谈潘天寿绘画中的“传统性”
闫信利 传统的继承与形式的创新——解读陆俨少的作品与其变体
禹培龙 国画精神的抽象化表现——尝试黄宾虹山水画中精神的变体再现
王道杰 天地精华,吐心中真情——体会王开通的变体画《山河水》
刘晓玲 国画 生活 传统——对李可染山水风格运用的一次尝试
杨倩倩 历史情境的再现——解析陈妍晖《江山如此》
高松寅 红色的变迁——读王亚霞的《风雨红岩》
刘璟 红色的渗入与渗入的“红色”——对渠国强《新红岩》的解读
陈淡宁 “文革”,我开始摇滚了——刘晨旭和他的“过去与现在的记忆”
洪羽 从抗战“平面”走到抗洪“现实”——评高桂子抗洪题材油画一张
谭洁 另一种继承和发扬——赵潇变体刘海粟《黄山白龙潭》
陶寒辰 对历史与艺术的重新解读——浅析蒋坷均和他的作品《父亲……父亲!!父亲,父亲。父亲?!》
薛路 关于《“田”系列1号》的几个关键词
李清 中西融合与传统回归
张书彬 心灵的净化,心性的融合——观陈伟颜变体画《红蜻蜓》有感而发
李静 解读之作——《<墙上秋色>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