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比较有林梅村特色的考古游记,知识性为主,可与《楼兰》一书并阅。虽是图文并茂,但因为是黑白印刷,用的还是轻型纸,略显粗糙,好在最后20余页彩图聊以一慰。
—— 猫不许
◆一本休闲的小书,轻薄,文笔优美。作者的文学素养深厚,俯拾即是的诗文做引子为文章提供了些许趣味。只是躺在椅子里细细品读,也感受到了千里外那条黄沙漫天的古路上的炙热。丝路串联起来的古城镇,异域传播而来的瓜果鲜花和香料,动人的传说,让人对这条人类的动脉充满敬仰和神往。
——角临冰
◆比较轻薄的一本书,但作者看待学术的态度与要求相当严格。陈凌是林梅村的学生,功底扎实。
——emilyawt
◆作者涉猎学科较多,知识渊博,文笔优美,是一本好书。
—— petanimal
“西域”是古代中国人使用的一个地理概念,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其核心则是包括我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
西域一度位于古代东西方交通的枢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连接百国千城,肩负着送往迎来的重任。形式各异的民间和官方商贸和朝贡活动,使地中海的文明与东亚、南亚文明在这里交汇碰撞;由于北方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不时纵横驰骋,南下牧马,草原文明也随着金戈铁骑涌入这里。西域于是成了古典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多元文明的荟萃融合,使之呈现出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独特风貌。
西域历史和文化的复杂性、民族的多元性、语言的多样性,使西域研究涉及历史、考古、语言、民族、民俗、艺术、宗教、哲学、文学以及人类学、遗传学、地理学、生物学等诸多领域,成为一门难度很高的综合性学科。正因为具备殷实充足的内涵,拥有神秘奇美的色彩,艰辛困苦的探索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令人目不暇接的惊喜,使西域研究反而充满牵魂动魄的巨大魅力,吸引了大批学者甘为之衣带渐宽,九死不悔。这套丛书就是这样的一些学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
丝绸之路散记——西域文明探秘
作者:林梅村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29313
出版时间:2004-5-1
开本:32
页数:143
定价:32 元
内容简介:
大家熟知的“丝绸之路”一词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他把丝绸之路的开通定在公元前114年就是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开端。
作为外交使者,张骞的两次中亚之行都未达到出使目的,但作为地理探险家,张骞的中亚之行有划时代意义,正由于张骞的中亚探险改变了世界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使中国文明和地中海文明在中亚直接相遇。随后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文明迅速向西传播,直达罗马帝国。
那些具有千年文明史的西域古国和宗教圣地,或在海拔6000米的帕米尔高山之上,或陆沉于塔克拉玛千万顷黄沙之下。我们有丝绸这种考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尽管有时要冒极大的风险,但是充满无穷的诱惑。
作者简介:
林梅村,1956年4月生,祖籍广东,生长于北京。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史学家马雍门下受业三年,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考古学。1982年毕业分配至中国文物研究所工作;其间,师从梵学家蒋忠新学梵语,开展丝调之路考古和中亚死文字研究。1994年回北京大学任教,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其研究跨越考古、语言和历史三个领域,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993年应美国梵学家Richard Salomon教授邀请,赴华盛顿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2001——2002年应日本文学部科学省学术振兴会邀请,赴日本进行为期十个月的学术流。在欧美、日本、我国香港和内地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古道西风》等学术专著六部。
文明之劫:近代中国西北文物的外流——西域文明探秘
作者:贾建飞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29566
出版时间:2004-5-1
开本:32
页数:111
定价:25 元
内容简介:
从道义上讲,作为中华民族精华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中亚考察家们劫掠中国西北文物的行径进行谴责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即使抛开意识形态和政治形势的影响,即使充分承认了这些考察家在学术上的建树和在社会活动中的贡献,只要地球上还存在着国家和民族的区别,只要中国和中华民族没有消失,他们都将无法摆脱中国学者的谴责。中国学者对他们的谴责并不仅仅是针对他们个人,而更重要的是针对他们所代表的殖民主义或帝国主义的历史阶段和侵略势力。中国学者谴责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要争取到中华民族对流散到海外的本民族历史文物的所有权和保护权;只有各有关国家和机构承认了中华民族的这种权利,才有可能抚慰中国人民心灵深处的伤痛,才有可能缓解中国人民的不满情绪。
作者简介:
贾建飞,1974年生,山西省长治市人。1992——1999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9——2002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2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清代西北边疆史地、近代新疆的中外关系等。发表译著一部,论文多篇。
金钱之旅:从君士坦丁堡到长安——西域文明探秘
作者:林英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30531
出版时间:2004-5-1
开本:32
页数:103
定价:25 元
内容简介:
西方来客惊现中土——中国境内出土和发现的索里得金币、君士坦丁堡:索里得的故乡、从地中海岸到欧亚草原、索里得在中国、从恺撒到胡王:索里得的东方图像志、四天子说与丝绸之路上的货币文化。
作者简介:
林英,1985年入吉林大学历史系,后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现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史,侧重于前伊斯兰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初)欧亚大陆上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目前正在写作有关拜占庭文明有唐代中国传播的博士论文。
神秘的古波斯祆教——西域文明探秘
作者:滕磊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29306
出版时间:2004-5-1
开本:32
页数:127
定价:28 元
内容简介:
这个在伊朗被称为琐罗亚斯德教或马兹达教的宗教,乃世界五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奉《阿维斯陀》为经典,基本教义是善恶二元神论。创始人琐罗亚斯德可能诞生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亚某地。据说,他在30岁得到阿胡拉 马兹达的启示,在古代雅利安多神教基础上创建了琐罗亚斯德教。
公元三、四世纪,琐罗亚斯德教已经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在中国,她又称祆教、火祆教或拜火教。
古老的亚细亚文明,像是一座巨大的米诺斯迷宫,锁住了太多的秘密。我们愿意与读者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共同去探索那震撼人心的辉煌!
作者简介:
滕磊,1975年生于新疆,祖籍江苏睢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毕业,师从林海村教授学习中西文化交流,曾任北京城市学院讲师。主要著作有《华衣美食》(合著),文章《袄教故事犬神考》、《从考古新教材看中印古代交通》、《浅议唐代巩县窑》、《“三峡千里行”文物考察与宣传报告》等。
榴花西来——丝绸之路上的植物
作者:毛民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32054
出版时间:2005-3
开本:32
页数:135
定价:23.5 元
内容简介:
就从小小花果着手,把丝路诸国和花果有关的艺术品串成珠串,作一个穿越时空长廊的掠影回顾。我们不妨来神游这条丝路。看一看千年前的东、西方人们是如何和平交往,以及对异族文化充满好奇、宽容和热爱。从长安到罗马的漫漫丝路上,敦煌、吐鲁番、撒马尔罕、拜占庭,一路流溢着唐人所唱的“石榴酒、葡萄浆、兰桂芳、茱萸香”。
作者简介:
毛民 女,浙江杭州人,生于20世纪70年代。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学士,英国伯明翰艺术学院(BIAD)硕士,伦敦大学东方学院(SOAS)艺术考古系博士生。曾做过记者和广告设计人。参加编撰的书籍有《中国美术大辞典》(上海辞书2002版),《纺织品考古新发现》(香港艺纱堂2002版),《世界艺术地图集》(牛津主编,伦敦:劳伦斯金出版社2004版)等。是目前在中亚五国参加丝路遗址考古发掘的少数中国人之一。
马背上的信仰——欧亚草原动物风格艺术
作者: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29320
出版时间:2005-4
开本:32
页数:160
定价:34 元
内容简介:
包括欧亚牧人的生存环境、动物风格艺术的起源、动物风格的共性和区域性、动物风格艺术的终结、动物风格的主要派流等内容。西域历史和文化的复杂性、民族的多元性、语言的多样性,使西域研究涉及历史、考古、语言、民族、民俗、艺术、宗教、哲学、文学以及人类学、遗传学、地理学、生物学等诸多领域,成为一门难度很高的综合性学科。正因为具备殷实充足的内涵,拥有神秘奇美的色彩,艰辛困苦的探索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令人目不暇接的惊喜,使西域研究反而充满牵魂动魄的巨大魅力,吸引了大批学者甘为之衣带渐宽,九死不悔。这套丛书就是这样的一些学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
作者简介:
郭物,1971年生于春城昆明。1999年以历史学硕士学位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为考古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民族与宗教研究室)新疆队成员,致力于新疆、欧亚草原和中西文化交流考古。
曾任中央电视台10频道20集专题节目《永远的丝路》学术统筹。曾参加中央电视台10频道《家园》栏目《注目哈萨克斯坦》节目的策划,并任学术嘉宾。
主要论著有《镀中乾坤:欧亚草原与青铜锼》,《国之大事:中国古代的战车与战马》等。
敦煌文献探析——西域文明探秘
作者:杨宝玉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32177
出版时间:2005-6
开本:32
页数:103
定价:20 元
内容简介:
敦煌文献种类繁多,内容具体,又是当地人书当时事的真实记录,未经后人改篡,足资证史,也最可凭信。它们使敦煌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上存留历史真相最真切最丰富的地区而熠熠生辉。试想,世界上还有哪个地区保存有数量如此巨大、内容如此繁复,跨越时间如此长久的地方历史文献?这些文献揭示的全方位的敦煌史是中华民族史的一个缩影,透过它,我们可以更形象生动地认知我们伟大民族成长演进的点点滴滴和方方面面。
作者简介:
杨宝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1982~198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曾撰写《敦煌学目录初探》(与白化文先生合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敦煌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敦煌沧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编辑《英藏敦煌文献》第9~11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等。
胡乐新声:丝绸之路上的音乐——西域文明探秘
作者:陈凌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32160
出版时间:2005-6
开本:32
页数:128
定价:25 元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一个把礼乐教化视为本土文化攸关生死大事的国度,又是一个对自己文化有极大信心的礼仪之邦,为什么会把“夷狄”的音乐文化放进“礼乐制度”中呢?这岂不是有“夷狄滑夏”的嫌疑吗?这些夷狄的东西是怎么“走私”来的呢?为什么它们没有被中国文化的网络所筛除呢……《胡乐新声: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为你一一讲解。
作者简介:
陈凌,1973年生。1996年浙江大学哲学社会学系毕业。2000年获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现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