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淘书团读书月
中图网>淘书团>文学>团购详情

淘书团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1-5辑)对传统文献、传世文献系统解读,汇集和展示全球第一线华语学者对传统中国研究的最好成果。原价363元,现团购价90元,全国包快递

×

推荐理由

16开软精装
繁体横排
中英文对照目录
论题广泛,对传统文献、传世文献系统解读
一脉相承:中华历代文化鉴赏
洞明世事,从读书开始
钟灵毓秀之地:各省文化大赏
隽永的精神家园:中华艺术盛景
探索东方奇幻世界:神、鬼、人
书友说
  • mkm*** 2016/11/7 4:25:23
    高山仰止,慢慢学习吧。
  • *** 2016/9/22 17:56:54
    一套学术价值很高的期刊,受益匪浅!
  • cxd*** 2014/6/5 15:18:58
    学术思想丰富,极具思考思辨价值!
  • 88r*** 2014/5/9 12:06:21
    内容涵盖交广的论文集性质套书,一至五册,其中有的研究内容细微至极,真是不得了,要些时间学习研究了。
  • 124*** 2014/3/27 18:00:26
    很多内容还是得在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下才能读得懂。
  • 206*** 2014/3/12 17:36:33
    内容非常丰富,期待第6集以后的刊物也有团购的机会!
  • wei*** 2014/3/9 13:42:54
    了解思想的前沿,有很大的启发。
  • 201*** 2014/2/19 11:15:35
    嗯,总体感觉不错,收入不少上海社科院系统的论文,其中有些可以在工作、学习中参考。
  • 201*** 2014/2/12 17:02:09
    由上海社科院编辑出版的这本刊物,走的是纯学术路线非常不错的一本书,作为一名文史工作者,收藏此类书籍是我的最大受好,特别是内容,读后受益菲浅。
  • 193*** 2014/1/30 19:43:06
    汇集诸多学者的文章,还是繁体字。
查看下一条 >>

读者评论

◆学术论文集,作为一名文科研究生,这套书给我很多参考。
—— 圆玉


◆建议进行相关研究和教学的人员购买和阅读,“开卷有益”!
—— waterbb1

编辑推荐

    我们的传统中国研究特重文献研究,这是因为所谓“传统中国”,主要就是存在于文献中的中国。造就说明,对于传统文献、传世文献的系统解读是我们整个研究的基础,这是一。第二,借助出土文物、借助其他考古资料对传统和传世文献的辨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传统和传世文献的原型或真相,了解历史过程的起点或原点,这是我们现代学者超越古代学者的优越之处,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另一个基本事实,即:千百年来,人们就是在原型或真相因各种原因被掩盖、被扭曲的情况下阅读、理解传统和传世文献的,而对这些传统、传世文献的某种程度的误解(有时还相当严重)就构成了真实历史过程的一部份,这些文献也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发生历史作用,锻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因此,第三,我们对传统中国的认识既要基于对文献的考证,又要充分展开义理的辨析,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了解,如果人们只选择从构成中国文化诸理念的角度来考察传统中国,“传统中国”就有可能成为被某种理念“构建”出来的东西。而实际上,传统中国的“传统”性,不仅要看它在一般情况下想了些什么和怎么想,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在一个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它们做了些什么和怎么做。

本单详情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编辑委员会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66533
      9787208066557
      9787208074903
      9787208077256
      9787208082267 
出版时间:2006-12
开本:16
页数:5册
定价:363 元

分册简介:
《第一辑》
内容简介:
“传统中国”的概念,似乎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理解:就时间即“纵”而言,始自上古三代,历经汉唐宋元,降及是有清诸朝,均在其规范之内;就专业领域即“横”而言,则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风俗、宗教等等,全都包罗其中。甚至,鉴于社会制度、意置于“传统中国”的范畴内进行研究。显而易见,对于“传统中国”的研究,必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是为传统中国研究的特色,也是它的观点。
  千百年来,人们就是在原型或真相因各种原因被掩盖、被扭曲的情况下阅读、理解传统和传世文献的,面对这些传统、传世文献的某种程度误解就构成了真实历史过程的一部分。
目录:

弥勒信仰与摩尼教关系考辨
佛教与朝贡的关系——以南北朝时期为中心
道教神灵谱系简论
西摩卡塔所记中国历史风谷事物考
古代世界的文化联击和交流——三本中英文论着读后
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
美女与野兽:唐代女性“精变”论考——以《太平广记》为中心
重新审视宗族的历史性特质
明清以来苏州碑刻分类刍议——以《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为样本《红楼梦》作者问题的一些方法论思考
人物故画图考
《听弦识雅録》选
上博楚竹书《彭祖》重探
《论语 雍也》篇“齐一变至于鲁》章与上博藏简《子羔》之编联问题
出土文献中先秦儒家德目考辨二则
上海博物馆藏辑国楚竹书《子羔》感生神话内容析论——兼论其与两汉经说的关系
“黄宗义现象”与《明夷待访録》——兼政治遗民、文化遗民与夷夏之辨大羲论略
陈鳣事迹辨正
李兆洛与常州今文经学
《唐大诏令集》补订
从归庄佚文辑録略窥遗民文集整理的常见问题
读《洪武正韵笺》
高句丽向北魏遗使与相互关系的变迁
从墓葬地看隋唐太原郭氏的迁移
元代法南区位论
编后记


《第二辑》
内容简介:
  “社会 历史 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中心主辩的一次盛会。
  本论文集作为《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二辑。“社会 历史 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2006年7月21日—7月23日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行)结束后不久,编委会即向所有与会者发出修改论文、以助编撰的建议,至10月初陆续收齐。现根据“参加会议、提交论文、发表报告、符合规范”四原则,从已定稿的论文中,选择32篇,略作分类,编成此集。
目录:

饕餮与贪魔关系考辨
关于中国上古时代政教关系的阐释
梁武帝的弥勒佛王形象
关于香港道教历史传统的几个问题
明清江南士绅的祠祀观念:以苏松为中心的考察
把过程归还历史书写——论司马迁对中国历史编撰学的突破
杜佑及其名著《通典》新论
从“移风易俗”看奏汉对地方社会的控制
土火之争:清代江南乡村的葬俗整顿与社会变革
甲骨文“伐”字资料反映“猎首”风俗商榷
论隋唐五代江淮地区的饮食
用地方数据构筑的区域社会史——萧山湘湖史的数据基础
中国古代汉字世界的扩大——以奏汉识字启蒙教材的出现与识字普及的考察为中心
中国的系谱与傅说——以珠玑巷傅说为线索
明清以来同族、同乡与姻亲关系对家族经营活动的影响——对江南洞庭席氏家庭的考察
晚清民国时期江南城镇中的徽州木商——以徽商章回体自傅小说《我之小史》为例
明清以来同族、同乡与姻亲关系对家庭经营活动的影响——对江南洞庭氏家庭的考察
晚清民国时期江南城镇中的徽州木商——以徽商章回体自传小说《我之小史》为例
从《诗经》授受、运用历史看《缁衣》引《诗》
郑玄注《三体》所用“当为”术语释例
《子思子》与出土文献研究证庆
《丧服四制》成篇年代考
关于上博楚简《三德》九号简文的释读
从上博、郭店楚简看上呀国儒墨之交流
《左传》“哀公篇”疑羲新证
再论“回归词”
经学、史学与经世——朱一新学述
清代中晚期制艺中汉宋之别:以刘显普硃卷为例
梁啓超与中国传统文化
略论佛教汉语研究和词典编纂
清代书劄文献的分类与史料价值
《经传释词》作者疑羲
论秦蕙田《五禮通考》对经部文献的训诂校勘价值
甲申诗话
编后记 


《第三辑》
内容简介:
  “传统中国”的概念,似乎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理解:就时间即“纵”而言,始自上古三代,历经汉唐宋元,降及是有清诸朝,均在其规范之内;就专业领域即“横”而言,则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风俗、宗教等等,全都包罗其中。甚至,鉴于社会制度、意置于“传统中国”的范畴内进行研究。显而易见,对于“传统中国”的研究,必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是为传统中国研究的特色,也是它的观点。本论文集为《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三辑。
目录:
《春秋》发疑
楚竹书《周易》校记
上博六《庄王既成》、《申公臣灵王》、《平王问郑寿》、《平王与王子木》新探
上博《曹沫之阵》考释二则
说“举祷”——兼论楚人贞祷的时间频率
释楚系简帛中的“弼”字——兼论车蔽之形制及别名
《国语 晋语四》韦注辨正
《庄子 德充符》析义
诸子出于王官说平议——春秋时期世官制度之崩颓与诸子兴起
《史记》、《后汉书》年代辨误二则
两汉“三代始祖感生说”述论
郑玄校《三礼》取舍异文所遵循的习用易晓的原则考核
《穆天子传》所见东西交通路线
《穆天子传》的古术旧注
汉唐经学史料索隐——(“皇侃《论语义巯》)存汉晋经学之一线”线说绎析
有分识与赖耶识
关于对“印度”等译名的考辩和研究——纪念师觉月教授逝世五十周年
敦煌文书什物历器物丛考
慧琳《一切经音义》各本异文考
《郑虔墓志》考释
李林甫与开天朝局研究
《玉溪生诗说》版本文献探考
范仲淹《岳阳楼记》事考
关于刘敞的四篇礼“义”
《春秋》“史外传心要典”说初探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撰着年代献疑——略及毛晃父子生平之查考
《玄风庆会録》作者考
清人著述题跋二则
试论毛奇齢的经学思想和学术地位
略论《康熙字典》
《五礼通考》“丧礼门”编纂评析
四库馆臣辑《永乐大典》佚书考
《清史列传 儒林传》考证
阮元与诂经精舍的学术崇尚
论标点本《十三经注巯 毛诗正义》中的几个问题
陈奂与注喜孙交游述略
刘师培《左传》学的传承与嬗娈
《黑黑癸未诗词存稿》笺释(上)


《第四辑》
内容简介:
  主要汇集一流大陆学者和海外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史、社会史以及文献学方面的成果。《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4辑)》为《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四辑。第二届“社会•历史 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结束后不久,编委会即向所有与会者发出修改论文、以助编撰的建议。现根据“参加会议、提交论文、发表报告、符合规范”四原则,从已定稿的论文中,选择二十多篇,略作分类,编成此集。
目录:

西方异域资讯与昆仑山一西王母神话的流变
希罗多德关于草原之路的记载
突厥葬俗和祭祀有关的几个问题
突厥的墓上祭祀
“摩尼光佛”与“摩尼”考辨
佛教戒律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
法显在犍陀罗所见寄多罗王朝事迹考
塞北与江南:喀左县吉祥寺的十六罗汉壁画
马祖缘名之辨正
略论汉语外来词的词源考证和词典编纂
甲骨文“合文”判断方法的初步研究——以花园庄东地甲骨“合文”为例
《左传》“哀公篇”疑义新证(续)
《四部丛刊》本《大戴礼记》卢注辨误(一)
北朝经学与《老子》
《五礼通考》征引《十三经注疏》考异
《康熙字典》总阅官、纂修官行历考实
阮元《经籍纂诂》纂修考
关于清代今文经学
察变观风,史有子意——读刘咸炘《治史绪论》
“便当”一词考源——从训诂学角度考察
唐开元二十五年《仓库令》所载给粮标准考——兼论唐代的年龄划分
论湘湖恩怨——一个区域社会史的演变轨迹
作为村规民约的明清徽州族规家法初探
明清以来的徽州日记及其学术价值
明清江南州县的衙署
正统的消解:明清江南周孝子信仰初考——以常熟为中心
明末以来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蓄妾恶俗的态度及其影响
明清小曲在台湾之传衍探述
《黑黑癸未诗词存稿》笺释(中)


《第五辑》
内容简介:
  具体收录了:《“群龙无首”与“各正性命”——再论儒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个体性原则》、《儒道二家思想与价值多元论》、《杜子恭与江东天师道》、《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嘉业堂藏书的流布及其与日本的关系》、《略论汉藏语言与民族的起源及迁徙》等文章。
目录:
“群龍無首”與“各正性命”——再論儒家構建和諧社會的個體性原則
儒道二家思想與價值多元論
人華摩尼教之“佛教化”及其傳播——以《下部讚 歎明界文》為例
杜子恭與江東天師道
中國古代對外關係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嘉業堂藏書的流佈及其與日本的關係
略論漢藏語言與民族的起源及遷徙
關於曹魏爵制若干問題的考察
從婦女史的視野深化魏晉南北朝史研究
上海古村落變遷研究——宋元以來淡井村、永泉村、龍華村的演變
明代廣東的城市與儒教化
重構徽州農村基層社會的宗族結構與生活實態——徽州文書《親遜堂宗祠會議錄》的解讀
中國族譜學研究的新進展
杜子春對《周禮》今書的校勘及鄭玄對杜校的取捨
《墨子》疑義新證
《韓非子》所記戰國人物考釋
《黑黑癸未詩詞存稿》箋釋(下)
萬曆《歙志》所見明代商人、商業與徽州社會
徐霞客與我國傳統節日
舟船交通:明清太湖平原的環境與人生
明清蘇松地方官員祠祀活動的内容、實踐及影響
傳說、儀式與秩序:山西泉域社會“水母娘娘”信仰解讀
朝代更替、社會記憶與明末清初的江南海塘工程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