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涅金〉到〈静静的顿河〉》全2册,收录鲁迅、李霁野、草婴等61位学者的学术译作与翻译研究文章,较全面回顾了中国翻译界在介绍与译介俄苏文学经典的百年历程。
本书为《翻译大家谈翻译》俄语文学卷,书中大部分文章聚焦于学者及翻译家针对其个人所译作品的翻译心得与技巧探讨,少部分则从第三方视角评介翻译家的译作与经验。
本文集不仅收录早年从其他语种转译俄苏文学作品的译者,也涵盖了香港、台湾和移居国外的俄苏文学翻译家的珍贵论述,兼具深厚的历史意义与重要的学术价值。
★16开平装,西苑出版社出版
★全书荟萃鲁迅、李霁野、巴金、草婴、任溶溶、高莽、智量、王守仁等61位知名学者和翻译家的翻译学术文章100余篇
★本书为《翻译大家谈翻译》俄语文学卷,包括译什么、怎么译、翻译争论、珍贵史料等内容
★全书回顾中国翻译家介绍与翻译俄罗斯与苏联文学作品的百年发展史,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备学术价值
《从<奥涅金>到<静静的顿河>:高尚的情操与不懈的追求(套装全两册)》为《翻译大家谈翻译》俄语文学卷,内容包括作品的选择体现着译者的思想;众多翻译家谈论自己的翻译心得、体会、成败得失,为后来者提供借鉴;围绕翻译文学作品的方法、诗歌翻译的形式与格律,乃至书名、译名,译者的素养等问题,不同意见的争论促进了翻译水平的提高;以及珍贵史料。
从二十世纪初至今,中国翻译家翻译俄罗斯文学作品已走过百年历程。鲁迅先生与未名社在俄罗斯文学的介绍与翻译方面发挥了开创与先导作用。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迎来了译介俄苏文学作品的第一个高峰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61年,中苏关系处于蜜月期,大量俄罗斯和苏联作品被翻译引进,形成了第二个高潮。“文革”结束后,八十至九十年代成为第三次译介俄苏文学作品的繁荣时期,期间出版了许多文学经典和精品的选集与多卷本全集。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冲击,文学与翻译逐渐边缘化,俄苏文学翻译陷入消沉冷落的境地,面临译著难以出版、译者后继乏人的困境。
回顾中国翻译家介绍与翻译俄罗斯与苏联文学作品的百年发展史,编纂一部《俄苏文学翻译家丛谈录》,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备学术价值,这便是《从〈奥涅金〉到〈静静的顿河〉》这部书稿的由来。编辑此书,有以下几点设想:
一、译什么?作品的选择体现了翻译家的思想与眼光。例如,鲁迅为何选译果戈理的《死魂灵》?巴金为何选译赫尔岑的《往事与回想》?草婴为何选译托尔斯泰与肖洛霍夫的小说?翻译家们都经过了慎重思考。阅读译作的前言或译后记,往往能捕捉到译者的某些理念,获取某些线索与信息。
二、怎么译?众多翻译家分享了自己的翻译心得、成败得失、两难处境,围绕小说的翻译、诗歌的翻译,进行了许多思考与探索。前辈对个人翻译生涯的梳理和总结,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三、有何争论?围绕文学作品翻译的方法、原则、评判标准,小说翻译的语言,戏剧翻译的特色,诗歌翻译的形式与格律,乃至诗歌可译与不可译,翻译的忠实与叛逆,译者与作者的关系,主体性与依附性,译者的素养与修为,乃至人名、书名、篇名、成语、术语的译法等问题,出现过不少争论。不同意见的辩驳能促进翻译水平的提高,此类文章自然应收入文集之中。
四、宝贵经验,值得后来者学习吸纳。例如,翻译文学作品的前期准备,通读与做索引,工具书的选择与使用,博览群书,提高文化素养,翻译与研究结合,开阔视野,结交国外学界朋友,必要时咨询求助。
五、收集珍贵史料。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当年的译者和译作几乎被人遗忘。例如,甦夫的第一个《奥涅金》译本,第一个从俄语翻译普希金小说《甲必丹之女》的安寿颐先生,未必有人知晓。当年与鲁迅先生过从甚密、合作翻译果戈理文集的孟十还先生,1949年去了台湾,此后几乎从读者视野中消失。辑录有关他们的文章,既是对他们的尊重,也有助于澄清史实,还原历史本来面貌。
六、注重传承。由弟子、子女、配偶、同仁、朋友撰写他们心目中的翻译家,例如巴金写萧珊,文颖写汝龙,凌芝写蒋路,高莽写戈宝权,沈念驹写力冈,王志耕写智量,文笔饱含亲情、友情和师生情,生动感人,有助于读者进一步走近翻译家,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相信这部分文章会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七、选用文章尽力保持原貌,少做修改或不修改。由于年代不同,各位译家所译的俄苏作家姓名、作品人物名称、篇章标题,乃至年代数码的使用都不尽一致,这些都是历史原貌的反映,不强求统一。
编辑方法以翻译家出生年月为序排列,每人附小传(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介绍资料为参照)。大部分文章围绕个人翻译的作品谈翻译,论技巧,少部分文章从第三者的角度(翻译家的子女、弟子、朋友)介绍翻译家的译作和经历。本文集包括早年从其他语种转译俄苏文学作品的译者,也包括了香港、台湾和移居国外的俄苏文学翻译家的论述。将近七十位翻译家在上下两卷集中聚会,这在俄语文学翻译界尚属首次,十分难得。
编辑书稿历时两年之久,与俄语文学翻译界的诸多师长、前辈通话联系、书信往来,得到他们的热心指点和帮助。有的寄赠图书资料,有的帮助查询,有的给予鼓励。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这部书稿难以成形。在此,首先感谢林一安先生的创意和策划,感谢金城出版社领导及本书责编刘荔女士的大力支持,感谢令人敬重的翻译家蓝英年先生为文集撰写序言,感谢张福生先生的多次帮助,感谢曹苏玲教授、曹彭龄先生、刘家鸣教授、魏游先生、李鸿福先生、汝宜京女士、顾琪章老师、任荣炼先生、张晓强先生,向各位致以由衷的敬意与谢忱。
在这两年期间,余一中、曹苏玲、孙绳武、草婴等几位文学翻译家相继离世,令人扼腕痛惜。他们对于文学翻译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让人缅怀,让人感佩。这本书的出版,也寄托着我们对前辈先贤的怀念与追思。
编辑这部书稿,得到了绝大多数翻译家或家属子女的许可,填写了出版委托书。遗憾的是,个别作者没有取得联系,经与出版社商定,为作者保留稿酬和样书,并请给予谅解。
虽经多次审阅校对,限于水平和能力,文集中可能仍存在错讹欠妥之处,诚恳期待专家与读者批评指正。
谷羽
谷羽,南开大学外语学院教授,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圣彼得堡作家协会会员。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客座教授。主要译*有:《俄罗斯名诗300首》《普希金爱情诗全编》《普希金童话》《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克雷洛夫寓盲九卷集》、费特诗选《在星空之间》《迦姆扎托夫诗选》《茨维塔耶娃诗选》等;小说《在人问》《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和《恶老头的锁链》;传记《茨维塔耶娃:生活与创作》主持翻译《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1999年获俄罗斯联邦文化部颁发的普希金奖章。
《从〈奥涅金〉到〈静静的顿河〉高尚的理想与不懈的追求》全2册
作者:谷羽 主编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ISBN:9787515105499
出版时间:2016/3/1
开本:16开
页数:615
定价:108
目录:
前言——译事琐谈
关于翻译的通信
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
鲁迅先生与翻译
有关文学翻译的几个问题
盗火与养花的老人(高莽)
关于翻译的通信
翻译批评的标准和重点
《零露集》小引
《零露集》后记
温佩筠译普希金(高莽)
韦素园译《外套》后记
《被侮辱与损害的》序言
李霁野和苏俄文学作品翻译(李方仲)
一点体会
赫尔岑《往事与回想》后记两篇
怀念萧珊一《黑桃皇后及其他》译本代序
《杜勃洛夫斯基》后记
《果戈理怎样写作的》后记
孟十还与鲁迅(钦鸿)
译诗杂谈
“捉螃蟹”者的脚印
我是“杂译家”
我的贵人姜椿芳(任溶溶)
漫谈译事难
文化与友谊的使者——纪念戈宝权先生百年诞辰(高莽)
他把普希金介绍到中国——怀念戈宝权先生(蓝英年)
《欧根·奥涅金》译本跋
谈谈文学翻译——《俄汉文学翻译词典》代序
《狄康卡近乡夜话》译者序
翻译家汝龙的一生(文颖)
关于文学翻译工作的一些感想
辞书杂谈
关于译文韵脚的说明
谈译诗问题——并答丁一英先生
人们将铭记他的功勋——评查良铮译普希金抒情诗(谷羽)
谈译诗
写译教论,相得益彰
——勇于开拓的翻译家、作家魏荒弩教授(顾蕴璞)
磊然——可敬的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孙绳武)
《怎么办?》译本序
蒋路与《怎么办?》
怀念蒋路(蓝英年)
翻译随感
译后碎语
我如何补拙
人的遭遇与书的遭遇
我所认识的草婴先生(徐振亚)
草婴先生的翻译启示(蓝英年)
我要一辈子为儿童翻译
文学翻译浅谈
我译索忍尼辛
《复活》序言:人性的复活
平生风义兼师友—怀念力冈教授(沈念驹)
翻译家力冈追忆(吴笛)
译诗——难谈的学术问题
诗——是心灵之歌——高莽与阿赫玛托娃(谷羽)
文学翻译是一项严肃韵事业
叶甫图申科诗歌和他的诗歌
我译《上尉的女儿》
在苦难中实现生命的价值——王智量与普希金(王志耕)
我译《死魂灵》
再谈我译《死魂灵》
译诗漫笔
谈《菜蒙托夫全集·抒情诗II》的翻译
俄诗汉译的汉化与洋味
《奥涅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不息则久——戴天恩与《百年书影》(查晓燕)
简短的翻译经历
翻译的态度
译书三忌——我的一点管见
玫瑰乎?蔷薇乎
诗歌是否可译
在诗歌翻译中使用单韵的体会
区分正字和衬字——节奏处理的基础
叶赛宁与中国
《伟大愤怒之书》——库普林及其小说《火坑》
翻译普希金诗歌作品的心得体会
译诗的神韵和自然流露——漫谈叶赛宁抒情诗的翻译
《苏联诗萃》前言
补记
《面向秋野》译后记
甜蜜的苦役——张铁夫先生的文学翻译(曾思艺)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译后记
有关外国文学翻译与编辑业务素养的浅见
跨世纪的普希金情结——新版《普希金全集》出版之际游走的情思
俄诗汉译的音乐性及其他
穿透时空的声音——《俄罗斯名诗300首》序言
“雅”无止境“化”无涯一文学翻译杂谈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即生活”定义的论证
我是怎样学习文学翻译的
《浪漫与沉思——俄国诗歌欣赏》绪论
《另一种生活》再版后记
红莓花是什么花
“姑娘”是怎样变成“老马”的
《不合时宜的思想》译后记
《俄罗斯的安娜》译后记
想起了丽尼
翻译家的悲剧
《普希金全集》序言
《帕斯捷尔纳克诗选》前言
《布罗茨基传》译后
《布罗茨基传》译后附记
《抒情诗的呼吸》中译者序
《抒情诗的呼吸》译后记
我的文学翻译宿命
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语言问题
翻译是一次生命的繁殖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