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评论3册:《行者的迷宫》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与南方周末记者朱又可的访谈,记录了张炜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思想变迁、文学成就及当代社会的发展脉络;《别扭的声音》是记者朱又可的采访录,囊括韦斯特伯格、索因卡、哈金、北岛、易中天、叶永青等27位学界、文化界大拿的贴身访谈;《莫言了不起》辑录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再复所写有关莫言的评论文章和访谈文稿,深度剖析莫言成名前的文学之路,解读其代表作、文学风格,首度收录其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全稿及其诺奖领奖词,带读者认识真正的莫言。定价132.8元,现团购价36元包邮!
★ 16开,东方出版社出版
★ 精装《莫言了不起》是将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再复从1997年至今对莫言的评论文章集成一册,且收录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刘再复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亚洲周刊》《金融时报》的三篇采访文章,范曾题写书名
★ 平装《行者的迷宫》,本书缘起于2011年4月11日,《南方周末》文化板块资深记者朱又可想为张炜10卷本小说《你在高原》写一篇报道而对张炜进行了一次采访。采访原定进行两三次,结果耗时近一个月,进行了十一次跨越济南和广州的访谈,形成了近30万字的录音
★ 裸脊线装《别扭的声音》是《南方周末》资深文化记者朱又可大量人物访谈的精选结集,横跨全球文化地理版图,对晤东西方学术与思想重镇,汇集索因卡、哈金、北岛、张炜、莫言、铁凝、杨争光;江平、资中筠、易中天、贺卫方、章诒和、胡德平、高放;叶永青、张大力;周立波;韦斯特伯格、埃斯普马克、恩道尔、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莫言了不起》
本书将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再复从1997年开始至今撰写对莫言的评论文章集成一册,且收录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刘再复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亚洲周刊》《金融时报》的三篇采访文章。全书计五万字,分为四辑,第一辑是收录了刘再复在1997—2001年所写的有关莫言的评论文章;第二辑着重收录了有关刘再复对莫言鲸鱼状态的形容缘起及其具体内容,以及莫言作品的启迪;第三辑收录了莫言获奖后刘再复接受著名媒体采访的文稿;第四辑则得到莫言许可,首度收录其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全稿及其领受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词。
作者简介
刘再复,一九四一年出生于福建南安刘林乡。一九六三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加拿大卑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中央大学、东海大学等院校分别担任过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名誉教授与访问学者。著有《性格组合论》、《鲁迅美学思想论稿》、《文学的反思》、《论中国文学》、《放逐诸神》、《传统与中国人》、《罪与文学》(与林岗合著)、《现代文学诸子论》、《高行健论》、《告别革命》(与李泽厚合著)、《共鉴“五四”》、《红楼四书》(《红楼梦悟》、《共悟红楼》、《红楼人三十种解读》、《红楼哲学笔记》)等。
《行者的迷宫》
是一部包含张炜与《南方周末》资深编辑、记者朱又可地跨济南、广州的11次深度对话,是一部解析时代、穿越灵魂与时代的思想之书。《行者的迷宫》用唯美诗意的表达,整体性地记录和展现了作家张炜20世纪80年代进行文学创作以来的思想与艺术成就,字里行间充盈着来自大地的思想,从各种角度解构现代主义和当代社会的时代精神,是一部精神与思想高品质复合的文本。具有中国当代史和时代心灵史意义的标本,能让一个喧嚣时代静下来,超越时代精神,带动整个时代向上的进行精神的跨越,把人带回20世纪80年代那个理想主义的时代。文本中还记录了张炜谈写作的部分,从语言、情节、人物等角度道出了其写作的秘密武器,梳理和剥离了坊间的各种写作类型,使人可以对时代写作有一种清晰而本质的了解。
作者简介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及海外出版《张炜文集》等单行本二百余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等。
朱又可,《南方周末》记者。1986年大学毕业后,在新疆做大学教师和新闻记者20年。出版有《朱又可新闻作品精选》、《主观新闻》(主编)、《访谈录(上、下)》、《一个人和新疆——周涛口述自传》(与周涛合著)、《行者的迷宫——一次漫长的采访》(与张炜合著)、《别扭的声音》等。
《别扭的声音》
“别扭”不是忸怩,而是一种质地和力度、角度和韧性。书名“别扭的声音”取义为“文学发出的可能是别扭的、保守的声音”文学不是让人、社会和谐舒服的,而是使其疼痛,引起注意和思考。本书的作者、策划者和编辑希望这些思想的热力,鼓舞当代人跨越希望的门槛——普世的,与历史联通的、未来的。现实变化虽然缓慢,但希望、理想、思考、大爱和责任却不能停转。书中的人物,他们的声音带有边缘性,思想与现实总显得有些别扭、不合时宜。他们都是个人的,然而脆弱的却*有力。
这是一个南方周末文化记者近年来大量人物访谈中精选出来的重量级篇幅的组合。它横跨了全球文化地理版图,从哈佛校园到瑞典学院,从学术界精英到宗教界领袖,从诗人、作家到教育家,也涵盖了娱乐明星。它是跨界的,但都属于文化的。访谈对象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有大爱和责任心,有担当和也有忧愤。他们的声音都带有边缘性,虽然他们的地位也许出于文化中心;他们的思想总与现实显得有些“别扭”,不合时宜,当然,他们都是个人的。脆弱的最有力。别扭不是忸怩,而是一种质地和力度、角度和韧性。这些思想的热力,鼓舞我们跨越希望的门槛——普世的,与历史联通的未来的。中国渐渐趋于中心,南方周末则是当代中国思想和传播发动机的主轴,在嘈杂而急遽的转动中,机油和汗液做了润滑剂,现实变化虽慢,但发动机不能停转。从这些挂一漏万挑选出的声音里,能彰显掘进的清晰侧面……
作者简介
朱又可同上
《莫言了不起-文学海洋里的鲸鱼》
作者:刘再复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61698
出版时间:2013/4/1
开本:16开
页数:125
定价:34.0
目录:
序:父亲与莫言的文学之缘(刘剑梅)
第一辑
中国大地上的野性呼唤
赤子莫言
黄土地上的奇迹
最有原创性的生命旗手
全球化刺激下的欲望疯狂病
第二辑
再说“黄土地上的奇迹”
莫言的震撼性启迪
——写实、想象与叙事艺术的“三通”
莫言的鲸鱼状态
鲸鱼梦的想象与现实
附:
(1)莫言:力避自己成为鲨鱼(2012年10月21日)
(2)莫言致刘再复信(1996年元月6日)
第三辑
刘再复谈莫言
(答《南方人物周刊》卫毅问)
刘再复谈莫言的绝对生命
(《亚洲周刊》江迅访谈录)
莫言了不起
(答英国《金融时报》薛莉问)
附录
讲故事的人
(莫言在瑞典文学院演讲全文)
莫言获奖致辞
后记
《行者的迷宫》
作者:张炜、朱又可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63500
出版时间:2013/8/1
开本:16开
页数:378
定价:49.0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开始,从虚构到幻想
2011 年4 月12 日上午 第一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对《古船》的批评和道歉
一度文学会议都不能参加了,评奖当然更不可能
《九月寓言》“把我们的农村写得一团漆黑”
20 世纪80 年代文学的冲劲和局限,深厚的腐殖质有利于成长大树
一直在“跑”
《你在高原》的删节,渴望保留不修边幅的气质
为什么要写得很长
“消失的分号”,走廊又连着许多房间的结构
重复是一种强调,小说的繁复美
自学中医
第二章:家族和童年趣事
2011 年4 月12 日下午 第二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家族往事 046
20 世纪80 年代济南青年的辩论和出走 049
梦想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 057
推敲山河 062
第三章:土地和人性的深渊
2011 年4 月13 日上午 第三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入世”对文学造成的伤害,作品无愧于时代还是时代无愧于作品
为那个遥远的高处的“我”而写作
杰出的作品不需要“实践”的检验,作家为永恒的真理写作
从斗争时代到竞争时代:中国独特的家庭样本
人性的黑暗深渊里产生各种各样的体制
革命者的变质
第四章:革命,承诺和飞蛾扑火
2011 年4 月14 日上午 第四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延安文艺座谈会和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双重影响
革命叙事退潮后的再叙事
走出现代主义文学的集体忧郁症
第三世界的自卑和模仿带来的痛苦
革命潮流中的两大阵营,有承诺和没有承诺的人
第五章:行走,一些人和一些事
2011 年4 月14 日下午 第五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徐福东渡——焚书坑儒时期知识分子流亡考
游走中遇到的人和事
《聊斋志异》的故事或是真实发生的
第六章:富翁的迷宫,熏风和世外桃源
2011 年4 月15 日上午 第六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企业家的故事:超级富翁的个人迷宫
手上沾着他人鲜血的“泰斗”
知识分子被他们弄成最下贱的职业了
在物质主义的熏风下变得酥软的文化耆老
自我苛责是知识分子最了不起的素质
葡萄园不是世外桃源,辛劳的生计
创立万松浦书院
第七章:漫长黑夜孕育出的一部文学年鉴
2011 年4 月15 日下午 第七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知识空前没有力量
孔子在当年是思想最解放、觉悟最高的人
周游世界:再也不能做一个利益的动物了
绕开垃圾的办法就是回到经典
频繁转型是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低级招数
书的厚度只有时间才能给予
心情不是色彩,而是艺术的深度
第八章:我就像那只寻找老窝的獾
2011 年4 月16 日上午 第八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多元的意识形态形成合力,有深度的小说应该听到这种嘈杂声
娱乐化时代的斗争:表达善恶交织,是要破掉生活中的虚拟性
不能保持一毫米理想的市长,善良背后藏着冷酷的老干部
消失的故园和午夜来獾
按照市场的框子去衡定雅文学的价值会导演悲剧
全盘西化和全盘本土化都是简单化
第九章:在阅读感受中产生一种酽实的钢蓝色
2011 年4 月17 日下午 第九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心中无神:宗教与文学
《你在高原》的创作论
主题不需要总是花样翻新
与中外文学史上另一些文本的区别
诗歌和小说的关系
小说中的诗性和神性
第十章:只有时间才能给予的那种神秘力量
2011 年4 月18 日上午 第十次访谈 (济南锦鸡岭下)
文学不需要迎合、取悦任何一部分人
“幸福”是商业主义时代利润最高的麻醉剂
文学批评为什么消失,批评家趋利避害
20 年漫游中的危险与奇遇
屋子大了不忍拆
造了两台机器
齐文化、鲁文化、秦文化
文化与制度,100 年来那锅千年文化老汤仍然没换
第十一章:这根弦,这根老弦仍然在弹拨
2011 年5 月9 日下午 第十一次访谈 (广州白云湖畔酒店)
虚构越大,求实的力量就要投放得越强
韩复榘不是一副蠢样子,气质甚至有点斯文
抱犊崮土匪事件
关于禁止哄抢寡妇的通令
“文革”不是突兀发生的
一个20 世纪50 年代人的沉沦故事
游走的4 个阶段
挂职时期:游走中的小故事
战斗英雄是傻子
后记
张炜文学创作活动年表
《别扭的声音》
作者:朱又可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69915
出版时间:2014/1/1
开本:16开
页数:340
定价:49.8
目录:
诺贝尔文学奖:埃斯普马克、韦斯特伯格、恩道尔、莫言、卡尔十六世
这18 张椅子,决定着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标准有很多变化”
——专访诺贝尔奖文学委员会前主席谢尔 埃斯普马克
文学奖避免“国籍分配”
——专访瑞典学院前常务秘书、诺贝尔奖文学委员会秘书恩道尔
“你们有没有读过这些作家的作品?”
——诺贝尔奖文学委员会主席佩尔 韦斯特伯格回应质疑
莫言这一周
“我不喜欢‘权力’这个词”
——专访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 古斯塔夫
卡尔十六世其人
作家:索因卡、哈金、张炜、铁凝、北岛
“记忆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专访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因卡
“让头发自然生长,就成我这样了”
——沃勒 索因卡中国行
“写完南京,我的一块心病了结了”
——哈金专访
“国家应该是一座普通的房子”
——哈金的故事
怎样创造出无愧于伟大作品的时代?
——作家张炜谈“大物”和“大言”
人人都相信蒲松龄的故事是真的
——张炜22 年东部半岛行走见闻
造机器 建书院 盖影院 编词典
——张炜的非写作生活
一个人绝望过后的曲折故事
——张炜和十卷本小说《你在高原》
“文学发出的可能是别扭的、保守的声音”
——专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
不把奖给“铁主席”才显得操作
——实名制下的首届郁达夫小说奖
北岛:只有诗歌,才能让我们的舌头得救
法官、社长、专员?
——他们更想做诗人
哈佛与中国:傅高义、柯伟林
“要公平地看待他的贡献和强硬”
——傅高义 广东 邓小平
“无论如何不能损害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
——专访《邓小平》作者傅高义
在哈佛谈“辛亥”
“中国到了稳定改革的时候”
——专访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柯伟林
社会主义:胡德平、黄宗良、高放、王建民
“最有意义也最有问题的30 年”
——胡德平谈“改革”
“民众追求的就是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专访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黄宗良
中国模式是一个混合模式
——高放谈“社会主义五百年”
“社会主义不应画地为牢”
——一桩停招科学社会主义博士生的案例
学者:资中筠、易中天、江平、贺卫方、章诒和
“为什么我们现在需要再启蒙?”
——专访资中筠
“我本来就是流寇一个”
——易中天交代流窜路线图
易中天有话说
老人与法
——江平和他的《沉浮与枯荣》
大国崛起靠经济,但长久维持靠法律
——专访江平
当世界只剩下一个人,就没法拳击了
——专访贺卫方
章诒和贺卫方四手联弹
艺术:叶永清、张大力
叶永青,画个鸟
中国当代艺术站起来了,但还不会走
——专访叶永青
涂不上墙的和p.s. 不掉的
——专访张大力
娱乐:周立波
这个民族幽默了,就有希望了
——专访周立波
立波近景秀
记者:彼得 阿内特
与本 拉登面对面100 分钟
——听美国战地记者彼得 阿内特讲故事
教育:杨争光、安伯格
我们的精神内质跟月亮太阳一样,没变
——专访杨争光
“中国的孩子是最辛苦的人”
——作家杨争光的教育“调查”
中国、美国都在“教改”
“在英国我从没听说过校长贪污”
——专访英国皇家督导安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