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原行长易纲《中国的货币化进程》,商务印书馆出版,豆瓣8.1分,汇集其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主要学术论文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金融改革及货币化进程。
本书汇编作品以作者论文发表时的原貌呈现,涉及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国的货币化进程、汇率、金融体系、银行改革、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与发展等,记录了作者研究中国经济所走过的道路和思想历程,有助于读者认识和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若干金融问题。
★16开平装,商务印书馆出版。
★易纲,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回国与林毅夫等创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18年起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本书是作者的学术论文,收录其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所公开发表过的主要学术论文。
★本书没有对原文进行任何修改和更新,完整呈现论文发表时的原貌。
本书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易纲的学术论文集。
全书按照不同的研究专题分为八个部分,内容涉及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国的货币化进程、汇率、金融体系、银行改革、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与发展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金融改革及货币化进程。有助于读者认识和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若干金融问题。
易纲,北京市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任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并获终身教职;1994年回国与林毅夫等创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997年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2007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2009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2018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研究领域为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在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等方面,具有多年的政策研究、制定和操作经验。易纲在英文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在《经济研究》等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中英文著作十多部。研究成果被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研究界的学者多次引用。其代表作有:《中国经济改革:回顾与反思》,美国JAI PRESS,1991;《中国的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1984-1993》,美国WESTVIEW PRESS,1994;《国际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与张磊合著);《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与吴有昌合著);《宏观政策调整与坚持市场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998-2000中国通货紧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中国的货币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3;《预防通货紧缩和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研究》,北京大学,2005;《中国物业税研究:理论、政策与可行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与张帆合著);《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商务印书馆,2009。
《中国的货币化进程》
作者:易纲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38836
出版时间:2003/11/1
开本:16开
页数:569
定价:86
目录:
自序
第一部分:中国经济改革
市场效率与产权界定
中国经济转轨对现代经济学提出的问题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一个历史的观点
第二部分:中国的货币化进程
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货币化进程
中国货币需求的估测
货币与经济活动
通货膨胀预期和价格波动
价格改革与通货膨胀
第三部分:汇率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
对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及其改进方案评价
汇率制度的选择
汇率制度“角点解假设”的一个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投融资体制扭曲所导致的后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全球金融一体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金融不是虚拟经济
中国国债市场的四个问题
第五部分:银行改革
“存款立行”还是“贷款立行”?
中国的银行竞争:机构扩张、工具创新与产权改革
中国银行业改革思路
银行业监管的逻辑
债转股:走在信用经济与“赖账经济”的十字路口
当前债转股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六部分:1997-1999年宏观经济政策
寻求多重经济目标下的有效政策组合
——199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建议
宏观政策调整与坚持市场取向
——1998年中国经济政策回顾与思考
货币政策乎?财政政策乎?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评析及建议
正视通货紧缩压力,加快微观机制改革
《中国通货紧缩研究》前言
萧条经济的回归: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第七部分:经济增长与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效率和可持续性
谁在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好处
——访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易纲教授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五大空间
我们需要怎样的增长?
银行不良资产率与地方政府政绩考核
冬去春来2000年
——中国经济增长世纪回顾与展望
理解中国经济增长
第八部分:祖国大陆和台湾
《台湾经验与大陆经济改革》前言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访台纪实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