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沈继光图像笔记《神情:北京自然人文角落的拾遗》精装,精选157幅照片,用精准的摄影语言捕捉北京历史、文化遗存,图文并茂,建构起一座“京腔京韵”的博物馆。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拾遗”的人文角落难以计数。沈继光从1983年至今坚持捕捉北京历史的遗存:崇文古墙、古泽祭台、太岁斗拱、祈年三叠、正阳危楼、紫禁宫阙、西洋楼残迹……呈现这座历史古城的独特审美韵味。
★16开精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沈继光,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摄影集《旧京残片》被哈佛、耶鲁等12所大学图书馆收藏。
★一本关于北京历史、文化的图像笔记。
★摄影师沈继光从1983年至今,拍摄几千幅北京的宫阙、庙宇、城墙、公园、学校、胡同等角落的照片,本书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作品。
★沈继光的摄影作品追求形式之美,精心把握拍摄角度和画面细节,从而让每一幅图片都具有审美韵味。
这是一本关于北京历史、文化的图像笔记。它用精准的摄影语言捕捉北京历史的遗存,用图像建构起一座“京腔京韵”的博物馆。
摄影师沈继光从1983年至今,用胶片和数码相机拍摄了几千幅关于北京的照片,包含了北京这座古城的具有文化、历史韵味的各个角落,有宫阙、庙宇、城墙、公园、学校、胡同,等等。本书选取了200幅左右的作品,基本都是首次发表,呈现出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城的韵味,作者称之为“北京的神情”。基于“形式即内容”的艺术追求,沈继光的摄影作品追求形式之美,精心把握拍摄角度和画面细节,从而让每一幅图片都具有审美韵味。
这本书的价值,与其作一份档案、个案,不如启发、激励更多同道,读而起,起而行。中国正大拆大建,需要“拾遗”的人文角落难以计数,多点志愿者是当务之急。作者不也觉得“迫在眉睫”?
——张冠生
沈先生的作品,或应作“诗”观。虽然他拍摄一个一个特殊具体的物象,努力呈现它们的物质细节,但最吸引他的,是它们身上凝聚和透出的带有普遍性的气象境界,这气象境界难以诉诸言语,姑且称之为“神情”。……在物的生命与摄影师的生命相遇、相应的那些时刻,便是“神情”展露的时刻,照片则成为承载神情的一个界面。
——杨楚晗
沈继光,1945年生于北京西城区羊房胡同。祖籍绍兴。
1969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1987年,参加日本举办的“中国现代画家油画展”,作品被收藏。
1992年,应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之邀,举办“胡同之没”黑白摄影展。
2002年,《旧京残片:沈继光摄影作品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摄影插图本《老舍的北京》、《城南旧事》(繁体字版)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
2003年,在北京大学举办《残片古城》摄影展,摄影集《旧京残片》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海德堡大学、北京大学等十二所大学图书馆收藏。
2005年,《老物件:复活平民的历史》(沈继光高萍著)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9-2012年,在三味书屋先后举办个人艺术展:《走不上的地平线》油画作品展、《心在天壤间》摄影展、《借草:逃往诗意的栖居地》设计展、《赴滇七日谈》图文展。
2013年,《乡愁北京:寻回昨日的世界》《物语三千:复活平民的历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8年,《心在天壤间:光影三十年寻踪》《走向……走不上的地平线——我与油画》(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草叶手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神情:北京自然人文角落的拾遗》
作者:沈继光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6824
出版时间:2020/6/1
开本:16开
页数:240
定价:89
目录:
序一 …………………………………………… 1
序二 …………………………………………… 4
一 城垣颓寂存大明风度 …………………… 1
二 敬天敬地祭坛庄穆界 …………………… 9
三 老砖老瓦进残片胡同 …………………… 51
四 观苑赏囿杰作无匠名 …………………… 77
五 城楼箭楼留大都神情 …………………… 101
六 有校有园有过大先生 …………………… 117
七 紫禁宫阙盛衰偶拾遗 …………………… 155
八 西风东渐直天筑教堂 …………………… 185
九 晨钟暮鼓待闻梵音起 …………………… 215
后记 …………………………………………… 233
参考资料 ……………………………………… 238
书中的地名 ……………………………………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