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之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何炳松著作4册:《中古欧洲史》《近世欧洲史》《历史研究法》《历史教学法》。均为历经时代考验的大师学术经典。

每一部都是相关领域的先声之作或奠基之著。从原版的繁体竖排改为更加方便阅读的简体横排。既可用于学术研究参考,亦可作为通识读本阅读,更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重要途径。

×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岳麓书社出版
何炳松(1890-1946),现代著名史学家和教育家,*早系统介绍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强调西方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对比与贯通,与梁启超并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
凡原书中有作者夹注者,本套书皆将其排入正文,以楷体小字为区分
各书均附“后记”一篇,说明著者爵里、版本流布、各界评论等情况,为读者提供阅读参考
友情提示:因年版久远,印刷质量有限,纸页略透,书口有黄斑,介意的读者慎拍

漫画大集结

编辑推荐

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史学家和教育家。*早系统介绍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强调西方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对比与贯通,与梁启超并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著作有《历史研究法》《历史教育法》《西洋史学史》《中古欧洲史》《秦始皇帝》等。

《中古欧洲史》
本书作者鲁滨逊(James Harvey Robinson,1863-1936),美国著名史学家,20世纪初美国“新史学”派的奠基人和倡导者,强调将史学研究的对象涵盖整个人类既往活动,注重采用语言学、心理学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其著作除本书外,还有《中古近世史》《欧洲史料读本》《近世欧洲发达史》等。
本书为何炳松编译,是他于1920年至1922年在北京大学史学系讲授近世欧洲史的讲义,大体以鲁滨逊与俾耳德二人所著《欧洲史大纲》第二卷为蓝本,并取材于二人所著《现代欧洲史》一书。其不重过去事实,而重近世欧洲人生活状况,所抱观念与观念变迁方法进行叙述和讨论。其次,本书以一半的篇幅专述150年来的现代史,重在免除旧籍通病,揭示近现代史与我们的关系。
本书初版于192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此后经国内学者时加指正而修订重印,至1930年9月重印达6次,并新增插图,此次出版以此修订重印第6次并新增插图版为底本编辑整理。

《近世欧洲史》
本书由何炳松编译,原作者为美国著名史学家鲁滨逊。本书是何炳松于1920至1922年在北京大学史学系讲授中古欧洲史的讲义,大部分内容以鲁滨逊所著《西部欧洲史》一书中前29章为蓝本。关于文明史方面,则取材于鲁滨逊与人合著的《欧洲史大纲》第一卷加以补充。书中对中古世纪欧洲各国政治、经济、思想及美术进行叙述和讨论,尤其重视基督教教会的介绍,对所述人类活动中的重要人物如罗马教皇、查理曼大帝、马丁·路德等人一生及其事业予以了研究和讨论。
本书初版于1924年10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此后多次重印。此次出版以初版版本为底本编辑整理,底本缺页处用1933年3月版补齐。

《历史研究法》
1920年夏,何炳松在北大开设了《历史研究法》一课,介绍了西方历史研究方法,并指出其与中国古代“史法”以及传统“史评”、“史论”的差异,认为历史研究的方法就是对人的历史的研究,而不是对古代史著的评论。与此同时,他还力图沟通中西学问,对传统历史研究方法,如搜集史料、辨明真伪、知人论世、阐明史料、勒成著作等做了充分肯定。
本书1927年7月初版于商务印书馆,之后多次重印。此次编校所依据的底本为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四版,除若干明显印刷错误的订正之外,都尽量尊重历史文献的原貌。

《历史教学法》
本书由何炳松编译,原作者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院历史教授约翰生·亨利(Henry Johnson)。本书内容包括历史教学的全过程,涉及什么是历史、讲授历史的目的、学校历史课程的配置、历史教学的方法、历史教科书及参考书的使用,历史直观教具的选择及历史考试的方式等等。同时书后附有关于历史教授的书目以及本书章节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理解历史教学法。
本书原著英文版本系《专门教育丛书》的一种,该丛书主编为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白脱拉博士,最初在1915年出版,最新版1922年版,新版内容没有增订。此书经王云五、朱经农两位先生于1922年夏委托译者翻译,并于1926年1月出版中文版,1931年3月再版,被列入《现代教育名著》,由商务印书馆印行。此次出版即以初版版本为底本编辑整理。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中古欧洲史》
作者:何炳松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0424
出版时间:2013年1月
开本:16开
页数:346
定价:30元

目录

弁言
第一卷 蛮族之入侵及基督教会之事业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书之目的
第二节 历史之起讫
第三节 中古时代之意义
第二章 蛮族入侵以前之欧洲
第一节 罗马帝国统一之原因
第二节 罗马帝国衰替之原因
第三节 罗马文化之衰替及基督教之传入
第四节 纪元初年之基督教会
第五节 东部罗马帝国
第三章 日耳曼种人之入侵及罗马帝国之瓦解
第一节 西goth王国与vandal王国之建设及匈奴之入侵
第二节 东goth王国之建设
第三节 罗马文学之衰替
第四节 东帝justinian之武功及lombard种人之入侵
第五节 frank王国之建设
第六节 frank王国之政情
第七节 蛮族与罗马文化之融合
第八节 中古时代之事业
第四章 罗马教皇之兴起
第一节 基督教会得势之原因
第二节 中古教会之政权
第三节 罗马教皇得势之原因及其机关之发达
第四节 罗马教皇gregory the great
第五章 修道士及日耳曼种人之人教
第一节 清修主义及寺院制度
第二节 英伦三岛中之传道事业
第三节 欧洲大陆上之传道事业
第二卷 封建制度之发达及民族国家之兴起
第六章 charles martel及pippin
第一节 charles martel之内政
第二节 回教之兴起
第三节 回教徒之武功回教国
第四节 pippin之篡位
第五节 pippin与罗马教皇之携手
第七章 charlemagne
第一节 charlemagne之性情
第二节 charlemagne之征服saxon种人
……
第三卷 皇帝与教皇之争雄及十字军
第四卷 中古时代之一般状况
第五卷 学问复兴
第六卷 宗教改革及宗教战争
后记                                                                        

《近世欧洲史》
作者:何炳松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807616641
出版时间:2011年7月
开本:16开
页数:440
定价:36元

目录
弁言
增订六版小序
绪论
美术及文学之复兴
地理上之发见及其影响
中古时代之英国与法国
中古时代之帝国
宗教改革
法国之新教徒
英国之教会
罗马旧教之改良
三十年战争
第一卷 十七十八两世纪之回顾
第一章 英国国会与君主之争权
第一节 詹姆士第一与君权神授之观念
第二节 查理第一与国会
第三节 查理第一之被杀
第四节 克伦威尔与共和时代
第五节 复辟
第六节 一六八八年之革命
第七节 英国宪法之性质
第二章 路易十四时代之法国
第一节 路易十四之地位及其性质
第二节 路易十四之提倡美术及文学
第三节 路易十四与四邻之争
第四节 路易十四与新教徒
第五节 西班牙王位承继战争
第三章 俄罗斯及普鲁士之兴起奥大利
第一节 俄罗斯之起源
第二节 彼得大帝
第三节 普鲁士之勃兴
第四节 腓特烈大王之战争
第五节 波兰之分割,一七七二年,一七九三年及一七九五年
第六节 奥大利,马利亚德利撒及约瑟第二
第四章 英国法国在印度及北美洲之竞争
第一节 欧洲之扩充世界商业
第二节 英国与法国互争殖民地
第三节 北美洲英国殖民地之叛
第二卷 十八世纪之状况及改革
第五章 欧洲之旧制
第一节 乡间之生活——佃奴制度
第二节 城市及各业公所
第三节 贵族与君主
第四节 基督教会
第五节 英国之国教及新教诸派
第六章 改革精神
第一节 近世科学之发达
第二节 科学上之发见及改良精神之产生
第三节 政治上之新思想
第七章 法国革命以前之改革
第一节 腓特烈第二喀德邻第二及约瑟第二之改革
第二节 一六八八年后之英国
第三节 十八世纪之英国立宪君主及佐治第三
第三卷 法国革命与拿破仑
第八章 法国革命将起之际
第一节 法国旧制之紊乱
第二节 特权阶级及第三级
第三节 君主及高等法院
第四节 路易十六之为人及其整理财政之失败
第九章 法国革命
第一节 全级会议之召集
第二节 国民议会之改革事业(一七八九年七月至十月)
第三节 移往巴黎之国民议会(一七八九年十月至一七九一年九月)
第十章 第一次法兰西共和国
第一节 立宪君主时代(一七九一年至一七九二年)
第二节 第一次法兰西共和国之建设
第三节 革命时代之战争
第四节 恐怖时代
第五节 恐怖时代之告终及督政部之组织
第十一章 拿破仑波那帕脱
第一节 波那帕脱第一次入侵意大利
第二节 波那帕脱之得势
第三节 第二次对法国之同盟
第四节 一八○一年之升平及德国之改组
第十二章 欧洲与拿破仑
第一节 波那帕脱恢复法国之秩序及隆盛
第二节 拿破仑灭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节 普鲁士之失败
第四节 大陆封港政策
第五节 拿破仑之最得意时代(一八○八年至一八一二年)
第六节 拿破仑之败亡
第四卷 自维也纳会议至普法战争
第十三章 维也纳会议及欧洲之再造
第一节 维也纳会议及其事业
第二节 革命时代之结果民族精神
第三节 神圣同盟及梅特涅之反对革命
第四节 十九世纪初年之思想及文化
第十四章 维也纳会议后欧洲之反动及革命
第一节 法国之复辟
第二节 一八三○年之革命
第三节 比利时王国之建设
第四节 德国同盟之建设
第五节 西班牙与意大利之恢复旧制
第六节 美洲之西班牙殖民地及一八二○年之革命
第十五章 实业革命
第一节 纺织机之发明
第二节 蒸汽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及工厂制度
第四节 社会主义之兴起
第十六章 一八四八年之法国革命
第一节 路易腓立政府之不满人意
第二节 第二次法兰西共和国
第三节 路易拿破仑与第二次法兰西帝国
第十七章 一八四八年之革命——奥大利德意志意大利
第一节 梅特涅之失败
第二节 中部欧洲之革命
第三节 波希米亚及匈牙利革命之失败
第四节 奥大利恢复意大利之势力
第五节 一八四八年德国革命之结果
第十八章 意大利之统一
第一节 统一意大利之计画
第二节 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与意大利
第三节 一八六一年后之意大利王国
第十九章 德意志帝国之成立及奥大利匈牙利之联合
第一节 普鲁士为德国之领袖
第二节 一八六六年之战争及北部德国联邦之组织
第三节 法国与普鲁士之战争及德意志帝国之建设
第四节 一八六六年后之奥大利匈牙利
第五卷 欧洲大战以前之改革
第二十章 德意志帝国
第一节 德国之宪法
第二节 俾斯麦与国家社会主义
第三节 德国之保护政策及殖民外交
第四节 威廉第二在位时代
第二十一章 第三次共和时代之法兰西
第一节 巴黎市政府与复辟问题
第二节 第三次共和国之建设及其宪法
第三节 一八七五年后之法国德雷福案
第四节 教会与国家之分离
第五节 政党
第六节 殖民事业
第二十二章 英国政治上及社会上之改革
第一节 选举权之扩充
第二节 内阁
第三节 言论及意见之自由刑法之修改
第四节 社会改革
第五节 自由贸易
第六节 爱尔兰问题
第六卷 欧洲史与世界史之混合
第二十三章 欧洲势力之扩充及西方文明之传布
第一节 交通机关之改良
第二节 商业上之竞争帝国主义传道教士
第二十四章 十九世纪中之英国殖民地
第一节 英属印度领土之扩充
第二节 加拿大领地
第三节 澳洲殖民地
第四节 非洲殖民地
第二十五章 十九世纪之俄罗斯帝国
第一节 亚历山大第一与尼哥拉第一在位时代
第二节 佃奴之解放及革命精神之发达
第三节 俄罗斯之实业革命
第四节 尼哥拉第二在位时代之自由运动
第二十六章 土耳其与东方问题
第一节 希腊独立战争
第二节 克里米亚战争(一八五四年至一八五六年)
第三节 巴尔干半岛之叛乱
第四节 巴尔干半岛中之独立国
第五节 欧洲土耳其之衰落
第二十七章 欧洲与远东之关系
第一节 欧洲与中国之关系
第二节 日本之强盛
第三节 中日之战及其结果
第四节 中国之改革及拳匪之乱
第五节 日俄战争及中国之革命
第二十八章 非洲之探险及其分割
第一节 非洲之探险
第二节 非洲之瓜分
第三节 摩洛哥与埃及问题
第四节 西班牙殖民帝国之衰亡及葡萄牙之革命
第七卷 二十世纪与世界战争
第二十九章 二十世纪初年之欧洲
第一节 十九世纪以前欧洲史之回顾
第二节 英国之社会革命(一九○六年至一九一四年)
第三节 英国贵族院之失势参政权及爱尔兰问题
第四节 德国之现代史
第五节 二十世纪之法国
第六节 二十世纪之社会党
第三十章 自然科学之进步及其影响
第一节 地球甚古说之发见
第二节 演化原理
第三节 物质之新观念
第四节 生物学及医学之进步
第五节 新史学
第三十一章 一九一四年战争之起源
第一节 欧洲诸国之陆军及海军
第二节 和平运动
第三节 各国间之争执
第四节 近东问题
第五节 战争之开始
第三十二章 世界战争之初期(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六年)
第一节 一九一四年与一九一五年之战迹
第二节 海上之战争
第三节 一九一六年之战争
第四节 美国与欧洲大战
第三十三章 世界战争之末期及俄罗斯之革命
第一节 美国之参战
第二节 战争范围之扩大
第三节 俄罗斯之革命
第四节 大战之争点
第五节 美国参战后之战迹
第六节 霍亨索伦哈布斯堡与罗曼诺夫三系之绝祚及大战之告终
第三十四章 大战后之欧洲
第一节 巴黎和会
第二节 国际联盟
第三节 欧洲地图之变色
第四节 废战运动
第五节 政治上之新试验
后记

《历史研究法》
作者:何炳松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807616566
出版时间:2011年7月
开本:16开
页数:72
定价:12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博采
第三章 辨讹
第四章 知人
第五章 考证与著述
第六章 明义
第七章 断事
第八章 编比
第九章 著作
第十章 结论
后记

《历史教学法》
作者:何炳松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2237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开本:16开
页数:316
定价:27元

目录
译者赘言
编辑者的导言
原序
第一章 历史是什么
第二章 各年级历史分配的问题
第三章 目的同价值的问题
第四章 欧洲学校课程里面的历史
第五章 美国学校课程里面的历史
第六章 从传记的进路到历史
第七章 社群的研究
第八章 使过去成为真的
第九章 模型同图画的使用
第十章 地图的使用
第十一章 历史教科书
第十二章 教科书的使用
第十三章 参考书的选择同处置
第十四章 学校的历史同历史研究法
第十五章 历史同课程表中其他各种科目的互相关系
第十六章 历史的考试
附录一 历史教授法书目
附录二 历史名著的指南
附录三 图解的材料的目录
附录四 参考书选要
附录五 对于本书的问题
后记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