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秦岭四库全书》全4册,大16开本,从生物、水利、文化、历史四大方面,全面探究秦岭的水文地质、动植物谱系、文学艺术、历史人物活动。图与文并茂,资料与论述辉映。

秦岭是我国气候、水文和动植物区系的天然南北分界线,一座不可多得的“博物馆”和“活的教科书”。全书从山进入去展示历史,由空间进入去打开时间,揭示出了一座山与一个民族、与一部历史、与一脉文明的深度关系,呈现一个由物态、生态、文态、神态构成的完整而鲜活的秦岭,是我国少有的多学科研究秦岭的大部头著作。

×

团购价¥69.0 ¥344.0 折扣2.0
已售28套,数量有限,下单要快哟

推荐理由

16开平装,西安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198万字,图片约400幅,分为四卷:《草木人间》《山水清音》《文心观止》《文明春秋》
由文化学者肖云儒担任主编,集中文、史、哲、经、生物、地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历时三年,合力编著而成
全面展示秦岭的水文地质、动植物谱系,以及中国古都、中国思想(易、儒、道、释)和中国诗文书画与秦岭的关系

漫画大集结
书友说
  • ztw*** 2024/6/8 10:20:21
    书的内容不错,印刷一般,图片都是黑白,清晰度有待提高
查看下一条 >>

丛书简介

秦岭是横亘我国中部的一座伟大而神奇的山脉,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体,使它成为我国气候、水文和动植物区系的天然南北分界线。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着非常高的科研价值,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博物馆”和“活的教科书”。
《秦岭四库全书》全书分卷编写,全面展示秦岭的水文地质、动植物谱系,以及中国古都、中国思想(易、儒、道、释)和中国诗文书画与秦岭的关系。图与文并茂,资料与论述辉映,是我国少有的多学科研究秦岭的大部头著作。编撰者们以科学系统论和综合文化学的思维,呈现了一个立体的秦岭,一个由物态、生态、文态、神态构成的完整而鲜活的生命系统。编撰者们将秦岭作为中国的中央公园来开掘、解读,从各方面表现了秦岭不仅是中央水库、中央绿肺,还是中央智库(生发核心价值观之地)、中央神殿(聚集宗教祖庭之地)和中央文脉(诗词文赋音画荟萃之地)。全书从山进入去展示历史,由空间进入去打开时间,揭示出了一座山与一个民族、与一部历史、与一脉文明的深度关系。

分册简介

《草木人间》
本书从四个方面了解秦岭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以秦岭生态为主题,阐述秦岭地质历史变迁和植物区系的演化,以及秦岭作为珍惜濒危生物庇护所的重要性,探讨秦岭生长的植物及其动植物演变历程,分析其生态环境,凸现了秦岭作为中国绿色屏障的生态意义。

《山水清音》
本书介绍了秦岭水体的形成与发育过程、河流水系水体的水文特征、丰富的淡水资源及其利用、秦岭水资源与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系等。把专业研究成果与文化结合起来,跳出专业研究的思维定式,尝试用可靠、真实的数据支撑记录秦岭水资源壮丽、辉煌的一面以及受伤、最脆弱的片段,力争全面立体地记录秦岭水资源的全貌,展示秦岭水资源*具魅力的华章。

《文心观止》
古往今来,山水造就了文人的风采,文人增添了山水的灵性。没有山水的熏陶,文人便缺少了灵感与源泉;没有文人的妙笔,山水也缺少了精神和韵味。
本书搜集整理了先秦至近代有关秦岭地区的诗歌、赋、游记、绘画、摩崖、碑刻艺术作品,并对这些重要作品展开必要的研究,以彰显秦岭给予华夏民族的文化记忆,从历史文化的宏观面上来评述其文学艺术价值。

《文明春秋》
秦岭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甘肃、陕西,东至大别山地区。狭义的秦岭,指位于陕西省中部的秦岭山脉中段,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北到潼关县城以南,南到旬阳县城,东到商南县的言水以东,西到略阳县的郭家坝以西,包括今西安、渭南、咸阳、宝鸡、汉中、安康、商洛等地。
本书以狭义的秦岭为范围,叙述中国古代人类在秦岭地区的智慧活动。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草木人间》
主编:杜喜春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ISBN:9787554111987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开本:16开
页数:354
定价:86元

目录
总序
绪言
第一章 秦岭——古今生物的摇篮
第一节 秦岭的地质历史变迁和动植物区系的演化
一、秦岭的地质历史变迁
二、动物区系演化
三、植物区系演化
第二节 秦岭动物区系
一、动物区系类型
二、秦岭动物区系特点
第三节 植物区系状况
一、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二、秦岭植物区系的特点

第二章 秦岭——珍稀濒危生物的庇护所
第一节 秦岭珍稀濒危动物
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第二节 秦岭珍稀濒危植物
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第三章 秦岭——动植物的宝库
第一节 观赏动植物资源——大美秦岭
一、观赏动物资源
二、观赏植物资源
第二节 食用动植物资源——美食之乡
一、食用动物资源
二、食用植物资源
第三节 药用动植物资源——药物王国
一、药用动物资源
二、药用植物资源
第四节 工业动植物资源——财富之源
一、工业动物资源
二、工业植物资源

第四章 秦岭——绿色的屏障
第一节 秦岭植被历史及变迁
一、地质时期秦岭植被的变迁
二、历史时期秦岭植被的变迁
三、尚处在变迁中的秦岭植被
第二节 秦岭植被现状
一、秦岭植被的垂直分布
二、植被的水平分布
三、主要植被类型概述
第三节 秦岭植被的演替与恢复
一、秦岭植被的演替过程
二、秦岭植被的恢复策略
第四节 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一、秦岭的生态特征
二、秦岭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
三、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
附录
参考书目


《山水清音》
主编:宗静婷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ISBN:9787554112007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开本:16开
页数:352
定价:86元

目录
总序
绪言
第一章 秦岭水体的形成与发育
第一节 秦岭水体的形成条件
一、秦岭——中国的脊梁
二、秦岭——地质博物馆
三、秦岭季风的形成与水汽的来源
四、秦岭山地对水汽的抬升和屏障作用
五、植被和土壤对降水的拦蓄作用
第二节 水体对秦岭地貌的塑造
一、冰川的侵蚀沉积
二、冰缘的冻融剥蚀
三、流水的冲刷切割
四、流水的溶蚀
五、流水的沉积
第三节 秦岭北坡山水与峪口风光
一、西岳华山与华山峪
二、秦岭第一汤与东汤峪
三、翠华山一太乙峪一南五台
四、嘉午台与白道峪
五、沣河与沣峪
六、瀑布与高冠峪
七、终南第一山与紫阁峪
八、北方九寨沟与太平峪
九、黑河与芒峪
十、太白山与西汤峪
第二章 秦岭水体水文特征
第一节 秦岭河流水系
一、秦岭水系结构
二、秦岭河流河道和水系特征
三、四大流域水系分布
第二节 秦岭河流的水文特征
一、秦岭河流的气候特征
二、秦岭河流的水文特征
三、秦岭四大流域的水文特征
第三章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第一节 水资源状况
一、水资源分区
二、降水资源
三、地表水资源
四、地下水资源
五、水力资源
六、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总量
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历史上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四章 秦岭水体——华夏文明的摇篮
第一节 河流流域与古人类文明
一、灞河与蓝田猿人
二、浐河与半坡文化遗址
三、渭河中游与福临堡遗址
四、沣河与客省庄遗址、丰镐遗址
五、洛河与花石浪遗址
六、丹江与紫荆遗址
七、泾洋河与何家湾遗址
第二节 秦岭的古代农田水利
一、“南山”渠堰
二、引渭诸渠
三、汉中渠堰
四、陂塘
第三节 秦岭的古代水运
一、渭河干流交通
二、人工漕渠
三、昆明池与昆明渠
四、潏水渠道和“漕河”
五、汉江干支流交通
六、穿越秦岭的水陆交通
第四节 秦岭的古代聚落
一、“八水”与古都长安
二、清姜入渭育陈仓
三、汉水古镇
四、丹江古镇
五、其他古镇
第五节 秦岭水体与地域民俗
一、生产民俗
二、秦岭饮食民俗
三、秦岭信仰民俗
四、龙舟竞赛
第五章 秦岭水工程与现代社会发展
第一节 秦岭“水库”水资源配置地位
一、陕西现代化的大水利格局
二、秦岭“水库”及重点水源配置工程
三、秦岭“水库”重点水源配置工程的战略地位
第二节 重点水源配置工程
一、黑河引水工程
二、引乾济石工程
三、石头河水库工程
四、引红济石工程
五、李家河水库工程
六、引汉济渭工程
七、“八水润西安”
第三节 水利风景区
一、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二、省级水利风景区
第六章 秦岭水安全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秦岭“水库”生态功能的重要地位
一、秦岭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中国中部地区水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石
第二节 秦岭水安全问题
一、秦岭水灾概述
二、秦岭水灾治理形势
三、秦岭水土流失概述
第三节 秦岭水安全综合治理与区域发展
一、人水和谐——秦岭治水观念的转变
二、秦岭水安全——区域发展的生命线
三、秦岭南北坡水系治理重点工程概述
四、秦岭水安全综合修复相关对策与建议
第四节 秦岭人水和谐与生态文明建设
一、人水和谐的发展理念
二、水生态文明建设
三、人水和谐的秦岭水生态文明建设
四、秦岭水安全与区域发展展望
参考书目

《文心观止》
主编:刘宁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ISBN:9787554112014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开本:16开
页数:466
定价:86元

目录
总序
绪言
第一章 诗人咏秦岭
第一节 唐前秦岭诗歌
一、《诗经》与南山、终南山
二、乐府中的“南山”歌诗
三、汉魏六朝文人诗中的“南山”及南山意象的生成
四、商山与我国第一首隐逸诗
五、太华山与汉魏六朝游仙诗
六、北朝时期终南山唱和诗
第二节 唐代秦岭诗歌
一、终南山与唐代隐逸之风
二、终南山佛寺诗中的禅韵
三、秦岭道观诗中的仙趣
四、商山古道与别情诗
五、骊山与政治诗
第三节 宋(金)元明清秦岭诗歌
一、宋代南山、商山、骊山、华山诗
二、宋词中的长安古道意象与感伤情怀
三、金代秦岭诗词整体考察
四、元代秦岭诗词观照
五、元曲中的关中怀古之作
六、明代诗人歌咏秦岭
七、清代秦岭诗歌整体考察
附录 秦岭诗歌选

第二章 丹青绘秦岭
第一节 长安与汉唐绘画
一、汉长安绘画
二、六朝山水画的萌芽
三、唐长安兼善山水画的人物、鞍马画家
第二节 秦岭与山水画的开创与高峰
一、秦岭与山水画
二、秦岭与隋唐五代山水画
三、隋唐五代山水画代表画家及作品
第三节 秦岭与南北宗山水画
一、南宗与南北山水画
二、北宗山水画的流变
第四节 宋代以后有关秦岭的山水画作
一、秦岭与《华山图》
二、秦岭经典题材的再创作
第五节 秦岭与长安画派
一、赵望云的《重林耸翠图》
二、石鲁的华山图
三、何海霞的青绿山水
附录 秦岭意象山水画作品选

第三章 翰墨刻秦岭
第一节 秦岭碑刻、摩崖概况
一、秦岭碑刻整理
二、秦岭碑刻的书法艺术价值
三、秦岭摩崖景观的文化价值
第二节 秦岭地区重要碑刻群
一、石门碑刻群
二、灵崖寺碑刻群
三、华山庙碑刻群
四、华阴杨氏墓志群
五、楼观台碑刻群
六、重阳宫碑刻群
第三节 秦岭碑刻书法艺术
一、秦岭篆书碑刻
二、秦岭隶书碑刻
三、秦岭楷书碑刻
四、秦岭行书与草书碑刻
第四节 秦岭摩崖景观
一、终南山摩崖
二、华山摩崖
三、紫柏山摩崖
四、太白山摩崖
附录 经典碑刻摩崖图片选

第四章 文人颂秦岭
第一节 赋与秦岭
一、京都赋中的秦岭
二、畋猎赋中的南山
三、地理赋中的华山
四、纪行赋与关中
五、怀古赋与骊山
六、山水赋与秦川渭水
第二节 游记与秦岭
一、古代典籍中的秦岭影像
二、华山游记
三、太白山游记
四、终南山游记
五、辋川游记
六、骊山游记
附录 历代秦岭赋、游记选
参考书目

《文明春秋》
主编:陈正奇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ISBN:9787554111994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开本:16开
页数:410
定价:86元

目录
总序
绪言
第一章 秦岭——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第一节 秦岭地区旧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
一、北半球最早的居民——蓝田人
二、蓝田涝池河古人
三、中国北方较早的洞穴人——蓝田锡水洞人
四、洛南盆地的古文化遗址
第二节 秦岭地区最早、最完整的智人——大荔人
一、大荔人的发现
二、大荔人生存的自然环境
三、大荔人的体质特征
四、大荔人使用的生产工具
第三节 秦岭地区最早的农耕氏族部落——自家人
一、白家人的发现
二、白家人生存的自然环境
三、白家人的生活状况
四、白家人使用的生产工具
五、白家人的制陶工艺
六、白家人的精神世界
第四节 秦岭北麓的仰韶文化遗存
一、黄河流域最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文化遗存——半坡遗址
二、秦岭地区最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存——姜寨遗址
三、渭河畔的新石器文化遗存——高陵杨官寨遗址
四、秦岭北麓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存——蓝田新街遗址
第五节 秦岭地区最完整的龙山文化遗存——康家遗址
一、龙山文化的特征
二、秦岭地区龙山文化的分布
三、陕西龙山文化的特点
四、康家遗址的村落布局
五、康家遗址的象征意义
第六节 从新石器时代到商朝末年的文化遗存一一老牛坡遗址
一、老牛坡的自然环境
二、老牛坡遗址的文化内涵
三、老牛坡遗址的历史地位
第七节 从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的跨越——传说中的华胥古国
一、华胥古国的自然环境
二、华胥古国的传说及其价值
三、伏羲女娲传说的历史意义
第八节 中华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
一、炎帝的传说与史迹
二、黄帝的传说与史迹
三、万世敬仰的黄帝陵
四、常羊山炎帝陵
第二章 秦岭——中国古代帝王活动的政治舞台
第三章 秦岭——中国历代名将建功立业的理想之地
第四章 秦岭——中国儒学衍生发展的重要区域
第五章 秦岭——中国佛教名山圣地
第六章 秦岭——中国道教文化的诞生、演变之地
第七章 秦岭——“终南捷径”的隐士通透
第八章 龙脉秦岭
参考书目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