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居记录》之【从边缘到中心】【围城大观】2种任选,大量全彩纪实影像+手绘客居群落图+建筑平面图+珍贵一手资料,呈现客家民居灿烂悠久的历史。
【从边缘到中心】,通过客居与其他民居的比较,和客居内部各类型的比较,全面阐述客居的主要特征。
【围城大观】,通过坞壁与客居、赣南围子、粤北诸围、闽人土楼、客家土楼以及江水边的古堡与角楼,解构并剖析“围”这一居住形式的形成、特点及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客家民居记录:围城大观¥29.0
客家民居记录:从边缘到中心¥29.0
★16开平装,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围”是客家人的主要居住形式,其规模之大、设计之精、形式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书中收录的大部分图片皆为作者实地考察拍摄的照片,部分手绘群落图为民间画手所创,极为珍贵,且附历史意义
★文字部分除文献资料和作者个人观点外,更加入作者与当地居民的对谈,内容真实生动
★【从边缘到中心】,重点记录与中国南方民居的普遍性形式差异尚不很大的客屋和客村
★【围城大观】,重点记录赣南围子、闽西土楼、粤北围楼等客居中形式奇特的各种围
《客家民居记录:从边缘到中心》
客家人是古代中国人口南迁历史中形成的南方汉族,诸程中的特殊经历使客家人创造出并至今保持着大量独特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现在遗存的客家传统建筑多为民居,在中国各种传统民居类、历史文化内涵、所反映的设计匠心等诸多方面,誉其首屈,自然有大量学者对其进行过记录、研究,成果丰硕。
《客家民居记录:围城大观》
“围城”一词取自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此词小说中的原意是形容人徘徊、挣扎于前景不明的选择之间的生存状态——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生活中种种现象确实常见,特别是在社会动荡和转型时期。
客家民居以“围”为突出特点,具体形式有围屋、围村、围楼等,当我们想为各种围找个统称时,便想起了围城。
当年,客家人为了维护宗族,为了安全,为了实现颠沛流离中对家的梦想住进了各种围中。现在,客家人无需再住回围中,许多围已人去围空,但客家人的心离不开围,围是他们的历史,是他们的骄傲。我们总在想,客家人与围的这种关系是不是有那么一丝围城情结的意味。
《客家民居记录:从边缘到中心》
作者:张斌 杨北帆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834251
出版时间:2010-04
开本:16开
页数:210
定价:110.00
目录
第一章 边缘之心
第一节 客居一览
一、客地一览
二、客居概述
第二节 客居的产生
一、客家源流
二、梦里己知身是客
三、客居产生的逻辑
四、渐变与跳跃
第三节 客居与现代设计学
一、柏拉图体系
二、客居类型学分析
第二章 汀梅拾零
第一节 汀江上下
一、古道向南
二、回首长汀
第二节 梅州海潮
一、梅潮脉络
二、回溯梅江
第三节 揭西记忆
一、老家往事
二、潮式客居
结语
《客家民居记录:围城大观》
作者:张斌 杨北帆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834251
出版时间:2010-04
开本:16开
页数:210
定价:110.00
目录
第一章 梅岭内外
第一节 坞壁与客居
一、关于坞壁
(一)历史中的坞壁
(二)坞壁与四角楼
二、坞壁浅考
(一)山西的“活化石”
(二)坞壁现象
第二节 赣南的围子
一、关西镇
(一)新围
(二)新老之间
二、杨村镇
(一)燕翼围
(二)乌石村
第三节 粤北诸围
一、浈江之畔
(一)东湖坪
(二)罗坝长围
二、车八岭下
(一)司前镇
(二)满堂大围
三、翁源围村
(一)湖心坝
(二)葸茅墩
(三)罗盘围
第二章 烟中楼影
第一节 土楼之源
一、客畲关系
(一)关于畲族
(二)半山客
二、弧与圆
(-)几何形的生成
(二)饶平寻源
(三)源在闽粤交界处
第二节 闽人土楼
一、莆泉漳的土楼
(一)平和土楼
(二)华安二宣楼
(三)天宝洪坑村
(四)泉港定楼
二、三明土堡
(一)水美三堡
(二)松庆堡
(三)绍恢堡
(四)琵琶堡
(五)安贞堡
第三节 客家土楼
一、永定北部
(一)高陂土楼
(二)抚市土楼
二、永定东南部
(一)洪坑村
(二)南溪沟
(三)高头土楼
(四)下洋中川村
三、南靖西部
(一)塔下村
(二)田螺坑
第三章 东江流年
第一节 寻乌水
一、盐米商路
(一)羊角水古堡
(二)周田大屋
(三)东团老围
二、晨光镇
(一)明代的南赣
(二)卫守府
(三)古柏故居
第二节 东江边
一、龙川
(-)南下干部第一人
(二)佗城
二、涮水林寨
(-)石镇村
(二)兴井村
三、河源大楼
(一)乐村石楼
(二)下漆村
(三)山下八角楼
(四)仙坑村
伍)三顺楼
(上)苏家围
(七)德先楼
四、江之北
(一)棣萼楼
(二)儒林第
(三)邓村石屋
五、海岸山北
(一)秋长大围
(二)龙岗大围
(三)凤岗高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