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仅3.3元!“中国读本:中国古代史”18册,专家概述+黑白插图+通俗文字,介绍中国古代都城、园林、商业、金融、度量衡、赋税与劳役、农业、科技、体育、化学、生物、物理、绘画、书籍、驿站与邮传、著名科学典籍、纺织与印染、戏曲。
本系列由各领域专家精心撰写,既有全面系统的概括解说,亦有短小精悍的简明阐述,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更配有黑白插图,带读者深度认识中国历史文化,领略其内在精神。
★16开平装,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本次团购包含18册,分别为:《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中国古代都城》《中国古代度量衡》《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中国古代化学》《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金融》《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商业》《中国古代生物学》《中国古代书籍》《中国古代体育》《中国古代物理学》《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中国古代园林》《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典籍》
★丛书论题丰富,范围广博,寻觅千百年历史的文化积淀,荟萃华夏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成就
★简单的黑白插图,为文字内容做了补充和参照。内容精湛,亦庄亦谐,融知识性与通俗性于一体
友情提示:本套书为特价库存书,品相略旧,但内页完好不影响阅读,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
中国是养蚕治丝的发源地,历代生产的丝织物,以精湛的制作,高超的技艺,使中国一直在世界上享有“东方丝国”之称。中国传统的、高水平的丝织技术,对世界文明曾经产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赵翰生,辽宁人,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其研究方向为中国的纺织史及技术。发表论文、论著及科普作品多部,如:《图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刺绣部允《中国科学技术史·纺织卷》原料及缫纺部分等。
《中国古代戏曲》
戏曲是中国的特产。它是一种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熔于一炉、高度综合的艺术,一种载歌载舞、写意传神的艺术。中国戏曲是世界上*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它和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被称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已经衰落下去,中国戏曲历经千载,几度沉浮,而今依然充满生机。
作者简介
周传家,1944年出生,江苏省沛县人,文学博士、研究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及戏剧的教学及研究,曾发表200多篇文章,出版《李玉评传》、《新花部农谭》、《中国古代戏曲》、《谭鑫培传》、《东篱采菊集》、《戏曲概论》等各类著作20余种。
《中国古代商业》
商业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了社会分工和生产物的剩余之后,于逐渐产生的。在远古时则,中国有了商业萌芽。在其后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相威的商业政策和传统的商人精神。
作者简介
慧吴,1926年出生,江苏吴江人,汉族,中共党员。1950年~1978年在商业部工作,1979年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从事经济史研究,职称研究员,为享有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任中国商业史学会会长。在商业方面出版了《中国古代商业史》、《中国商业政策史》、《中国盐法史》、《中国的酒类专卖》、《中国古代六大经济改革家》、《桑弘羊研究》、《商业史话》、《经商智慧》、《富国智慧》等多种图书,并主编了五卷本的《中国商业通史》。论文结集出版有:《中国经济史若干问题的计量研究》与《翰苑探史·制度、政策、思想、人物:中国经济史论集萃二十五题》。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绘画*早可坐收渔利遥远的史前时代,先人们凭借灵巧的双手和丰富的想象力开启了绘画之门,古朴的岩画、多彩的陶绘、精妙的彩绘帛画、视而不见的墓室壁画、清雅的水光山色与富丽的人物图卷……它们以不同的色彩和姿态唤起人们对那些时代的遐想。
作者简介
徐改,1944年生于河北省深泽县。曾用名陈黛,别署如黛。196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多年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史论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中国古代绘画》、《郑板桥》、《齐白石》、《钱松苗》、《孙其峰》、《美术撷英》、《齐白石论画》、《中国美术简史》等,发表有《万里写入胸怀间》、《食金石力养草木心》、《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艺术的变迁》等论文。
《中国古代金融》
中国的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朝的方孔铜钱、唐代的飞钱和柜坊、两宋的父子和关会、明代的通行宝钞等都是中国古代典型的货币形式和金融机构,它们为近代货币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97年,第*家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银行在上海开设,开启了中国近代民族金融事业。
作者简介
马长林,1947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学专业毕业,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档案管理和上海史、民国经济史研究,编著《租界里的上海》、《上海的租界》等作品,在《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
《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
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朝的诞生,中国古代赋税和劳役也产生了。作为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赋税和劳役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并随着社会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作者简介
张守军,1945年4月生,辽宁省普兰店市人。1969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1982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史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经济思想史与中国管理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经济思想史与中国管理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发表中国经济思想史与管理思想史研究方面的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上的重本折末思想》、《中国商业思想史稿》(主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参编)、《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教程》(参编)等。
《中国古代都城》
在所有的古都中,*著名的是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被称为我国的五大古都,加上杭州和安阳,被称为我国的七大古都。从历史上看,都城建立在此七大古都上的历代王朝,所统治的地域*为广大、经历的年代*为悠久、产生的影响*为深远。安阳的古都遗址,包括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小屯村的殷墟和河北临漳县界的邺都遗址,它们早已被战火摧毁。其余六大古都仍屹立在华夏大地,经过多次重建,以新的面貌,迎接千千万万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作者简介
吴松弟,浙江泰顺人,1954年生。1986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留历史地理研究所任教,1992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0年升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历史经济地理、中国人口史和区域经济史。先后出版六卷本《中国移民史》之第三卷(隋唐五代时期)和第四卷(辽宋金元时期)、六卷本《中国人口史》之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以及《无所不在的伟力——地理环境与中国政治》、《南宋人口史》、《两唐书地理志汇释》、《“上帝”让温州人发财——温州创业文化启示录》等个人专著14部,并主编《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空间进程》、《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等著作,发表论文130余篇。曾在英、美、日和我国港台的多所大学任客座研究员。
《中国古代化学》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早的国家之一,各民族的祖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在化学领域中也曾有过广泛的开拓,虽然当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但也产生了不少意义重大的创造文明。
作者简介
赵匡华,浙江杭州人,1932年生。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北京大学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著有《化学通史》、《一○七种元素的发现》、《中国炼丹术》等书,并发表关于中国古代化学史论文四十余篇。
《中国古代度量衡》
本书包括了:度量衡的萌芽时期、大禹治水和度量衡标准的建立、度量衡是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基础、隋朝的统一和度量衡大小制的形成、南北朝度量衡的分治与混乱等内容。
作者简介
丘光明,安徽全椒人,1936年生。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毕业。现任技术监督局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科学技术考古学会理事,国际计量历史学会常务理事。著有《中国古代度量衡图只》(合作)、《计量纵横》(合作)、《中国历代度量衡考》等书及《黄钟律管与长度计量》等论文多篇。
《中国古代科技》
本书从科技这一独特视角,勾勒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反映了中国科技历史文化的基本面貌和中华民族精神。本书文理兼备,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百科丛书中的一本。同时也是一本增长知识、陶冶情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书。
作者简介
金秋鹏(1943.8.20-2002.4.13),福建泉州人,回族。196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从事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中国造船与航海史的研究工作。
《中国古代生物学》
采集植物和渔猎野生的动物,是远古时候祖先们获取食物*重要的方式。他们辨认和品尝各种野生动、植物,并从中获得了种种经验和知识。尽管当时还没有出现文字,这种经验和知识,已经通过口头相传或简单的图画而得到流传和积累。
作者简介
汪子春(1936~),1961年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人类学专业毕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生物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著作有:《中国古代生物学》、《鲁迅和自然科学》、《鸡谱校释》等。发表论文60多篇。
《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它的技术成就对世界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用八个字来概括,这就是:多元交汇,精耕细作。它是中国古代农业强大生命力的来源,而中国古代农业的这种强大生命力,正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
作者简介
李根蟠,1940年生,广东新会人。196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现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尤以农业史、民族经济史用力较勤。著有《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研究》、《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原始农业形态》、《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以上合著)、《中国农业史》(独著)等6本专著和100多篇论文。1994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中国古代书籍》
人们描述中国的初期书籍,多以商周时期留存下来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石刻文字资料为例,但初期书籍可能早就产生,只是没有流传的文字记录。
当这些文字记录和档案材料经过加工整理,成为系统地阐述、宣传、介绍、传播某些问题,某种经验和知识时,便成了正规书籍,可以认定,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之前,中国已经产生了正规书籍。
作者简介
李致忠,1938年出生于北京昌平,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同年,供职于国家图书馆,长期从事古籍整理、版本鉴定,目录编制、书史研究和业务管理工作,是我国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
先后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中国古代书籍史》、《中国古代书籍史话》、《古书版本鉴定》、《典籍志》、《古代版印通论》、《肩朴集》等专著,在海内外本领城较有影响。
《中国古代体育》
中国古代体育不仅具有健身价值,而且还有艺术价值和娱乐、教育功能,蹴鞠既是古代练兵手段,亦可见出治国之象;投壶是种优雅的娱乐,还是消愁释愤的游戏;导引行气术折射出哲学思想,登高踏青融入进民俗生活。丰富多样的古代体育活动还将其精神文化远播各国……
作者简介
任海,1950年4月出生,山东省平原县人。1981年获北京体育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首席专家并兼任该所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会理事、体育社会科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研究理事会理事,国际比较体育学会执委。主编及作为主要作者完成的著作有:《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等。
《中国古代物理学》
物理,古人云“事物的道理”,为历代大儒名宦所重。古代中国人不仅记述了许多物理现象,发现了一些物理规律或定理,尚有饱含物理知识的诗词歌赋传世。
中国古代物理学可与西方同一时期相比的有力学与光学两个分支;在电磁学和热学方面,中国取得了远胜于西方的成就;在声学,特别是在乐律方面更是成绩卓著。
本书是一本正文语种为简体中文的书籍。展现了中国古代科学在物理学方面的概貌。中国古代物理学可与西方同一时期相比的有力学与光学两个分支;在电磁学和热学方面,中国取得了远胜于西方的成就;在声学,特别是在乐律方面更是成绩卓著。
作者简介
戴念祖,福建长汀人,1964年厦门大学物理系毕业。此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从事科学史研究,是中国物理学史学科创建者之一;。1978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1990年为研究员,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讲座教授。有物理学史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中国力学史》、《中国声学史》、《中国光学史》、《中国电和磁的历史》、《中国物理学史》、《朱载堉——明代的科学和艺术巨星》、《天潢真人朱载堉》、《文物与物理》、《物理学与机械志》等;主编《20世纪中半叶中国物理学论文集粹》,编写《物理学基础教程》(与台湾大学林清凉教授合作),论文集《细推物理》(由王士平、李艳平等编辑)等。
《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据古书《古今注》记载,尧曾经设诽谤之木。这种木制品,形似后世的华表,既可以在上面书写对政府的意见,又可作为路标。是用一根横木交叉在柱头上,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在各路的交通口都有设置。这大约是我国文字记载的向上表达意见的一种*早方式,是上古时代原始形式的上书通信。
作者简介
臧嵘(1935~),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委。1993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社会科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历史教材纵横谈》、《编外史谈》、《中国历史趣谈》、《史海泛舟谈古》、《东汉光武帝刘秀大传》、《隋唐五代史论》、《中国全史·隋唐五代习俗史》(与王宏凯合著)、《中外文明的交融之路》(与周瑞详合著)、《历史的启示·生活篇》、《中国驿站与邮传》(港、台、大陆版)、《艺人与歌伎))、《天子脚下无品官中国宦官史话》、《中国神话传说故事》(英、法、阿拉伯文版)、《蝼蛄谈史》等。
《中国古代园林》
皇家园林是历史上帝王营构的离宫别馆,专供帝后游乐、居住,听政与规模巨大、象征至离无上皇权的帝王宫殿,有着相仿的规制,它们往往建筑庞大,装饰奢华,色彩绚丽。皇家园林主要分布在古代都城和其郊野的自然山水之中。有的也选择在离都城较远的风景胜地。
作者简介
耿刘同(1939~),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名园林专家,北京市园林局副总工程师,颐和园管理局总工程师,北京公园管理中心顾问,主持颐和园和苏州街淡宁堂的复建工作。主要著作有《颐和园》、《中国古代园林》、《佛学与中医学》等。
《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典籍》
科技著作的发展与生产和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书以汉唐间十部重要的数学著作为教科书,称作“算经十书”,并对其做了大量的注释工作。10部算经中的《缉古算经》是初唐王孝通所作,这是我国现存*早的开带从立方(求三次方程的正根)的算书。
作者简介
屈宝坤(1963~),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编审,《自然科学史研究》主编。主要从事科学思想史、科学文化史方面的研究,发表有《晚清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几点认识》等论著。
《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
作者:张守军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044
出版时间:2010-08
开本:16开
页数:138
定价:15.00
目录
第一章 古代赋税和劳役的产生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田赋
一 夏商周的贡、助、彻
二 先秦的田赋
三 秦、汉的田租、口赋
四 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
五 唐代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六 宋代的田赋和方田均税法
七 元代的田赋和赋税征钞
八 明代的田赋和一条鞭法
九 清代的田赋和摊丁人地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工商杂税
一 工商税
二 盐税
三 酒税
四 矿税
五 茶税
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劳役
一 三代至秦的重役
二 汉至唐的劳役制度及代役金和实物折纳的出现
三 唐中叶以后的劳役及其向货币税的转变
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赋役思想
一 轻徭薄赋思想
二 无夺农时思想
三 平均负担思想
四 开源节流思想
五 古代非税思想
《中国古代都城》
作者:吴松弟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320
出版时间:2009-11
开本:16开
页数:151
定价:15.60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文明之光
——早期的都城
第二章 “秦中自古帝王都
——统一王朝的都城
第三章 一方之胜,区域中心
——分裂时期的都城
第四章 一方之胜。区域中心
——边疆民族政权的都城
第五章 首都之外的都城
——陪都
第六章 何处是天下之中
——统一王朝都城转移的原因
第七章 京华一瞥
——都城的选址
第八章 京华一瞥
——都城的布局
一 城与郭
二 街道与建筑物
三 居民区和商业区
四 绿化与苑圃
五 宫殿和坛庙
第九章 京华一瞥
——都城的经济
第十章 京华一瞥
——都城的文化
结束语
《中国古代度量衡》
作者:丘光明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570
出版时间:2011-01
开本:16开
页数:195
定价:20.00
目录
第一章 度量衡的萌芽时期
一 从种植到分配
二 从穴居到建造房屋、规划村落
第二章 大禹治水和度量衡标准的建立
第三章 度量衡是赋税制度的必然产物
第四章 早期的交换与商业发展中的度量衡
一 早期的交换
二 “市”的建立与管理
三 春秋战国商业的繁荣与度量衡的广泛使用
第五章 度量衡是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基础
一 营造都城宫室离不开度量衡
二 制造车辆对度量衡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三 战国时期的标准量器_栗氏量
第六章 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的混乱
第七章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一 商鞅变法和统一秦国度量衡
二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第八章 承上启下的汉代度量衡
一 汉代度量衡制度的确立
二 黄钟累黍与度量衡标准
第九章 三国两晋时期的度量衡
第十章 南北朝度量衡的分治与混乱
一 南朝尺度
二 北朝尺度
三 南北朝容量和权衡
四 对南北朝度量衡混乱的探讨
五 度量衡及相关技术的进步
第十一章 隋朝的统一和度量衡大小制的形成
一 隋朝统一度量衡
二 度量衡大小制产生的原因以及量天尺的使用与发展
第十二章 唐朝度量衡及严格的管理制度
一 唐朝度量衡沿袭隋制
二 唐朝度量衡的管理
三 拨镂牙尺及唐朝度量衡对东方各国的影响
第十三章 宋朝度量衡的成就与弊端
一 日常尺与天文乐律用尺
二 宋代的容量
三 宋代的权衡
第十四章 元朝度量衡与商业贸易
一 元朝的尺度
二 元朝的容量
三 元朝的权衡
四 元朝商品经济繁荣与度量衡典章 制度
五 元朝继承宋朝测试技术的成就
第十五章 明朝度量衡
一 明朝的尺度
二 明朝的容量
三 明朝的权衡
四 明朝度量衡的管理
第十六章 清朝度量衡的兴衰
一 清朝的尺度
二 清朝的容量
三 清朝的权衡
四 明清时期测量技术的勃兴
第十七章 近代对度量衡的改革及米制的推行
一 海关主权的丧失和海关度量衡的产生
二 营造尺库平制与米制并用的北洋军阀时期
三 市用制确立与米制推行
《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中国读本》
作者:赵翰生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436
出版时间:2010-07
开本:16开
页数:200
定价:21.00
目录
第一章 古代的丝绸
一 丝帛起源
二 历代的丝绸生产
三 缫丝、练丝和练帛
四 古代主要的丝绸品种
五 丝绸及丝织技艺的外传
第二章 古代的葛、麻纺织
一 麻类纤维的品种
二 麻纤维的脱胶技术
三 麻纺织技术
第三章 古代的毛纺织
一 毛类纤维的种类
二 毛纤维的初工技术
三 毛纺织技术
第四章 古代的棉纺织
一 宋以前的棉织业
二 黄道婆对棉织业的贡献
三 棉织业在全国的普及
四 棉织业发展普及的原因
第五章 古代的纺织机具
一 缫丝、络丝、整经机具
二 纺纱机具
三 织造机具
第六章 古代的染整技术
一 颜料和染料的种类
二 染色技术
三 古代的色谱
四 印花技术
五 整理技术
第七章 古代与纺织技术有关的重要书籍
一 《齐民要术》
二 《蚕书》
三 《耕织图》
四 《农桑辑要》
五 《农书》
六 《梓人遗制》
七 《本草纲目》
八 《农政全书》
九 《天工开物》
十 《豳风广义》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化学》
作者:赵匡华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528
出版时间:2010-01
开本:16开
页数:155
定价:16.00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中国古代烧陶制瓷中的化学成就
一 中国制陶工艺的演进和化学成就
二 中国的古瓷及其化学成就
三 中国古代独立创制的玻璃
第二章 中国古代冶金中的化学成就
一 铜和青铜冶炼中的化学
二 中国古代首创的胆水冶铜
三 黄铜与金属锌的冶炼
四 中国古代独特的两种白铜
五 中国古代多种多样的钢铁冶炼工艺
第三章 中国炼丹术和制药学中的化学成就
一 漫谈中国炼丹术的理论思考
二 中国炼丹术中的实验设备
三 中国古代丹药化学的成就
四 硝石、硫磺与火药的发明
第四章 中国古代盐和糖的化学工艺
一 中国古代对食盐的开采与加工
二 中国古代的饴糖与蔗糖加工
第五章 中国古代酿造化学的成就
一 中国古代的酿酒化学
二 中国古代醋和酱的酿造化学
第六章 中国古代的染料与色染的化学成就
《中国古代绘画》
作者:徐改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631
出版时间:2010-11
开本:16开
页数:172
定价:18.00
目录
第一章 原始绘画
一古朴的岩画
二多彩的陶绘
第二章 先秦绘画(前21世纪~前221年)
一记载中的绘画
二精妙的漆绘与最早的帛画
第三章 秦汉绘画(前221~公元220)
一多姿的世间景象
二绚烂的人生归宿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绘画(220~589)
一佛陀故事
二宏丽的墓室壁画
三虎头三绝
第五章 隋唐绘画(581~907)
一表现自然之美
二盛唐风貌
三神骏追风
四妙绝动宫墙
第六章 五代两宋绘画(907~1279)
一描绘世俗人情
二水光山色与人亲
三野花珍禽并入画
第七章 元代绘画(1271~1368)
一笔墨情趣
二清气满乾坤
三永乐宫壁画
第八章 明代绘画(1368~1644)
一浙派和江夏派
二吴门四家
三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四宫廷画师们的追求与创造
五墨气淋漓开新风
六老莲奇诡波臣写真
第九章 清代绘画(1644~1911)
一四大画僧与金陵八家
二被尊为正统的画家
三扬州八怪
四上海画派
《中国古代金融》
作者:马长林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129
出版时间:2011-01
开本:16开
页数:173
定价:18.00
目录
导言 中国古代金融一瞥
第一章 近代金融机构的发端
一 钱庄的兴起与发展
二 票号的兴盛
三 外商银行的开办
四 破土而出的华资银行
第二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银行业的大发展
一 北四行之崛起
二 异军突起的南三行
三 四行两局金融体系的建立
四 银行团体和金融辅助机构的创设
五 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
第三章 股票和证券交易市场
一 股票的出现和外商股票交易机构
二 华商股票交易机构的曲折发展
三 二三十年代硝烟弥漫的证券市场
四 上海证券市场的畸形发展和萎缩
第四章 保险公司和保险业
一 捷足先登的外商保险公司
二 民族保险公司的创办和兴起
三 品种众多的特种保险
第五章 民国时期的货币政策
一 清末民初紊乱的货币制度
二 废两改元
三 法币政策的制订和推行
四 金圆券发行和币制改革的失败
第六章 革命根据地的金融事业和货币政策
一 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金融机构
二 解放区银行的普遍建立和货币发行
三 解放区的银行信贷及同敌伪的货币斗争
第七章 日伪时期金融概况
一 日伪统治区开设的金融机构
二 日伪在占领区的货币发行和金融掠夺
第八章 历次金融风潮
一 19世纪80年代的金融恐慌
二 中国、交通银行两次挤兑风潮
三 1921年上海信交风潮
四 黄金风潮
《中国古代科技》
作者:金秋鹏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627
出版时间:2010-09
开本:16开
页数:161
定价:18.00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萌芽(原始社会时期170万年前~4000年前)
第二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奠基(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
第三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形成(秦汉一南北朝时期,前221~581)
第四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隋唐宋元时期,581~1368)
第五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衰落(明清时期,1368~1911)
《中国古代农业-中国读本》
作者:李根蟠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105
出版时间:2010-10
开本:16开
页数:276
定价:28.80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自成一体的农业起源
一 考古发现所展示的原始农业面貌
二 关于中国农业起源的若干问题
第二章 悠悠千古话沟洫——虞、夏、商、西周、春秋农业
一 青铜农具与耒耜
二 以农田沟洫为特征的农业体系
三 五谷、六畜及其他
第三章 铁器牛耕谱新篇——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农业
一 在传统农具领域发生的革命
二 大规模农田灌溉工程的兴建和农区的扩展
三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
四 农业生产全方位的发展
五 从华夷杂处到农牧分区
第四章 在经济重心转移中凯歌前进——隋、唐、宋、元农业
一 农业优势的南北易位
二 传统农具发展的峰巅
三 梯山围水,争寸夺尺
四 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传统农学的新发展
五 农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
第五章 在人口膨胀压力下继续发展——明、清农业
一 垦殖活动的纵深发展和农牧区的变迁
二 新作物、新组合
三 发展与局限:农具、农艺与农学
结束语
后记
后折页
《中国古代商业》
作者:吴慧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099
出版时间:2010-10
开本:16开
页数:159
定价:16.80
目录
第一章 萌芽之始,成长之初——远古至夏商西周的交换与商业
一远古的物物交换
二商、商人、商业
三西周的商业
第二章 第一次飞跃——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
一春秋战国商业的新发展
二商税的征收和列国对商业的重视
三货币、高利贷和土地、人身、劳动力的买卖
四商品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第三章 发展的“马鞍形——汉唐的商业
一汉唐商业的概貌
二地区间的贩运贸易和市场上流转的主要商品
三城市商业与农村商业
第四章 新阶段的新面貌——宋元的商业
一宋元商业的概貌
二市场商品和贩运贸易的变化
三城乡商业的发展,市场形制的演进
第五章 夕阳无限好——明清(前期)的商业
一明清(前期)商业的概貌
二大发展的商品经济
三繁荣的城市商业,活跃的农村贸易
第六章 扩大外延,双向交流——民族贸易与对外贸易
一汉唐民族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初步发展
二两宋榷场贸易的开展,宋元对外贸易的兴盛
三明清时期民族贸易蒸蒸日上,对外贸易
曲折多变
第七章 人物、集团——古代社会的商人
一新兴的自由商人及其代表人物
二富商大贾和中小商人
三商业集团的形成,新型商人的兴起
第八章 抑商与容商,轻商与重商——商业政策和思想的嬗变
一重农抑商政策
二商品专卖制度
三两种对立的商业思想
第九章 传统文化与商人精神——值得珍视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立身处事,爱国敬业
二勤劳刻苦,简约朴实
三重在信义,贵在和协
四出奇制胜,心志专
《中国古代生物学》
作者:汪子春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542
出版时间:2010-01
开本:16开
页数:168
定价:18.00
目录
第一章 生物学知识的渊源和发展
第二章 古代早期生物学知识
一 甲骨文中的动植物知识
二 《诗经》、《夏小正》中的动植物知识
第三章 动植物分类学成就
一 动物、植物两词的出现
二 《尔雅》和古代的动植物分类系统
三 对《尔雅》动植物的注释研究
四 陆机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五 药用动植物研究的发展
六 植物学专著《南方草木状》
七 谱录的出现
八 郑樵论动植物志的编写
第四章 生态学成就
一 对动植物地理分布的研究
二 地形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和植物的垂直分布
三 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四 动物间的相互关系
五 动物体应月盈亏现象的探索
六 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七 对毁林恶果的认识
八 生物资源保护思想
九 对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循环的认识
第五章 对菌类的认识和利用
一 对大型真菌的认识
二 对微生物活动的认识和利用
三 关于病原微生物
四 人痘接种术的发明
第六章 昆虫的研究和利用
一 益虫的利用
二 害虫的防治研究
三 对昆虫习性的研究
第七章 关于人体形态构造和机能的研究
一 人体解剖和人体测量
二 宋代的人体解剖图
三 王清任与《医林改错》
四 关于人体生理节律的认识
五 关于胚胎和生长发育的研究
第八章 对亲代与子代关系的探索
一 生物遗传概念和气种说
二 对生物遗传变异的认识
三 对生物遗传变异的利用
四 动物杂交的利用
五 优生探索
第九章 明清时期动植物分类研究的发展
《中国古代书籍》
作者:李致忠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450
出版时间:2010-01
开本:16开
页数:162
定价:16.80
目录
第一章 书籍与书籍史
一 什么是书籍
二 书籍史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与书籍的产生
一 语言、传说与记事
二 文字的起源与形成
三 初期书籍的形态
第三章 正规书籍的产生与历代书籍的创作
一 正规书籍的产生
二 历代书籍的创作
第四章 书籍的生产材料与生产方法
一 书籍的生产材料
二 书籍的生产方法
第五章 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艺术
一 中国古代书籍的版面设计
二 中国古代书籍的插图版画
三 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
第六章 中国古代的图书保护
一 整治书籍的制作材料
二 书籍的阅藏保管
三 维修保护
《中国古代体育》
作者:任海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3461
出版时间:2011-01
开本:16开
页数:159
定价:16.80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古代球类活动
一 蹴鞠(足球)
二 击鞠(马球)
三 捶丸(高尔夫球)
四 木射
五 掌旋球
六 其他球戏
第二章 古代田径运动
第三章 古代游泳
第四章 古代滑冰
第五章 古代摔跤
第六章 古代举重
第七章 古代养生体育
一 导引术的发展
二 行气术的发展
第八章 季节性的民俗体育
一 春游
二 放风筝
三 荡秋千
四 龙舟竞渡
五 登高
六 拔河
七 秧歌
八 儿童体育游戏
第九章 中国古代体育的主要特点
一 季节性
二 地域性
三 娱乐性
四 哲理性
五 道德性
六 融合性
《中国古代物理学》
作者:戴念祖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580
出版时间:2010-08
开本:16开
页数:122
定价:12.80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力学史
一 “力学”词义演变
二 《墨经》中的力学知识
三 《考工记》中的经验力学
四 相对运动
五 相对性原理
六 弹性定律
七 横梁高宽比
八 水箱放水实验
九 “舟自横”现象
第二章 光学史
一 《墨经》光学
二 《梦溪笔谈》与《革象新书》
三 放大镜与潜望镜
四 透镜及复合透镜
五 透光镜之谜
六 虹霓和分光现象
七 郑复光及其《镜镜詅痴》
八 邹伯奇的光学
第三章 声学史
一 振动和波的概念由来
二 共振与混响
三 青铜钟
四 青铜乐钟的形状与结构
五 编钟振动特性及双音钟
六 中国编钟在文化史上的意义
七 乐律学:三分损益律
八 朱载堉的十二等程律
九 关于等程律理论的优先权之争
十 等程律数学方法西传之可能
十一 管乐器的末端效应与管口校正
十二 笙簧十三 隔声建筑
第四章 指南针与罗盘
一 司南
二 司南产生的社会文化与科学背景
三 指南针
四 罗盘与堪舆
五 罗盘与航海
六 罗盘西传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戏曲》
作者:周传家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2778
出版时间:2010-08
开本:16开
页数:149
定价:16.00
目录
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寻根篇
1 先秦歌舞
2 优人表演
二 山重水复路漫漫——汇流篇
1 汉代至隋代的百戏散乐
2 唐代的歌舞参军戏
三 日出江花红胜火——形成篇
1 宋杂剧和金院本
2 宋元南戏
四 涛似连山喷雪来——元曲篇
1 元杂剧概述
2 元曲第一家关汉卿
3 《西厢记》天下夺魁
4 其他爱情婚姻剧
5 社会问题剧
6 公案戏和水浒戏
7 明清杂剧
五 不尽长江滚滚来——明清传奇篇
1 明清传奇的崛起
2 初期三大剧作
3 汤显祖和沈璟
4 李玉和李渔
5 “南洪”和“北孔”
6 “东张西蒋”和折子戏的光芒
六 春在溪头荠菜花——花部篇
1 花雅之争
2 清代的声腔剧种
3 清代宫廷戏剧
《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作者:臧嵘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382
出版时间:2009-11
开本:16开
页数:151
定价:16.00
目录
第一章 我国邮驿之始
一 古代世界的邮政
二 禅让时代的“喉舌之官
三 神话中的商纣“声光”通信
四 商代的邮驿发展
五 完备的西周邮传
六 单骑通信和接力传书的开始
七 简书与符信的时代
八 战国时期的私人通信和私人传舍
第二章 秦汉大一统时代的邮驿
一 统一的秦朝邮驿
二 现存最早的两封家信
三 两汉邮驿的发展
四 驿置和邮亭的分流
五 官邮和私邮
六 发达的汉代烽火通信
七 汉简:汉代通信的实录
八 “鸿雁传书”的故事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邮驿
一 历史上第一个《邮驿令》
二 刘备、诸葛亮对四川邮驿的贡献
三 南方水驿的兴起
四 少数民族地区邮驿的发展
五 “信幡”·纸诏·“千里牛”·驼驿
六 私邮和私营逆旅
七 “黄耳传书”与风筝通信
第四章 盛况空前的隋唐邮驿
一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隋唐邮驿盛况
二 完善的隋唐邮驿制度
三 种类繁多的邮驿服务和通信方式
四 “进奏院”与《开元杂报》
五 历史上第一次驿夫起义
六 隋唐的“水电报”和空中通信
七 唐代馆驿诗话
八 邮驿路上的闹剧
九 发达的唐朝私人逆旅
十 “二娘子家书
十一 唐朝少数民族地区的邮驿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邮驿
一 宋朝驿道的发展
二 邮驿制的军事化
三 “宾至如归”的宋代馆驿
四 “急递铺”的产生和发展
五 “金牌”制度
六 古代完整的通信法规——《金玉新书》
七 “私书附递”的法律化
八 辽、夏、金的邮驿
九 元代的“站赤”制度
十 元朝“驿使”和“铺马札子
十一 马可·波罗笔下的元代邮驿
十二 元代“站户”的悲惨生活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邮驿
一 “龙场九驿”
二 “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
三 “会同馆”和“递运所”制度
四 张居正的驿传改革
五 “民信局”的兴起
六 清代“邮”、“驿”的合并
七 清朝边疆邮驿的开辟
八 旧式邮驿的衰败
《中国古代园林》
作者:耿刘同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290
出版时间:2009-11
开本:16开
页数:137
定价:14.50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中国古代园林发展概况
一 中国古代园林的类型
二 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
三 历代皇家园林
四 私人园林和风景寺庙园林
第二章 杰出的造园艺术
一 变化巧妙的造景手法
二 理水——古代园林的命脉
三 叠山——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创造
四 丰富多彩的园林建筑
五 古代园林的植物配置
六 古代园林的家具陈设和装饰
第三章 古代园林与传统文化
一 古代园林与古典文学
二 古代园林与绘画书法
三 古代园林与戏剧音乐
第四章 古代园林的文化价值
一 古代园林的审美
二 古代园林与自然山水
三 中国古代园林的对外影响
第五章 中国古代园林沧桑
第六章 古代园林与现代城市
结语
后记 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典籍》
作者:屈宝坤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1375
出版时间:2009-11
开本:16开
页数:208
定价:21.00
目录
第一章 辉煌的历史科学的宝藏——中国古代科技著作概述
第二章 天文
一 宇宙理论——《周髀算经》
二 天文观测与天象记录——《开元占经》
三天文仪器——《新仪象法要》
四 历法——《授时历》
第三章 数学
一 《九章算术》及《九章算术注》
二 《数书九章》
三 《四元玉鉴》
第四章 农学
一 《齐民要术》
二 《王祯农书》
三 《农政全书》
第五章 中医药学
一 《黄帝内经》
二 《伤寒杂病论》
三 《本草纲目》
第六章 炼丹术——《周易参同契》
第七章 地理学
一 《禹贡》
二 《水经注》
三 《徐霞客游记》
第八章 工艺技术
一 《考工记》
二 《天工开物》
第九章 科技综合
一 《墨经》
二 《梦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