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堂文库:名家学术论集”3册,汇集廖可斌、丁为祥、吴震3位哲学名家的学术论集,专业的视角+精炼的文字+详赡的文献资料,讨论文学史的维度,探索儒家主体精神,解读儒学思想文化。
《儒家主体精神探索》,通过主体生存实践的视角,对儒学的发展进行历史性反思,凸显儒学的重大主题。
《文学史的维度》,思考文学史研究维度相关问题,探讨审美理想、艺术思维及思想与文学的关系。
《儒学思想十论》,分为先秦思想、宋明儒学、劝善思想、东亚儒学四个部分,深入解读儒学思想文化变迁。
★《儒家主体精神探索》通过主体生存实践的视角,对儒学之发展历史进行了“点”式的解剖
★《文学史的维度》以“文学史的维度”为核心概念,探索不同维度、不同元素与文学的关系
★《儒学思想十论》十数篇专业论文探讨先秦思想、宋明儒学、劝善思想、东亚儒学四大主题
《儒家主体精神探索:丁为祥学术论集》
儒学在历史上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其发生、发展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所有这些问题,既是一个“原始反终”的历史性话题,同时也是一个清理家底以“鉴往知来”的现实问题。
这里所选的十五篇文章,主要通过主体生存实践的视角,对儒学之发展历史进行了“点”式的解剖。其中既有对儒学研究方法的历史性反思,也有对天人合一包括天命观念之形成与发展的考察;既有对“孟子道性善”之具体发生学解读,也有对《大学》思想谱系的“辨正”。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作者紧扣儒学发展的五个阶段,既涉及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同时又辨析儒学历史境遇的演变包括理学崛起这些儒学史上的重大关节,*后则归结于朱子天理论的普遍性拓展与阳明良知说之个体性落实,从而凸显出儒学发生发展的重大主题。
作者简介
丁为祥,哲学博士。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对儒学的未来命运尤为关注。
《文学史的维度:廖可斌学术论集》
本书以“文学史的维度”为核心概念,收入的文章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对文学史研究维度问题的一些理论性思考;第二部分是从审美理想、艺术思维方式、思想与文学的关系、中外文化交流、音律等不同维度研究若干古代文学个案的尝试;第三部分主要是为一些师友的论著写的序跋,关注的焦点也是古代文学研究如何选择维度的问题。
作者简介
廖可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另兼任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中国古典戏曲学会副会长。2004年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儒学思想十论:吴震学术论集》
这部书汇集了吴震教授近十年来所写的有关儒学思想的10篇论文,在此共分为先秦思想、宋明儒学、劝善思想、东亚儒学四个部分,是将作者近年来的关心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特色展示出来。
作者简介
吴震,日本京都大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执行副院长、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
《儒家主体精神探索:丁为祥学术论集》
作者:丁为祥
出版社:孔学堂书局
ISBN:9787807700517
出版时间:2015-10
开本:16开
页数:319
定价:58.00
目录
自序
儒家的形成及其理想
发生、解读与诠释
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命与天命:儒家天人关系的双重视角
儒学的演变及其境遇
孟子如何道性善
孟子心性之学的信仰维度
《大学》今古本辨正
董仲舒天人关系的思想史意义
苏武、司马迁与李陵的人生悲剧及其意义
理学的崛起及其路径
宋明理学形上本体意识的形成及其意义
儒佛因缘:宋明理学中的批判精神与排拒意识
张载为什么著《正蒙》?
如何进入朱子的思想世界
从经典选择到不同思路之辩
认知、觉悟与生存境界
从“良知”的形成看阳明学研究的不同进境
《文学史的维度:廖可斌学术论集》
作者:廖可斌
出版社:孔学堂书局
ISBN:9787807700586
出版时间:2016-06
开本:16开
页数:278
定价:58.00
目录
文学史的维度
003 回归生活史和心灵史的古代文学研究
010 古代文学研究的国际化
014 研究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潜在意义
020 向后、向下、向外 : 关于古典戏曲研究的重心转移
027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非古典传统 ——读《中国诗歌通史·明代卷》
035 淡定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 ——写在《文学遗产》六十年
038 文本逻辑的阐释力度 : 读商伟教授新著《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
045 《敦煌小说合集》 ——展现唐代小说的真实图景
051 挖掘关学宝贵资源,弘扬中华人文理想 ——《关学丛书》评介
057 读王英志《明人绝句三十家赏评》 并由此想到的一些问题
古代文学个案研究
063 古典审美理想的解体与中唐文学发展动向
077 理学的二重性及其对文学影响的复杂性
087 双重悲剧与《红楼梦》的主题
104 论龚自珍艺术思维的潜意识特征
117 谈词调与曲调的关系
131 陈寅恪《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的研究旨趣
150 方国珍的行为方式与路桥地域文化之关系
169 晚明东北亚文化交流的“三国演义”——以林罗山为中心的考察
序跋
189 独立不倚,精益求精——徐朔方教授的学术道路
209 从师散记
214 人文学者与公众——谨以此文沉痛悼念徐朔方先生
219 马积高先生《风雨楼晚年诗钞》跋
226 怀想如白云
234 《陶宗仪研究论文集》序
239 钱国莲《于谦年谱》序
247 李祥耀《杨循吉研究》序
250 贝京《归有光研究》序
253 赵素文《祁彪佳研究》序
256 王于飞《吴梅村生平创作考论》序
259 顾克勇《陆云龙、陆人龙兄弟文学研究》序
263 李灿朝《越水悲歌——明末清初越中文人与文学研究》序
266 张永葳《稗史文心——明末清初白话小说文章化现象研究》序
270 颜建华《清代乾嘉骈文研究》序
273 洪永铿《海宁查氏家族文化研究》序
276 赵树功《中国古代文才思想论》序
《儒学思想十论:吴震学术论集》
作者:吴震
出版社:孔学堂书局
ISBN:9787807700579
出版时间:2016-10
开本:16开
页数:312
定价:58.00
目录
先秦思想
003 孔子“未可与权”说新诠
025 中国思想史上的“圣人”概念
宋明儒学
053 心是做工夫处 ——关于朱子“心论”的几个问题
087 宋代政治思想史上的“皇极”解释——以朱熹《皇极辨》为中心
108 万物一体 ——阳明心学关于建构理想社会的一项理论表述
125 心学道统论 ——以“颜子没而圣学亡”为中心
劝善思想
155 中国历史上劝善思想的一般考察 ——17 世纪劝善运动思想探源的一项基础工作
187 从“宋明”转向“明清” ——就儒学与宗教的关系看明清思想的连续性
东亚儒学
205 “东亚儒学”刍议 ——就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为核心
234 试说“东亚儒学”何以必要 ——从子安宣邦、黄俊杰的相关论述说起
附录? 综述与书评
255 十六世纪中国儒学思想的近代意涵 ——以日本学者岛田虔次、沟口雄三的相关讨论为中心
280 章学诚是“近代”意义上的“学者”吗? ——评《章学诚的知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