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组
读书月淘书团会场|满额送文创/限时满减
中图网>淘书团>社科>团购详情

淘书团

“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研究书系”7册,陈思和、丁帆教授联袂主编,运用翔实的史料,以人事变迁的研究角度,详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社团的发生机制和运作历史。

本丛书突破以往文学社团研究的零星和局部性,以“社团-人”为主线,细致、全面地对新月社、狂飙社、以胡风为核心的《七月》《希望》文艺社团、延安地区的文艺社团、台湾创世纪社等重要文学社团进行资料搜集与梳理。
书系通过对复杂人事关系的历史还原,全面呈现这些社团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脉络,资料翔实、角度新颖、视野开阔,不仅是一部社团史,更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演进史。

×

关键字
历史
团购价¥99.0 ¥282.0 折扣3.5
已售85
缺货登记

返回淘书团>>

推荐理由

32开平装,武汉出版社出版

本书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教育部哲学和社会科学的重大项目,200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曾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

社团是现代文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也可以说是众多文学社团纵横交错的历史

在资料的运用上,对于各个重要社团的原始资料进行了较为广泛和全面的搜集,从资料的整理着手,并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史实细致而清晰地梳理出各个社团的发展脉络

友情提示:本套书因年版久远,品相自然旧,书页侧边有黄斑,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书友说
  • men*** 2022/4/20 13:32:27
    对于现代文学研究很有帮助。
  • 496*** 2021/9/24 22:05:04
    留着慢慢看,体量很大
  • muq*** 2021/8/29 5:32:59
    书籍内容很丰富,把现代文学的一些社团派系讲得很清楚,可能下单较晚是剩下来的,每本切口都有不少黄斑
  • 062*** 2021/5/15 23:19:06
    这套书资料性丰富。较全面地深入和挖掘了某个社团的来龙去脉。分析透辟,论述有理有据。
查看下一条 >>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研究书系》是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基地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主编陈思和与丁帆均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的知名学者。本丛书内容和风格可谓包罗万象,既有新月社、狂飙社、以《七月》《希望》为中心的胡风派文艺社团、延安地区的文艺社团、台湾创世纪社,也有台湾一厦门的菽庄诗社、以《东方杂志》为中心的宋诗派诗人群体等等,还有当代文学史上的“探索者”冤案。

本系列共七册,分别是:
刘群《饭局·书局·时局——新月社研究》
廖久明《一群被惊醒的人——狂飙社研究》
周燕芬《因缘际会——七月社、希望社及相关现代文学社团研究》
杨萌芽《古典诗歌的最后守望——清末明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研究》
黄乃江《东南坛坫第一家——菽庄吟社研究》
吴敏《宝塔山下交响乐——20世纪40年代前后延安的文化组织与文学社团》
黄文倩《在巨流中摆渡:“探求者”的文学道路与创作困境——一个台湾研究者的视野、思考与再解读》

图片展示













本单详情

《一群被惊醒的人:狂飙社研究》
作者:廖久明  著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ISBN:9787543044449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32开
页数:395
定价:37

目录:

总序

 绪论

 一 确定狂飙社成员

 二 基本情况介绍

 三 研究现状述评

 四 对历史研究的一点感想

 五 凡例

 第一章 狂飙社成立

 第一节 五四前后的山西思想文化界

 第二节 结社太原

 第三节 太原《狂飙》月刊时期

 第四节 狂飙社最初六位成员:高长虹、高沐鸿、高歌、段复生等

 

第二章 北京前期狂飙社

 第一节 高长虹意外得到鲁迅赏?

 第二节 北京《狂飙》周刊的创办、革新与停刊

 第三节 借用《京报副刊》进行思想革命

 第四节 是谁首先再次举起“思想革命”的旗帜

 第五节 加入狂飙社的向培良、阎宗临等

 

第三章 《莽原》时期

 第四章 北京后期狂飙社

 第五章 上海前期狂飙社

 第六章 与周氏兄弟的冲突

 第七章 上海后期狂飙社

 结语 狂飙社研究的意义

 附录 狂飙刊物及发表作品

 参考文献

 后记



《古典诗歌的最后守望: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研究》
作者:杨萌芽 著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ISBN:9787543044463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32开
页数:388
定价:37

目录:

总序

绪论

第一章 几个宋诗派成员早期的文学活动

第一节 碧湖诗社:陈三立在湖湘的交游

第二节 宣南旧侣:郑孝胥早期在京师的交游

第三节 福州支社:陈衍早期在福建的文学活动

第四节 丙戌会试:几个宋诗派文人的初晤

小结

第二章 幕府论诗:张之洞幕府与宋诗派文人群体的聚合

第一节 陈三立与张之洞幕府

第二节 幕府论诗与宋诗派人物的聚?

第三节 幕府交游与宋诗派人际网络的初步建立

小结

第三章 雅集与结社:宋诗派文人群体的文学活动

第一节 都下雅集:陈衍等宋诗派成员在京师的活动

第二节 金陵唱和:陈三立在南京的交游

第三节 海上结社:超社、逸社与宋诗派在上海的文学活动

小结

第四章 亲缘、地缘、学缘:宋诗派文人群体关系网络

第一节 宋诗派群体的亲缘关系

第二节 宋诗派群体的地缘关系

第三节 宋诗派群体的学缘关系

小结

第五章 古典?歌的现代传播:宋诗派与现代媒体

第一节 《庸言》杂志与宋诗派文人群体

第二节 《东方杂志》与宋诗派文人群体

小结

第六章 清流、维新与遗民--宋诗派文人群体政治文化身份初探

第一节 朝士重清流,此风亦久息:宋诗派与清流党

第二节 我心维新,我学守旧:作为戊戌党人的宋诗派成员

第三节 早取新法新,晚同迂叟迂:宋诗派文人的遗民立场

第七章 宋诗派与其他文学群体

第一节 宋诗派与“诗界革命”群体

第二节 南社与宋诗派--以1917年?宋诗之争为中心

第三节 学衡派与宋诗派

小结

第八章 新文学阵营与宋诗派的渊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因缘际会:七月社、希望社及相关现代文学社团研究》
作者:周燕芬 著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ISBN:9787543044456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32开
页数:448
定价:42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缘起——左联与七月社关系之研究

 一、左联及其内部斗争的缘起

 二、雪峰派。胡风派.鲁迅派

 三、胡风——左联阵营中的另类

 四、“两个口号”论争与盟派的浮出

第二章

 七月社及相关社团

 一、背景:陨落,战火纷起

 二、《七月》的由来与流变过程

 三、《七月》的构成——同人、半同人与“初来者”

 四、七月社的构成形式与社团特征

 五、《七月>停刊后的《诗垦地》与平原诗社

第三章

 希望社及相关社团

 一、背景:抗战从“兴奋”到“沉炼”

 二、南天出版社和《七月诗丛》、《七月文丛》

 三、《希望》和希望出版社

 四、《七月》到《希望》一社团队伍的分化与重组

 五、希望社社团特征以及摩擦与对抗的产生

 六、《希望》终刊后的其他社团活动

第四章

 “胡风集团”

 一、胡风的寂寞与挣扎

 二、舒芜‘倒戈”与学界公案

 三、文坛宿怨与政治清算

 四、文学社团到“胡风集团”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相关期刊和丛书目录

 一、《七月》目录(共35期)

 二、《希望》目录(共8期)

 三、《诗垦地》目录(1至6辑)

 四、《诗垦地》副刊目录(共25期)

 五、《呼吸》目录(1至3期)

 六、《泥土》目录(1至7辑)

 七、《蚂蚁小集》目录(1至6辑)

 八、《起点》目录(1至2期)

 九、《七月诗丛》《七月文丛》和《七月新丛》

附录三

 胡风相关社团编年大事记

后记



《宝塔山下交响乐:20世纪40年代前后延安的文化组织与文学社团》
作者:吴敏 著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ISBN:9787543044487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32开
页数:318
定价:32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中国文艺协会:陕北根据地第一个文艺团体

第一节 丁玲到陕北与中国文艺协会的成立

第二节 “西北战地服务团”和“战地社”、“铁流社”


第二章 边区“文协”及其后期的文化宣传活动

第一节 从“特区文协”到“边区文协”

第二节 边区“文协”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及中共的文化团体政策

第三节 “文协”与“文抗”分家以及“文协”后期的文化宣传工作

第四节 《文艺突击》和《中国文化》等刊物

第五节 边区文协内的诸多文艺组织团体


第三章 “文抗”延安分会:作家之间的合作与冲突

第一节 “文抗”延安分会的组织机构

第二节 日常生活·《谷雨》·文化普及活动

第三节 “鲁迅研究会”以及三个“文化山头”的形成

第四节 “文艺月会”及其‘批评”之风

第五节 萧军等诘难周扬:前因与余波

第六节 整风中的“文抗”:团体的分裂解散与个体的精神痛苦

……


第四章 “鲁艺”文学系:“艺术宣传”与“专门提高”

第五章 《解放日报》文?社:兴盛与改版

第六章 中央和边区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宣传部等与文化社团

附录一 延安文化组织文学社团主要报刊资料(简目)

附录二 延安文化组织文学社团史料选(简目)

附录三 延安文化组织和文学社团活动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饭局.书局.时局-新月社研究》
作者:刘群 著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ISBN:9787543044432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32开
页数:476
定价:48

目录:

总序

绪言

第一章 新月社:雅士与雅兴

第一节 新月社的成立及其背景考察

第二节 新月社的成员与活动

第三节 新月社与泰戈尔访华

第二章 《晨报副刊》:第一块“园地”

第一节 “圈子文岂”与政治“疯话”

第二节 绝非闲话的“闲话”之争

第三节 诗与剧的飞扬--《诗镌》与《剧刊》

第三章 新月书店:出版之翼

第一节 新月书店的创办与发展始末

第二节 新月书店的经营策略及业绩考察

第三节 岗位与“玩票”--瓦解新月书店的内因

第四章 《新月》月刊:我们的“言说'

第一节 一波三折,《新月》出世

第二节 魅人的缪斯--徐志摩、闻一多、饶盂侃主持下的“文艺风'

第三节 辩者之困--梁实秋主持下的“论战厨”

第四节 面向“庙堂”的言说--胡适与《新月》的“论政风”

第五节 政治家的炮火--罗隆基与《新月》的“论政风?”

小结叶公超的力撑和《新月》的消散

第五章 《诗刊》《诗选》:痴鸟的歌唱

第一节 诗刊·诗选·诗人

第二节 在聚拢中锤炼诗艺

第三节 自我幻灭与价值对峙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东南坛坫第一家-菽庄吟社研究》
作者:黄乃江 著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ISBN:9787543044470
出版时间:2011/1/1
开本:32开
页数:549
定价:52

目录:

总序

绪论

菽庄吟社与上海南社之比较——关于菽庄吟社的学术价值

第一章 菽庄吟社的创立及沿革

第一节 菽庄吟社的历史渊源、社会成因及滥觞

第二节 菽庄吟社之创立

第三节 菽庄吟社的发展分期


第二章 菽庄吟侣的地域分布

第一节 闽台吟侣

第二节 苏沪皖浙吟侣

第三节 湘鄂赣吟侣

第四节 京津冀辽吉察与鲁豫晋吟侣

第五节 粤港、桂滇黔川陕甘、海外华侨及日本吟侣,

第六节 未知籍地吟侣


第三章 菽庄吟社的内部结构、组织形式及运作机制等

第一节 菽庄主人、菽庄“十八子”及外围吟侣——关于菽庄吟社的内部结构

第二节 社课主持人制——菽庄吟社的基本组织

第三节 形式及运作机制

击钵联吟与对外“征诗”——菽庄吟社的主要创作活动方式


第四章 菽庄吟社的主要活动

第一节 菽庄吟社历次对外“征诗”

第二节 菽庄主人历次寿庆及结婚纪念活动

第三节 菽庄花园及各景点落成庆典

第四节 菽庄吟社的日常活动

第五节 菽庄主人在外地所组织之吟咏聚作


第五章 菽庄吟社主要吟侣的文学及艺术成就

第一节 林尔嘉及其子林景仁、林履信等

第二节 菽庄“三老”——施士洁、许南英与汪春源

第三节 菽庄吟社持续期主盟人——沈绣莹及其弟子江煦

第四节 陈海梅、施景琛、吴增、苏大山、龚植、周殿薰、李禧等其他核心吟侣


第六章 菽庄吟社的出版成就

第一节 “菽庄丛书”六种

第二节 “菽庄丛刻”八种及其单行本

第三节 《菽庄主人四十寿言》等其它出版物

第四节 菽庄吟社未落实的出版计划


第七章 菽庄吟社衍生的文学社团

第八章 菽庄吟社同时期其它社团的交流往来

第九章 菽庄吟社的社会内涵及历史意义

结束语

附录



《在巨流中摆渡:探求者的文学道路与创作困境-一个台湾研究者的视野.思考与再解读》
作者:黄文倩 著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ISBN:9787543059399
出版时间:2011/7/1
开本:32开
页数:342
定价:34

目录:
第一章  绪论:为了忘却的纪念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四节  章节重点


第二章  启蒙者与被改造者——“探求者”双重姿态的发生


第三章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教条化的发生与响应:1949—1957年“探求者”公共视野的起源与文学创作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探求者”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接受与窄化  

第二节  “双百运动”前“探求者”的小说——与人民立场融合的感性实验及其缝隙  

第三节  “双百运动”、新中国社会问题跟‘探求者”创刊的关系  

第四节  “双百运动”期间“探求者”小说的特性:基层知识分子跟共产党政权的矛盾现象  

一、启蒙视野下的“敌我矛盾”——高晓声《不幸》跟契诃夫《万尼亚舅舅》的互文性考察、新官僚的形象与小知识分子的心理转折——方之《浪头与石头》    

二、在教条化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外——陆文夫《小巷深处》和《平原的颂歌》的人性、人情与低调“献身”


第四章  双重姿态下的公共视野:1978—1984年“探求者”的世界观与小说  

第一节  “探求者”世界观的扩展及思维局限  

第二节  建国后社会生活与人物命运的公共视野——论高晓声小说(1978—1984)    

一、新中国的农村生活、农民性格与风格的“变化历程”——论1984年前的“陈奂生系列”及《极其简单的故事》与《极其麻烦的故事》   

二、知识分子的自我安慰、“文革”的‘世代”反思、社会主义的教育联系——论《周华英求职》、《系心带》、《特别标记》、《定凤珠》与《我的两位邻居》    

三、农村妇女与工人阶级的爱情与婚姻关系——论《拣珍珠》与《跌跤姻缘》   

四、“世代”视野下农村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渊源的再联系——论《水东流》与《蜂花》    

五、农民、干部、知识分子的精神病症——论《钱包》、《山中》、《太平无事》、《鱼钓》及《绳子》  

第三节  新时期意识形态下的社会反思、社会主义理想与文士性情——论陆文夫小说(1978—1984)    

一、新时期意识形态下的官僚与教育反思——论《特别法庭》、《门铃》、《围墙》与《唐巧娣翻身》    

二、科学、日常、商业、饮食文化中的社会主义理想、矛盾与文士性情——论《献身》、《小贩世家》、《还债》与《美食家》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中的路线之争及其问题——论方之小说(1962—1979)    

一、基层党员方之及其对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认识——论《出山》与《看瓜人》的“革命路线”问题    

二、论《内奸》对共产党革命史的横切面重构——兼论其说书立场的实践意义


第五章  双重姿态下文学面貌的窄化:“探求者”1985年后的小说  

第一节  社会意识固着化、历史性质抽象化号隋感的个人性窄化——论高晓声1985年以后的小说    

一、农村与经济“现代化”转型问题及其新保守态度——论《送田》与《美国经验》    

二、“文革”历史清理的政治困境与寓言困境——论《回声》与《触雷》    

三、“归来”知识分子的“生活”危机与自我安顿的矛盾——论《临近终点站》、《青天在上》、《天意》    

四、中美现代化参照、反省与思考的定型——论《灾难古龙镇》、《战术》及《陈奂生出国》  

第二节  感情的文人化与社会主义理想的非辩证性解构——论陆文夫1985年以后的小说    

一、孤立的“美”与五四启蒙话语的再论《临街的窗》、《井》与《人之窝》    

二、社会主义日常生活怀旧及其非辩证性解构——论《毕业了》、《清高》与《享福》


第六章  结论:面对失落的公共视野

参考文献    

一、文学作品    

二、批评与研究专著    

三、期刊、报刊文献及学位论文等

附录一  “探求者”作家小说或创作年表

附录二  高晓声与陆文夫重要生活年表

淘书团小贴士

1、全场包快递,快递不可达区域使用邮政小包,需自付邮费(港澳台、新疆西藏运费政策>>

2、淘书团订单限30分钟内支付,逾时将被取消。

团购畅销榜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